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說課稿(精選4篇)
《陽光》說課稿 篇1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上冊課文第八課《陽光》。這篇課文以抒情的筆調,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教學難點是理解“河面閃著陽光,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了。”這句話。
課前準備,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尋找、感受陽光。在指導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哪里有陽光?陽光下都有什么?在陽光下有什么感覺?
學生每天都在陽光的陪伴下生活成長,但是卻常常忽略了陽光的存在。能留意陽光、感覺到陽光的時候并不多。所以教學本課,要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創設情境,讓他們體會到陽光的美好和寶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樹立導學意識,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和創造的熱情。由于學生對陽光都十分熟悉,作為本課教學重點之一的朗讀指導,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原有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使之對文本產生更加豐富的、獨特的體驗。從而讀出感情,讀出特色。
由于音樂最具感染力。和諧的音符與優美的文字,給孩子們創設了樂于接受的情境,活潑民主的課堂氛圍。讓他們在想象的空間里思緒飛揚,在獨特的感受中暢所欲言,點燃他們求知的欲望。上課時,教師播放音樂(帶有鳥鳴水聲的舒緩樂曲)。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教師抒情描述:清晨,一輪金色的太陽從東方慢慢地升起來,陽光立刻灑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啊!陽光,你早!聽,鳥兒唱起了歡快的歌!看,禾苗、小樹、小河在向陽光招手!我拉開窗簾,哎呀,陽光一下子跳進了我的家!我想和陽光握手,陽光用它那溫熱的大手撫摸我的小手心!同學們,請睜開你明亮的小眼睛,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在學生說的過程中,相機抓住“陽光”二字板書課題。
出示課題之后,請學生談一談課前尋找陽光、感受陽光的感受。大自然的奧秘無窮無盡。把學生帶進大自然中去仔細觀察、體驗,讓他們身臨其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積累語文,豐富了學生的表象儲備,并且感受到有大自然的可愛和美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在交流中,學生感受的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充分開發了學生中的資源,豐富了全班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學生充分表達、交流了自己對陽光的情感體驗之后,教師播放課件并配樂范讀課文。讓學生在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文本的美。
在學生對親自朗讀這篇課文產生期待之后,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它。目前的學生主要的識字途徑就是拼音。此環節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意識與能力。在學生獨立識字的基礎上,匯報識字成果,并且交流識字方法,在交流時,相機教學新部首左耳旁。然后采用各種形式,鞏固學生的識字成果。
在解決了識字問題之后,進入朗讀階段。先讓學生自己出聲讀課文,然后談一談,通過讀課文明白了什么。在學生匯報讀書收獲的過程中,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在讀懂的基礎上,繼續練讀。形式有指名讀、接力讀、組內競賽讀、選擇讀等多種形式。在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的過程中,要注意對重點字詞句的指導。比如“灑遍”、“更綠了”、“更高了”、“河面閃著陽光,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了。”、“跳進”、“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以教材文本作為材料,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教材文本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多種形式的練讀,增強了朗讀訓練的趣味性和自主性,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朗讀指導中對學生評價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它對學生朗讀興趣的培養,朗讀水平的提高起這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著每節課都讓學生動動筆的原則,本節課安排學生練習寫兩個字“也”、“長”。這兩個字的結構都不容易把握,所以,在范寫時一定要強調學生的觀察,并讓學生談觀察的收獲。比如,寫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哪一筆應該寫在田字格的哪個位置等。在寫“長”字的時候,強調新筆畫豎提。并找住豎提與豎鉤的區別。然后讓學生在描紅的基礎上練寫。寫完后,將練習成果在小組內展示,教師挑選練寫最好的在全班展示,以及犯有典型錯誤的,在全班范圍內糾正。
最后,留一個拓展性的作業,鼓勵學生搜集資料,討論“假如沒有陽光,世界將會怎么樣?”
