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與青草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4篇)
小河與青草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分角色朗讀對話。
2、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領悟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
3、學會和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幫助、和睦相處,懂得感謝。
教學重點、難點:1、會分角色朗讀對話。
2、學會和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幫助、和睦相處,懂得感謝。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小朋友,昨天,我們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出示:“小河”、“青草”(結合課件)
2.復習生字。
(1)課文里的詞語寶寶你還認識嗎?
出示:抱住 水分 充足 干枯 感謝
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段
1、小朋友,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這是一條怎樣的小河?(彎彎的)讀讀這個詞語,我們還能說彎彎的什么?
2、小草是什么樣子的?(青青的)讀好這個詞語,注意后鼻音。
青青的是什么顏色?我們還能說青青的什么?
3、小河邊長了多少小草?課文中那個詞語告訴你的?
課件演示“長滿了”。
4、誰能美美地讀一讀這一段?
評價學生的朗讀。
(二)學習2--5段,第一次對話。
1、小河與青草生活在一起,它們是好朋友,有一天,它們聊起天來。
請小朋友們自己輕輕讀一讀第2—5自然段,讀完想一想,小河與青草一共對話了幾次,分別在哪幾段。
學生回答:兩次對話,第一次2、3段,第二次4、5段。
2、學習第一次對話
(1)出示這兩段,指名讀。
小草說了什么?
小河的水怎樣?有多清?
原來小草在夸小河的水清呀,誰來夸一夸這么清的小河?
指名讀,評價,齊讀。
(2)小河聽了小草的夸獎,有沒有得意驕傲呢?它是怎么說的?指名讀。
小河感謝小草什么?
是呀,小草的根就像無數的小手緊緊抱住泥土,不讓泥土溜到小河里去。如果抱得不緊,河水會怎樣?
老師做小實驗,清水中放入泥土,使它變成渾濁的泥水。這樣的水就叫做----渾濁的泥水。
句式訓練:因為青草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所以小河( )。
小河的水清得一眼能看到底,是因為( )。
小草的功勞可真大呀!請你來做小河感謝一下小草吧。
自由練讀,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
3、分角色朗讀
老師請男孩子做小草,女孩子做小河,老師讀旁白。
三、學習4—5段,第二次對話。
1、小河與青草還說了些什么?我們再來看。聽老師讀第二次對話。
你聽到它們說了什么?
小草有多綠?碧就是綠色,綠還是綠色,用兩個綠色來形容這河邊的小草,說明這小草怎么樣?誰來讀讀這個詞語?
像這樣表示顏色的詞語還有很多很多,誰能說兩個?
火紅火紅 火紅火紅的( ) 烏黑烏黑 烏黑烏黑的( )
湛藍湛藍 湛藍湛藍的( ) 雪白雪白 雪白雪白的( )
你喜愛這樣碧綠碧綠的小草嗎?讀出你的喜愛來!
練習朗讀。
2、小草是怎樣回答的?指名讀。
河邊的小草怎么會長得這么碧綠碧綠的?
“充足的水分”是指多少水分?是呀,小草要有足夠的水分才能長得這么好。誰來讀讀這個詞組?
如果水分不充足,小草會怎樣?(干枯)你們見過干枯的小草嗎?是什么樣子的,來說說。
小河的功勞也不小呀,真的應該好好謝謝它,誰來謝謝小河?
練讀,指名讀。
3、句式訓練:因為小河給了小草充足的水分,所以小草( )。
小草長得碧綠碧綠的,是因為( )。
4、分角色朗讀第二次對話。
多好的一對朋友啊,真是誰也離不開誰。我們來讀讀它們的對話。
指名分角色朗讀,評價。
分組分角色朗讀。
5、指名幾個同學讀旁白,多個同學分角色朗讀2—5段。
(三)學習第六段
1、現在你們知道為什么小河這么清,小草那么綠了嗎?正是因為它們互相幫助、互相感謝、和睦相處、誰也不驕傲,所以----引讀最后一段。
這兩個“更”告訴我們什么?
