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樁你有幾歲》(精選5篇)
《大樹樁你有幾歲》 篇1
教材簡析: 《大樹樁你有幾歲》是由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歌曲(結束句是第四樂句的重復)。基本節奏是“||×.|×--|”。旋律進行中力度的變化對比增添了歡快而熱鬧的氣氛,把歌曲推向高潮。襯詞句“哎呦呦呦”,“啊哈哈哈”的使用刻畫了小朋友數圓圈的有趣情景。結尾句漸弱,強記號的使用給人一種余音未盡的意味和風趣感。 這首歌曲借助藝術形象,向學生傳授自然科學知識,并可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通過學唱?大樹樁你有幾歲?,進一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特點,并用優美、熱情的聲音唱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求。
2.學習附點四分音符,認識“f”和“p”這兩個力度記號,初步懂得力度在音樂中表達情感、塑造形象的作用。
教學過程 :
一. 組織教學師生用歌聲互相問好。
二. 發聲練習:
⑴輪唱 1=C-G4/4
3 3 4 5 ∣5 4 3 2 ∣ 1 1 2 3 ∣3 .2 2―∣
mi ma
3 3 4 5 ∣ 5 4 3 2 ∣ 1 1 2 3 ∣ 2 .1 1―‖
三. 感受三拍子的特點:
(難點)質疑探究
教師在鋼琴上一首三拍子的曲子,《大樹樁你有幾歲》讓學生聽完后,小組討論這首歌曲在拍子上有什么特點?
小組討論后教師提問:“這首歌曲在節奏上有什么規律?”學生答:“強弱弱,咚噠噠,(●○○)。”教師繼續提問:“既然大家能聽出它的節奏規律,你能用自己的形體動作表示出來嗎?怎么做都行,但節奏規律別變。”同學們做各種動作來打節奏,教師做以總結后,選出兩個較好的動作,學生邊聽音樂邊擊拍子。拍擊完后,教師說:“剛才這首曲子是一個典型的三拍子,節奏性很強,你們覺得三拍子的曲子美嗎?學生答“美”,教師說:既然美,我們今天就來學唱一首三拍子的歌曲,叫什么呢?請看圖片。
四. 導入 新歌(重點)[啟動激趣]
看投影片,讓學生看看圖片上畫了什么?(看投影片)一個大樹樁爺爺正微笑地看著你們,在看看它有多大年齡呢,用什么方法判定它的年齡?學生答:“看身上的年輪。”教師總結說:“聰明,可是樹樁是怎么形成的?”學生答:“伐木后留下的。”教師說:“對,伐木后才留下一個個樹樁,所以在伐木的同時,千萬別忘了植樹造林。”
1、 出示大歌單(總結梳理)
a. 看節奏,讓學生小組討論,找難點,視讀節奏。(Ⅹ.Ⅹ ⅩⅩ∣Ⅹ――‖)
b. 學生接龍式讀節奏。(找出不足,教師和學生一起解決難點)
2、視唱歌譜:小組討論,找出歌譜中的各種符號。(教師講解符號的作用) ▼頓音記號(短促有力) f(強) P(弱) 3、律動讓學生根據歌曲內容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形體動作模仿大樹樁、小樹,感受歌曲。
五、結束課業教師小結,準備小結。
《大樹樁你有幾歲》 篇2
教學設計: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音樂第七冊補充歌曲《大樹樁你有幾歲》,它是融合音樂、文學、思想、自然等學科為一體的一堂環保教育課。通過對歌曲的學習,借助動物、小朋友及樹樁的對話,采用猜一猜、模仿動物歌聲、編創動作進行學唱歌曲及音樂表演,直至最有的作業 布置,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讓學生懂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了解綠色是一切生命之源,使學生樹立“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保護環境的決心。
教學目標 :
一、用強弱的對比歌唱出森林的神秘,用輕柔、歡快的歌聲體驗天真、童趣。
二、通過松鼠、青蛙的歌聲,為歌曲創編動作、下節課開音樂會等活動,讓學生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一、學生能在歌唱中體現頓音記號及力度記號。
二、最后兩個樂句的唱法,區別他們的不同之處。
三、參加以組為單位的編創活動,體驗團體創作的樂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投影機
教學過程 :
一、感受音樂——導入 新課
隨《森林中的回聲》進教室(多媒體演示)
1、同學們,聽到剛才的音樂,你仿佛來到了哪里?
