《識字4》教學反思
《識字4》教學反思
《識字4》是一個字族識字,通過基本字“也”,換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組成新字——“馳、地、他、池”。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學會本課的生字,初步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便可以組成新字,初步了解形近字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在教學中,我先出示基本字“也”,由于是上學期學過的生字,所以我直接讓孩子讀后,引導學生用“也”造句。我先自己示范說了一個句子“殷笑函喜歡畫畫,我也喜歡畫畫。”有了老師的示范,學生都紛紛舉手發言。吳凡說:“周宇翔喜歡讀書,我也喜歡讀書。”姜米陽說:“太陽是紅色的,國旗也是紅色的。”孫濤說:“王逸凡喜歡說話,我也喜歡說話。”我聽了笑了,真是個調皮的家伙,不過是他的真心話哦!
在開心的氛圍中,我適當地創設了情境。“也”特別喜歡我們一(3)班的小朋友,它想為我們小朋友露一手,為大家表演一個魔術。他這個魔術要請它的助手偏旁來幫忙。通過加上不同的偏旁,變成生字“馳、地、他、池”。在學習“馳”時,我引導理解詞義,“也”有了馬兒就跑得很快,這就是“奔馳”。出示:馬兒奔跑的圖片。除了馬兒奔馳在草原上,還有誰會奔馳呢?學生說了很多,有的說汽車在馬路上奔馳,有的說豹子在草原上奔馳,有的說火車在鐵路上奔馳。不過張晨浩說:“飛機在天空中奔馳。”這個答案在我的預設中沒有,我發現在講解意思時,只關注了跑得快,沒有說在陸地上。我趕緊補充在陸地上跑得快是“奔馳”,在天空中跑得快是“飛馳”。學生基本都明白了這兩個詞語的差異。感謝張晨浩的錯誤句子,讓我看到自己預設的不足,從而可以彌補自己的缺陷。
在教學中,我除了教了書上所寫的生字,還補充了“她”和“弛”,適當地拓展了教材的內容,學生認識的興趣比較高。
本節課中,“變魔術”的環節在開始比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后來學生基本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就注意力就不太集中了,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思考如何運用多種方法來牢牢地抓住孩子們的眼睛。
關于教學中循序漸進的問題——《識字4》教后感
《識字4》是轉轉盤識字,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轉盤圖和生字詞,顯示了基本字“也”和不同的偏旁所組成的字——“馳”、“地”、“他”、“池”;二是一首字謎歌“有馬能行千里,有土能種莊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養魚蝦”。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想一下子猜出這個字謎是很困難的,必須在學習第一部分的基礎上,要充分了解 “也”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后所表示的不同的意義,才能猜出字謎,理解字謎。
為此,我在教學第一部分中的“奔馳”、“田地”、“你我他”、“池塘”四個詞語(主要是粗體字)時,對照后面兒歌(字謎)中的每一行,讓學生來加深學生對這些帶點字的認識,認識到偏旁在這些字中是如何起到表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