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3《小小竹排畫中游》(通用16篇)
課文3《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1
在景色秀麗的江南水鄉,一個男孩撐著小竹排順流而下,他觀賞著兩岸美麗的風光,感覺自己如同在畫中游覽一樣。課文貫穿著一條明顯的情感線索,易激起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小竹排順流而下,“鳥兒唱,魚兒游”,表達了作者歡快的心情。課文對兩岸樹木、禾苗的描述,飽含著贊美的感情。全詩形象生動,語言優美,節奏感強,適宜學生誦讀。
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3個字,認識“、”兩個筆畫和“、纟”3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美麗、富饒的地方,萌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ㄒ唬┳R字寫字
1識字。
。1)在學生初讀課文時,要求他們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難讀的字要多讀幾遍。十二個生字中,“中、唱、樹”是翹舌音,要提示學生讀準字音!熬G油油”的“油”課文中注的是本音,朗讀時應讀第一聲?赏ㄟ^認讀生字卡片、同桌互讀等形式鞏固要認的字,并鼓勵學生相互糾錯正音。
。2)指導學生識記字形時,可先學習新偏旁“、纟”,然后讓學生自主識字,交流識字的方法,使學生在互相啟發中,提高識字能力。如:
、偌右患樱
樹=+對
苗=+田
、诒纫槐龋河辍獌
2寫字。
本課要求會寫的三個字,筆畫都比較少。要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發現三個字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共同點是三個字都有“口”這個部件,但形狀不同。要引導學生看清字的每一筆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把字寫正確,寫勻稱。
口:認識新筆畫。防止學生把“口”寫成方塊。教師可寫一個方塊與口比較,讓學生自己得出寫好“口”的要領:口字要寫好,上大下要小。
日:認識新筆畫,提醒學生注意“日”的兩豎要直。
中:最后一筆豎要寫在豎中線上。
(二)朗讀感悟
1讓學生讀讀課文,畫出不懂的詞句。先同學之間答疑,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再作指導?山柚鍒D、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如,“竹排”,可通過看圖,讓學生知道“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筏子,是江南水鄉的一種水上交通工具。然后演示小竹排的活動狀況,讓學生知道“順水流”的意思。又如,指導學生看圖或投影片,讓學生懂得“密”是樹木很多,一棵挨著一棵,而且枝葉茂盛!昂堂纭笔侵杆镜挠酌!熬G油油”是形容禾苗顏色濃綠,而且有光澤,說明禾苗茁壯,長勢喜人。江南一帶小河多,河里有許多魚蝦,那里還種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叫“江南魚米鄉”。拉動投影片或演示課件,讓學生感受江南水鄉像一幅美麗的圖畫,小小竹排就像在畫中游。
2在了解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熟讀成誦。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江南水鄉的美麗風光。鼓勵學生用適當的語氣表達自己的感受,如,“小竹排,順水流,鳥兒唱,魚兒游”可讀得輕快些,表達出喜悅、歡快的心情;“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讀得緩慢些,以表達贊美的感情。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背誦。
(三)實踐活動
1課外收集有關介紹江南風光和物產的圖片、照片,張貼在教室里,供大家觀賞。
2學生展示自己旅游時拍攝的照片,向同學介紹旅游景點的美麗風光。
。ㄋ模┙虒W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3課時。
例一
。ㄒ唬┱n題導入
讀課題,先理解“游”的意思,再理解課題的意思。
。ǘ┓蹲x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播放小竹排在畫中游的課件,配樂范讀課文。也可以播放課文朗讀的錄音。
。ㄈ┏踝x課文,學習生字
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小組交流記字方法。
。ㄋ模├首x感悟
創設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感受江南水鄉的美麗、富饒。
1播放“小竹排在畫中游”的課件,請學生說說小竹排順水流,如果你坐在上面會看到哪些美麗的景物?(鳥兒、魚兒、樹木、禾苗)讀有關句子,理解“密”、“綠油油”。
2看到這些美景,你會說些什么?
3為什么說小竹排是在“畫中游”?
4用多種形式練習朗讀,感悟“江南魚米鄉”的美景。
。ㄎ澹┩卣拐f話
再創情境,練習說話。
繼續播放課件:小竹排游到了江南的其他風景名勝區,讓學生進行情境說話練習,說幾句贊美風景的話。
。╈柟套R字,指導寫字
。ㄆ撸┱n外延伸
收集江南的風景圖片,在教室里展覽;準備旅游照片,并作介紹。
例二
。ㄒ唬┛磮D,揭示課題
1學生一邊聽表現江南風光的民族樂曲,一邊看圖。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如,小竹排是什么?小竹排怎么能在畫中游?)
。ǘ┏踝x課文,學習生字
1借助拼音讀課文,畫出生字,自學字音并讀通句子。
2指名試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
(三)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播放樂曲,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江南水鄉美麗的風光。
。ㄋ模┚毩曈懈星榈乩首x課文,背誦課文
(五)復習鞏固生字詞
(六)指導學生寫字
。ㄆ撸┩瓿删毩
完成課后練習“我會讀”,并練習用本課要認的字口頭組詞。
江南魚米鄉
在長江中下游平原上,河網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一向稱“魚米之鄉”,又稱“水鄉澤國”。那里盛產稻米、魚蝦,糧食產量在全國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詩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課文3《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2
教材分析:
在景色秀麗的江南水鄉,一個男孩撐著小竹排順流而下,他觀賞著兩岸美麗的風光,感覺自己如同在畫中游覽一樣。課文貫穿著一條明顯的情感線索,易激起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小竹排順流而下,“鳥兒唱,魚兒游”,表達了作者歡快的心情。課文對兩岸樹木、禾苗的描述,飽含著贊美的感情。全詩形象生動,語言優美,節奏感強,適宜學生誦讀。
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學情分析:江南風光旖旎,是我國的旅游勝地,課文教學采用孩子們感興趣的“組織旅行團出游”的方式,讓孩子們在一定的情境中了解江南、認讀生字、感知圖畫、朗讀課文。
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口、日、中”3個字。認識2個筆畫3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麗、富饒的地方,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掌握多種識字方法。
教學重點:
1.識記生字和朗讀課文。
2.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讓他們體會到祖國的江南是風景秀麗、物產豐富的地方。
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字卡、詞卡、導游旗幟、江南旅游介紹(介紹中包含有課文中要求認讀的生字)等。
學生: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推薦旅游景點,組織小小旅游團。
1.小朋友,你們喜歡旅游嗎?都去過哪些地方?今天我這位導游想向各位推薦一個特色旅游景點,不知道各位是否有興趣聽我介紹一下。
2.用多媒體或是小黑板等展示旅游介紹。(介紹中包含有課文中要求認讀的生字。)
3.導游展示旅游景點介紹(文字全部注音),游客閱讀。
各位游客你們好,歡迎您閱讀我們旅行社推出的江南游介紹。江南一帶位于中國的東部,那里物產豐富,有“魚米鄉”之稱;那里河流密布,兩岸樹木茂密,禾苗油綠。在那里,您可以乘坐“竹排”這種特殊的水上交通工具領略如畫美景。
4.各位小游客,對我們的旅游景點滿意嗎?如果介紹中的字讓您為難了,請跟我讀。學習紅色字。
5.出示字卡(排、中、游、流、唱、兩、岸、樹、苗、綠、江、南),開展各種形式的朗讀。
6.出示詞卡(江南江水 禾苗 樹苗 樹木 樹葉 竹排 木排 兩岸 兩天 綠色 綠地 中國 旅游 流水 河流 唱歌),開展各種形式的朗讀。
7.再讀景點介紹。
8.老師(導游)揮動導游旗,愿意參加這個旅游團的小朋友請報名。咱們出發吧!
二、乘竹排,暢游江南美景。
1.師:我們乘著飛機越過高山、河流,向著江南飛去,白云在向我們招手,太陽在向我們微笑。到了江南以后,我們開始了愉快的旅行。(播放江南樂曲)
2.多媒體展示“竹排”畫面(或簡筆畫勾勒“竹排”)
導游:這是江南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我們將乘坐“竹排”順流欣賞兩岸的美景,愿您此次旅途開心!
3.演示課件,展現課文中動態圖畫。游客們你們都看到些什么?聽到些什么?可以和身邊的其他游客交流交流。游客們你們覺得江南的景色怎樣?可以談談嗎?請生交流。
4.看來大家非常喜歡江南的景色,我也和你們一樣喜歡,我還寫了一首小詩來贊美江南的景色呢,大家有興趣讀一讀嗎?
5.多媒體展現課文內容。開展多種形式朗讀:示范讀,個別讀,同桌讀,配圖畫讀,配音樂讀,賽讀等形式。
6.游戲:我會找(在相應的圖畫旁貼上字條)
字條:小竹排,順水流.鳥兒唱,魚兒游
兩岸樹木密.禾苗綠油油
三、創造性朗讀:我也試著做導游。
小朋友們,喜歡這次江南游嗎?你知道江南還有什么迷人景色嗎?誰能做導游介紹介紹?老師建議你們用上書中的詩句,會把這個地方介紹得更美,看哪些導游最受人歡迎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開火車檢查詞語:
師:嗚……
生:開火車啦!
師:火車開到江南去。
師:(承上啟下小結)火車開得真快,江南到了!
2.…下面我們做個“回家”的游戲,老師想請你把這些詞語送到江南的老家。
請三人上來貼,其他同學同桌合作將信封里的詞語送到江南的老家。(江南民樂)
二、書寫生字。
小朋友,你們還有一處江南美景沒有看呢!想看嗎?那請你閉上眼睛老師帶你去(師邊念:小竹排……,邊出示:涼亭)小朋友這是什么呀?(生:涼亭)涼亭里有個小姑娘在寫字呢!(出示:姑娘寫字圖)下面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寫字歌,看看小姑娘的寫字姿勢好不好?(生念寫字歌)
1.先請小朋友告訴她田字格里寫字要注意什么?
(1) 字寫在中間。
。2) 寫的時候看看橫(豎)中線上有哪些筆畫?
2.出示要寫的三個字:這就是她寫的三個字,認識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這三個字,你發現了什么?
。1) 新筆畫:橫折──是一筆寫成的。(書空)
橫折有兩種寫法(出示范字):小朋友仔細看看這兩種寫法有什么不同?
結論:一種折下來是斜的,師范寫,生書空。另一種折下來是直的,師范寫, 生書空。
。2)引導:這三個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有三個“口”。
*中間加一橫變成“日”; 中間加一豎變成“中”;還可以變成哪些字?
