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第二課(3教時)欣賞《小白船》、學唱《乃喲乃》
三年級第二課
上海市閔行區虹橋中心小學 蔣毛毛
[教學目標]
一、操作
1.通過學唱《乃喲乃》了解土家族民歌特點,要求學生用明亮的聲音、歡快的舞蹈、悠揚的器樂聲表現土家族兒童開朗活潑的性格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
2.運用聽、寫等方法進行音樂聽覺訓練,培養學生聽辨的能力,提高聽覺的敏銳性和記憶能力。
二、認知
1.通過認認、聽聽、唱唱,掌握s01的音高,熟悉它在高音譜表和鍵盤上的位置。
2.結合歌曲教學,認識呼吸記號并了解它的意義和作用。
三、情意
1.通過欣賞《小白船》和學唱《乃喲乃》,引導學生去感受朝鮮族民歌和土家族民歌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2.在歡快的舞蹈中感受能歌善舞的土家族少年兒童歡樂的心情。
[課時安排]
本課可分為3教時。
第一教時:欣賞《小白船》,認識sol的音高音位及視唱練習,拍擊節奏。
第二教時:學唱《乃喲乃》,認識呼吸記號,復習視唱(2)。 “
第三教時:練練三、四、五,綜合分析兩首少數民族民歌的特點。
[教學設計]
一、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少數民族民歌待點,認識呼吸記號,掌握s01的音高、音位。
2.難點:聽辨音程、節奏。
二、突破口
1.通過欣賞《小白船》與演唱《乃喲乃》,了解熟悉朝鮮民歌與土家族民歌的風格特點。
2.在練一練的過程中,聽辨fa—re、re—sol、fa—mi、mi—do等旋律音程,并通過節奏,
組合練習鞏固音高、音位的知識和相關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音樂欣賞《小白船》。
1.欣賞前,教師可通過朗讀歌詞和講故事,也可通過介紹“中秋節”賞月風俗導入,并結
合書中插圖,讓學生初步感受、了解樂曲內容。
2.第一遍聽賞,感受朝鮮族民歌特點,聽辨演奏所用的樂器。
3.第二遍邊聽、邊用身體動作(如左右擺動、劃船等)表現樂曲的速度、力度并想象歌曲
表現的美好意境。
4.用線條連一連、唱一唱,進一步感受三拍子的旋律的特點。
5.表演游戲《小白船》,也可輕聲跟唱或用口琴等樂器吹奏樂曲。
教學隨筆
欣賞樂曲時應讓學生聽出這是一首 拍的口琴演奏的樂曲,它給我們講了一個美麗的神話般的故事。表演時請一個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當旁白,把自己想象到的意境通過語言表述出來;其他學生每兩小節為一個劃船動作,表示上下起伏的小船在水上飄蕩;另選一名女孩,頭披紗巾如“嫦娥奔月”般飄游在廣闊無垠的星河之中。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朝鮮族民歌特點與樂曲的優美意境。
(二)認識呼吸記號及“sol”。
1.復習“<”(漸強)與“>”(漸弱)記號。
2.區別“v”與“<”“>”的不同點,知道“v”(呼吸記號)的名稱與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