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鈴鐺教案(精選3篇)
雨鈴鐺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用綜合的識字方法,會認本課的7個生字;能用正確的筆畫、筆順書寫本課的6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3、積累描寫春雨的詞語,滲透比喻句句型訓練和“春雨……,它在招呼……,……。”的說話訓練。
4、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歌,一起來聽一聽。你聽到了什么?
生:……(強調學生說話的完整性)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春雨的詩歌。板書:《雨鈴鐺》
“鈴鐺” 開火車讀準字音 師:你發現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
“钅”表示與 有關;你能再說說金字旁的字嗎?(板書)
師:小朋友們認識的字還真不少,太厲害了!讓我們一起來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檢查字詞:
1、現在讓我們走進課文,借助拼音自己讀一讀,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師:剛聽有的小朋友讀的又準確又響亮,真不錯。生字寶寶忍不住要來和我們交朋友了,(誰來讀第一個字)
●響(怎么記住這個字?/組詞)
●房(怎么記住這個字?)
●掛(偏旁,意思,都是表示動作的詞/誰來給大家做一做掛這個動作)
●珠(字形、組詞)
●串:“兩個口”這兩個口要扁一些,上小下大。
3、生字寶寶又帶來了自己的好朋友,自己小聲先讀一讀,誰來當小老師,開火車讀讀詞語。
課件出示:
沙沙響 丁零當啷 (積累象聲字和描寫春雨聲音的詞語:滴答滴答、淅淅瀝瀝)
春雨 房檐 鈴鐺 好像 串串 招呼
蓋新房 掛水珠(鞏固復習動賓短語)
三、精讀課文:
1、你們真棒,這些生字新詞都回到了課文當中,請小朋友再讀課文,數數課文一共幾句話,(提示:省略號也表示一句話,再去數一數)
2、5位小朋友分句讀(要求:不添字、不漏字)
再請5位小朋友分句讀——齊讀
3、課文讀通了,但想要把課文讀得更好聽,可要一邊讀,一邊想像,讀起課文來就更有意思了。”下面吳老師和你們來配合著讀讀課文。
4、小朋友能和同桌配合著讀一讀嗎?
5、你們配合的真默契,大家瞧這一句,誰能再來讀一讀。
房檐上,掛水珠,
好像串串小鈴鐺。
房檐上的水珠好像串串小鈴鐺,
師: 比作 。
練習說話: 好像 。(補充積累好的比喻句)
6、剛剛同桌配合的不錯,現在請男女生來試一試。男女生也很有默契呢!
瞧!這還有句話,誰來讀一讀。擴展說話: 春雨沙沙沙,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來蓋新房。
春雨 ,它在招呼 , .
(小鳥 把歌唱;小草 把個長;小魚兒 做游戲;蚯蚓 土里鉆/松松土;小青蛙 捉害蟲/洗個澡;小蜜蜂 采花粉;小野鴨 找朋友;春姑娘 把歌唱;)
7、師:其實春雨還在招呼我們可愛的小朋友們,一年之計在于春,要珍惜時光,好好學習呀!最后讓我們伴隨著美妙的音樂再次讀一讀課文去感受春雨的美。
8、伴隨音樂齊讀課文。
9、試背/全班背(配樂、做動作)。
學了課文,請小朋友回去畫一畫春雨或者找找春雨的圖片,在你的圖畫上配上一首描寫春雨的詩歌,那就更棒了!