2、演唱《森林的回聲》
設計意圖:讓學生演唱《森林的回聲》,感受森林的氣息,體會樹林的神秘,營造一個綠色大自然的氛圍。
3、假如老師讓小朋友畫樹林,你會用什么顏色代表它們呢?
4、節奏練習
二、體驗音樂——解決難點
1、用小白兔的節奏念大樹樁的話
2、模唱松鼠的歌聲
3、模唱青蛙的歌聲
4、比較松鼠與青蛙歌聲的不同之處
設計意圖:用生動的圖象,來引導學生的好奇心,并利用學生模仿、多 好的特點,在不知不覺中解決歌曲的難點。
三、尋找音樂——學唱歌曲
1、感受旋律
你知道這舞曲是幾拍子的嗎?它的情緒是怎樣的呢?
我們能不能一邊按照音樂的節奏,一邊把三拍子的強弱用身體語言給一表現出來嗎?
2、學唱歌詞
師:真好聽。假如把這首舞曲加上歌詞,用歌唱的形式與大樹樁進行對話,你們聽,他們是如何對話的呢?
師:有沒有哪個地方你覺得很熟悉呢?
3、歌曲的處理
a比較老師兩種不同的唱法
b“f"、“p”的力度對比及唱法
四、動作編創
1、自由創編 (找朋友或以小組為單位)
2、匯報結果
五、引申教育
1、說一說,樹木對我們有什么作用?
2、當樹林里的樹木都變得光禿禿時,你會聯想到什么?
3、為什么會導致這樣呢?
4、布置作業 :下節課我們舉行一次音樂會,題目就叫《愛護我們的家園》。請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都編一個節目,形式不限,歌唱、舞蹈、小品、相聲都可以,我們下節課匯報。
《大樹樁你有幾歲》 篇3
教學內容:
一、常規課前欣賞《天鵝》
二、《大樹樁你有幾歲》歌曲處理
三、綜合訓練(二)
四、欣賞《采茶撲蝶》(長笛、大提琴、豎琴三重奏曲)
教學目標 :
一、通過常規欣賞這一環節,培養學生感知音樂,理解音樂的能力,豐富學生音樂知識的積累。
二、指導學生用明亮而富有彈性的歌聲和力度的對比,來表現活潑的情趣。
三、升華歌曲思想內容提出環保這一主題。
四、學習和理解幾種常用速度標記和它的表現作用。
五、感知豎琴的音色,了解器樂重奏的形式,擴大音樂視野。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準備:歌曲伴奏,欣賞曲《天鵝》、《采茶撲蝶》及片斷、環保知識圖片、多媒體輔助課件。
教學設計:
一、課前欣賞
播放《天鵝》,請學生仔細聆聽
⒈師:聽了這個曲子,你有什么感受?