本課力求做到以學生自我活動為中心,教師變繁瑣的“講”和“問”為適時的“啟”和 “導”,變牽著學生走為服務于學生;學生變被動的“聽”和“答”為主動的“說”和“思”,變少數人的發言表演為人人參與的主動學習。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積累參與討論、交流、歸納,激活了學生的內在動因,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能
《陽光》說課稿 篇2
《陽光》是一年級的一篇課文,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陽光》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到您!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上冊課文第八課《陽光》。這篇課文以抒情的筆調,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話,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話,最后一自然段點明文章的主題: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雖然是篇小短文,但是,結構的嚴謹,用詞的生動、形象,含義的深邃,仍值得我們細細揣摩。第一自然段中的“田野”、“高山”、“小河”,于第二自然段的“田里的禾苗”、“山上的小樹”、“河面”一一對照。而開頭第一句的“陽光像金子,灑遍田野、高山和小河。”又與“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遙相呼應。作為一篇小美文,《陽光》遣詞造句有許多精妙之處。比如第一段中的“灑遍”,表現了陽光照射度的均勻和照射面的廣。第三自然段中的“跳進”,讓人感受到了陽光的調皮可愛。陽光與人、自然與人的和諧的場景躍然紙上。第四自然段的“誰也捉不住陽光,陽光是大家的。”體現了陽光的博愛和無私。
“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是這篇文章的重點句,課文以抒情的筆調,先給我們描述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斕的圖景,為這句話作了注解。使我們明白了這一切都是陽光的功勞。沒有陽光,就沒有生機蓬勃的世界,讓我們充分感受到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課文插圖色彩明麗,文本部分語言流暢,富有童真童趣,貼近兒童生活,能引起孩子們感受陽光的強烈愿望,生發對大自然無限熱愛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此外,本課還有生字16個,其中,會認12個,會寫4個。課后,除了朗讀、背誦、寫字要求外,還提出了口頭組詞語的要求。
這篇課文是一年級孩子進入小學所接觸到的第八篇課文。由于前面已經學習了漢語拼音和一個識字單元,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已經得到了一段時間的訓練,朗讀技能經過七篇課文的學習之后也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這篇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應繼續鞏固這些訓練成果,如有可能適當拔高。
二、說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也往往是多元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同時,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獨立理解和感受的空間,讓學生以自已對課文內容的領悟來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
三、教學目標:1、認識12個生字,會寫“也、長、山、出”4個字。認識2個筆畫“しㄥ”和1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感受陽光的美好與寶貴,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學重點:識字和練習朗讀。
五、教學難點:第二段中的河面閃著陽光,就像一條長長的錦緞和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是教學的難點。
六、課前準備,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尋找、感受陽光。在指導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哪里有陽光?陽光下都有什么?在陽光下有什么感覺?
七、教學設計:
為了達到以上的教學目標,突破本文的重難點,我打算這篇課文分
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洛,再品
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第二課時學習課文的第三到五自然段,通過第
三自然段中的“跳進”,讓人感受到了陽光的調皮可愛。陽光與人、自
然與人的和諧的場景躍然紙上。第四自然段的“誰也捉不住陽光,陽光
是大家的。”體現了陽光的博愛和無私。下面我談談第一課時的教學設
想,我準備分六個步驟進行教學:
一、猜謎導入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從學生喜聞樂見的謎語入手,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拉近師生以及課堂與生活的距離。接著“那你知道太陽有哪些用處嗎?”提出問題讓學生自由表達,從中調動學生對生活的體驗,產生積極的情感,最后引出課題(教師板書:8、陽光)
二、自主識字,初讀課文。
《課標》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先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它。目前的學生主要的識字途徑就是拼音。此環節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意識與能力。在學生獨立識字的基礎上,匯報識字成果,并且交流識字方法,在交流時,相機教學新部首左耳旁。然后采用各種形式,鞏固學生的識字成果。
三、細讀課文,讀中見情。
1、《課標》中強調: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感悟。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自然段的分法在《新閱讀》中已滲透,故學生可以自主完成)接著指名讀第一自然段,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處都有陽光。然后學習第二段,第二段中的“河面閃著陽光,就像一條長長的錦緞”的理解,我放在了朗讀之后。我認為只有在充分的閱讀之后,才能達到感悟上的水到渠成。不做局限性的總結,而是鼓勵個性化的解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最后通過展示實物幫助理解“錦緞”。
2、拓展練習說話:還會有誰,因為有了陽光,更好了?
