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牛比賽》教學設計
(7)指導讀第二段。
[點評:親眼見過騎牛比賽的學生不多,為了讓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意境中,教師發揮了錄像和插圖的作用,讓學生在觀察、想像中,獲得感受與體驗,加深認識和理解,更好地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精讀第3自然段。
(1)分角色讀第3段。交流讀了騎手的話,自己知道了什么?
(提示: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用汗水、甚至鮮血換來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板書:曾經 上千次
(2)指導學生先讀騎手的話,再讀第2自然段中的2、3兩句話,讓學生在比較中進一步體會高超的技術是經過長期艱苦練習得來的,只有不怕吃苦,才能學到真本領。
[點評:教師不是單純地講授道理,而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自悟其中的奧秘,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總結全文:
1、分角色朗讀全文。
2、 遷移運用:說說學了課文以后知道了什么,今后在學習和生活中應該怎樣做?
3、指名講述課文故事。
四、練習
1、選正確的讀音。
只 ( zhǐ zhī )有 背( bēi bèi )包 技術( shù sù )
一只 ( zhǐ zhī ) 牛背( bēi bèi ) 熱烈( liè niè )
2、填詞。
一( )公牛 一( )花 一( )騎手
3、加一筆變成另一個字,再組詞。
木 ( ) 木 ( ) 木 ( )
4、裝扮文中的小姑娘,向騎手說幾句話。
板書: 7、騎牛比賽
幾個騎手 只┄┄就┄┄
一個騎手 盡管┄┄還是┄┄ 牢牢
曾經 摔下上千次
教學點評:本課教學,教師恰到好處地采用了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去發現、感悟。比較既是一種認識事物的方法,也是一種思維活動。運用比較的方法,可以讓學生獲得清晰的認知,產生深刻的印象。教師一是引導學生比較同音字“束”和“術”,采用猜謎的方法,區分字形;運用組詞的方法,區分字義。二是引導學生比較眾多騎手和一位騎手的表現。教師讓學生讀一讀有關句子,看看比賽錄像,想像比賽情景,體會騎牛的艱難,進而產生對一位騎手的敬佩之情。通過比較,學生較容易理解騎手的話,體會成績的來之不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明白的道理,有助于內化、遷移和運用。
【您正在瀏覽第一范文網提供的文章。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的關鍵字!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