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晨 教案
第二課 晨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能從容的唱好歌曲《清晨》,感受兩聲部的音準與和諧,并能用語言作簡單的描述。
2、 了解聲樂演唱形式(二)中的重唱、合唱,并為《清晨》設計演唱形式。
教學重點與難點:
演唱《清晨》感受兩聲部的音準與和諧
教學用具:
光盤、鋼琴
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感受“晨”境
1、導入新課 學習第一樂段
師:一年之際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在這美好的時候,你們會做些什么?請同學隨著音樂用動作告訴我。
放音樂,學生隨音樂進入《清晨》的情境
1、 請學生說一說早春知更鳥活動的情境(引導學生想象知更鳥活動的內容,體會情緒 歡快、活潑)
2、 聽一聽 唱一唱
學生用“啾”隨琴哼唱歌曲第一聲部
你們知道知更鳥是什么鳥嗎?(知更鳥是一種候鳥,是所有鳥類中英國人最熟悉,最喜歡的一種鳥,也是英國的國鳥。它因多彩的羽毛婉轉的歌聲而深受人們的喜愛)
學生隨音樂視唱樂譜。請幾位好的學生唱,其他學生隨著認一認
三、學習第二部分
(!)體驗情緒
師:隨著季節的變化,天氣變得寒冷,到了深秋的黃昏,知更鳥的心情會怎樣?
欣賞第二樂段,并學生說一說音樂的旋律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
(在深秋的黃昏,寒風呼嘯,美麗得知更鳥歌聲變得纏綿,傷感,好像在說:“我們要走了,等明年的春天再見吧”)
(2)講述知更鳥纖蹝的原因
春天的知更鳥是那么歡快,為什么這時卻變得那么傷感呢?(知更鳥是候鳥的一種。由于深秋時分,天氣轉涼,知更鳥已經不適應這里的環境,天氣越來越冷,而且吃的東西也越來越少了,所以知更鳥只好飛向溫暖的南方過冬等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i,它們又會戳那個新飛回來)
(3)學唱高聲部
學生隨琴視唱歌譜高聲部,低聲部
低聲部學習時要學生先聽,找出與第一樂段的區別,再進行視唱
(4)師生合作學習二聲部歌譜
老師唱第二聲部,與高聲部學生合唱
老師唱第一聲部,與低聲部學生合唱
(5)加入歌詞進行練習 要求第一段學生的聲音要靠前把詞吐清楚,第二樂段高聲聲音要連貫,低聲部要輕快活潑。
(6)有感情的演唱
聲音的音色,合唱部分聲音的和諧與均衡
四、音樂知識
教師在高聲部與低聲部個請一名學生來演唱《清晨》檢查學生是否唱準
講解音樂知識:重唱:像這樣兩人或多人按各自不同的聲部演唱同一首歌曲的叫重唱。
合唱:像前面我們兩個組或兩個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族所擔任的聲部演唱同一首歌曲的叫合唱。
活動:請你為《清晨》設計演唱形式
方案1:演唱形式: (重唱) 。我唱第一聲部,邀一個同學唱第二聲部。
方案2:演唱形式: (合唱) 。我們組唱一個聲部,邀請另一組同學唱另一聲部。
方案3:演唱形式: (獨唱) 。我一個人獨唱第一個聲部。
五、 總結
師:清晨是美麗的,我們的歌聲更加美麗!今天,同學們把《清晨》這首歌用自己的方式演唱了出來,而且唱得非常動聽,愉快的結束了我們這堂音樂課!謝謝同學們的表演,讓我們相會在下一次的音樂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