生:白、目、申……
師:對,這些字都是由“口”變化而來的。
3.小朋友,你知道“口、日、中”這三個字是怎么寫的嗎?出示三個字的書寫筆順,你能看得懂嗎?請你說一說。
4.那我們和小姑娘比一比,看誰的字寫得好。請小朋友一邊心里說筆順,一邊在書上寫。(音樂)
板書設計:田字格里范寫生字。
教學反思:
本設計注意營造開放的語文教學課堂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是新課標的理念之一。本文的開放教學設計理念主要體現在:以孩子們熟知的“組團旅行”為線索,串以“推薦旅游景點,組織小小旅游團”、“乘竹排,暢游江南美景”、“我也試著做導游”、“生字書寫”幾個活動版塊,巧妙地將識字寫字、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享受審美樂趣等貫穿其中。設計行云流水,天然自如。
教學設計突出教學重點,注重在各個教學細節上去充分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綜合能力。如,在寫字教學上,把握關鍵筆畫的指導;開展多種形式的讀,將讀與說有機結合,在說中來讀,在讀后用上詩句再說,使學生學習興趣很濃。
課文3《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3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三課《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語言優美、形象生動、節奏感強的詩歌,短短幾句,描繪了風景秀美,物產豐富的江南水鄉。下面是我對《小小竹排畫中游》的教學反思:
教學后感覺還不錯的地方:
一、課前預習,降低難度
把《小小竹排畫中游》作為教研課,比進度稍微早了一點,對學生來說,朗讀起來比較難,所以我在上課前布置了學生預習,讀通課文,認讀生字。從課堂的效果上看,大部分學生完成的還是不錯的。
二、課件輔助,形象直觀
“正因為有一條鮮明的對象、畫面、知覺、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斷地流進兒童的心田,所以兒童的記憶才那么敏銳和牢固。” 這是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在教學《小小竹排畫中游》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欣賞了江南的風光,讓學生自己發現江南什么最多?橋多,河多,從而引出江南水鄉的概念,引出竹排,接著利用直觀的竹排圖片,讓學生理解這個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感覺很順利。而后在課文的第一、二句的學習中,也充分利用了插圖,讓學生感受到了樹木的密和禾苗的綠。為朗讀好課文打下了基礎,也為后面“魚米鄉”的理解作了鋪墊。
三、多種方式,鞏固識字
在識字的過程中,第一環節是讓學生借助拼音認讀,第二環節是去掉拼音進行識記的鞏固。有比較歸納識字,就像“江、流、游”,還有像猜字謎、利用圖片理解詞語……讓學生在不同的識記方式中,增加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識記的效果。
教學后感覺需改進的地方:
一、課堂教學機智有待加強。
就像這節課上發生的:
師:課題告訴我們小竹排在哪里游?
生1:小竹排在水里游。
生2:小竹排在河里游。
雖然小孩子沒有聽清楚問題,可是他們回答的卻是我預設中下面問題的答案?梢灾苯犹剑耗敲礊槭裁凑n文說小竹排在畫中游呢?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而我一定要讓學生說出自己想要的答案,然后再一步步的按照預案進行上課。
教案是死的,課堂是活的。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慢慢提高處理課堂生成的能力,積淀解決問題的底蘊。
二、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還不夠多樣化和具有明確的指向性。一句簡單的“很好”說明不了問題,學生仍舊感覺很茫然,不知道好在哪里?其他學生沒有學習的方向。
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部分學生在后半節課中,感覺精神明顯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雖然小孩子的注意力只能維持短短的幾十分鐘,但是我在教學中應該盡量增加趣味性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要繼續加強學生的課堂行為習慣的培養。
關于《小小竹排畫中游》的教學反思我只能想到這幾點不足了,但我相信不足還有很多,可謂當局者迷。希望今天聽課的老師多提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讓我更好更快的成長吧!
《小小竹排畫中游》教學反思
今天上了《小小竹排畫中游》一課,這是一年級孩子學習的第三篇課文,是一首簡短的詩歌,可其中蘊涵的內容卻很豐富,有些詞句對于一年級的孩子是比較難理解的,比如“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這一句。在備課過程中我想了一些法子去解決這個難點;另外讓學生感受家鄉的美麗,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當然識字依然是一年級語文課的重點。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我主要從以上這幾方面來考慮。因此在今天的教學中,以下幾點還是比較可取的:
1、課件輔助,突破難點。在課前談話時,我給學生介紹了江南,有些學生通過昨天回家的了解,已經初步知道了江南就是指我們這邊(孩子們第一次做這樣“了解”作業,還是比較好的),接著給學生欣賞了江南的風光圖,讓學生發現江南這邊什么多?學生觀察的很仔細,一個學生說:“水多!绷硗庖粋馬上接著說:“橋多。”多好呀把江南“小橋流水”的特點說出來了;當讓又有同學聯想到“魚多”、“船多”,這可都是孩子們自己的發現啊,我的圖中并沒有出現這些場景。因為孩子們說得比較全面,所以我就告訴孩子們江南又被稱為“江南水鄉”、“魚米之鄉”。這樣的知識還是要通過老師的傳授的。這個時候我覺得孩子們也特別專注。了解完江南后,我讓孩子們自豪地說:“我們的家鄉在江南!”雖然沒有正式上課,但我從孩子們喜悅地眼神中已經感受到他們對家鄉的喜愛。而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又適當用了一些圖片,豐富了課文的內容,讓學生感受家鄉的美,而有一個同學看到一幅圖時忍不住問:“我們的教室在哪里?”雖然聽起來似乎他的話不著邊際,但細思量,是因為孩子覺得這地方美,我們的學校就在這樣的地方而高興。我覺得利用課件對與幫助孩子理解“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還是很有幫助的,也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家鄉的美。
2、關注學生,鼓勵為主。這節課上我覺得比較關注平時識字、讀文比較差的學生,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也許很多時候教研課怕出錯,會多叫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不過我想課堂機會是平等的,所以我總是會把發言的機會留給每一個孩子。像小葉這個男孩,他的識字能力比較弱,但是在我的鼓勵下,他整堂課都能積極參與,相信他收獲肯定不少;而另一位男孩平翹舌音不分,但我還是請他讀,因為他信心十足地舉著手,同時也給了他表現的機會。另外在朗讀比賽中,雖然同學們明顯覺得一位同學好,但我還是不忘給差的同學鼓勵,因為他的勇敢。的確,課堂上多給孩子一些表揚與鼓勵他們的學習信心會更足。
3、重視朗讀,讀中感悟。其實一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課文,別看這么短的兒歌,有些孩子要讀上好幾遍才能讀通順,所以要讀得有感情就更難了。因此在今天的課上我給了學生充分拼讀的時間,先做到讀正確、流利。在理解課文時,我讓學生說說看到了哪些景物?這樣的提問是第一次嘗試,孩子們還是能很快領會到我的意思,說的也不錯,這是讓我欣喜的。在逐句朗讀時采用了指名讀、比賽讀、同桌讀等多種形式,有些學生的朗讀還是給我帶來了美的享受。我想孩子的朗讀能力就是這樣點點滴滴培養起來的。另外今天讓學生根據課題提問,也是第一次嘗試,雖然只有一個人發問,但我覺得還是很值得贊賞的,相信在以后的學習中他們會學會提問。(開學兩個多月來,一年級的孩子進步是最明顯的,他們從不會到會,真的很了不起了。所以面對課堂的冷場也是我預想之中的。)
這堂課上還暴露了許多問題,不免有些遺憾也有些擔憂:
1、一部分學生的聽課習慣比較差,注意力不夠集中。特別有幾個調皮的男孩上課比較自由散漫,以自我為中心。。在學習常規上還應該加強訓練。
2、關注了后進的孩子,但是對中間型的學生似乎表揚、鼓勵用得少了些,導致后半節課學生積極性不夠高。要調動每一個孩子的積極性是我應該努力做到的。
3、識字環節趣味性不夠。如果在中間安排一個識字游戲,相信孩子們會更加投入,比歌曲的效果會更好。畢竟他們還是一群6、7歲的孩子。
4、低年級的學生很活潑,課堂上有時候真的會有好多“意外”發生,就比如那句“我們的教室在哪里”,真的讓我心中一震,雖然我也及時處理了。課堂是有生命力的,對于生成,我應該更好地處理,這樣課才會更精彩。
5、教師的語言是一門藝術。而這一直是我做得很不夠的地方。語言應該要更精練些,課堂上應該再從容些。
一年級的孩子學習這樣寫景的詩歌確實是一個難點,上過后才發現真的遺憾多多。還望各位同行多提寶貴意見。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詩歌,短短三句,描繪了風景秀美,物產豐富的江南水鄉。這是一篇形象生動、語言優美、節奏感強的詩歌,適宜學生誦讀。課堂上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反復讀,在讀中識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欣賞,以激發學生對家鄉、祖國的熱愛之情。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提高課堂效率
本班學生課外閱讀少,識字量較小,為了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提前安排學生在家中進行了預習,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要求比較簡單:1、把課文讀熟 2、給課后二類字加上拼音 (別小看這兩個要求,如果在課上全部完成大約需15分鐘左右,而且學生學習時間參差不齊,對好學生來講,浪費了許多時間)經過預習階段的學習,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讀書能力,對文中的二類字也初步認識了幾個。這樣在課堂上我就可以用更多的時間指導學生識字、朗讀、感悟。人教版教材的特點是識字量多,對于我現在所教的學生來講每一個字幾乎都是生字,提前預習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應該從學生一接觸課文就開始培養。
有要求更要有檢查,每次布置完預習作業,我都要逐一檢查,完成的表揚,未完成的批評,并請學生監督其課下完成。連續兩次沒完成的和家長取得聯系,給家長講清預習的重要性,以求取得家長的配合。到本課為止我留過了四次預習作業,情況越來越好,全班學生基本能按要求完成。什么是習慣?就是行為的一種累積,我相信預習會成為本班學生的一種良好習慣。
二、在教學中不斷鞏固語文的知識點
語文素養是靠點點滴滴的語文基礎和長期持之以恒的語文實踐積淀、整合而成,低段語文教學的基礎和能力是語文素養摩天大廈的基石根基,扎實和牢固程度至關重要。在《在家里》一課中我就帶領學生認識了兩種基本標點符號“,。”在這一課中又進行了復習,請學生獨立標出句子,訂正后再指名分句讀,對讀錯句子的同學不急于指正,而請全班同學幫助他,這樣使大家在思考的同時,對句子的分法又進行了鞏固,在后面的分句朗讀中學生們都能夠正確讀出相應句子,并根據標點在朗讀時注意了相應停頓。
三、運用多種方法,帶領學生走進文本
語文教學中“讀”十分重要,要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讀,讀出情,讀出趣,讀出思。
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十分注重創設讀的情境,出示課文投影片后我問學生:小朋友在寬闊的江面上劃著竹排都看到了什么?快自己讀讀課文。學生懷著好奇的心情認真地讀著課文,很快找到了鳥兒唱、魚兒游、樹木密、禾苗綠油油等處,在反饋時我要求學生盡量用自己的話說文中的意思,這樣就使學生理解了“密”、“綠油油”等詞語的意思。同時也訓練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詩中有一句是“江南魚米鄉”,學生對于江南的美景不能理解,就不能理解后面為什么說小小竹排畫中游?在詢問了本班學生,確認沒有家鄉在江南的以后,我從江南的地理環境及氣候、物產等方面進行了繪聲繪色的介紹,同學們聽得入了迷,借機我說到:江南自古以來就是讓人神往的地方。清朝的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一些文人墨客也拿起筆贊美江南。老師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首白居易的詩《憶江南》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接下來我請同學朗讀課文,再結合我剛才的講解說一說江南給人的感受,同學們踴躍地舉起了手,雖然他們的語言還顯得單調,但聽得出那是真心地贊美。為什么說小小竹排畫中游?這個本課的理解難點也隨之解決,因為學生已經感受到江南美得就像一幅畫。再次朗讀課文,學生的感情已經能夠融入其中,讀得繪聲繪色了。
教師要善于把握住教材中作者的情感因素,去撞擊學生的心靈,引導學生體會、領悟、反思。這樣,學生的心靈必將隨之震動,情感必將隨之勃發。
課文3《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4
編寫教案的繁簡,一般是有經驗的教師寫得簡略些,而新教師寫得詳細些。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一年級上冊《小小竹排畫中游》教案,希望能夠幫到您!