四、欣賞圖片
通過欣賞圖片,進一步感受到陽光給人們帶來的好處,從而增強了要珍惜陽光的意識。
五、指導寫字(認真寫字感受祖國文字美)
本著每節課都讓學生動動筆的原則,本節課安排學生練習寫兩個字“也”、“長”。這兩個字的結構都不容易把握,所以,在范寫時一定要強調學生的觀察,并讓學生談觀察的收獲。比如,寫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哪一筆應該寫在田字格的哪個位置等。在寫“長”字的時候,強調新筆畫豎提。并找住豎提與豎鉤的區別。然后讓學生在描紅的基礎上練寫。寫完后,將練習成果在小組內展示,教師挑選練寫最好的在全班展示,以及犯有典型錯誤的,在全班范圍內糾正。
六、最后,留一個拓展性的作業,鼓勵學生搜集資料,思考“假如沒有陽光,世界將會怎么樣?”
本課力求做到以學生自我活動為中心,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積累參與討論、交流、歸納,激活了學生的內在動因,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能。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識字和練習朗讀。
教學難點:第二段中的河面閃著陽光,就像一條長長的錦緞和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是教學的難點。
信息資料:1、生字卡片、課件、樂曲磁帶。2、錦緞實物。3、課前布置學生觀察陽光,充分地感受陽光。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長、也”2個字。認識2個筆畫“ㄥ”和1個偏旁“ ”。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3感受陽光的美好與寶貴,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識字和練習朗讀。
教學難點:第二段中的河面閃著陽光,就像一條長長的錦緞的理解是教學的難點。
信息資料:1、生字卡片、課件、樂曲磁帶。2、錦緞實物。3、課前布置學生觀察陽光,充分地感受陽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謎語,咱們來猜一猜。出示謎語:(一個球,熱烘烘,落在西,出在東。)誰知道謎底是什么?(太陽)
2、太陽有什么作用呢?誰能給大家說說?(指名回答)(板書課題)《陽光》
二、初讀課文
1、聽錄音朗讀。
2、請你自己先試著讀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會讀或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3、檢查生字。
(1)開火車檢查生字。
(2)交流識字方法。(你認為哪個字最難記?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
(3)去掉拼音你能讀嗎?咱們再來試試!(生字卡片出示詞語)
4、現在請你們再讀一讀課文。并標出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三、細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誰愿意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聽,當好小評委。
(2)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為什么說陽光像金子?聯系實際理解“陽光像金子”,給學生增加
感性認識。
(4)你還什么不明白的?(理解“灑遍”一詞,利用課件演示幫助理解)。
(5)指導朗讀。(指導讀好“金子”、“灑遍”)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請自己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陽光照到田里,高山、小河,都有什么變化?
(2)誰來說說,田野里、山上,有什么變化?
追問:因為有了陽光,什么?怎么樣了?
(3)指導朗讀,你能把你的高興勁兒讀出來嗎?自己先試一試。誰能給我們讀一讀?
(4)比較句子:(出示課件)
A、田里的禾苗,綠了。山上的小樹,高了。
B、田里的禾苗,因為有了陽光,更綠了。山上的小樹,因為有了陽光,更高了。
師:第一句話和第二句話有什么不一樣?
從“更綠了,更高了”這兩個詞中你讀懂了什么?(禾苗在陽光下會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它會變綠,小樹才會長高。)
D、你能用“更”字說一句話嗎?
(5)陽光照在河面上,小河有什么變化?為什么說小河像長長的錦緞呢?你能把小河的美麗讀出來嗎?
