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圩歸來啊哩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通過聆聽和學唱歌曲,感受歡快、活潑的情緒和民族風格,用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準確表達歌曲的情緒。
2.采用聆聽、演唱、表演、伴奏等綜合性音樂活動,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學習、表現音樂。
3.幫助學生掌握 、 、等節奏,并用打擊樂合奏。
教學重難點
1.學生用歡快活潑、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
2.準確掌握歌曲中的 、 、節奏,用打擊樂器伴奏
教學方法
聽唱法、提綱式學習法、啟發引導式、小組合作……
教學準備
手風琴、多媒體課件、打擊樂器
養成教育訓練點
引導學生在互評時能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歌舞都有獨特的魅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民族風格濃郁的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出示課題)
2.這究竟是哪個民族的呢?答案就在歌曲當中。同學們可要仔細聽好啰 (播放歌曲)
3、現在,大家知道這是哪個民族的歌曲了嗎?
對,彝族。
師:你知道趕圩是什么意思?趕圩就是我們這兒說的趕集。
4、簡介彝族(播放課件,背景音樂《趕圩歸來啊哩哩》)
下面,老師就帶大家一起走進彝家山寨,去感受彝族的風土人情。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貴州。 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間辛勤的勞作,繁衍生息。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節日、慶豐收或辦喜事,人們就穿上節日的盛裝,聚在一起,唱啊,跳呀。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區,最隆重的節日是火把節,當夜幕降臨,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歡呼,祈求五谷豐登,生活幸福。人們圍著熊熊燃燒的篝火,徹夜狂歡。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1.播放歌曲
師:仔細聆聽歌曲,想一想歌曲使用什么情緒演唱的,演唱的速度是怎樣的?
生回答(歡快、活潑的情緒。中速稍快)
再聽歌曲,歌曲描述了怎樣的畫面?分別請學生說一說。
說說歌曲的拍號、強弱規律。
2.用lu模唱(慢速),并拍出歌曲的強弱拍。
3.再用da來模唱,然后把它換成拍手,拍出歌曲的節奏。
4.注重 、 、
節奏的拍擊,出現錯誤及時矯正。
5.邊模唱邊用
∣
0 × 0 × ∣
× - × - ∣
這三種節奏分別拍一拍。
6.播放歌曲伴奏音樂(經處理過的慢速伴奏音樂),將學生分成三個組,一組一個節奏,合奏。
7.也可師生合作,老師選擇任一條節奏和學生一起拍,然后以遞進式進入(第二組節奏在第二小節進入,第三組節奏在第三小節進入),老師指揮提示。
8.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使其對號入座。
9.學生隨琴用慢速哼唱歌曲。
10.問:第四小節“ 2”上的記號是什么記號?引導學生感受有無波音記號不同的效果。并用原速正確演唱。
11.再聽范唱,說說歌曲可分為幾個樂段,各樂段的情緒是怎樣的?生:兩個樂段,第一樂段歡快、活潑,第二樂段是歌曲的高潮,情緒上更加歡快、熱烈。
12.師:用怎樣的聲音表達歌曲,表現歌曲的情緒的呢?生:歡快、活潑的、富有彈性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