⒉師:你還記得這個曲子嗎?可不可以對它做一個簡短的介紹?(可以從名稱、作者、什么樂器演奏的幾個方面談一談)
⒊(根據學生回答內容)師總結:主題旋律綿綿不斷,優美舒展,刻畫了天鵝端莊安詳的神態和溫柔嫻靜的性格。全曲在悠長輕柔的樂曲聲中結束,宛如天鵝緩緩地向遠處游去。
二、發聲練習
師:《半個月亮爬上來》是一個連音練習,要求聲音連貫,氣息悠長
師:跳音練習要求聲音跳躍,有彈性,跳音練習《歡樂頌》。
三、新歌教學及歌曲處理
⒈上節課我們熟悉了《大樹樁你有幾歲》的曲譜,請同學們用lu哼唱,哼唱時注意跳音延音及力度標記標記。
⒉逐句加入歌詞后完整演唱。
⒊歌曲處理:
第一、二樂句中有跳音標記的要唱得有彈性。
第三樂句弱記號(p)要唱得輕柔,表現有趣和疑問得情感。
第四樂句強記號(f)要和前一樂句形成對比,情緒要熱烈些。
師重點指出第四樂句與結尾節奏相似,但并不相同。
結束句的“>”和“p”要正確表現,使歌曲有結束感。
⒋完整演唱,師在唱前提示歌曲中標記及曲開頭得要求:中速、活潑。
四、歌曲升華
師:《大樹樁你有幾歲》這首歌中把大樹樁比作什么?(老爺爺)樹樁上的圓圈是樹木的年輪。樹木和人類一樣有著生命,在人類的生存環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破壞樹木,亂砍亂伐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引發洪災。生態環境急劇惡化,保護環境已經成為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敬一丹在給朋友寄書的時候,用了一張舊的、而且是打了"補丁"的包裝紙,郵票旁邊還寫有"物盡其用 環保信封"的字樣,并用綠色彩筆將字圈上以示鄭重。
其實環保離我們并不遙遠。環境與每個人的行為都有關,保護環境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從我做起,從保護環境的一點一滴做起,節約紙張,保護自己身邊的一草一木,善待我們的生存環境。為你,也為我,為我們共同擁有的家園。如果有選擇的話,我相信同學們和老師一樣希望出現在我們這一課中的不是樹樁而是一棵有著生命的樹。
五、綜合訓練(二)
上節課的讀譜知識,我們學習了幾種速度標記,用音樂表現下列內容,應選擇怎樣的速度?
火車(快速)老年人(慢速) 士兵(中速)兒童(中速稍快)搖籃(稍慢)
速度分為三大類,快速、中速、慢速,音樂的速度和樂曲的內容有著密切的關系。
通過以前的欣賞,我們發現速度可以表現樂曲的情緒和形象。
速 度
情 緒
快速
歡快、活潑、熱情
中速
優美、從容、雄壯
慢速
沉痛、莊嚴、贊頌
六、欣賞
⒈介紹三重奏
《采茶撲蝶》這首樂曲是用長笛、大提琴、豎琴三件樂器的重奏曲,重奏是多聲部器樂曲的一種演奏形式,分為同類樂器重奏如弦樂四重奏和不同類樂器重奏,《采茶撲蝶》屬于第二類,樂曲根據福建民歌《采茶燈》改編。
⒉介紹三種樂器的音色(已認識大提琴和長笛) ,豎琴是撥弦樂器47根弦,音色柔美,清亮,作品中通常用豎琴表現水波流動的優美寧靜景色。
⒊師分析:全曲有兩個主題旋律,第一部分旋律1重復了三遍,每遍的演奏的樂器不同,第一遍是(長笛),第二遍是(豎琴 ) ,第三遍是(大提琴)聽后回答。
第二部分也是第二主旋律和旋律1有所不同,請仔細聆聽
第三部分和哪部分一樣(第一),演奏樂器是(長笛)。
⒋復聽,用動作模仿你聽到的樂器
;當你聽到新的旋律時舉手示意;
聽到主題旋律2時握拳
示意。
《大樹樁你有幾歲》 篇4
大樹樁你有幾歲
教學內容: 歌曲 大樹樁你有幾歲
音樂故事創編
教學目的: 1 學習歌曲讓學生感受音樂帶給他們的樂趣
2 音樂故事的創編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充分展示他們的才能.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對音樂故事創編已是非常熟悉因此在本堂課教學中學生只要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既可以.
教材分析: 本課是教唱歌曲的課時,同時根據學生的需要改編為音樂故事創編來拓展學生思維發揮學生的特長
教學設想:學唱歌曲的同時采用聽音樂即興創編音樂故事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教學流程:
一 導入
師生問好:
二 新歌教學
師: 同學們誰來告訴老師這是什么?大樹怎么會變成大樹樁呢?那么這個大樹樁的年齡呢?
師:有一首歌就告訴我們大樹樁的年齡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好嗎?(出示課件)
三 新課教學
1 初聽全曲
師: 你感受這首歌應該用什么樣的情緒來唱?