一年級上冊《小小竹排畫中游》教案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本設計力求體現把學生放在學習主體位置,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為學生設計形式多樣的求知活動,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活動中理解課文,求知積累詞匯、拓展思維空間。激發學生課前搜集材料的興趣,整合音樂、美術學科的方法,使靜止的語言符號流淌出音樂的旋律、圖畫的意境,使語文課堂變得“充實”、“厚實”起來,喚起一年級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從而真正喜歡我們的語文教學。
預設目標
1、了解課文大意,知道江南是十分美麗富饒的地方,能喜愛江南,熱愛自己的家鄉。
2、用自己的方式認識12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談話:小朋友們坐過竹排嗎?(板書:竹排)讓我們乘著竹排一起去一個美麗的地方瀏覽一番,好不好?懷著陽光般的心情,我們快樂出發!(出示江南美麗風光課件)看,這就是我們游覽的地方——江南魚米鄉。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 3、小小竹排畫中游。(指名讀課題,正音)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電化教學手段,在課前一開始就利用課件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引發情感沖動,為進入新課學習儲備必需的情感因素。)
二、范讀課文。
師配樂范讀課文,生看課文插圖。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模仿性強,教師有感情地范讀,準確地傳情,能使學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讀書欲望。)
三、初讀課文
1、翻開語文書,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讀準它,難讀的地方把它多讀幾遍。(學生自主讀課文)
2、誰來讀給我們聽聽?其他小朋友認真聽,看誰的耳朵最靈,能發現這個小朋友哪個字讀得最準,你要向他學習,哪個字讀得不太好,你要提醒他。(指名讀,提醒注意所學的生字)
3、(課件出示生字組成的詞)你會讀讀嗎?(對于難讀字詞,教師要進行及時必要地領讀。如“兩岸”“樹苗”等。)
4、去掉拼音還能讀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下面我們來開火車讀,哪組先來?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讀、互評、教讀、游戲完成讀書的第一步讀準字音。)
四、熟讀課文。
過渡:同學們生字學得這樣好,相信再讀課文一定比剛才讀得棒。先自由把課文讀一讀,然后比一比誰讀得聲音最響亮,字音讀得最準確,課文讀得最熟練。
1、學生讀課文。(自由讀,指名讀)
2、四人小組合作,比比誰讀得最熟練。(師巡視指導)
五、精讀課文。
1、播放課件,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邊讀邊欣賞江南美景。
2、思考:你們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
3、匯報:先用書上的詩句說一說。如“兩岸樹木密”等。再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什么樣的鳥兒,什么樣的魚兒……
點撥:看著這么美麗的景物,“我”的心情怎么樣?(學生回答,教師伺機板書)
4、美讀:讓我們懷著快樂的心情讀課文,把你美麗的心情讀出來。(學生練讀)
5、匯報讀:指讀、對讀。
6、交流討論:大家的朗讀使人心情舒暢!看著這美景,你想說些什么?用一句話贊美江南。為什么小竹排是在畫中游呢?(教師要充分了解各小組的討論情況,注意引導、誘導、輔導,使學生主動思考、學習。)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詩情畫意中體驗江南的美,在發展語言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六、課間操:同學們學得真不錯,老師要獎勵一首歌給你們聽,會唱的同學可以跟著一起唱,愿意表演的同學可站起來表演。(師生共舞,錄音機播放歌曲《我們的田野》)
七、拓展練習
1、師述:我們的家鄉在江南,昨天,老師要你們畫了家鄉的風光圖,老師給你們出個主意,把你的畫介紹給你的好朋友,介紹的時候,可以仿照本篇課文編編詩歌,也可以自己想怎么編就怎么編,行嗎?
學生準備
2、師:誰愿在全班交流?
師隨時評價:編得真好!真能干!真有創意!(對于說得特別好的:哇!我們班有小詩人了!為他的精彩詩歌鼓掌。)
3、總結:我們的家鄉在江南,她美麗富饒。同學們,我們要熱愛自己的家鄉,保護環境,讓她越來越美。
(設計意圖:讓學生畫江南,再向別人介紹,感受美,表達美,體現了學科間的融合。)
評點:
本節課設計較好地體現了語文新課程標準概念,而又充滿情趣,具有時代氣息,在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1、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提高語文素養。
遵循“讀書內化”的閱讀教學規律,本節課設計了“初讀——熟讀——精讀——美讀”四個環節,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直接地、反復地接觸課文。“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指導思想和訓練層次性十分明確。
2、改革方式、方法,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閱讀教學是個性化行為。”本設計以學定教,把原本屬于學生的權利還給學生,一是選擇權。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然后再選擇自己的伙伴進行合作學習,學習的結果也讓學生自己匯報、補充,教師只是起點撥作用。二是評價,學生朗讀、發音,盡量讓他們去評價,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判斷能力。
3、努力開掘語文學習的豐富資源。
本課教學,在課前要求學生了解江南的知識,畫畫自己家鄉的景色。在課堂上,讓他們借助圖、景理解課文,學習語言;朗讀課文,練習說話,課末處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聯系已有經驗,仿編兒歌,會激活兒童的求異思維,讓他們在實踐中探索運用語言的規律,享受美的情趣和創造的樂趣。實現了課內外、學科間、學習與生活有機地聯結、貫通、互補,課堂教學會更充實,更具活力。
課文3《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拧≌J識12個生字,會寫3個字,認識新筆畫和新偏旁。
、啤≌_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恰×私庹n文內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麗、富饒的地方,萌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
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引入,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指導他們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的順序觀察,教給方法。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信心,通過小組協作學習,達到知識共享。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感情誦讀是本課教學的主要過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會觀察生活、了解生活、感受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欣賞美,歌頌美。激發學生愛江南、愛家鄉、愛祖國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1、重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2、難點:
扣住“畫中游”,體驗作者愉悅心情。
3、教學突破: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詩歌,短短三句,描繪了風景秀美,物產豐富的江南水鄉。本課可以從以下幾點突破:
⑴ 運用cai課件制作動畫效果(小竹排飄流的全過程),指導觀察說話,欣賞江南水鄉的美麗景色。
、啤∵\用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方法進行識字、寫字教學,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⑶ 民主的交談,聲情并茂的賽讀,配以美麗迷人的畫面,給學生美的享受,陶冶性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第一課時:cai課件;
第二課時:生字卡片、錄像。
2、學生準備:
搜集家鄉風光圖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1、情境導入
2、指導識字
3、欣賞佳句
〖學生活動〗
1、感受情境
2、合作學習
3、品讀課文
一、談話導入,動畫激趣
〖教師活動〗
1、同學們喜歡旅游嗎?把你到過的地方給大家介紹一下。
2、這節課老師帶你們去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看看。課件演示。
3、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想對同學們說點什么?
4、說得好,我也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有感情介紹畫面)
5、有首詩把江南的美景描繪得如詩如畫,你們快讀讀吧!
〖學生活動〗
1、學生興致勃勃地回憶說出旅游的地點和特點。
2、學生發出感嘆。
3、學生自由發言。
4、學生認真傾聽。
5、學生迫不及待地讀書。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教師活動〗
1、你能試著讀好嗎?先把不認識的字用筆畫下來,借助拼音或請教別人讀準字音,動腦筋想一想,該用什么辦法記住它。
2、小組交流識字情況,快把你的方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3、(大屏幕出示生字)教師檢查識字情況,及時正音并介紹3個偏旁“山、木、艸”。教師適時出現帶有“山”、“木”的字,啟示學生關注其偏旁與本字的區別。
4、你如何在生活中使用這些字呢?
5、游戲:拼飛機
同學們愿意做游戲嗎?小組每位同學都讀對詞才能拼好飛機,飛機輪廊內有“江南、江水、禾苗、樹苗、樹木、樹葉、竹排、木排、兩岸、兩天、綠色、綠地”等詞。
6、在詩歌中再認生字。
〖學生活動〗
1、學生選擇識字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
2、小組長組織學習讀生字,仔細聽,糾正讀音。
3、學生正確讀準字音,認識3個偏旁,并相機點撥“岸”“排”的字義和“南”的反義詞?赡苓會說出許多帶有三個偏旁的字。
4、生可組詞造句,或說出在什么地方見過這些字。
5、用開火車的方式讀生字并回答相關的問題,同學們齊心協力合作愉快。
6、個別認讀。
三、師生合作,賞讀課文
〖教師活動〗
1、認識句號。數一數這首詩有幾句話?
2、讀中感悟:自由讀──選句讀。你喜歡讀哪一句,讀出來。
3、討論:你覺得這首詩美嗎?朗讀的時候,應注意些什么?
4、練讀、賞讀。讀出韻味,熟讀成誦。
5、出示課件,小竹排順水漂流,現在我們就是站在竹排上的小朋友,我們來邊看風景,邊誦詩。
6、還有別的詩也是寫江南景色的?(試誦詩)
〖學生活動〗
1、回答
2、練讀。
3、領悟詩歌的押韻,表達感情方式。
4、熟讀成誦。
5、情景誦詩。
6、誦其它寫江南的詩。
第二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1、強化記憶
2、品詞賞句`
3、體驗感悟
〖學生活動〗
1、鞏固字詞
2、熟讀成誦
3、升華情感
一、識字寫字,強化訓練
〖教師活動〗
1、出示生字卡認字。重點認讀“中、唱、樹”(翹舌音)
2、小組合作識字。“找朋友”游戲,認讀教材中詞語。
3、指導寫字。邊講邊示范書寫“口、日、中”。
4、鞏固兩個重點筆畫和三個偏旁“木、艸、纟”。
〖學生活動〗
1、齊讀字音。
2、比賽組詞。
3、練習寫字。
4、看準筆畫的部位,口書筆畫,認偏旁。
二、師生互動,朗讀感悟
〖教師活動〗
1、同學們讀這首短詩時,是什么表情什么心情呢?朗讀感悟。
2、放錄像:江南水鄉行。
〖學生活動〗
1、自由讀,不同的語調,不同的語速試讀。
2、配畫面背誦。
三、總結全文,感情升華
〖教師活動〗
1、看完錄像后,同學們有什么話要說嗎?
2、展示收集的家鄉風光圖片,為大家介紹自己的家鄉。
〖學生活動〗
1、學生自由表達、贊美水鄉之情。
2、小組活動,觀賞、介紹、贊美。
四、本課小結(略)
【教學探討與反思】
本課應重在觀察說話,教師在演示課件時,注意引導一年級學生按順序看,從畫面感受江南美;然后從語言文字中欣賞,訓練學生的觀察、朗讀能力,激發愛美情愫。
課文3《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6
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口、日、中”3個字。認識2個筆畫和“山、木、艸”3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麗、富饒的地方,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認識12個字。會寫“口、日、中”3個字
知識鏈接:我們的祖國有一條很長很長的江,叫長江。長江以南地區,風景優美,氣候溫暖,物產豐富,是有名的魚米之鄉。
預習任務:
1.根據拼音認識12個字,會寫“口、日、中”3個字。
2.根據拼音讀懂課文內容,會背誦課文。
自主、合作、探究:
1.在文中找一找,畫一畫本課的生字。
2.看書中的插圖,向同學說一說你看到的和想到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給同學聽。
4.請你當一當“小小旅行家”,向同學介紹江南風景。
我來闖關:
1.我能讀好:
2.我會讀:
江南江水禾苗樹苗樹木樹葉竹排木排
兩岸兩天綠色綠地
3.我能說出下面的圖上有什么。
學校班級課時第二課時
主備人張春林審核人組別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學思路
。m錯欄)
學習目標:
1精讀課文,學習詞句。.
2、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學習重點:讀準生字的字音,掌握生字的書寫。
預習任務:
1.背誦課文。
2.書寫“口、中、日”
自主、合作、探究:
1.“苗、江、游、綠”怎樣記住字形?