《雨鈴鐺》教學反思
《雨鈴鐺》是一首清新自然而又充滿童趣的詩歌。文中描寫了春雨之聲“沙沙響”,春雨之形像“串串小鈴鐺”,“雨鈴鐺”掛在屋檐上,“丁零當啷、丁零當啷”作響,這將引起兒童無限的遐想,他們富于幻想的心靈將與“丁零當啷”的鈴聲一起飄得很遠……
一、課堂上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作為一年級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所以我從細節入手,時時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怎樣學會傾聽、回答老師的提問時說話要完整、讀書時要邊讀邊想象、寫字要做到“三個一”……隨時在教學中滲透習慣的養成。
二、注重朗讀訓練的循序漸進。
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求學生做到正確、流利。開始時,學生自讀、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讀準每個字的字音。采取多種形式的讀,男女生,同桌配合,師生合作等等進行朗讀反饋。
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在學習最后一句話時我引導學生思考“春雨怎么樣,除了招呼小燕子,還會招呼誰?干什么?”并適當給予一些圖片提示。并鼓勵他們學著詩歌的句式自己仿照說一說,學生們七嘴八舌地答道:“春雨滴嗒滴嗒,它在招呼小魚兒,快快出來做游戲。”“春雨沙沙響,它在招呼小青蛙,快快出來捉害蟲。”“春雨淅淅瀝瀝,它在招呼小蚯蚓,快快出來松松土。”在自編兒歌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對春雨的認識不再局限于課文,讓孩子在無拘無束的想象與交流中展現個性化的童真,對春天的熱愛之情也油然而生。在發揮創造力的同時,體會到詩歌的韻律美。他們獨特的體驗所迸發出的奇思妙想是我們始料不及的,這種個性化的學習正是教學的價值所在。
四、識字教學
識字教學是低段教學的重點,由于本篇文章生字不多,有的生字孩子已經在前面的課文中學過,思量著我采取了集中識字的方法。在導入新課時,我由一首歌曲引入課題,出示課題“雨鈴鐺”,開火車讀詞語,接著讓學生說說“鈴鐺”一詞有什么發現?進而引導孩子觀察鈴鐺兩個字的偏旁是金字旁,這樣非常巧妙地讓孩子認識了鈴鐺這個詞語。由于課文時沒有拼音注音的,因此我利用多媒體把帶拼音的課文放映在屏幕上,在初讀課文后對所要學的剩余5個生字進行教學,每個字的教學從音形義上都有側重點,當孩子說到“串”這個字的讀音時,順便引導學生觀察這個字的字形,有什么辦法記住它,孩子們說的很好,把字與羊肉串聯系起來,非常形象的就記住了這個字。正在這時,我通過觀察指導字形讓孩子通過書寫更加牢固地掌握了“串”字。在課的最后,用詞語卡片來讓孩子進行復習鞏固。
課后自己也對本節課的教學進行了反思,發現了一些不足:媒體制作上,課文文字略小,另有孩子的寫字姿勢有待矯正,起來回答問題或讀課文時,個別學生聲音略輕,課堂上對學生的關注還應更加全面,應給更多孩子說、讀的時間,給每一個孩子展示的空間。在朗讀指導上教師的指導非常重要,這篇詩歌中的韻味,有感情的朗讀這一目標沒能得到實現,應該通過媒體圖片或者語言描述,讓孩子想象春雨的情景后再讀課文,那樣孩子仿佛看到了詩歌中的美景、體會到了詩歌中的情趣,那樣才能讀的更有感情。在以后的朗讀指導上還需多花功夫。
雨鈴鐺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雨”字。
2、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3、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過的多種識字方法識字。
4、引導學生體會詩意、擴展對春天事物的認識,在此過程中發展學生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
5、通過課文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學習,體會詩歌的語言美。
2、能綜合運用所學過的識字方法識字。
教學策略
自主、合作
教學準備
課件 小燕子彩色圖片
教者
東礦小學:孫夢醒
教學工程
情境創設
教學程序
學生活動
時間
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
一、談話導入
(cai)聽,這是什么聲音?
(1)聽鈴鐺聲,引導認識“鈴”“鐺”兩個需要認識的生字,并板書。
(2)聽雨聲,引導認識“雨”字:記“雨”形
描述“雨聲”
寫字姿勢正確
3分鐘
引入情境
二、初讀課文
1、自由小聲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畫上標記。
2、引導學生回憶識字方法,教師總結并板書。、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以傾聽的方法檢查或解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4、讀文
學生再讀課文,用識字方法解決自己的問題。
同桌互讀互教互查生字詞。
一個字的幾種記法
分句抽讀
10分鐘
總結
三、理解課文,指導朗讀,隨文識字。
(一)(課件) 感受春雨
(二)學習第一句。
1、齊讀。通過朗讀,你知道了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指導:
(1)“灑”的意思,并指導朗讀“沙沙響”。
(2)“房檐”的位置,學寫“房”字。
2、有感情朗讀第一句。
(三)學習第二句。
1、出示第二句,指名讀。
2、你了解到什么?
3、指導朗讀第二句。
(四)學習3-5句。
1、聽,小鈴鐺發出了清脆的響聲。2、引讀第五句。
3、誰在招呼小燕子?
4、你就是可愛的小燕子,怎么招呼小燕子?通過表演理解“招呼”,并識記“招”。
5、指導朗讀。
(五)仿編詩歌。
1、小燕子一定聽見了春雨的招呼,它就要回來蓋新房了。細心的孩子早就發現了,春天的事物可不止這些,春雨還會招呼春天里的誰呢?招呼他干什么呢?
