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可愛的家
教學重點:
1、感受兩首曲子情緒。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二、新授導入新課:
1. 教師問:同學門剛剛看完這部mtv,請同學們結合自己談一下家庭生活,并給這部片起一個名字。
2. 學生發言后,教師作出小結,并引入今天的課題《可愛的家》。
三、 簡介《可愛的家》的曲作者創作經過:
1. 利多媒體把英國作曲比肖普的肖像及英國的風光展示給學生看。
2. 放出《可愛的家》的音樂。
3. 給學生講述它的創作過程:這首歌是作曲家比肖普為歌劇《克拉里——米蘭姑娘》寫的主題歌,并把這部歌劇的大概內容講一下,歌曲采用英國西西里尼民歌的音調寫成的。
四、 分析《可愛的家》的旋律線條及情緒:
1. 用投影儀把歌曲的旋律顯現出并請一位同學上來用彩色的筆把旋律線條勾畫出來,教師在旁邊加以指導,然后請他回到座位上。
2. 教師問:這首歌的旋律線條是平淡還是起伏跌宕的?
學生回答:是平穩的。
教師問:我應以什樣的情緒來演唱呢?
啟發學生回答。
課后反思:通過欣賞,培養和激發出學生的內心感受。 學唱歌曲《可愛的家》,使學生能用情來演唱歌曲并了解英國歌曲的結構特點。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1掌握歌曲《牧場上的家》的基本旋律
2感受歌曲中,對自己在牧場上家的贊美。
教學重難點:
1、注意弱起拍的節奏及換氣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3、發聲練習。
二、新授
1、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家,“家”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港灣,是我們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溫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們每一個人都熱愛自己的家。在美國的鄉村有個同樣溫暖的家庭,今天我們就一起去這個美國小朋友家做客,老師也不知道他們家在哪兒?那我們就順著導游去①看他們家到底在哪里?②他們家有什么美景?
觀看課件(一)
2、師生觀后交流。(他們家在草原,他們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樂的天堂)
3、是呀!這位美國小朋友的家真是快樂的天堂啊!瞧!他們還在小院里唱起了家鄉的歌。我們和他們一起學吧!出示課題:牧場上的家
聆聽范唱。老師范唱,讓學生感受歌曲。
〈一〉學習曲調。
1、觀察曲調。向同學提出學習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弱起小節、連音線、付點四分音符等)。
講解不完全小節和弱起小節:第一個小節同我們以前認識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節 不完全……..) 想想這樣的小節應該弱唱還是強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兒去了?(末尾) 這樣的小節就叫弱起小節。
2、想想以前我們在音樂課中唱過或聽過的歌曲、樂曲有哪些是從“弱起小節”開始的?舉幾個例子。如:(本期的〈晚風〉)
3、先學第一部分。
(1) 聽琴、劃拍、自學曲調。
(2) 老師有重點地輔導。
(3) 聽一遍唱一遍。第一遍:聽琴、劃拍、心里唱;第二遍:聽琴、劃拍、唱出聲。(培養學生認真聆聽的習慣,以聽促唱)。
(4) 完整唱一遍。
4、 學第二部分。用同樣方法學習。
5、 完整、準確唱全曲。
課后反思:這是一首廣泛流傳的美國田園牧童歌曲。四三拍,大調式,旋律優美、流暢。歌曲為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結構通過對歌詞的學習,讓學生說出應該用怎樣的情緒演唱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