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姑娘在海邊》教案
教學內容:《漁家姑娘在海邊》
教學目標:1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歌曲內容的理解及歌曲藝術性處理。
2 知識目標:通過發聲訓練 ,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體會氣息對聲音的支持。
3 能力目標:在正確的氣息支撐下,以中低聲區為基礎,做到正確的相對穩定的喉頭位置進行發聲并演唱歌曲。
教學重點:1.正確、積極、自然地打開喉嚨的訓練。
2.打開牙關、放松下巴、穩定喉頭的高位置聲音共鳴的訓練。
教學難點:1.演唱中的統一位置。
2.裝飾音的演唱準確性。
教學方法:講解、分析、啟發的教學法
教 具:鋼琴 教材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1.介紹本課內容
(1)自然聲區的共鳴訓練:歌唱聲音的訓練都是從自然聲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謂自然聲區,就是不用任何強制力量就能唱出接近說話音高的聲。這段音域的聲音,呼吸自然,喉頭穩定,聲音流暢動聽,最富于人聲的自然色彩。我們把這段聲音作為訓練發聲的起點。
(2)初學程度相對應的歌曲,例如《漁家姑娘在海邊》
2.發聲訓練
訓練要求:
(1)精神飽滿,全身積極地、放松地、協調地演唱;每條練聲曲都用中速進行練習。
(2)哼鳴時,嘴輕閉,打開牙關,舌頭平放,喉頭自然放松下沉,鼻腔興奮張開,尋找哭泣的感覺往眉心集中哼鳴。
(3)發聲時在橫膈膜的支持下,喉頭穩定,喉部肌肉自然放松,喉嚨打開,母音清楚、準確、聲音均衡連貫。
(4)韻母轉換聲音位置的統一。
訓練方法:
(1)老師提出要求,講解注意的要點;
(2) 學生逐條做發聲練習,教師隨時指導;
(3) 回放上課時發聲訓練的錄像,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或聽到自己練聲時的不足,老師和學生共同研討聲樂發聲中的科學方法。
3.歌曲演唱
《漁家姑娘在海邊》
(1)歌曲簡介
《漁家姑娘在海邊》歌曲是電影《海霞》的插曲,由四體樂段加補充并重復一遍而構成。第一遍連貫流暢,體現出抒情性;第二遍在力度上有所變化,強調了革命性。歌曲的節奏自由多變,一字多音為主的詞曲結合,裝飾音的使用,襯腔的運用,使整首歌曲的曲調即優美委婉又具有民歌風味。歌曲結尾漸慢漸弱的襯腔,韻味獨特。
《海霞》改變自 黎汝清的小說《海島女民兵》.講述的是解放前,同心島的漁民劉大伯在大海中救出一個女嬰,給孩子取名海霞。年幼時的海霞 目睹父親被漁霸勾結海匪打死,母親被陳占鰲逼死,并且強占了海霞家的破船屋。從此之后, 海霞心中渴望著報仇。同心島解放后,在解放軍方指 導員的關懷、教育、培養下,海霞和同 志們克服了種種困難,組織并發展了同 心島女民兵隊伍。并不斷的成長.
(2)教師范唱:聲情并茂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意境。
(3)學生演唱歌曲
(4)指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
教師指出演唱中存在的問題,并要求學生和老師一起認真思考。讓學生在直觀的通俗易懂的聲樂教學中,從被動的學習轉為積極主動的學習,學生和老師都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針對上課時存在的問題,逐一找到解決的辦法。
(5)教師啟發學生分析作品,并做歌曲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