2.怎樣書寫“口、中、日”。
我來闖關:
1、讀拼音,寫句子。
2、我會寫。
3.我會組詞。
流兩綠
岸江唱
4.我會把課文背給爸爸媽媽聽。
課文3《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這是一首贊美江南水鄉秀麗景色的詩。一個男孩撐著小小的竹排順流而下,他觀賞著兩岸美麗的風光,感受自己如同在畫中游覽一樣。課文貫穿對江南水鄉的贊美之情,旨在激起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小竹排順流而下,“鳥兒唱,魚兒游”,表達了作者無比歡暢的心情。全詩圖文并茂,形象生動,語言優美流暢,節奏感強,適宜學生誦讀。 這篇課文是學生第三次接觸課文,所以教給學生學習課文的方法是至關重要的,他關系到以后課文的學習,所以教師必須精心引導,融讀與方法于一體。 2.教學目標及確立的依據: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本節課可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麗富饒的地方。能喜愛江南,熱愛自己的家鄉。 2、用自己的方式認識12個生字,認識三個偏旁。 3 、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利用生活經驗 、圖片、 聯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樹木密、 禾苗 、江南、 魚米鄉等詞語,
二。過程與方法 1、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結合看圖,聯系生活實際,反復誦讀,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讀畫畫,理解課文。 2、在指導學生認記字形時,應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記住字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詩歌,學生喜歡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和背,讓學生體會到江南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難點及確立的依據: 針對學生實際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將教學重點、難點定位在: 1、認識筆畫、 偏旁和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材處理 1、學生狀況分析及對策 一年級學生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讀書能力,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讀,但每個環節都要把要求說清楚,讓學生知道該做什么,怎么做。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降低識字難度。并配上適當的課件輔助教學,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2、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序是: 一 推薦旅游景點,組織小旅游團。 二 乘坐小小竹排,暢游江南美景。 三 創造性地朗讀:我也試做導游。
四、 課外拓展延伸,積累豐富語言 三。教法學法說明 1、說教法。 1.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將采用自由讀、小組讀、指名讀和同伴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中培養語感,積累詞語。 2.游戲激趣,鞏固識字。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游戲形式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在玩中認字,鞏固識字效果。 3.注重評價,激勵主體。評價是教學有機組成部分,在課上以即時性的口語評價鼓勵和贊賞每一個人,讓他們在愉悅輕松的氣氛中學習。 4.開放語文學習空間。樹立一種大語文觀,把語文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2、說學法 根據學法指導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讓學生在“畫一畫---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學會求知的方法。 四。設計理念 課文展示的是畫一樣的美景,因此整堂課以課件中江南水鄉的景美來渲染烘托課文,使學生在美的環境中體會江南之美,產生熱愛江南之情,使自然美和童心趣和諧統一。同時在感悟時學寫生字。
五、 說教學過程 一 推薦旅游景點,組織小旅游團。 1 小朋友,你們喜歡旅游嗎?都去過哪些地方?今天我這位導游想向各位推薦一個特色旅游景點,不知道你們有興趣聽我介紹一下嗎?這時我用課件展示旅游景點介紹,文字全部注音(介紹中的紅字就是課文中要求認讀的生字。) 各位游客你們好,歡迎您閱讀我們旅行社推出的江南游介紹。江南一帶位于中國的東部,那里物產豐富,有“魚米鄉”之稱;那里河流密布,兩岸樹木茂密,禾苗綠油油。在那里,您可以乘坐“竹排”這種特殊的水上交通工具領略如詩如畫的美景。 2 各位小游客,對我們的旅游景點滿意嗎?如果介紹中的字讓您為難了,請跟我讀。這時我和學生一起學習紅色字。 并開展各種形式的朗讀和識字技巧來識記生字,如 用部件法記“排”,用動作發記“游”“唱”,用奇特聯想法想像嘩嘩的流水從而記住“流”…… 排、中、游、流、唱、兩、岸、樹、苗、綠、江、南 。 3 經過學習后,學生基本掌握了要認識的生字,這時我設計了轉輪盤、摘蘋果、找朋友、小猴跳敦的游戲來加深學生對字詞的鞏固,學生此時興趣高漲。這時我揮動導游旗說愿意參加這個旅游團的小朋友請報名。咱們出發吧! 一個字由陌生到熟悉乃至識記在心,是需要反復鞏固練習的,而這種富有童趣的識字游戲有效地避免了識字的枯燥,鞏固了生字識記。
二 乘坐小小竹排,暢游江南美景。 1、我們乘著飛機越過高山、河流,向著江南飛去,白云在向我們招手,太陽在向我們微笑。到了江南以后,我們開始了愉快的旅行。這時我用課件播放江南樂曲,更好地給學生創設情境。 2、接著我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竹排”畫面。用生動的導語來把學生帶進江南。這是江南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我們將乘坐“竹排”順流欣賞兩岸的美景,愿您此次旅途開心!在課件的演示下,課文朗讀也同時出現,讓學生把情境美和語言美結合起來,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朗讀起課文。 3、這時我趁熱打鐵,讓學生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1)自由練讀。 這首詩每句都描寫了江南的美麗,那就把你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吧! (2)選句朗讀。 你最喜歡哪一句,然后把你最拿手的一句讀給大家聽。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干個哈姆雷特”,關注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并喚起學生積極的學習熱情。 接著利用課件和圖片資料幫助理解“順水流”,樹木密的“密” 、“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等詞。解決本節課的難點。 (3)品味朗讀。 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閉上眼睛,體會江南的美。這時我用生動的語言在次創設情境: 我們坐在小竹排上,鳥兒在空中動聽的歌唱,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兩岸的樹木蔥蔥蘢蘢,遠處的田野里到處是綠油油的禾苗。 這景色美嗎?那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心情來讀呢?鼓勵學生用適當的語氣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如,“小豬排,順水流,鳥兒唱,魚兒游”可讀的輕快些,表達出喜悅、歡快的心情;“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讀的緩慢些,以表達自己贊美的感情,接著開展多種形式朗讀:個別讀,同桌讀,小組讀、配圖畫讀,配音樂讀,賽讀等,進而感悟“江南魚米鄉”的美景。 學生在旅游情境中感受到了快樂,營造了開放的語文教學課堂氛圍,體現了新課標中“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理念。
三 創造性地朗讀:我也試做導游。
小朋友們,喜歡這次江南游嗎?你知道江南還有什么迷人景色嗎?誰能做導游介紹介紹?老師建議你們用上書中的詩句,會把這個地方介紹得更美,看哪些導游最受人歡迎呢?同時利用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 這樣設計能夠將讀與說有機結合,在說中來讀,在讀后用上詩句再說,體現了新課標中充分發揮聽說讀的綜合能力。 四、課外拓展延伸,積累豐富語言 1.質疑問難 你有哪些問題提出來,老師和同學想辦法幫你解決。 教師從江南的地理環境及氣候等特點給予提示講解,并鼓勵學生查閱資 料。適時語言鼓勵學生是愛提問題的好孩子等。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愛因斯坦也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因此要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問。 2.扎實積累 江南自古以來就是讓人神往的地方。清朝的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一些文人墨客也拿起筆贊美江南。你會背哪些描寫江南的詩詞? 語文學習的實踐告訴我們: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是靠積累。因此要在一年級就打好積累的基礎,使學生語文的知識儲備越來越豐富。 3.課外作業:江南確實很美,我們的家鄉也有自己獨特的地域風情,有興趣的同學搜集東北的圖片或資料,記在《知識小寶庫》里,還可以畫一畫我們的家鄉。 由愛江南到愛祖國、愛家鄉、情感再次升華。 六、說板書設計 由于一年級學生認識的字太少,加上這篇課文又如此優美,所以我采用板畫的形式來設計板書 在黑板上貼畫,最后讓學生整體感受,再現學生發現美、欣賞美的過程。達到了教育的最終目的。
課文3《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8
【教學片段】
師:江南很美麗,竹排也很漂亮。有一位詩人游了江南以后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出示課題──小小竹排/畫中游)誰來讀一讀?
。ㄉx課題)
師:他讀得很正確,就像他這樣,讀讀整首詩。
。ㄉ杂勺x整首詩)
師:誰想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大膽地朗讀全文)
師:能幫他提些小意見嗎?
。S機正音)
生1:綠油油(yóu yóu)應該讀成綠油油(yōu yōu)。
生2:竹排的“竹”應該是翹舌音。
生3:順水流的“順”他讀成平舌音了。
生4:他讀得太快了。
師:是呀,我聽到標點寶寶也在跟你們提意見了。逗號寶寶說──你看到我怎么不停一停?句號寶寶說──你們看到我怎么也不停一停?沒有標點的地方你看老師標上了什么?(出示全文)小竹排,畫中游,鳥兒唱,魚兒游。兩岸/樹木密,禾苗/綠油油。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
。ㄉ灾鞯剌p聲說)
師:你們能看清標點和記號讀一讀嗎?
(生自由讀)
師:請一位小朋友站起來讀一讀。
(根據逗號、句號和自然停頓的提示,生正確地朗讀全詩)
師:你會停頓了,讀得也很正確。現在,你們能拍手讀一讀,讀出他們的節奏嗎?
(生自由地拍手讀書)
師:誰來試一試?
。ㄉ痪鋬膳,讀出了節奏)
師:你讀得很好,節奏也打得好。誰還能讀出不同的節奏?
。ㄉ蛔忠慌牡刈x)
師: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節奏拍著手讀一讀。
。ㄉ鷮W生拍手齊讀)
師:喜歡江南嗎?我們就生活在江南。讓我們去看一看美麗的江南。
。ㄟ呎f邊點擊課件,播放有關江南的風景圖片,老師作簡單的介紹)
作為江南人,我們更應該讀出快樂。
。ㄉ杂勺x──同桌互讀)
師:選擇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鳥兒唱,魚兒游。
師:“唱”和“游”讀得很響,很有味道。誰知道鳥兒是怎么唱的呢?
。ㄉ7虏脊萨B叫:布谷──布谷──)
師:還有其他的鳥嗎?
生:模仿燕子叫:“嘰嘰嘰”、“嘰嘰嘰”
師:讓我們一起來開個鳥兒演唱會。
。ㄉ7伦约合矚g的鳥叫聲開心地叫)
師:我從你們的表情和叫聲中感覺到鳥兒們很開心。不僅鳥兒開心魚兒也很開心。(隨機點擊魚兒群游圖)雨兒們在干什么?
生1:魚兒們在比賽跑步。
生2:魚兒們要去給朋友們過生日。
生3:魚兒們在搶東西吃。
生4:魚兒們在跳舞。
師:誰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鳥兒唱,魚兒游。
師:我從你們的表情和聲音中感受到了鳥兒和魚兒的快樂。
……
師:我們一句句讀好了,相信大家一定能讀好全文。
。ㄉ懈星榈乩首x全文)
師:江南美得就像一幅畫,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
……
【聽課賞析】
這是乾潭中心小學吳小燕老師《小小竹排畫中游》課中的一個片段。
《課標》第一學段的閱讀目標中有這樣的要求: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5、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細細閱讀這些目標,再來欣賞吳老師的課,我們可以感覺到,她不但對這些目標的描述了然于胸,而且已經完全將這些目標落實在她的教學中了。課一開始,她就讓孩子們借助拼音把每一個字讀正確,翹舌音、后鼻音,還有“綠油油”的變調,她是一個也不放過。在讀正確的基礎上,她又引導孩子們看清標點,注意逗號和句號的停頓時間,這還不夠,她還引導孩子注意朗讀中的自然停頓。接著她讓孩子們拍手讀,讀出節奏。這樣讀著讀著,孩子們把課文讀流利了。在孩子們對江南有了整體的感知后,老師又借助讀物中的圖畫和媒體上的畫面,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江南的美麗,再快樂地讀一讀。最后又結合生活實際引發孩子們的想象,比如:小鳥會怎么叫?小魚會游向哪兒呢?開個鳥兒歌唱會等。在學生獲得了初步的情感體驗之后再讓孩子們用表情和聲音有感情地讀好每一句話,最后美美地讀好整篇課文。
整堂課,孩子們就在老師的一攙,一扶,又抱又放的關注中感受著語言的優美,享受著閱讀的樂趣。我在想,如果我們每個一年級的老師都能像吳老師一樣小心翼翼地領著孩子在閱讀中徜徉,我們的孩子以后怎能不會閱讀,不喜歡閱讀呢?
