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中的拉弦樂器》
另外,他還主張音樂是有社會功能的,他不同意當時為藝術而藝術的口號,藝術是高尚的、清高的、獨立的,不強調它們與社會的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但是,劉天華一開始就主張音樂是能夠啟發人的靈魂的藝術。認為音樂是代表一個人的思想的。而且作為一個民族,他說必須要有一種振奮和喚醒這個民族的音樂。所以,從這點來講,我們覺得劉天華的音樂,他不墨守于繼承傳統,而是在傳統的基礎上,根據當時時代的要求,不斷地在探索革新。劉天華先生的藝術思想跟他所處的時代,所受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五四新文化時期民主、進步、科學思想的影響,是很有關系的。
他的一生,創作了三首琵琶曲和十首二胡曲。他這十首二胡曲都是有標題的,是在不同的時期來進行創作的。這些作品,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下產生的,應該說他這些作品是代表著五四時期一部分知識分子他們要求進步、要求變革的那種積極進取的民族精神,特別是他的十首二胡作品。他的二胡作品是建立在深厚的民族音樂文化基礎上的,其特點就是巧妙地吸收了西方音樂某些作曲技法與演奏技巧,成功地表現了他所處時代追求進步的知識分子的思想、情感、生活和要求。而在這個同時,也表現了劉天華他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他的愛國主義思想。他的十首二胡作品,應該說旋律都是新穎生動的,手法很簡樸,但是個性是非常鮮明、動人的。我們現在把劉天華的十首二胡作品,根據所表現的意境,把它分作三個大的類別。
第一種類型是以《病中吟》為代表的,包括《苦悶之謳》、《悲歌》和《獨弦操》,表現知識分子內心苦悶彷徨、憤懣與掙扎,充滿矛盾心理的作品。《光明行》是表現另一種精神境界的作品,它的旋律剛健有力、感憤而向上,表現了作者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和對光明前途充滿信心的美好情感。第二種類型:《良宵》、《空山鳥語》和《燭影搖紅》屬于輕松娛悅的樂曲。這類作品或優美流暢、情調基本上是明快而清新的。《空山鳥語》就是描述了空山幽谷中百鳥啼囀、歡樂爭鳴的自然景觀及其過程,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的真實愿望和渴望自由的精神寄托。第三種類型的樂曲包括《月夜》和《閑居吟》,它們在情調上介乎前兩種類型樂曲之間。通過借景抒情和以情喻意的表現手法,以優美曲折的旋律、徐緩自由而富于變化的節奏律動,表現作者熱愛生活和內心渴望獲得慰藉的不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