誰再來讀一讀,讀好“更”。
齊讀第六段。
(四)讓我們
三、拓展
其實,自然萬物都像青草與小河一樣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互相合作,互相幫助,一切才會變得更美好。大自然中,象這樣的好朋友有很多很多,它們生活在一起相互幫助,相互依靠,誰也離不開誰,你們知道有這樣的好朋友嗎?
比如:在大森林里,一棵茂盛的大樹上,住著一只啄木鳥,平時,它們也像小河和小草一樣互相幫助,你來想一想,啄木鳥會對大樹說些什么呢,大樹又會對啄木鳥說些什么呢?
1、和你的同桌討論一下。
指名說。
2、小結:
學完了這一課,老師相信我們一(3)班的所有小朋友,都會學著與你的好朋友們互相幫助、和睦相處的,對嗎?
板書設計:
小河與青草
清 綠
渾濁 干枯
小河與青草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
3、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許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讓學生理解自然界的許多事物是相互依存的道理,從中領悟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小朋友,昨天,我們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出示小河頭飾)這是---?(出示小草頭飾)這是-----?來,跟他們打個招呼吧。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3課。
2、復習生字。
(1)課文里的生字寶寶你還記得嗎?不出聲,在心里讀。
(2)開火車讀。
3、復習詞語。
出示:青青的小草 緊緊抱住 一眼能看到底 充足的水分
(1)指名讀。
(2)(指:青青的小草緊緊抱住)這兩個詞語是寫誰的? (指:一眼能看到底 充足的水分)這兩個呢?(小河)齊讀。
(3)出示:感謝;指名讀;課文里講誰感謝誰?
二、學習第2-5自然段
(一)聽課文2-5段的對話,完成練習。
過渡:就讓我們再一次來到彎彎的小河邊,聽聽小河與青草的對話。
(多媒體播放課文2-5段的錄音)
出示填空練習:小草夸小河
小河夸小草
交流:板書 清 綠
(二)感悟小河的清、小草的綠,有感情地朗讀第2、4段。
1、多媒體出示第2段。
(1)指名讀。小草是怎么夸小河的?誰想讀?誰再來讀讀小草的話?
(2)感悟小河的清。讀了小草的話,我仿佛看見水草在小河里翩翩起舞呢。你們仿佛看見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讀小草夸獎小河的話。像小草一樣夸夸小河吧。
2、多媒體出示第4段。
(1)指名讀。想學著小河夸夸小草嗎?
(2)指導讀好“碧綠碧綠”。(小草碧綠碧綠的,真可愛呀!)
(三)理解小河、小草互相感謝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讀第2-5自然段。
1、自由讀2-5段。
過渡:聽了小草的夸獎,小河說了什么?聽了小河的夸獎,小草又是怎么說的?讀讀課文的第2-5自然段,你就明白了。
2、多媒體出示第3段。
①指名讀。聽了小草的夸獎,小河說——
②(出示小草實物)小草怎么就會把泥土抱住了呢?
③小結:小草的根就像無數的小手緊緊抓住泥土,不讓泥土淘氣地溜到小河里,看,它們抱得多緊呀!(多媒體演示小草根抱泥土的動畫)
④理解“渾濁的泥水”。如果沒有小草,岸邊的泥土會溜到小河里的。瞧,(演示)清清的水就變成-----“渾濁的泥水”了。
⑤指導朗讀。(讀“緊緊”這個詞要讓我們感覺到小草把泥土抱得可緊了。)小草的功勞真大呀!請你學著小河來謝謝小草吧。
3、多媒體出示第5段。
(1)自由讀。過渡:小草又為什么感謝小河呢?
(2)交流。
(3)在體驗中指導朗讀。
①游戲:體驗小草吸取水分長得碧綠的過程。
老師想跟小朋友做個游戲。現在,我們是一顆小草的種子,躺在泥土媽媽的懷抱里。(配樂)春天來了,聽,小鳥在唱歌呢,快鉆出泥土吧,使勁,使勁,再使勁。哦,出來了,出來了。啊,花兒紅了,柳樹發芽了。春天真美呀!咦,(流水聲)這是什么聲音?小河!小河水真清呀,流得多歡快呀!小伙伴們,快喝吧,咕嘟咕嘟,咕嘟咕嘟,喝夠了嗎?(“夠了”----你喝得真快呀!)沒有?沒關系,小河里的水多著呢。喝飽了咱們就趕快長吧。
②訪問小草。
小草,你怎么長得碧綠碧綠的?那你就快感謝小河吧。
小草,你高興得都跳起了舞,怎么這樣開心呀?你也想感謝小河吧?
