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課 先輩們唱過的歌
第八課 先輩們唱過的歌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作曲家冼星海,并能從他的作品中感受到音樂的力量。
2、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了解旋律、節奏、速度、力度等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并能在演唱《游擊軍》和《歌唱二小放牛郎》時表現出來。
(一)、學唱《游擊軍》
1、有感受地聽。
故事導入,介紹作曲家冼星海和歌曲的創作背景。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聆聽《游擊軍》,思考:“這首歌曲描繪了游擊戰士什么樣的形象?在力度上有什么變化?”讓學生體會歌曲所表現的思想內容和情緒、速度、力度等特點,并找出歌曲中最能表現機警、沉著、勇敢、堅定情緒的節奏型是哪些,選出兩小節作典型作分析示范。
2、有表情地唱。
①學生在學唱歌曲時往往把歌曲中最有代表性的節奏——附點節奏中的附點省去,這時教師應該及時指正,并把正、誤兩種唱法示范給學生聽,讓學生自己比較哪種節奏更能表現出機警、沉著、勇敢、堅定情緒。
②分析各樂句的音樂形象及表現形式。前半部分,啟發學生從歌詞上判斷這一段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和力度來演唱(輕而有彈性,由弱到強的聲音和力度來演唱。)? “奪……搶……”用什么樣的聲音演唱(該句表現了游擊隊員同仇敵愾、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用堅定有信心的情緒演唱,力度遞進增強。)?“我們老百姓……(號召全國人民動員起來抗擊侵略,用號召性的、自信的、堅定的聲音演唱。)”至“chi cha chi cha”的結尾部分,要有一種遠去的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感覺,要唱得很弱。
注意:在唱歌過程中要訓練學生用氣息支持發聲的歌唱能力。無論是強聲還是弱聲,都要強調用氣息支持,以避免弱聲唱虛、強聲喊唱的現象產生。提示學生在適當的地方換氣,一般是四小節換一口氣。只有在“不怕敵人的機械兵”及“把強盜們都肅清”兩句前需要換氣。
3、有創造地演。
啟發學生尋找音源,用身邊的隨手可得的物品,如抖動鉛筆盒,裝上沙子的礦泉水瓶等模仿游擊戰士從遠處走來,又漸漸遠去的腳步聲。
然后分小組,根據《游擊軍》的詞曲邊歌邊演。
(二)欣賞混聲合唱《黃河船夫曲》
1、看一看,了解黃河的歷史文化。 (出示黃河的風景圖片等)。
2、聽一聽,體會音樂所表現的情景。播放《黃河船夫曲》,討論:你聽時能聯想到什么情景?你的心情如何?鼓勵學生對聽到的音樂有獨立的感受和見解。
3、唱一唱,熟悉音樂主題。用聽唱法、模唱法學唱音樂主題。重點對比兩個主題不同的節奏形成不同的音樂形象。例第一主題吸收了勞動號子的音調,結合富有動感的節奏 描繪了船夫們一領眾和,拼著性命與驚風駭浪搏斗的形象。第二主題平穩的節奏,級進的旋律音型表現了船夫們與黃河驚心動魄搏斗后終于到達彼岸歇息的安寧心境,這個有對比意義的抒情音調實際上是前面主副歌旋律放慢速度的變化形式。
4、議一議,完成第57頁的表格內容。
音樂要素
第一主題
第二主題
力度
強
中強
速度
較快
中速稍慢
節拍
3/4 和2/4
4/4
節奏
疏密有致,富有動感
舒緩平穩
(三)《歌唱二小放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