一年級的孩子,看似能走,能跑,也能跳。可是,他們常常因為走得不小心,跑得太急,跳得不協調而摔交。他們還小,他們仍然需要爸爸、媽媽熱情的關注和即時的攙扶。語文學習何嘗不是這樣?
乾潭鎮小一(6)班的孩子,他們好幸福!因為他們擁有一位努力關注著他們,在他們走得不小心的時候給予提醒,在他們跑得太急的時候給予攙扶,在他們因為跳得太高下不來的時候給予擁抱的老師媽媽──吳小燕。
領著孩子們慢慢行,感覺真好!
課文3《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9
【課前透視】
這是一篇形象生動、語言優美、節奏感強的詩歌,適宜學生誦讀。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反復讀,在讀中識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欣賞。讀出美,讀出韻味,美讀移情,培養語感,以激發學生對家鄉、祖國的熱愛之情。
一年級學生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讀書能力,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讀,但每個環節都要把要求說清楚,讓學生知道該做什么,怎么做。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降低識字難度。并設計有梯度的練習鞏固。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美麗、富饒的地方,萌發熱愛祖國、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掛圖、卡片、錄音機。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切入舉偶
1、談話創境: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我們一起去一個美麗的地方游覽一番,好不好?懷著陽光般的心情,我們快樂出發!(播放音樂,引導學生閉上眼睛。)看,這就是我們游覽的地方——江南魚米鄉。
掛圖的運用,教師富有話語,將學生帶入意境中,增強了主體感受,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參與。
2、觀察描繪:呈現掛圖,引導學生按順序觀察,說一說圖上有什么?
二、對話平臺
1、初讀:(整體感知,提出問題。)
⑴ 教師范讀課文(配樂)。
⑵ 學生自讀,要求:讀懂字音,讀通句子。
⑶ 同桌互讀、相互評價。
⑷ 指名讀、伺機指導:如“綠油油”中的“油”應讀 yōu……
、伞≥p聲讀文,學生質疑,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
2、識字:(自主活動,適時調控,培養能力。)
、拧∽宰x:在課文中圈出生字。
、啤≈饌呈現生字:學生先讀句,再說出句中的生字。
⑶ 指讀。
、取⊥烙懻搶W習:怎樣記住這些字?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大家聽:
及時交流識字方法,能使每一位學生掌握更多的方法,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伞R報:
教師適當總結識字方法,如用部件法記“排”,用動作發記“游”“唱”,用奇特聯想法想象嘩嘩的流水從而記住“流”……
有層次性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提高識字能力。“語言環境中學到的字詞是活的,帶著感情去記憶的東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省§柟蹋
小老師帶讀(有注音)──集體讀(無注音)──看卡片、開火車讀(無注音)。
、恕±首x詞語(課后“我會讀”中的詞)。
、獭 耙蛔珠_花”游戲:用生字組詞說話。
三、寫字
(認真指導、重在激勵。)
1、看筆順圖,描紅。
2、試寫感悟: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如“中”的最后一筆寫在豎中線上)
3、示范指導、學生練寫。
4、引導欣賞:自我欣賞、組內欣賞、集體欣賞。
第二課時
一、回顧
1、出示生字詞。
2、開火車讀、小老師帶讀。
3、閱讀短文:(把本課生字編成閱讀材料,換環境識字)。
夏天,我坐上小竹排,去江南游玩?,小河兩岸的景色多美。樹木茂盛,花兒盛開,綠色的禾田,唱歌的小鳥,河水靜靜地流淌,水中的魚兒游來游去,這就好像一幅畫,江南魚米鄉真美!我們愛江南。
二、朗讀
(品詞析句,體會無限美感。)
1、自讀:你都看到了那些美麗的景物?
2、匯報:先用書上的詩句說一說。如“兩岸樹木密”等。再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什么樣的鳥兒,什么樣的魚兒……
點撥:看著這么美麗的景物,“我”的心情怎么樣?
。▽W生回答:高興、快樂……)
教師伺機板書。
3、美讀:讓我們懷著高興、快樂的心情讀課文,把你的美麗心情讀出來。學生練讀。
4、匯報讀:指讀、對讀。
5、交流討論:大家的朗讀使人心情舒暢!看著這美景,你想說些什么?用一句話贊美江南。為什么說小小竹排是在畫中游呢?
教師要充分了解各小組的討論情況,注意引導、誘導、輔導,使學生主動思考、學習。
三、誦讀
1、教師配樂詩朗誦。
2、生模仿練讀。
3、指讀、輪讀。
4、你問我答:引導學生看板書回答。
師問:什么順水流?(小竹排順水流)誰在唱?(鳥兒唱)兩岸有什么?(兩岸樹木密)什么綠油油?(禾苗綠油油)……
5、背誦:注意學生自己悟出背誦的方法,如看圖背誦、看板書背誦等,引導學學會巧背。
6、朗誦會:評選未來的主持人。
四、小結(引導學生表達對祖國的贊美之情。)
課文3《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10
【課前透視】
《小小竹排畫中游》一課寫的是在景色秀麗的江南水鄉,一個男孩撐著小竹排順流而下,兩岸美麗的風光,讓他產生了“如在畫中游”的美好感覺。課文語言優美、生動形象,飽含著對兩岸景色的由衷贊美,洋溢著小作者歡快舒暢的心情。
對于江南,有的學生可能很陌生,所以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各種感官的作用,讓他們了解江南,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本文是一首詩歌,詩句節奏鮮明,利于學生朗讀。 因此,教學中可以采用“關注興趣,創設情境”的教學策略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各種形式引導學生讀和背,讓他們體會到江南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3個字,認識兩個筆畫和3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美麗、富饒的地方,萌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4、初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信息資料】
1、課前收集有關江南的圖片、兒歌。
2、課件、表現江南風光的民族樂曲磁帶、學生自制的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切入舉偶
1、談話:你們去過江南嗎?想不想去江南游玩?今天我們就坐在竹排上和畫面上的小朋友一起去江南看看好嗎?(播放配樂動畫)說說你都看到了,聽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隨機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看了課題,你想到了什么?
精彩的導入能點燃學生求知的火花。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教學活動,盡可能地調動多種感官協同作用,將語文學習綜合化,讓學生在優美的動畫和悠揚的樂曲中感受江南的美,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美。
2、展示:板書:竹排,問:誰會讀?你是在哪認識“排”字的?你見過竹排嗎?在什么地方有竹排?江南是什么地方?你能把收集到的江南的圖片、照片和兒歌展示給大家嗎? (播放民族樂曲,全班交流)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和江南有關。(板書課題)
從學生的認知出發,挖掘學生的已知經驗,為學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臺,讓他們在交流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對話平臺〗
一、初讀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難讀的字要多讀幾遍,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生字。
2、同桌互讀、指名讀文,并鼓勵學生相互評價。(“綠油油”的“油”課文中注的是本音,朗讀時應讀第一聲。)
整體感知課文,讓學生感受詩的語言和節奏,在互相評價中共同發展。
二、識字
1、出示生字:這些帶著拼音帽子的生字寶寶你會認嗎?你認識哪個就讀哪個。你是在哪里認識這些字的?
2、觀察紅色的偏旁,你認識他們嗎?(學習木字旁,草字頭,絞絲旁)你怎樣記住他們?
3、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四人小組討論識記方法。(鼓勵學生結合字形和字義巧識巧記。)
4、找一個學習伙伴,把你記住的字讀給同伴聽。并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
5、誰來當小老師,向大家介紹識字方法?(可以邀請小朋友讀。并給予評價,也可以讓同學們圍繞生字的學習向這位“老師”,提出問題。)
6、游戲:大轉盤(自制一個大轉盤,轉盤上的指針轉到哪個詞就讀哪個詞。)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多形式的識字活動中,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養他們對語文學習濃厚的興趣。
三、回讀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練讀課文。
2、前后座讀,小組讀,同座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堅持以讀為本,營造書聲朗朗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體會讀書的樂趣。同時注意發揮朗讀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讀出感情,感受自然的美,激發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四、質疑
仔細讀文,體會一下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在小組內互相交流。
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引導學生進行主動而富有個性的學習,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五、寫字
1、出示“口、日”,指名讀。
2、你會寫這兩個字嗎?請你當小老師教大家寫一寫。(注意筆順規則,認識新筆畫“橫折”和“橫折鉤”。)
3、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得出寫好這兩個字的要領:口字要寫好,上大下要小。“日”字兩豎要寫直,第三筆寫在橫中線上,最后一筆的橫要和橫折鉤的鉤相連。
4、練寫。
引導學生看清字的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后再寫,提示學生要把字寫正確,寫勻稱。
5、把學生認為寫得最滿意的字向同學、老師展示,使學生體驗到識字、寫字的樂趣。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一、導入
1、“抓特務”游戲:在黑板上掛出大幅簡筆畫,上有叢林、山巖等,將所學生字、拼音分布其中,讓學生去搜索。
2、“一字開花”。(練習用本課學過的字口頭組詞。)
采用游戲的方法再現生字,激發了學生學習生字的欲望,達到趣味識字,鞏固深化的目的。
二、精讀
播放動畫和樂曲,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邊讀邊欣賞江南美景。
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江南的美麗風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三、感悟
1、播放課件。說說如果你坐在小竹排上,你會看到哪些景物?(理解“順水流、綠油油、江南魚米鄉”的含義。)
2、為什么說小竹排是在“畫中游”?
3、看到這些美景,你會說些什么?
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詩情畫意中體驗江南的美,在發展語言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四、背誦
邊讀邊背邊想象詩歌描繪的風光,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 (可以和別人合作,也可以自己練習,可以大聲背,也可以不出聲想象詩中景物練習……)
靈活的讀背方式,尊重了學生的選擇。熟讀成誦,促進了語言的積累。讓他們可以程度不同地領略到詩歌的語言之美、結構之美、內容之美、意境之美。
五、說話
播放課件,小竹排載著大家到了江南的其它風景區,你能說幾句贊美的話嗎?
進行情境說話練習,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做到講話完整通順,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六、拓展
1、小小展覽會。將收集到的有關江南風光的圖片和照片張貼在教室里,大家共同欣賞。
2、請你做小導游,介紹一處江南風光。
這個練習可以延伸到課外完成,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拓闊學生視野,訓練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七、寫字
1、出示“中”字。讀一讀,你怎樣記住這個字?(書空)
2、引導觀察田字格中的“中”字,你發現了什么?(“口”寫得要扁一點,最后一筆豎寫在豎中線上。)
3、教師示范寫字,讓學生注意扁“口”的寫法。
4、練寫。先描紅,然后自由練寫。
5、評議。(展示學生作品,教師和學生共同評議。)
寫字練習要體現彈性,對不同學生可以提出不同要求,只要在原有基礎上有進步就應該給予充分肯定,增強學生對寫字的信心和興趣。
八、詞語解釋
竹排:用竹子扎成的筏子,是江南水鄉的一種水上交通工具。
密:樹木很多,一棵挨著一棵,而且枝葉茂盛。
禾苗:指水稻的幼苗。
綠油油:形容禾苗顏色濃綠,而且有光澤,說明禾苗茁壯,長勢喜人。
江南魚米鄉:江南一帶小河多,河里有許多魚蝦,那里還種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帶叫做“魚米鄉”。
課文3《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11
【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3個字,認識“橫折,橫折鉤”兩個筆畫和“木字旁,草字頭,絞絲旁”三個偏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美麗,富饒的地方,萌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昨天我們欣賞了一幅畫,大家還能不能背下來?
