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春意(第四課時)(新人教五下音樂教案)
第一課春意(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 鋼琴曲《致春天》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聆聽《致春天》,感受樂曲對春天的描繪,尤其是第一與第三樂段,相同的曲調,不同的手法表現不同的情緒。
2、情感目標:“春天”、“春雨”、“小鳥”都向人們“致春天”的來臨,讓我們在音樂的感染下,進一步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3、能力發展目標:在聆聽過程中體驗音樂豐富的表現力。
教材分析
鋼琴曲《致春天》
春天,象征著美麗;春天,象征著生命。在這美好的季節里,萬物蘇醒,生機勃發。春天,她又是許多著名的詩篇、繪畫和樂章中贊美的對象。《致春天》這首鋼琴抒情小品就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譜寫的春天的頌歌。
挪威地處北半球的高緯度,冬季漫長而黑暗,春天總是姍姍來遲。人們熱忱地企盼春天的降臨。一旦大地回春,人們的心情將是何等的欣喜和珍愛啊!鋼琴曲《致春天》正描繪了春天降臨大地的情景,表達了人們喜悅激動的心情。
樂曲為單三段體結構。由主三和弦構成,在明朗的高音區奏出的兩小節前奏,向人們傳達了春天到來的信息。在這高音區清亮的和弦伴奏下,左手奏出了a段柔美、質樸、富有北歐風格的旋律,平靜而深情。
中段(b)出現了一個深沉而富有動力性的音調。它在低音聲部的低八度音的配合下,由中音區不斷向上推進,有如春天來臨的腳步聲,一刻也不停息。同時也表現了人們期盼春天降臨的殷切心情。此時,高音聲部以八度奏出強而有力的長音,中、低音聲部則以四分音符的和弦為之伴奏。隨著旋律不斷上移,情緒益顯激動,仿佛人們在向春天發出呼喚。
在小節之間的短暫間奏后,a段柔美的旋律再次出現。但音區移高,并且八度演奏,加上流麗、晶瑩的分解和弦音型伴奏,顯得格外絢麗多彩,人們的情緒也更為歡暢熱烈。
尾聲是一連串的分解和弦,清澈、明亮,好似花蕾初綻,色彩繽紛,引起了人們對美好春天的多少無窮遐想。
教學重點
通過聆聽《致春天》,感受樂曲對春天的描繪,尤其是第一與第三樂段,相
同的曲調,不同的手法表現不同的情緒。
教學難點
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動作即興表演對春天來臨時人們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發展變化過程能表達出來。
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本課曲目的音響資料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無論是借助圖形譜還是動作表示等等,都是為了讓學生區分不同樂段所表現的不同情緒。最重要的是從根本上知道音樂是用什么手法來表達的,所以重點是對樂曲伴奏及旋律的表現手段的聽辨和區分。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聆聽《致春天》
1.介紹作曲家的國籍及作品的背景為導入。
(1)設問:“挪威”地處歐洲的哪里?那里的氣候條件如何?
(2)講解:春天對地處北歐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熱情地譜寫了這首鋼琴抒情小品。
2.視聽《致春天》。
(1)設問:你能根據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現手法區分作品的段落嗎?
(2)教師可適時指導,如聽第一段的主題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現主題的片段。還可幫助學生聽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區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學生聽賞中的困難,幫助他們聽辨三段體的不同情緒的音樂表現。
3.復聽《致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