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六年級上冊《船工號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船工號子》,能夠認識勞動號子的特點。
2、通過欣賞,體驗船工號子和勞動歌曲的風格與特點。
3、通過學習勞動號子,使學生了解我國燦爛的民族文化,激發學生熱愛祖國之情。
重點:勞動號子的音樂特點。
難點:《船工號子》的各段體驗和感受,辨別各段的不同音樂特點。
一、導入勞動號子
1、學生活動:四人抬一重物。
先請4位學生抬一重物,這時候學生搬起來不一致。
師:誰有辦法能讓他們抬起重物?這時候學生就會提出,讓一個學生喊口令。師接著喊:“一、二”學生一起叫“加油”搬。
請同學說說感受。
通過有口令和沒口令兩種方式,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口令的作用
2、學生感受勞動號子:賽龍舟
將全班學生分成三組,做劃船姿勢,師當領隊喊口令,同學們劃槳賽龍舟。
(通過這樣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讓他們進一步感受號子的特點)
3、討論交流勞動號子的特點。(這種討論是基于剛才的實踐體驗基礎上的)
師:剛才老師和同學們喊得就是號子。通過剛才我們的活動勞動號子有什么特點呢??過渡語不知道怎么連??????
a、在集體活動中 b、一領眾和 c、節奏與動作的節奏一致
4、列舉生活中,哪些活動還需要號子?
在打夯、伐木、采石等勞動中使用的工程號子;在裝卸、挑擔、推車等勞動中使用的搬運號子;在打麥、舂米、車水等勞動中使用的農事號子;在水運、打漁、船務等勞動中使用的船漁號子……
二、欣賞《船工號子》
1、出示圖片,介紹船工背景。(作為背景音樂第一次為學生播放完整的船工號子)來,我們一起看一組圖片,你知道這些人是做什么的嗎?(船工)。這些船工世代生活在我國四川省川江岸邊。在這段航道上布滿了艱險,密布著險灘、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千百年來,在這航道上柏木船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而木船的動力可不是機械的,你們猜木船靠什么動力前行的?江上木船的動力來自我們船工的身體。川江船工順水推橈,逆水拉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川江上闖蕩。
2、你對船工勞動時的哪個姿勢印象最深刻。你能模仿嗎?
3、初聽
a請同學們豎起耳朵來聆聽這驚天動地的船工號子,請你說說你的聽后感。
b介紹歌曲的勞動塊景:平水、見灘、上灘、險灘、下灘(出示視頻或圖片)
剛才我們已經知道在這段航道上布滿了艱險,密布著險灘、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船只在運行當中往往會出現平水、見灘、上灘、險灘、下灘等勞動過程。船上的號工是一船之主,船行船停,闖灘斗水,該快該慢,眾船工都聽專門的號工。 號工根據江河的水勢水性不同,明灘暗礁對行船存在的危險性,根據勞動節奏,編創出一些不同節奏、不同音調、不同情緒的號子。 就是流行于這一帶的一種船工勞動號子,有“平水號子”、 “見灘號子”、“ 上灘號子”、“ 拚命號子”、“下灘號子 ”聯綴而成。
4、聽“平水號子”。
師:老師這有段音樂,聽聽看這段音樂是這些勞動號子中哪一段?
師:為什么你會這么覺得?
5、聆聽“見灘號子”,完成表格。
師:接下來聽聽見灘號子的音樂,看看平水號子與見灘號子在速度、情緒上有什么不一樣。
音樂片段 速度 情緒
平水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