生:能!
。ū痴b)
師:誰能說說,這幅畫中畫了哪些景物?
生答,師小結:畫了山水花鳥。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幅畫,不過這是一幅動態的畫。
設計這個導入環節是為給學生理解“畫中游”做鋪墊。
出示課題,齊讀。
指導識記生字“排”“游”。
(這兩個字都比較難記,先指導識記,可以分散難點)
識記“排”,指讀后問:你準備怎么記這個字?
生1:它的左邊是提手旁,右邊是“非”。
師:很對。課文中講的竹排,誰能上來指一下。
。ㄉ吓_指)
師:對。大家看竹排就是一根根的竹子并列綁在一起,這個字的右邊就像竹排的樣子。
這時,下面有學生說詞,但教師未讓學生站起回答
師:竹排上有誰?他看到了什么?
這一環節是指導學生先看圖,而且是用小男孩的眼睛來看,為下一步的課文理解打基礎。
我們來看一下課文是怎樣講的。
在過渡時可加一段教師的景色描述和情感渲染,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過渡得有些匆忙。
二、初讀,學習生字
1、 自讀課文,對照生字表畫出生字。
2、 出示生字卡,檢查認讀,說說你是怎樣記住它的。
在這一環節中可讓學生擴詞,以體現由字到詞的學習過程。平時教學中要求能擴詞的學生可以擴詞,講課時為了節約時間未做相同要求。指讀過程中指導了“游”的識記,評課時認為這個字較難,而且沒有代表性,可換一個字。比如“苗”,主要讓學生熟悉記憶方法。
3、 課件出示詞語,開火車讀。
幻燈片出示的詞語是課后的練習題,用同一個字組了兩個詞,學生基本能讀過。也可以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練習擴詞。
三、再讀課文,體會感悟(這里缺乏教師的語言過渡)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象。
評課:教師的語調過于平淡,而且沒讓學生仿讀,失去了范讀的作用?磥碜晕艺J知與他人評價是有差距的,我以為自己的讀已經有了抑揚頓挫,看來還需努力。
2、自讀課文,想想你讀懂了什么。
因為學生預習比較充分,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句來讀,這樣評價時更有針對性。
3、指名讀,學生評議,教師指導。
在這一環節中指導學生重點理解“綠油油”一詞。問:你見過什么東西是綠油油的?生答了許多。其中一名學生答“海帶”,反應到腦子里的是深綠色的干海帶,又想也許在海里真是綠油油的?但沒細想,讓學生坐下了。評課說確實是綠油油的。
理解“魚米鄉”。生一答:玉米很香。生二答:魚和米很香。生三答:是魚和米的故鄉。自然都不對。評課認為在這里缺乏對學生的鼓勵性評價,包括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如此。今后要注意改正。
理解“畫中游”。本來以為前面的鋪墊已經足夠學生理解為什么說是在“畫”中游,但前面幾名學生還是沒答對。評課認為可以在分句講解時出示課件中的相關圖片,以幫助學生理解。實際講課中更注重語言引導,希望學生們能通過自己的想象把詩中的美景展現在腦海中。但教師的語言功力顯然不足,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這一環節總的感覺是浮光掠影,針對性不足,對朗讀的指導不太到位。雖然教師盡力想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到文章的美并用朗讀表現出來,但實際上并沒有達到這一目的。這與學生的年齡與理解力有關,也與教師的引導不力,預設不足有關。學生的互評更是浮在表現,雖然到后來個別學生的個別語句似乎讀出了韻味,但因時間關系未再深入,沒有讓其他學生仿讀或賽讀。也就是說未能充分利用學生在課堂上生成的教學資源。
4、齊讀。
前面既然指導不足,這里的齊讀自然聽不出有什么進步。
5、試背。
四、課堂拓展
出示江南圖片及詩詞,教師讀
(出示了《江南春》,《憶江南》,《江南曲》及“杏花春雨江南”。圖片精美,詩文更美,聽到了學生的贊嘆聲,只可惜教師的讀又沒體現出來。也有評課認為出示的詩文過難,學生不好理解,不如找些小詩,兒歌之類。)
五、作業
回家請家長幫忙搜集描寫江南的詩詞。
。ㄔu課意見同上。)
【評課】
1、語調平淡,對學生的朗讀引導不足。語文課堂應該有語文特色,要注意過渡環節的語言渲染,不要干巴巴地生硬轉入。
2、組織課堂教學不是很及時,對一年級的學生應該隨時注意他們的課堂紀律,并用鼓勵性的方法加以引導。
3、對學生缺少鼓勵性的評價。
【個人感悟】
以上幾點可以說自己教學中一貫的弱點,特別是過渡環節的語言渲染,只要在備課時多下點功夫,應該是不難做到的,主要是思想上意識不足。對學生的課堂組織剛開學時還比較重視,最近有些放松,或者說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少了,學生也有些自我放松。對學生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自己還做得很不夠,常常需要特意提醒才能做到。
課文3《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12
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3個字,認識兩個筆畫和3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重點:認寫本課生字。
教學難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有關江南的一些圖片和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激發學習興趣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我們一起去一個美麗的地方——江南游覽一番 。
2.(播放江南美景)說說你都看到了,聽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隨機導入:今天小竹排就從河里流啊流,流到了我們這兒,讓我們和它一起來學習一首好聽的詩歌《小小竹排畫中游》。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彩用生動的畫片導入,能燃起學生求知的火花。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優美的圖片和柔和的樂曲中感受到江南的美,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這首詩歌美不美?想不想自己讀讀?讀一讀吧,看你都知道了什么?學生自由練讀。
3.同桌互讀,糾正字音。
4.指名讀,全班評價。
【設計意圖】發揮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感受,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
三、認讀和識記生字
1.把不認識的字用筆畫下來,借助拼音或請教別人讀準字音,動腦筋想一想,該用什么辦法記住它。
2.小組交流識字情況,學生選擇識字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并由小組長組織學習,一名同學讀生字,其它組員仔細聽,糾正讀音。
3.(課件出示生字)找一名學生當小老師領讀;開小火車一個一個地讀,教師及時正音并介紹3個偏旁“山字頭、草字頭,木字旁。讓學生說出帶有這三個偏旁的字。然后讓學生組詞造句,或說出在什么地方見到過這些字,如何在生活中使用這些字。
4.(課件出示沒有注音的兒歌)在詩歌中再認生字。
5.“ 漢字大沖關”游戲,鞏固所學生字
6、認讀課后的詞語。
7、“ 詞語大沖關”游戲,復習詞語。
8.全班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一個字由陌生到熟悉乃至識記在心,是需要反復鞏固練習的,而這種富有童趣的識字游戲有效地避免了識字的枯燥,鞏固了生字識記。多種識字活動在學生逐步發展和層層提高的過程中完成了知識的構建。
四、指導書寫
1.出示“口、日、中”,指名讀。
2.認識新筆畫“橫折”和“橫折鉤”。
3.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4.學生練寫,提示學生要把字寫正確,寫勻稱。
5.評議。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寫字指導是重點,作為教師在此環節中要到細致耐心地進行指導,并強調書寫姿勢,從而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五、鞏固練習
1、看拼音,寫漢字。
2、漢字變戲法。(加一筆)
3、背課文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做到學有所獲。
五、課堂總結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看板書,引導他們總結這節課收獲了什么,把課堂的重要環節進行回顧。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課文內容,感受江南的美麗風光,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口頭表達能力,積累詞匯。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有關江南的一些圖片和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激發興趣
1.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到江南去看一看,想看嗎?
2、播放江南美景的圖片,學生欣賞。
【設計意圖】教師伯激情導入能促進學生的求知意愿。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會得到提升。
二.指導朗讀,讀中感悟。
。1)自由練讀。
(2)選句朗讀。你最喜歡哪一句,然后把你最拿手的一句讀給大家聽。
。3)生生互評。 你認為這個同學讀得怎么樣?簡單地評價評價。
。4)學習第一句“小竹排順水流,鳥兒唱,魚兒游。”
學習“鳥兒唱,魚兒游時,引導學生讀出鳥和魚自由自在可愛的樣子,可加表情,動作來讀,把自己當成蕩著竹排的孩子,順水飄游,當成鳥兒和魚兒,讀出歡快的語氣。
板書:竹排、流;鳥兒、唱;魚兒、游。
。5)學習第二句“兩岸樹木密,禾苗綠油油”。
教師板課件示一棵樹。并問學生:你覺得我這樣行嗎?為什么?第二句“密” 是什么意思呢?再讓學生觀察出示的課件圖片,讓學生懂得“密”是樹木很多,一棵挨著一棵,而且枝葉茂盛。
學習“禾苗綠油油”。先讓學生說一說“綠油油” 是什么樣?(指導讀)
板書:樹木、密;禾苗、綠。
(6)學習第三句“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
借助課件演示漁民捕魚、水稻豐收等場面,理解“江南魚米鄉”。并適時說明江南一帶小河多,河里有許多魚蝦,那里還種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叫“江南魚米鄉”。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豐富的特點,借助圖片理解課文難點。采用多媒體再現課文的畫面,使學生眼前有美景,心中有畫面,心中有真情。
三、回歸整體,熟讀成誦
1.播放樂曲,配樂朗讀。
2.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邊讀邊背邊想象詩歌描繪的風光。
3.指名背誦。
4.齊背。
【設計意圖】采用多樣的讀背方式,做到尊重了學生的選擇,從誦讀中促進了對語言文字的積累。這樣做,可以讓學生在不同地程度中領略到詩歌的語言之美、課文所描述的意境之美。
四、課外練習,拓展知識
1、與家長共同分享今天的學習內容,并收集有關江南風光的圖片。
2、與家長合作說說我們家鄉的風光或上網搜索相關的圖片或視頻。
[設計意圖】設計兩個層次的作業,可以有效地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拓闊學生視野,訓練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板書設計: 3 小小竹排畫中游
小竹排 流
鳥兒 唱
魚兒 游
樹木 密
禾苗 綠
課文3《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13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第一課時學過的生字和詞語。
2、指導學生看圖弄懂圖意。
3、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知道祖國江南十分美麗、富饒,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短文中的重點詞、重點句。
2、讓學生在讀短文的過程中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
【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理解短文、朗誦短文的過程中學會欣賞美,達到感情的升華。
【教具準備】
1、課件 ;
2、寫有生字生詞的小黑板;
3、彩色貼畫七套;
4、輕音樂伴奏帶、錄音機。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部分
同學們,昨天晚上有一個家住江南的小朋友,他叫舍利。他打來電話說有幾個詞不會讀,想讓咱們幫幫他,你們愿意嗎?看,這些詞誰會讀?誰愿意來當小老師?
江南 江水 禾苗 樹苗
樹木 樹葉 竹排 木排 小黑板出示
兩岸 兩天 綠色 綠地
讀的方法:
1、先指定一名學生到前面領讀。(讀后此生問:同學們我讀的好嗎?)
