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社音樂四年級上冊教案(二)
①根據《金孔雀輕輕的跳》歌曲創編傣族的舞蹈。
②根據《多么快樂,多么幸福》歌曲創編藏族的舞蹈。
③根據《草原贊歌》歌曲創編蒙古族的舞蹈。
④根據《過新年》歌曲創編漢族的舞蹈。
⑤根據《娃哈哈》歌曲創編維吾爾族的舞蹈。
5、學生匯報展示他們創編的節目〔有條件的學校提供簡單的服裝道具〕
教學反思: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第八單元 八音盒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合唱歌曲《鈴兒響叮當》
教學目標:
l、培育學生熱愛自然、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并能在歌聲和面部表情中表現出來。
2、歌聲整齊,吐字清晰靈巧,合唱初步和諧。
3、背唱這首歌曲。
教學過程:
1、導入
教師介紹本單元名稱《八音盒》的意義,先介紹八音盒(最好能找到八音盒的實物),再講述本單元取名八音盒的含義。
雪橇對于我們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不居住在北方的人們很難體會乘坐雪橇滑行的樂趣,但我們又確實都了解雪橇,這大多是從影視中見過的,同學們知道雪橇有什么用途嗎(學生議論)。對!雪橇最初是在雪地里運送物資的,后來主要是供旅游者娛樂和用于體育比賽了。同學們知通雪橇是用什么拉的嗎(學生們議論)。對!一般都是用馬或狗來拉的。在少數地方也有用牦牛拉的(主要是運輸物資)。在這首歌曲中雪橇是用馬拉的,馬的脖子上還系著鈴呢,雪橇上乘著歡樂的孩子們,他們迎著大風雪,揚鞭唱歌,我們要學習他們的這種勇敢、自信、樂觀的精神,要更加熱愛音樂、熱愛歌唱、熱愛生活、樂觀自信,這就是我們能不能唱好這首歌的前提。
2、播放范唱錄音(合唱)。學生隨錄音輕輕唱歌詞,注意第2、4、6小節中弱起的詞句。
隨教師的琴聲學唱第一樂段的歌詞。
3、完全采用聽唱法來學習合唱是很困難的,效果也不會好,因為學生們很難從兩個聲部中分辨出第二聲部來,大多跟著第一聲部跑。所以教師在教唱第二樂段(合唱部分)時須重點教唱第二聲部,在基礎較好的班級中,可以先教歌譜,再教歌詞。
在教唱過程中,順帶學習反復跨越記號。還應注意用1=d的調高,不要用l=f。
4、再次欣賞歌曲的范唱,要求學生特別注意合聲部分,并努力向錄音里的效果靠攏。
5、整體練習、逐步做到感情投入,表情愉快,吐字清晰、合唱和諧,并能初步背唱。
教學反思:
學生演唱歌曲是感情投入,表情愉快,歌聲整齊。合唱是兩個聲部演唱的和諧。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管弦樂合奏《維也納的八音鐘》《打字機》
教學目標:
1、在欣賞生動形象的器樂曲中獲得樂趣、更加熱愛音樂。
2、在欣賞器樂曲的過程中能逐步注意節奏、速度、力度等音樂表現要素對于塑造音樂形象的作用。
3、通過模仿學習創編,培育求新求異思維,對創編感到興趣。
教學過程:
1、導入
本節課我們要欣賞兩首非常好聽、非常生動形象的器樂曲。欣賞器樂曲,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了,大家要繼續努力、器樂曲沒有歌詞,全都靠音樂本身來表現它所敘述的內容,這就給了我們廣泛的聯想、想象的空間,但這也不是毫無根據的亂想象,因為音樂本身已經結了我們不少“信息”,例如旋律、節奏、速度、音區、節拍等都與所表現的內容有關。就速度來說,表現興奮熱烈的音樂一般都要快些,就節奏來說,表現深沉、思考的音樂一般都要疏些。例如下例a與b,a顯然更適合表現深沉、思考的情緒,而b的節奏過密,更擅于表現歡快或緊張的情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