師: “大樹樁爺爺”告訴老師說它有兩條非常歡快的節奏想和大家認識一下你們想和他們交朋友嗎?(出示課件節奏訓練)
2 按節奏讀歌詞
師: 現在讓我們按節奏來讀一下歌詞,在讀歌詞時,在讀歌詞時應注意剛才我們學到的兩條節奏型.
(第二段讓學生自行讀)
3 唱名模唱旋律
師: 在今天的音樂課上我們的音符朋友還沒有起床,讓我們一起把它叫醒好嗎?
師: 在這首歌中的小河邊 有一棵和樹樁上 一圈圈的音符上都有一個小黑點這是什么記號呢?誰知道?
師:是跳音記號在演唱時要注意,有一種跳動的感覺.
(師教一遍生自己唱第二段)
4 學唱歌曲
師: 同學們這么歡快的節奏,動聽的旋律你們現在最想干什么呢?
生: (答)
師: 教唱一遍(強調跳音記號)
學生唱一遍 學生自己唱
5用樂件和舞蹈為歌曲表演
師: 現在老師給大家一點時間你可以用自己手中的樂件為歌曲伴奏或者有舞蹈的天賦的同學可以即興編幾個舞蹈動作展示給大家看,好不好?現在開始行動吧!
(生自主練習)
6 展示才華
師: 誰能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華呢?剛才老師看見有幾位同學編排了一個小舞蹈你們就表演給大家看吧!
四 音樂故事創編
師: 上屆課同學們已經說了樹木對人類的益處,那么你們知道嗎?在我國森林資源局居世界第五位,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八十位,你們想一想如果有一天我生活的環境要是沒有了高大挺拔的樹木那該怎么辦呢?
生: (答)
師: 那么今天我們就通過這個大樹樁來編排一個音樂故事好不好?老師在大樹樁里放了許多道具根據你編排的故事的內容有選擇的使用 .
師: 音樂聲響起你們就可以行動了 .
(學生創遍,展開想象力)
師: 現在請第一組的同學為我們表演好嗎?
他們的表演實在是太精彩了,那么看了他們的表演你們想說些什么呢?
師: 現在我們來欣賞第二組的表演.
同學們看了第二組的表演你們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四 評獎:
師:同學們的表演非常精彩,現在就讓我們來評議一下誰是今天的優勝者!
五 小結
師: 看到同學們今天著豐富多彩的表演,是老師感覺到同學們是真的喜歡音樂劇,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共同保護環境,保護樹木好不好?
八 作業
師: 老師建議同學們可以根據今天的音樂課的內容1召開一次班隊會來暢談一下你今后要怎樣去 保護身邊的樹木
2辦一期手抄報
3網上或者圖書上搜集一些關于樹木的資料
九 下課
隨著音樂<<單簧管波爾卡>>走出教室
十八站林業一小
孫菲
教 學 設 計
各位領導 老師:
我講的是九年義務教育年六年制小學教科書第七冊第七課<<大樹樁你有幾歲>>,在本節的設計上主要采用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在本節課我設計了六個環節:
我的課題導入 采用的是提問式,而答案讓學生在歌曲中找,這樣設計可以增強學生對歌詞的理解和記憶能力.
在歌曲中選取了兩條較為活潑的節奏型,并加以稍稍的改編,運用鼓和嚓的聲音來排擊節奏使枯燥無味的節奏型,變得活潑起來
為了增強了學生對旋律的記憶,采用了唱名模唱旋律,的方法來學唱旋律為歌曲的學習奠定基礎.
用教唱和自主學唱兩者相結合的方法學習新歌,讓學生通過旋律自己完成歌曲的學習,并用樂件和舞蹈表演這首歌,這樣鍛煉他們動手動腦的能力,也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為下一步音樂故事的創編奠定了基礎.
