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塘》教學反思
{
池塘里像一只大眼睛。。
池塘里的水波一閃一閃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
生:讀了第一句話,我看到的就是一只大眼睛,可是第二句讓我看到了一只明亮的大眼睛。
生:我讀了第一句,想象到小池塘像一只大眼睛。讀了第二句話后,我仿佛看到的是小池塘里那水波還一閃一閃的,就像一只大眼睛那樣明亮。
師:你們說得很對,第二句話比第一句話表達的內容更生動、形象、真切,希望你們以后不光要學會說“比喻句”,還要學會把比喻句說得像第二個句子一樣生動、形象、真實、具體。
模仿
出示一幅圖(一片樹林,樹葉從樹上落下來。)
師:你們看,一片片樹葉從樹上掉下來,你們看這落葉掉下來的樣子會使你想到它們像什么呢?
生:我覺得“落葉像一只只小小鳥,紛紛從大樹上飛落下來。”
生:我認為“落葉像無顏六色的蝴蝶在飛舞。”
生:落葉多么像七仙女從空中灑落的五彩繽紛的花瓣!
創造
師:其實,在你們的周圍,就有很多相象的事物,只要你仔細觀察發現,你都可以說出很多比喻句,要不你們試試看!
生:秋風像一把掃帚,把地上的落葉吹跑了。
生:北風像一把刀子,吹得我們的臉像刀割一樣的疼痛。
生:小明跑步可真快,像一只兔子。
生:毽子像一只小小鳥一樣,在小云的腳上飛上飛下的。
……
思考
學生對新事物的認識得有個過程,同時有他的局限性和規律性。在上面的教學過程中,我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從認識入手,上學生找出“比喻句”中的本體和喻體,發現他們相象的地方,對“比喻句”有個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辨別,明白“比喻句”中的本體和喻體必須是兩種不同的事物;接著指導學生進行比較、體會生動形象的“比喻句”的表達效果,并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進行模仿,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說“比喻句”的時候出現了進一步的突破;繼而,讓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說出無數個“比喻句”,使“比喻句”這個概念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之中了。
收獲
由此看來,教學中只要我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學習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把課堂教學思想定位在“以生為本,順學而導,以學定教”,凸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會教得輕松,學生也會愉快地學會所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