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下冊音樂《到郊外去》教案
2、感受歌曲的主要節奏型,并能用歌聲用感情的演唱歌曲《郊游》。
3、通過欣賞管弦樂合奏《出發》,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歌曲表達的情緒。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1、能用愉快的聲音完整演唱歌曲《郊游》。
2、了解并感受aba三段體結構音樂的特點,并能掌握其特點。
三、教具:
數碼視頻展示臺、風琴、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經歷了一個嚴冬,小動物們、小草等我們的好朋友,都覺得煩悶了,隨著第一場春雨的到來,他們已經迫不及待的要走進春天了,小草睡醒了,開始伸展身子,發芽了;小動物們睡醒了,開始露出他們的小爪子,活動筋骨,準備組織一次春天的郊游,去尋找春姑娘的“花裙子”,看(播放課件),他們在向我們揮手呢?!哦!原來是讓我們一起參加他們的郊游活動啊,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春天吧。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中國臺灣兒歌《郊游》。大家說好不好?
生:好!
(二)學唱新歌:
1、教師彈琴范唱歌曲《郊游》,學生仔細聆聽。
2、播放歌曲,學生邊聽邊找出相同的樂曲部分。
3、教師引導學生劃分aba三段體的音樂結構,并介紹其特點。
4、教師彈琴,帶領學生學唱新歌。
5、分組,教師和小組學生一起隨琴演唱。
6、全體學生隨教師琴聲用愉快的感情演唱全曲。
(三)拓展欣賞:
1、播放管弦樂合奏《出發》,學生體會音樂。
2、教師彈琴范唱樂曲的主題音樂。
3、學生談對主題音樂的理解和感受。
4、用自己的話說說對這個樂曲情緒的理解。
5、分組欣賞若干遍后,討論全曲風格。
(四)課堂小結: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學生開學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能踴躍的發言,師生互動很融合,對于老師教唱的歌曲,能很好的在聆聽中找出相同與不同之處,并通過對比欣賞,用自己的語言總結
其中的情緒與感覺的不同;在學唱歌曲中,學生整體表現突出,能在聽中學,唱的準確,情感豐富,使教師也從中受到鼓舞。因此對于我來說,這節課是一堂成功的課,也為本學期的教學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第二課時《放牛放到小河邊》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演唱《放牛放到小河邊》,使學生親進大自然,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并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2、啟發學生用親切、自然,富有童趣的聲音演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邊》。
3、欣賞河北民歌《放風箏》,體會地區民歌特點,體驗民歌的感情處理,能夠用簡明的表演動作表現音樂情緒;并能用力度的強弱去表現歌曲。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1、歌曲中襯詞的演唱,后十六分音符的節奏演唱。
2、唱好具有山歌風格的歌曲,并能用力度的強弱去表現歌曲.
三、教具:
數碼視頻展示臺、風琴、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鋼琴曲《牧童短笛》。
2、師:同學們,剛才老師播放的音樂好聽嗎?(好聽)它是一首描寫牧童放牧歸來,悠然自得地吹著長笛,踏著夕陽歸來的情景,美妙的音樂把我們帶到了遙遠的山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民歌《放牛放到小河邊》。
(二)學唱歌曲:
1、播放范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邊》,讓學生一邊聆聽音樂,一邊觀賞制作好的動畫:放牛娃放牛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