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花邊餃子里的愛》教學反思(精選2篇)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花邊餃子里的愛》教學反思 篇1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漢姆雷特,同樣每一位學生閱讀文章時,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他們的理解也會有所不同。教本文時,除了考慮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想讓學生上一課,有一得,還想到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更深一步感悟作品中蘊含的深情,更想讓學生真正走進作者內心,真切體會到這人間深情。
回顧這節課,自己感到比較滿意的是:
1、教學中目標明確,板塊清晰——“發現愛,尋找愛,分享愛”,且層層遞進。
2、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標,課堂上放手讓學生自讀、自學、自品、自悟,同時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同桌交流、四人小組交流。把更多的課堂時間還給孩子,注重學生的個人體驗。第二個板塊是全文的重點,在這一環節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把握文章重點字詞,通過比較進一步感悟作品深情。這也為學生寫作練習埋下伏筆,引導學生學會在自己的文中中運用“重點字詞”來表達個人情感。課堂上,有些學生的回答讓我感到震驚,他不但學會體會重點詞語,還自己找出與原文中相近的字詞,進行更換作比較,以加深對比,突出原文字詞的好。
3、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后,還要學著將學生“拉”出來,從另一個角度觀察文本——站在制高點,縱觀全文,找感受、收獲。最后學以致用——學習課文的寫法,抓住關鍵自己體會;學會作者體驗生活中的愛,并嘗試匯報這愛。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花邊餃子里的愛》教學反思 篇2
《花邊餃子里的愛》是小學語文s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了小時候媽媽給我包“花邊餃子”和長大后,“我”給媽媽包“花邊餃子”的故事,表達了母子之間相互關愛的深情。
比較好的方面,在教學設計上以學生自學為主。我先給學生分組,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學,讓他們自讀自悟,讓他們自己找出問題,然后自己解決,進行小組比賽,而“我”只是適當進行點撥、評價。在自學過程中,學生提出了很多的問題,如:媽媽為什么要包花邊餃子?“我”為什么要包花邊餃子?課文為什么要以“花邊餃子里的愛”作題目?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文中第三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通過這一節課的自主合作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體現,自學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讓學生懂得了如何回報親人的愛。
不足之處:雖然整節課進行的很順利,但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比如是略讀課文,可以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寫了哪兩件事,朗讀的話,比較占用時間。還有在分析句子中學生沒有真正深入到句子里,只能泛泛的說出體現出來的愛,沒有抓住重點詞句理解。
在反思中不斷的進步,踏實上好每一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