A、師:誰見過錦緞?錦緞漂亮嗎?(出示實物幫助理解)
B、指導朗讀句子。
拓展練習:還有誰因為有了陽光,。就更好了。
(6)陽光下的景色多迷人啊!就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這兩段吧。(男女生賽讀、齊讀)
(7)課堂小結:通過學習,你明白了什么?(欣賞圖片)
五、指導寫字(認真寫字感受祖國文字美)
1、出示生字“也、長。”指導認讀。
2、討論:觀察田字格中的字,說說這兩個字的筆順和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匯報:提示:“長”字的第一筆是“撇”,第二筆“豎提”是新筆畫,注意區別它和“豎勾”有什么不同。
4、教師范寫。
5、學生在描紅的基礎上臨寫,想寫幾個就寫幾個,每個字都要盡量讓自己滿意。(教師個別指導。)
6、選出自己認為最滿意的字組內評議。 (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良好習慣,教會學生寫字的方法,加強個別指導,讓學生在寫字中體會到漢字的美。)
六、拓展實踐
1、課后思考:“假如沒有陽光,世界將會怎么樣?”下節課交流。
板書: 禾苗------更綠了
陽光 小樹------更高了
河面------更美了
《陽光》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棉鞋里的陽光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課文通過對小峰母子給老人曬棉被曬棉鞋過程中人物的動作、對j及心理活動的描寫,贊揚了尊老敬老的好風尚,讓學生懂得應該怎樣關心長輩。學會體貼。奶奶老了,媽媽格外體貼,把老人的棉被曬一曬,讓她睡得更暖和。賢淑的舉動影響著幼小的心靈,小峰頁學會了學著媽媽的樣子,幫奶奶曬棉鞋,陽光鉆進了棉被,鉆進了棉鞋,溫暖了奶奶的身體,小峰母子倆的孝心也隨著陽光溫暖著奶奶的心。在學習過程中著重讓學生正確流利的讀準課文內容,分清自然段,學會并認識本文的生字,會寫課文的生字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理解課文并體會本文的思想感情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
說教學目標
1.認識“棉”、“照”等13個生字,會寫“媽”、“奶”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有關心長輩的愿望,學會體貼長輩。
說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直觀教學法、dvd光碟,生字卡片
說教學過程
(一)交流討論、鞏固識字
1.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開火車多種形式認讀。
2.抽學生挑選自己會認的字讀給大家聽。
3.挑選會認的字說詞語。
(二)研讀課文,感悟內容
1.上節課我們和小峰做了好朋友,這節課你們想不想再和小峰牽手,更進一步了解小峰呢?
2.自由讀課文。
3.分出自然段。
4.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思考:
①媽媽為什么要給奶奶曬棉被?
(“陽光鉆進棉花里”,棉被更暖和)
5然學生讀1-4段,交流
6、小峰為什么要給奶奶曬棉鞋?
(“棉鞋里也有棉花”,曬過以后,“棉鞋里有好多陽光”)
7.學生進行交流,感悟課文。
8.學生自由讀,讀出奶奶、媽媽,小峰說話時的語氣,體會情感。
9.全班聽讀,
10.抽讀,學生評價,教師評價。
(三)理解課文,說話訓練
結合理解課文,進行說話訓練
1.用上“因為……所以……”,說說媽媽為什么要給奶奶曬棉被。
2.用上“因為……所以……”說說小峰為什么要給奶奶曬棉鞋。
(四)認真觀察,指導書寫
1.今天我們要學習寫好6個字,先讀一讀。
2.師范寫這幾個字,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4.有能力的同學自己完成所有的字。
5.學生練寫。
(五)課后作業
做一件體貼長輩的事。
板書設計
7 棉鞋里的陽光
體貼長輩
《陽光》說課稿 篇4
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一年級上冊的第八課《陽光》。這篇課文以抒情的筆調,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話,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話,最后一自然段點明文章的主題: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雖然是篇小短文,但是,結構的嚴謹,用詞的生動、形象,含義的深邃,仍值得我們細細揣摩。第一自然段中的“田野”、“高山”、“小河”,與第二自然段的“田里的禾苗”、“山上的小樹”、“河面”一一對照。而開頭第一句的“陽光像金子,灑遍田野、高山和小河。”又與“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遙相呼應。作為一篇小美文,《陽光》遣詞造句有許多精妙之處。比如第三自然段中的“跳進”,讓人感受到了陽光的調皮可愛。陽光與人、自然與人的和諧的場景躍然紙上。第四自然段的“誰也捉不住陽光,陽光是大家的。”體現了陽光的博愛和無私。