你們開心嗎?我們一起來感謝小河吧。
(四)分角色朗讀2-5段。
多媒體出示2-5段對話內容
⑴同桌互練。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學著小河與小草互相夸獎,互相感謝?同桌兩個小朋友一個當小河,一個當小草,先練一練。
⑵指名朗讀。(注意引導加表情、動作)
⑶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三、學習第6自然段
過渡:它們互相夸獎著,互相感謝著,他們誰也離不開誰。就這樣,
(多媒體播放第6自然段動畫)
⑴引讀:小河流得—— ,小草也長得—— 。
⑵齊讀。小河與小草可開心了,咱們再讀一讀。
四、拓展練習
1、過渡:其實,大自然中像小河與青草這樣誰也離不開誰的事物可多了。
2、創設情境,練習說話。
有一天,老師經過一片樹林,聽到小鳥和大樹也在說悄悄話呢。有兩句話呀,我聽清楚了,可是,還有兩句呀,我沒聽清楚。咱們小朋友猜一猜,他們會說什么。
(多媒體出示小鳥、大樹圖片、文字)
小鳥對大樹說:“你長得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大樹說:“這要感謝你呀!是你 。”
大樹對小鳥說:“你的歌聲真動聽呀!”
小鳥說:“這也要感謝你呀!是你 。”
(1)學生看圖思考。
(2)說給同桌聽聽。
(3)交流。
五、寫字
過渡:剛才,我們讀了小河和小草的故事,知道了它們誰也離不開誰。現在,我們要學寫兩個生字了。
1、復習生字。
(多媒體出示生字 分 干)
2、指導書寫。分:“充足的水分”的“分”。“分”的上面是——“八字頭”,下面是——“刀”。我們來看“刀”的筆順。(多媒體演示)刀字怎么寫?(指名說筆順)好,看老師寫。(范寫)注意,先寫“”,折要稍微往豎中線收一點。好,自己在語文書上描一描。
干:就是“干枯”的“干”。要注意上下兩橫,上面短,下面長。豎寫在豎中線上。好,看老師寫。(范寫)。自己在書上描。
3、學生完成作業,巡視。
板書: 小河與青草
清 綠
不分
設計理念:
《小河與青草》是一年級上冊中的一篇閱讀課文,也是一則寓言,講的是小河與青草的一段對話,從中可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教學這篇課文,如何面向一年級學生,在理解內容的同時,發展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領悟到自然界的許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呢?教者的基本思路是:
1、利用課程資源,給學生自己體驗、感悟的時空,在體驗的基礎上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感悟。
2、創設情境,讓學生領悟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并培養語文能力。
教后反思:
《小河與青草》教學設計以課改理念為指導,以全面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核心,巧妙地發揮了教師的組織、引導、點撥作用,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主要特色為:
1、指導學生體驗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教學設計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提出具體的自學要求,教給學生自主學習方法,如初讀課文和學寫生字。教學設計注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讓學生把自學的情況在小組內交流,相互啟發、相互幫助、相互激勵,在此基礎上,教師才作必要的點撥。
2、綜合各種手段,逐層深入,感悟品讀課文。如學習第一自然段,通過看一看、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寫一寫五個環節,引導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感悟到理解,由學習到積累。這一過程加上了拓展更體現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綜合運用了多媒體、繪畫、朗讀、品評等多種手段,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3、根據學生心理特點,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提高教學效果。教學設計能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多媒體、圖畫、語言描述等展現學生經驗世界,激活學生認識結構,引導學生理解、運用文中詞句,能收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小河與青草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3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書寫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許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從中領悟做人要謙虛,接受別人的幫助要學會感謝。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音,學會書寫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許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從中領悟做人要謙虛,接受別人的幫助要學會感謝。
[教學準備]:裝滿清水的杯子 、泥土、小草根系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開始學習13課:小河與青草(生齊接讀題)
2、我們學習了第一自然段,你一定記得第一自然段告訴我們小河是什么樣子的,小草是什么樣子的?請完成這兩個填空。
課件出示填空 :( )( )的小河 ( )( )的小草
3、小河為什么這么清、小草為什么這么綠呢?小河與青草是什么關系呢?