2、(cai)大屏幕出示句式:
丁零當啷……
它在招呼 ,
快快 。
3、用彩筆畫一幅圖。
(六)美讀、背誦全文。
春天是美麗的,春雨是可愛的,它輕輕地飄灑著,滋潤著大地萬物,讓我們再一次隨著動聽的音樂讀讀這首詩吧。配樂朗讀。
描述雨聲
回答,相機指導
有感情朗讀第一句
回答相機指導:
(1)理解“串串”的意思,指導朗讀并訓練學生運用“串”說話。
采用抽讀、小組讀等形式指導朗讀“丁零當啷……丁零啷……”
(引導學生明確“它”指的是春雨)
同桌互說。
組內推薦號的作品
27
板書
雨鈴鐺
像
沙沙響 丁零當啷
招呼
反思
本節課我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技術手段,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因為一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喜歡各種游戲,在學中玩、玩中學。多媒體在創設教學情境、呈現教學內容等方面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氛圍,使學生自然生動地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學習中。本節課一入課,我就出示春雨的景色,把學生帶到美麗的春景中,從而產生了學習的熱情。
雨鈴鐺教案 篇3
教材版本:北師大版第二冊
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的生字及詞語:招呼、沙沙響、新房等。舍邑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待歌的韻律美。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識字和寫字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夠悟出春雨猶如精靈,催發萬物迅速回歸,復蘇、生長、開始新的生活。 ,
教師準備:ca工課件、卡片、掛圖。
學生準備:課前收集寫雨的詞語。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入
1.(出示ca工課件)請學生欣賞雨景.
2.問題:你們看到了什么? 教師板書:雨
3.你們愿意學習一篇雨的課文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貼:鈴鐺)。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請孩子們翻開書p58,自由讀課文。讀的時候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就按你們的方法自己讀讀吧?
2、雨鈴鐺看到孩子們認真自讀了課文,交流了生字讀音,它很高興,決定把它的一些小秘密告訴大家,誰愿意來揭開雨鈴鐺背后的秘密。(生領讀生字)。
3、小老師真能干,解決了字音,看老師手上的詞語,小火車開起
4、和字寶寶交了朋友,讀課文一定沒問題。請孩子們讀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的是什么季節的雨? (下)現在是什么季節? (2)你們見過春雨嗎?春雨是什么樣的?過渡:我們來看看課文是怎么寫春雨的吧。
三、理解課文內容、朗讀。
1、齊讀課文。
2、孩子們通過讀課文知道什么?從哪兒知道的?
3、還聽到了春雨的什么聲音呢? (用以上方法分析2……4句)
個別賽讀,男、女生賽讀。
4、丁零當啷,丁零當啷,雨聲還在招呼誰——小燕子。招呼小燕子干什么呢?請你們拿起書來,讀書告訴老師,引讀。
5、雨聲在招呼小燕子,小燕子是春的使者,它要回來蓋新房了。細心的孩子肯定會發現春天的事物可不止這些,你知道春雨還在招呼誰嗎?
6、想得真好!你能用詩歌的形式說說春雨還在招呼誰?招呼他干什么嗎?
(1)出示提示句式。
(2)請孩子們先動腦筋想想,說給自己聽聽。
(3)很多孩子都有把握了,說給四人小組的同學聽。
(4)好!把你的詩歌朗誦給大家聽吧。
生說,師評
過渡:在孩子們的眼里,心里,春天是那么的美。讓我們一起美美地讀讀課文吧。
四、發展思維——游戲
1、孩子們和雨鈴鐺交了朋友。你還知不知道有哪些雨呢?
2、孩子們說,老師也收集了一些。貼房子。這些雨寶寶剛才聽孩子們朗誦詩歌入迷了,忘記回家的路了。我們來幫它們,好嗎? (貼房子)我們先來點點名,一齊讀一讀。
五、 指導書寫
1、雨寶寶找到了家,字寶寶著急了,也想回家了。它們的家呀,就在田字格里。
2、重點指導“串字”
(1)怎么說?寫時應注意什么?