“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是這篇文章的重點句,課文以抒情的筆調,給我們描述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斕的圖景,為這句話作了注解。使我們明白了這一切都是陽光的功勞。沒有陽光,就沒有生機蓬勃的世界,讓我們充分感受到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課文插圖色彩明麗,文本部分語言流暢,富有童真童趣,貼近兒童生活,能引起孩子們感受陽光的強烈愿望,生發對大自然無限熱愛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此外,本課還有生字16個,其中,會認12個,會寫4個。課后,除了朗讀、背誦、寫字要求外,還提出了歸類識字、口頭組詞語的要求。
這篇課文是一年級孩子進入小學所接觸到的第八篇課文。由于前面已經學習了漢語拼音和一個識字單元,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已經得到了一段時間的訓練,朗讀技能經過七篇課文的學習之后也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這篇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應繼續鞏固這些訓練成果,如有可能適當拔高。
根據教材的上述特點,根據課文在教材中所處的位置,所應承擔的教學任務,根據課程構建的三個緯度,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確定如下: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 ”兩種筆畫和1個偏旁“ ”。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教學難點是理解“河面閃著陽光,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了。”這句話。
在第一課時,我將和學生一起在認識12個生字的基礎上學寫2個生字,并且完成課文第一、二自然段的教學。
《陽光》當作為課文出現時,它就成為了接受美學所說的開放的“召喚結構”,召喚讀者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感知、思考、體驗進行再創造。本節課的設計我力求做到以學生自我活動為中心,讓學生在自我活動中,調動已有知識,豐富現有經驗,充分感知、體驗陽光,通過思考使文本在孩子們的心中鮮活起來,從而達到使學生的語感廣化、深化、美化、敏化的目的。要知道,語感的廣化、深化、美化、敏化必定和思維的廣化、深化、美化、敏化是同步的。
在上述理念的指引下,課前我將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尋找、感受陽光。在指導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哪里有陽光?陽光下都有什么,陽光下的萬物都是什么樣子的?在陽光下有什么感覺?
課堂教學部分由于時間關系,我只說第一課時,第一課時將分以下幾步進行:
用帶有鳥鳴水聲的舒緩樂曲,以及教師抒情的描述引入新課,出示課題。
第二步,請學生談一談課前尋找陽光、感受陽光的感受。在學生充分表達、交流了自己對陽光的情感體驗之后,我將播放課件并配樂范讀課文。讓學生在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教材文本的美。
在學生對親自朗讀這篇課文產生期待之后,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它。在學生獨立識字的基礎上,匯報識字成果,并且交流識字方法,在交流時,相機教學新部首左耳旁。然后采用各種形式,鞏固學生的識字成果。在教學這三個字時,結合課后練習,運用歸類識字的方法,并適當拓展,在字形的處理上,可以讓學生在觀察、記憶的基礎上,交流識記方法。在字義的處理上,可以采用說詞說句子、利用圖片幫助理解、課文、兒歌等多種形式多次出現的方法,以達成會認的目標。
第四步,進入朗讀階段。先讓學生自己出聲讀課文,然后談一談,通過讀課文明白了什么。在學生匯報讀書收獲的過程中,尋找合適的時機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在讀懂的基礎上,繼續練讀。形式有指名讀、接力讀、組內競賽讀、選擇讀等多種形式。在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的過程中,要注意對重點字詞句的指導。在抓重點詞句指導朗讀的同時,還要充分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豐富學生對課文文本的感受本著每節課都讓學生動動筆的原則,朗讀階段進行之后安排學生練習寫兩個字“也”、“長”。這兩個字的結構都不容易把握,所以,在范寫時一定要強調學生的觀察,并讓學生談觀察的收獲。寫完后,將練習成果在小組內展示,教師挑選練寫最好的在全班展示,以及犯有典型錯誤的,在全班范圍內糾正。
最后,留一個拓展性的作業,鼓勵學生搜集資料,討論“假如沒有陽光,世界將會怎么樣?”
板書
灑遍
禾苗、小樹、河面
8、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