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與青草》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2.理解課文內容,感知自然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學習小河與青草謙虛謹慎、善于看到別人長處的美德。
教學準備:
1、自制幻燈片。
2、清水、草皮和泥土。(實物)
設計理念:
1、激發學生自主閱讀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即本校課題研究中提到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加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積極運用課文語言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讀課題,明確本課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讀得親切、自然。
2、指著小河與青草的情景圖引導學生觀察:
師:看,這條小河的河水什么樣?河邊的青草長得怎樣?
(河水很清。)
(小草青青的,長得很多。)
師:課文中是怎么說的呢?
二、讀懂課文
1、感受小河清澈見底和青草生命力旺盛。
⑴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述小河和青草的詞句。(相機板書:真清啊 碧綠碧綠的)
⑵反復誦讀,充分感受。
出示:小草對小河說:“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小河對小草說:“你長得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和反復誦讀,充分感受“水清”、“草綠”的喜人景象。
2、讀中質疑
師:讀到這兒,老師產生了一些疑問,小朋友們的心中也有疑問嗎?
(小河的水怎么會這么清?青草怎么會長得這么綠,這么可愛呢?)
3、讀文釋疑
⑴自讀課文,尋找答案。(相機板書:緊緊抱住 充足的水分)
⑵引導學生誦讀并理解課文相關內容,感悟小河與青草的相互依存關系。
a、出示:小河說:“這要感謝你呀!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要不,我早就變成渾濁的泥水了。”
引導學生做做動作、觀看實物和泥土流失實驗,理解詞語“緊緊抱住”、“渾濁的泥水”,讀懂小河的話,感受小草對小河的幫助和小河對小草的感謝之情。
b、啟發學生運用課文語言,想象說話。
師:青草保護了小河,使河水清澈見底。不光小河要感謝青草,還有很多人要感謝青草呢!我是一只喜歡在這條小河里戲水的白鵝,我想對青草說:“青草,我也要感謝你呀!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要不,這條河里的水早就變成渾濁的泥水了,我到哪里去游泳?到哪里去洗澡?到哪里去照鏡子呢?”
(我是這條河里的魚……)
(我是喜歡在這條河里洗菜的老奶奶……)
c、出示:小草說:“這也要感謝你呀!是你給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
理解詞語“充足的水分”,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感受小河對小草生長的重要以及小草對小河真誠的感謝之情。
d、啟發學生說出感悟,升華認識。
師:現在,小朋友們想對小河和青草說些什么嗎?
(小河和青草,你們互相幫助,真是好朋友!)
(小河和青草,你們誰也離不開誰,你們永遠在一起。)
(小河和青草,你們相處得多好啊,你們生活得一定很開心。)
……
齊聲朗讀“小河流得更歡了,小草也長得更綠了。”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創設情境,加深感悟。
板書設計:
小 河 與 青 草
真清啊 ← 緊緊抱住
充足的水分→碧綠碧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