(2)師生寫
(3)把“串”字送到拼音本上——在田字格里寫兩個。
(4)集體訂證。
課后反思:
《雨鈴鐺》是一首短小、優美的詩歌,全詩僅五句話,但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感情地進行朗讀,認識11個生字,書寫7個生字。同時要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悟出春雨猶如精靈,催發萬物迅速回歸、復蘇、生長的特點。 ‘
在進行本課教學設計時,我想到:如果僅僅把著眼點停留在這短短的幾句話上,那既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也不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于是,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兩方面:
一、教學容量大,設計巧妙
《雨鈴擋》一文淺顯易懂,學生多讀兩遍則能瑯瑯上口。要突破的只是“沙沙響”和“丁零當啷’’這一輕一重的兩種雨聲。課中我巧妙地將課件運用起來,讓學生通過看、聽來區別灑在房檐上的雨和從房檐上落下來的雨珠的不同開頭和不同聲音,然后及時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學生一下子就領悟了文意。知道了作者為何將嚴“雨珠”起名“雨鈴鐺”。學完了詩歌,讓學生有感而發,即興也來上兩句,這不失為一個讓孩子既動口,又動腦的好辦法。于是,我用引讀的方式問學生:“好聽的雨聲在招呼誰?招呼它干什么?”學生紛紛回答后,我引導孩子告訴大家春天的事物還有哪些,并立即將提示語句“丁零當啷……丁零當啷……它在招呼(誰)(干什么)出示小黑板上,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靈感一來,詩歌脫口而出“丁零當啷……丁零當啷……它在招呼小青蛙,快快醒來捉害蟲。”……我及時肯定了孩子的想法和說法,他們更是詩興大發,小小的腦子里有這么多的知識,由此可見,如果教師引導恰當,孩子的認知和創作的潛力就會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為了讓孩子們記住u個生字的音和形,我特意將字卡設計成鈴鐺形狀,用不同顏色的鈴鐺來區別不同結構的宇,并設計一個猜字游戲,以便讓枯燥的識字過程生動、活潑一些。為了讓學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種雨,我設計了“給雨找家”這個游戲,為了做好這個游戲,孩子們事先查閱了很多資料淌問了爸爸媽媽。課中,大家興趣極高,紛紛上臺為“雨寶”,找了家。把“疾風暴雨”“和風細雨”等詞分別裝進了“大雨”和“小雨”兩間房子里。這一游戲,不僅讓孩子們對“雨”這一現象有了更多的認識,而且也讓孩子們學會了在生活中識字,學會了自己動手查資料,學習的積極性也更高了。
短短的四十分鐘,識字、字詞、讀文、做詩、游戲、寫字這么多內容全部完成,雖然容量大,但因為設計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興趣,以學生活動為主,各環節絲絲相扣,因此整節課學生學得積極、投入,教師教得輕松自如,教學的重點難點也就一一突破了。
二、評價方式多樣化,運用恰當
《雨鈴鐺》這篇課文文詞兼美,如果教學過程中老師注重說教?必定會破壞詩歌的美感。.怎樣讓學生感受詩歌優美的痞言呢?讀是最好的辦法。初讀課文解決字音后,我讓學生再讀課文,讀后告訴大家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孩子們很容易地理解了句意,怎么表現出你的理解呢?讀句子吧。個別學生讀了后,我問:“從他的讀書聲中你聽出了什么?”學生紛紛舉手答到:“我聽到了細細的雨產,有時是沙沙的,有時像鈴鐺。”有的說:“我覺得春雨很柔、很輕。”“春雨像落在我肩上了,很舒服。”……理解得真好!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個別讀、齊讀……從孩子們的讀書聲中我仿佛都聽到了沙沙的雨聲了。生生互評,以評促學,孩子們不服輸的勁頭一顯露,學得更認真了。 .
課堂教學中,老師評價在關鍵時往往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了《雨鈴鐺》一詩后,陶醉于春雨的輕柔之中,我借機引導孩子們想想春雨還在招呼誰,干什么,并即興作詩。因為有前文的鋪墊和日常的積累,孩子們詩興大發。一個孩子站起來說:“丁零當啷……丁零當啷……它在招呼春天的植物,快快發芽長大吧。”多好呀,我沒有像往常一樣讓全班送上嘩啦啦的掌聲,而是微笑著對他說:“你真像個小詩人,從你的詩中,老師像看到了一幅美麗的春天畫卷!” 孩子們一聽,小手舉得更高了。我明白,我的這句評價語已經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了。于是,每一個孩子作詩后,我都會針對他詩歌的內容適當加以評價,我對他們說:“你的知識真豐富,知道春天到了,冬眠的動物要蘇醒了。“你真是個能干的孩子,教師好像聽見小鳥都在嘰嘰喳喳地為你喝彩!”“你可真是個細心的孩子,會聆聽大自然的聲音。”……這時,我覺得不僅僅是孩子們在作詩,我也變成了詩人,孩子們在贊美春天,我在贊美他們,課堂上情景交融,師生真情流露,我們相互之間不是在傳授知識與接受知識,而是在進行美的交流。
這節課結束后,我很長時間都陶醉在一種美的享受之中:從這節課中,我體會到:設計需要精心,運作需要投入,那么,你能感受美,也會創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