二、學習第2-5自然段
1、今天我們再次來到彎彎的小河邊,看到河岸上長滿青青的小草,聽,小河和青草還說話呢!它們的對話告訴了我們小河為什么這么清,小草為什么這么綠,請大家自己讀第二到第五自然段,找找哪幾個自然段告訴我們小河為什么這么清,哪幾個自然段告訴我們小草為什么這么綠?(課件出示)
2、誰來說說?
(一)學習第一次對話
1、(課件出示第一次對話)現在你們就是河岸上的小草。你能把這句話說好嗎?[指名]
2、老師聽出來了,小草是在夸小河呢,怎么夸他的呢?(學生回答)是呀,不是一般的清,是真清呀!
清到什么程度?(能一眼看到底)
你們看到水底的什么啦?(游魚、石子、泥、水草……)[課件出示]
是呀,這水真清呀,能一眼看到底,這就叫“清澈見底”(出示詞卡,學生讀詞、貼詞)
3、(出示清水杯)你們看,這就是老師從小河里舀來的水,它怎么樣呀?
4、這么清的河水誰再來夸夸?,我們一起來夸夸他。
5、聽了你們的夸獎,小草有沒有驕傲呢?(沒有)
是呀,小草不但沒有驕傲,還很謙虛呢!他說了什么?(指名回答)
6、你知道感謝是什么意思?小河為什么要感謝小草呢?課件出示
7、現在老師是河岸上的小草,你們就是河岸上的泥土,我來緊緊抱住泥土,是這樣嗎?(老師演示)(出示“緊緊抱住”)
8、小草為什么要緊緊抱住呢?[指名](為了小河的清澈)
[出示清水,往里面加泥土,使水變得渾濁起來]
9、(出示帶根帶泥塊的小草)這就是小草,下面是他的根須。小草就是用細小的根須緊緊地抱住河岸的泥土。
10、你們想對它說些什么?
11、誰學著小河來謝謝小草呢?
12、句式訓練:小河感謝青草,是青草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使它清澈見底。(屏顯)
13、我們把這第一次對話連起來讀一讀,女生來做小草,男生來做小河,前面的話我們一起來讀。
(二)學習第二次對話
1、(出示第二次對話)請同座位的小朋友一個做小草,一個做小河,互相練著讀一讀第二次對話。
2、指名朗讀。
3、(課件出示 你長得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你長得碧綠的, 讓人喜愛!)
a)小河對小草是這樣說的,老師把它改成“你長得碧綠的, 讓人喜愛。”你喜歡那一句呢?為什么?
b)用了兩個碧綠碧綠,說明小草很綠很綠,多了一個真,說明小河非常非常喜歡小草。
c)誰能做一做小河,來讀讀這個句子,夸夸小草。
4、聽了小河的夸獎,小草也沒有驕傲,他也感謝小河呢!小草感謝小河什么呢?
5、充足的水分是什么意思?你們見過干枯的小草嗎?干枯的小草是什么樣的?[圖片出示]
6、多虧有了小河,我們一起學著小草來感謝一下小河。
7、句式:青草感謝小河,是 ( )。(屏顯)
7、愿意做小草的站起來讀,坐著的讀小河的話,我們一起來讀他們的第二次對話。(分角色朗讀)
(三)讓我們把兩次對話連起來讀一讀。
三、學習第六自然段
1、小河和小草是什么關系?(朋友)為什么?(小河因為青草緊緊抱住泥土,所以 清澈見底;青草因為小河給了足夠的水分所以才長得 碧綠碧綠 。它們誰也不驕傲,互相幫助、互相感謝。)
2、有這么好的朋友,難怪――(引讀第六自然段)。
四、總結全文:
1、在生活中你一定也得到過別人的幫助,也看到聽到這樣的事,請你也用這樣的句子說一說 ______感謝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課件出示)
2、讓我們一起拿好書,把課文連起來美美的讀讀。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青、草”。(這節課我們還要學會書寫兩個字。)
青:請看筆順表,誰來說說?齊說筆順并書空。書上描紅。
這個字的筆畫較多,你覺得怎樣寫才好看呢?