2、開火車讀。(其中劉卓然同學會出問題,要加強指導。)
師:好,同學們讀的真不錯,你們都能教“小舍利”認字,老師特別高興,那么現在我們就到小舍利的家鄉去幫“小舍利”好嗎?“小舍利”的家鄉什么樣呢?瞧。ㄖ钢娨暜嬅鎸χ鴮W生說)這就是“小舍利”的家鄉。
二、導課部分
觀察圖畫、導入新課
師:現在我們仔細看圖,想想我們按什么順序觀察這幅圖好?
生:從遠到近、從近到遠、從中間到兩邊、(強調學生說完整話)。
師:為了學習方便我們今天就按從中間到兩邊的順序來觀察圖畫,圖畫的中間是什么?
生:圖的中間有一條大河,河里有小小的竹排,河水里有許多魚,河面上還有幾只燕子在飛翔。
師:你回答得真完整,真善于觀察事物,老師獎你一朵小紅花。再看,河兩岸又有什么呢?
生:河兩岸有綠油油的禾苗,還有許多大樹。
師:你回答得更完整,誰能把這幅圖的內容有順序的、完整地說一遍?
生:圖的中間有一條大河,河里有小小的竹排,河水里有許多魚,河面上還有幾只燕子在飛翔。
師:誰能比他說的更好?(再叫一生完整地敘述一遍圖的內容)
師:誰能給這幅圖起個名字?
生:江南美。江南真美。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板書課題)
師:齊讀課題,F在我們就乘著小竹排跟著“小舍利”到江南欣賞美景去。
三、正課部分
1、學習第一句話:
師: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書,邊看書邊聽錄音邊想:這篇課文有幾句話?
生:(聽錄音后回答)這篇課文共有三句話。
師:先讀第一句話(全班齊讀)讀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小竹排順水流。
師:你能用手勢來告訴老師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嗎?
生:做手勢(一個手表示水流的方向,一個手表示竹排游的方向,兩只手是同向的。)
師:你的手勢做的真好,同學們掌聲表揚他吧!你還知道了什么?
生:我還知道鳥兒在唱,魚兒在游。
師:鳥兒會唱什么呢?
生1:鳥兒它唱:我的家鄉真美呀,請到我的家鄉來吧!
生2:我家鄉的人民多么勤勞啊!我家鄉的孩子多么的聰明勇敢。
師:誰能到前邊來表演一下小燕子是怎樣唱歌的?
生:(到前邊來表演)
師:魚兒怎樣游?請同學們看圖來回答老師的問題。
生:魚兒在水里歡蹦亂跳地游著,一會又跳出水面。
師:它們為什么要跳到水面上來?
生1:它們需要到水面來換氣。
生2:它們想欣賞它家鄉的美景。
生3:小魚要和小燕子聊天。
師:看到這樣的情景你的心情怎么樣?
生:我的心里特別高興,我非常喜歡江南的美景。
師: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高興的語氣讀這句話,看誰讀得最美、最甜。
2、學習第二句話:
師:河中的景色這么美,那么兩岸的景色是怎樣的呢?請全班同學自由讀第二句話,讀后,請學著老師的樣子來提出問題,想好后就舉手。
生: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
師:誰能回答他的問題?(指定一名學生回答問題)
生:讀了這句話我知道兩岸樹木密,禾苗綠油油。
師:他回答的你滿意嗎?
生:滿意。我還想提出一個問題。
師:好啊!你可真是一個會學習、愛學習的好孩子,老師獎勵你一朵小紅花。你提吧?
生:兩岸是什么意思?
師:這個問題老師來回答,給老師一個表現的機會好嗎?教師打開兩岸這個詞的動畫,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圖象來理解詞語的意思。誰還想提嗎?
生:我給孫雅寒提個問題,樹木密是什么意思?
孫雅寒:樹木密就是樹木多的意思。
師:孫雅寒說的非常好,誰能再補充說一下樹木多到什么程度才能稱為密?
生1:樹木多的一棵挨一棵。
生2:樹的葉子一片挨一片。
生3:樹枝和樹枝交*在一起。
師:好,請看圖,這就是兩岸樹木密。(課件動畫展示)讀了這句話誰還想提問題?
生:綠油油是什么意思?
師:誰能回答他的問題?
生:綠油油就是非常非常的綠,顏色非常的鮮艷漂亮。
生:我還想提問題。我們應該怎樣讀這句話?
生:帶著喜愛的感情讀。
師:誰先來讀一下?(生讀)誰能比他讀得更好?(生讀)他們兩個誰讀得好?為什么?
生:甲讀的好,因為他把樹木、禾苗的美表現出來了,也表達了他對樹木和禾苗的喜愛之情。
師小結:這兩句話描寫了江南的美麗景色,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發現了美、感受了美、欣賞了美,充分地表達了對江南美景的喜愛之情,F在我們來進行貼畫比賽。(分組比賽,強調同學之間合作學習,在貼畫的過程中,小組成員分工協作,邊貼邊說課文的內容。)
注明:每個人貼一種事物,小組合作完成一幅畫,七個組完成七幅畫,每幅畫各不相同。有的小河是豎著的,有的小河是橫著的,有的小河是斜著的,有的小河是圍著山形成大半圓。
通過這樣不同的圖,讓孩子來補充貼畫,目的是檢驗孩子對課文詞句是否理解得深、理解得透。其中一組到黑板上貼畫,完成板書設計。(同學們在貼畫的過程中體現出來對‘兩岸’、‘密’這兩個詞理解的不到位,教師及時點拔。)
師:(過渡句)同學們通過貼畫比賽,表現出大家會發現美,會欣賞美,老師真為你們高興。這兩句話寫的是我們祖國哪個地方的景色?
生:寫的是我國江南的美麗景色。
師:這兩句話寫的也就是舍利家鄉的景色。舍利的家鄉除了有美麗的景色,還有什么?全班同學默讀第三句話。
3、學習第三句話:
師:讀了第三句話,你知道了什么?(小組討論)
生:我不明白什么是魚米鄉,老師您能給我說一說嗎?
師:你真是個愛動腦的孩子,現在同學們還有誰也想提這個問題?誰能回答他的問題呢?
生:魚米鄉就是魚米的家鄉。
師:好,下面同學們先看一組圖畫,然后再來回答問題。
課件演示:魚民打魚的緊張場面。農民收割莊稼的豐收場面。
師:從圖畫可以看出:江南的魚多,江南的米多,江南的樹多,江南的菜多,江南的人民勤勞。
。ㄒ陨蠋拙湓捰眯『诎宄鍪荆┠隳芨爬ǖ恼f一下江南是怎樣一個地方?
生:江南是風景美的地方,江南是盛產魚和米的地方,江南真是個好地方。
師:現在我們坐在舍利的小竹排上,你的感覺怎樣?
生:我心情特別的愉快,我好像到了天堂,我好像游在美麗的畫中。
師:你為什么感覺你是在畫中?
生:因為這里的景色太美了,比畫還美。
師小結:確實是這樣。這里的景色迷人,因此小作者才說《小小竹排畫中游》。
。ㄖ刚n題,全班齊讀課題。)
四、結束部分
指黑板總結:全文共寫了三句話,前兩句話寫了江南的美麗景色,后一句話寫了江南魚米鄉,贊美了江南的人民,稱江南是一幅畫,F在讓我們再次拿起書,全班齊讀課文,會背的同學請站起來帶著動作來背。你們背的真好!可以看出你們熱愛江南,更愛我們的祖國,請同學們用歌聲和優美的舞姿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吧。
生:唱歌、跳舞!段覀兊淖鎳腔▓@》
鈴響,下課。
課文3《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14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W會2個新偏旁:艸(草字頭),氵(三點水)。
(二)學會7個生字:木、禾、苗、竹、江、兩、米。能讀準字音,識記字形。
。ㄈ┱_書寫生字。
(四)正確、流利地朗讀短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
三、教學過程
。ㄒ唬z查復習
1.讀詞語卡片:
2.指名讀短文。
。ǘ⿲W習2個新偏旁
1.艸,草字頭,筆順是一艸,共3筆。
2.氵,三點水,一筆點,二筆點,三筆提。
。ㄈ⿲W習生字
1.木,拼讀音節m),讀詞語:樹木。
(1)識記字形。(讓學生自學后說識記方法)
①用熟字加筆畫的方法:“十”字加撇捺,十木。一共4筆。
②用數筆畫方法:一筆橫(一),二筆豎(十),三筆撇,四筆捺(木)。一共4筆。
③書空練習。(第一,拼讀音節;第二,口述筆順筆畫;第三,共幾筆;第四,本課詞語)
(2)口頭組詞語。
2.禾。(讓學生自學后,進行書空練習,與“木”相同)
3.苗,拼讀音節mi2o,讀詞語:禾苗。
(1)識記字形,讓學生自學后,回答問題。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苗”字的?(我是這樣記的,“苗”字,上下結構,上面是草字頭,下面是“田”字,一共8筆)
。2)書空練習。(①拼讀音節;②字形結構;③偏旁;④筆順筆畫;⑤共幾筆;⑥本課詞語)
。3)讀短文第2句。
4.竹,讀音節zh*,讀詞語:小竹排。
(1)識記字形,用數筆畫的方法記。左右結構,左邊一筆撇,二筆橫(),三筆豎,右邊一筆、二筆同左邊相同,第三筆是豎鉤(竹),一共6筆。
啟發學生自學,看田字格字帖,找出左右兩邊的異同點:第三筆,豎;第六筆,豎鉤。
。2)書空練習。(同“木”)
(3)口頭組詞語:竹葉、竹椅、竹簍、竹竿、竹籃……
(4)朗讀短文第1句。
5.江,拼讀音節ji1ng,讀詞語:江南。
(1)識記字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啟發學生自學,說說你是怎樣記住江字的。(同“苗”)
。2)書空練習。(同“苗”)
。3)口頭組詞語:江南、江北、長江、江河湖海。
6.兩,拼讀音節li3ng,讀詞語:兩岸。
。1)識記字形。
、俦容^法:用“雨”與“兩”比較,外框兒相同,里面不同,“雨”是豎,左右各兩點,“兩”是兩個小“人”。
、谟脭倒P畫的方法。筆順:兩,共有7筆。
啟發學生自學,自己想辦法記字形后,說出方法,如果沒說比較法,教師可以提示:“兩”字和什么字有點像?