在音樂故事創編中,讓學生通過準備好的道具根據歌曲內容讓學生發揮想象力,來編排故事并表演,這一環節的設計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音樂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
我的這堂課總的知識量很大,符合新課程標準中容量大的要求,再加上平時與孩子們的密切配合,很順利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在課的一開始,我采用猜測年齡的導入 ,激發了他們的學興趣,講學生帶到了課堂的情境中,在節奏訓練歌舞表演以及音樂故事創編中,我可定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是不同的,想法也是不一樣的,但不管怎樣我都給與正確的引導和評價,不做任何否定,本節課的重點是音樂故事創編,在互動中在編排時,我給了學生廣闊的想象空間,所以教學效果非常好.
總之我的這節課,不但學生享受到了音樂的美,也激發了他們的創作興趣,但唯一遺憾的是在多媒體的使用上還不夠嫻熟,沒有完全融入到學生創編中沒有完全與他們一起表演.
《大樹樁你有幾歲》 篇5
《大樹樁你有幾歲》 執教者:小高
教材簡析: 《大樹樁你有幾歲》是由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歌曲(結束句是第四樂句的重復)。基本節奏是“×××|×××|×.×××|×--|”。旋律進行中力度的變化對比增添了歡快而熱鬧的氣氛,把歌曲推向高潮。襯詞句“哎呦呦呦”,“啊哈哈哈”的使用刻畫了小朋友數圓圈的有趣情景。結尾句漸弱,強記號的使用給人一種余音未盡的意味和風趣感。 這首歌曲借助藝術形象,向學生傳授自然科學知識,并可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通過學唱?大樹樁你有幾歲?,進一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特點,并用優美、熱情的聲音唱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求。
2.學習附點四分音符,認識“f”和“p”這兩個力度記號,初步懂得力度在音樂中表達情感、塑造形象的作用。
教學過程 :
一. 組織教學師生用歌聲互相問好。
二. 發聲練習:
⑴輪唱 1=C-G4/4
3 3 4 5 ∣5 4 3 2 ∣ 1 1 2 3 ∣3 .2 2―∣
mi ma
3 3 4 5 ∣ 5 4 3 2 ∣ 1 1 2 3 ∣ 2 .1 1―‖
三. 感受三拍子的特點:
(難點)質疑探究
教師在鋼琴上一首三拍子的曲子,《大樹樁你有幾歲》讓學生聽完后,小組討論這首歌曲在拍子上有什么特點?
小組討論后教師提問:“這首歌曲在節奏上有什么規律?”學生答:“強弱弱,咚噠噠,(●○○)。”教師繼續提問:“既然大家能聽出它的節奏規律,你能用自己的形體動作表示出來嗎?怎么做都行,但節奏規律別變。”同學們做各種動作來打節奏,教師做以總結后,選出兩個較好的動作,學生邊聽音樂邊擊拍子。拍擊完后,教師說:“剛才這首曲子是一個典型的三拍子,節奏性很強,你們覺得三拍子的曲子美嗎?學生答“美”,教師說:既然美,我們今天就來學唱一首三拍子的歌曲,叫什么呢?請看圖片。
四. 導入 新歌(重點)[啟動激趣]
看投影片,讓學生看看圖片上畫了什么?(看投影片)一個大樹樁爺爺正微笑地看著你們,在看看它有多大年齡呢,用什么方法判定它的年齡?學生答:“看身上的年輪。”教師總結說:“聰明,可是樹樁是怎么形成的?”學生答:“伐木后留下的。”教師說:“對,伐木后才留下一個個樹樁,所以在伐木的同時,千萬別忘了植樹造林。”
1、 出示大歌單(總結梳理)
a. 看節奏,讓學生小組討論,找難點,視讀節奏。(Ⅹ.Ⅹ ⅩⅩ∣Ⅹ――‖)
b. 學生接龍式讀節奏。(找出不足,教師和學生一起解決難點)
2、視唱歌譜:小組討論,找出歌譜中的各種符號。(教師講解符號的作用) ▼頓音記號(短促有力) f(強) P(弱) 3、律動讓學生根據歌曲內容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形體動作模仿大樹樁、小樹,感受歌曲。
五、結束課業教師小結,準備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