師范寫講解:上下結構。第四筆較長,第五筆是豎,三橫中間的距離一樣。
草:擴詞
認識草字頭并提醒草字頭的寫法:橫、豎、撇
讓學生自己說說草的筆順并書空
書上描紅。
生觀察田字格位置并說說。
師范寫:草字頭,下面一個早字。
2、練習書寫
(1)生自由練習,師巡回指導。(2)實物投影學生的作業,引導學生互相評議、修改。(3)繼續練習。
附板書設計 與 小河←————→青草
幫助 感謝
清 綠
小河與青草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2.理解課文內容,感知自然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學習小河與青草謙虛謹慎、善于看到別人長處的美德。
教學準備:
1、自制幻燈片。
2、清水、草皮和泥土。(實物)
設計理念:
1、激發學生自主閱讀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即本校課題研究中提到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加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積極運用課文語言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讀課題,明確本課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讀得親切、自然。
2、指著小河與青草的情景圖引導學生觀察:
師:看,這條小河的河水什么樣?河邊的青草長得怎樣?
(河水很清。)
(小草青青的,長得很多。)
師:課文中是怎么說的呢?
二、讀懂課文
1、感受小河清澈見底和青草生命力旺盛。
⑴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述小河和青草的詞句。(相機板書:真清啊 碧綠碧綠的)
⑵反復誦讀,充分感受。
出示:小草對小河說:“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小河對小草說:“你長得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和反復誦讀,充分感受“水清”、“草綠”的喜人景象。
2、讀中質疑
師:讀到這兒,老師產生了一些疑問,小朋友們的心中也有疑問嗎?
(小河的水怎么會這么清?青草怎么會長得這么綠,這么可愛呢?)
3、讀文釋疑
⑴自讀課文,尋找答案。(相機板書:緊緊抱住 充足的水分)
⑵引導學生誦讀并理解課文相關內容,感悟小河與青草的相互依存關系。
a、出示:小河說:“這要感謝你呀!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要不,我早就變成渾濁的泥水了。”
引導學生做做動作、觀看實物和泥土流失實驗,理解詞語“緊緊抱住”、“渾濁的泥水”,讀懂小河的話,感受小草對小河的幫助和小河對小草的感謝之情。
b、啟發學生運用課文語言,想象說話。
師:青草保護了小河,使河水清澈見底。不光小河要感謝青草,還有很多人要感謝青草呢!我是一只喜歡在這條小河里戲水的白鵝,我想對青草說:“青草,我也要感謝你呀!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要不,這條河里的水早就變成渾濁的泥水了,我到哪里去游泳?到哪里去洗澡?到哪里去照鏡子呢?”
(我是這條河里的魚……)
(我是喜歡在這條河里洗菜的老奶奶……)
c、出示:小草說:“這也要感謝你呀!是你給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
理解詞語“充足的水分”,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感受小河對小草生長的重要以及小草對小河真誠的感謝之情。
d、啟發學生說出感悟,升華認識。
師:現在,小朋友們想對小河和青草說些什么嗎?
(小河和青草,你們互相幫助,真是好朋友!)
(小河和青草,你們誰也離不開誰,你們永遠在一起。)
(小河和青草,你們相處得多好啊,你們生活得一定很開心。)
……
齊聲朗讀“小河流得更歡了,小草也長得更綠了。”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創設情境,加深感悟。
板書設計:
小 河 與 青 草
真清啊 ← 緊緊抱住
充足的水分→碧綠碧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