。2)書空練習。(同“木”)
(3)口頭組詞語。
兩岸 兩雙 兩幅 兩張 兩條 斤兩
。4)讀短文第2句。
7.米,拼讀音節m!,讀詞語:魚米鄉。
。1)識記字形,啟發學生想出最簡便、最好記的方法。
熟字加筆畫的方法:“木”字上面加點、撇,一共6筆。
。2)書空練習。(同“木”)
(3)口頭組詞語。
魚米鄉 大米 玉米 小米 米粒
(4)朗讀短文第3句。
8.朗讀短文,要求正確、流利。
。ㄋ模┲笇鴮,鞏固字形
1.木、禾、米三個字讓學生自學后,找三位寫字好的同學,按田字格字帖寫在小黑板上,大家評議,教師訂正。
提示:①木、禾兩個字的大橫在橫中線上面,米字的大橫壓橫中線。②禾字第一筆是平撇。③木、禾、米三個字的撇捺兩筆寫法、占格相同。
2.指導書寫“苗”字
(1)看整體間架結構,上小下大。
。2)教師范寫(略),提示:
①草字頭第二筆豎從左向右斜寫,第三筆斜撇,略高于豎。教師范寫一定講清每一筆的位置及運筆方法。
②“曰”第二筆是橫折鉤。
。3)教師帶寫草字頭。
。4)學生練寫,教師巡視,訂正。
3.指導書寫“竹”字。
。1)整體位置,左窄右寬。
(2)教師范寫:第一筆斜撇,從上半格中間靠豎中線收筆,撇過橫中線,離左邊線三分之一收筆,要有尖。第二筆小橫,從橫中線上一點兒橫第一筆起筆,斜橫過豎中線上一點兒收筆。第三筆豎壓橫中線起筆,直豎到下半格中間收筆。第四筆斜撇,與第一筆撇對稱,略高一些起筆,過中心點,到左下格右上角收筆。第五筆大橫,壓橫中線起筆,斜寫到離右邊線三分之一處收筆。第六筆豎鉤,壓橫中線在橫中左一點收筆,到長于三筆豎挑鉤。
。3)教師帶寫,學生仿寫字頭。
4.指導書寫“江”字。
。1)整體位置、左窄右寬。
(2)教師示范,重點指導三點水的寫法。三筆成一弧形,教師給學生用紅筆畫出弧線。第一點,點在左上格右下方,第二點點在左半格中間,壓橫中線,第三筆提,從左下格中心點提到橫中線上,離中心點四分之一處。
。3)教師帶寫,學生仿寫字頭。
5.指導書寫“兩”字。
。1)整體位置,第一橫在上半格中間。下半部壓橫中線。
。2)教師范寫(略),提示:①第二筆豎,自左向右斜,②二個人的撇對稱,點寫在橫中線下面。③第三筆鉤略長于豎。
。3)教師帶寫,學生仿寫字頭。
。ㄎ澹╈柟虖土
1.正確、流利地朗讀短文。
2.填空。
苗,第3筆是__________,共__________筆。
或上面是_________,下面是__________,共__________筆。
竹,第3筆是_________,第6筆是___________。
3.填詞語。
大米禾苗江水
木耳火苗兩手
竹刀竹尺竹子
板書:
小小竹排畫中游
小竹排 流
鳥兒 唱
魚兒 游
樹木 密
禾苗 綠
教后感:
橫折這個筆畫學生第一次接觸到,有的學生寫起來有點困難,為此在學生仿寫的時候,我及時進行指導。學了這篇課文后,學生基本上能感受到江南優美的景色和物產的豐富。
課文3《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15
【教學內容】閱讀教學。
【教學理念】
動態生成,利用閱讀期待調動閱讀的積極性。
圖文并茂,利用生動形象的插圖讀懂抽象的詩歌語言。
繪聲繪色,引發豐富的聯想感受江南風景如詩如畫之美。
【教學目標】
1、理解兒歌所描繪的內容,了解什么是“竹排”。
2、學會自主提問,并能想辦法解決提出的問題。
3、形象地感受江南風景的秀美,初步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過程】
一、自主質疑,生成學習內容
。ǔ鍪菊n題──《小小竹排畫中游》)
師:。讀了課題,小朋友最想提什么問題?
生1:竹排是什么呀?
生2:“游”是不是像魚一樣在水里游泳,小竹排是怎么游的呀?
生3:這個“畫中游”很奇怪,人們能走進畫中去嗎?
師:會提問的孩子是會學習的孩子,答案在哪里呢?就在我們的兒歌里。小朋友認認真真地讀幾遍兒歌就知道了。
生:自由朗讀兒歌。
生3的問題問得出人意料,不在預設的教案中,但我覺得這個問題問在“刃上”實在是有價值,讓我豁然開朗,這節課我得讓孩子們真正走進“畫中”,要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江南如詩如畫之美景。同時我發現帶著閱讀期待的生3,在接下來的課堂中思維異;钴S。
二、形象感知,理解兒歌內容
師:剛才讀了兒歌,小朋友找到答案了嗎?
。ú糠謱W生回答找到了,個別學生說沒找到)
師:請找到答案的小朋友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剛才看了兒歌下面的圖畫,我就知道什么是竹排了。
師:你真聰明,誰和他一樣,也是通過看圖知道的。
。ㄔS多學生贊同舉手)
師:(出示教學掛圖)能告訴大家,什么叫竹排?
生1:(指著圖中的竹排說)是用竹子做的。
生2:我看到竹排是用竹子扎成一排的。人可以坐上面。
生3:我看到它像船一樣,用一根竹竿插在水里,手再撐一下,船就可以前進了。
。ㄟ呎f邊比劃著劃船的動作,其他學生笑著跟著比劃)
師:看來,圖畫還真能幫助解決問題呢!老師不僅看過畫,我還坐過竹排呢,誰想問問我有關竹排的問題呀?
。▽W生爭著舉手,表情十分興奮)
生1:老師,竹排是用幾根竹子做的呀?
生2:老師,你坐在竹排上是不是自己撐竹竿的呢?
生3:老師,坐在上面舒不舒服?
師:呀,老師就算長十個嘴巴,也來不及回答你們的問題,可不急,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照片,你們看看就知道了。
。總小組一張照片,學生圍著看,相互交流著看感受)
師:說說你們看到的吧。
生1:哇,你坐的竹排好大呀,可以坐五個人呢!
生2:老師,原來有一位叔叔幫你們撐船呢!
生3:水這么綠,像綠寶石一樣,我也想做上邊,肯定很舒服。
師;小朋友以后一定有機會坐竹排的。小小竹排的確很有意思,我們江南還有許多美麗的風景呢!這首兒歌里也寫到了,畫中也出現了,讓我們再讀讀兒歌,找找哪些句子畫中畫了。
(生再讀兒歌)
生1:我從畫里看到了“禾苗長得綠油油的”。
生2:我從畫中知道了“鳥兒唱、魚兒游”。瞧,魚兒在水中跳舞,鳥兒在空中唧唧喳喳地唱歌。
生3:我還知道了什么叫“順水流”?
師:是嗎?你來說說吧!
生3:就是水往哪兒流,船就往哪兒走。
師:真是了不起的發現。
。ɡ蠋煄ь^鼓掌,其他學生也報以掌聲)
人教版教材的插圖不僅精致美觀,而且和課文內容十分契合,富有童趣,《小小竹排畫中游》就提供了一幅生動的插圖,圖中的人物是個八、九歲的娃娃,畫面色彩明麗,情境逼真,于是,詩歌中抽象的語言就化成了鮮明的表象。解釋“順水流”的小朋友就是問“人怎么會進入畫中”的孩子,連我都情不自禁為他的發現喝彩。
三、放飛想象,創造鮮活情境
師:剛才小朋友讀得認真,看得仔細,所以有了了不起的發現,現在請你們舒舒服服地閉上眼睛,聽一段錄音,用心聽的小朋友眼前就會出現很奇妙的風景,就會聽到有意思的聲音。
(放課文錄音《小小竹排畫中游》,學生閉目靜聽,聽到兒歌中描寫風景的部分,有幾個學生嗤嗤地笑,尤小元興奮地叫道:“我看到了!”)
師:睜開雙眼,把你們看到和聽到的告訴大家。
生1:我看到了綠油油的禾苗、青青的草地。
生2:我看到了許多竹子,還有幾間小房子呢!
生3:我看到魚兒在水中快樂地跳舞,它對燕子說:“你快飛過來和我一起玩吧”。
生4:我聽到燕子在高興的唱歌。
師:唱什么歌呀?
生4:5113535565 3432 ……(騰達用“當”唱起了曲調歡暢活潑的《小叮當》),我覺得燕子是在唱這首歌。
師:呀!小燕子唱地多高興呀,我們也和他們一起唱吧!
(師生一起拍手繼續唱“小叮當”)
漢語言文字特別具有靈性,一年級小朋友的純真無邪,何必去理性地分析意蘊豐富的詞語句子呢?借助聯想和想象這對羽翼,一幅幅鮮活的畫面在眼前展現,一組組新的情景圖仿佛可觸可感,孩子終于走入自己構想的有聲有色、有情有味的圖畫中。而我則感覺賞心悅目,回味無窮。
四、水到渠成,回歸質疑提問
師:小朋友來到這么美的地方,說什么話來贊美贊美呢?
生1:哇,好美的風景呀!
生2:我太高興了,可以坐竹排了。
生3:我不想回家了。
師:我呀,簡直象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小朋友,現在你知道了什么叫“小小竹排畫中游”了嗎?
生4:知道了,就是一種感覺,風景美得就像是一幅畫。
師:對,怪不得詩人會說:“江南魚米鄉……”
生接:小小竹排畫中游。
課文3《小小竹排畫中游》 篇1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美麗、富饒的地方,萌發熱愛祖國、家鄉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引入,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指導他們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的順序觀察,教給方法。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信心,通過小組協作學習,達到知識共享。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感情誦讀是本課教學的主要過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會觀察生活、了解生活、感受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欣賞美,歌頌美。激發學生愛江南、愛家鄉、愛祖國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掛圖、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創境: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我們一起去一個美麗的地方游覽一番,好不好?懷著陽光般的心情,我們快樂出發。úシ乓魳罚龑W生閉上眼睛。)看,這就是我們游覽的地方——江南魚米鄉。
【掛圖的運用,教師富有激情的話語,將學生帶入意境中,增強了主體感受,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參與。】
1、觀察描繪:呈現掛圖,引導學生按順序觀察,說一說圖上有什么?
二、初讀。(整體感知,提出問題。)
1、教師范讀課文(配樂)
2、學生自讀,要求:讀懂字音,讀通句子;
3、同桌互讀、相互評價;
4、指名讀、伺機指導:如“綠油油”中的“油”應讀you……
5、輕聲讀文,學生質疑,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
三、識字(自主活動,適時調控,培養能力。)
1、自讀:在課文中圈出生字;
2、老師先朗讀兩次,再帶學生一句一句讀;
3、逐個呈現生字:學生先讀句,再說出句中的生字;
4、指名讀;
5、同桌討論學習:怎樣記住這些字?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大家聽;
【及時交流識字方法,能使每一位學生掌握更多的方法,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6、匯報:教師適當總結識字方法,如用部件法記“排”,用動作發記“游”“唱”,用奇特聯想法想像嘩嘩的流水從而記住“流”……
【有層次性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提高識字能力。“語言環境中學到的字詞是活的,帶著感情去記憶的東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7、鞏固:
小老師帶讀(有注音)
集體讀(無注音)
看卡片、開火車讀(無注音)
8、朗讀詞語(課后“我會讀“中的詞)
四、寫字。(認真指導、重在激勵)示范指導、學生練寫
1. 開始教學生:老師先在黑板教學生寫橫,豎,橫折三個筆畫。并讓學生試著寫,并學會。(之前教過的)
2. 讓學生回憶一下:他們在本冊每二課所學的知識中,有“日”、“口”字。并出示第二課的圖片;
3. 寫下今天所要學的生字,一個一個地教;先寫“口”字;
4. 老師畫出田字格,再在田字格中一筆一筆地寫“口”字,速度較慢,每寫一畫讓學看清楚,并知道共三畫。
5. 反復地在黑板上寫三遍。
6. 點兩個學生在黑板上寫。
7. 讓學生進行看書上的描紅,并一筆一畫地描。
8. 要求學生拿出課堂練習本,依照書上描紅一筆一畫地按順序拆開寫。
9. 老師到學生中間來檢查學生是否按筆順寫了以及寫字姿勢。
10. 按同樣的方法去教“日”、“中”,速度要加快些。
五、鞏固
1、點同學上黑板上分別寫這三個字,老師和其它同學注意他們的筆順筆畫,并及時糾正;
2、讓學生進行找字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