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 5 爺爺和小樹
課文以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事:家門口有一棵小樹。冬天,爺爺為小樹御寒;夏天,小樹為爺爺遮陽。人與樹之間的關系多么親密、和諧。課文是以孩子的口吻寫的,非常適宜孩子朗讀。學生在朗讀中,可以潛移默化地受到爺爺愛護小樹的行為的感染,從小養(yǎng)成愛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理解重點詞語和練習朗讀。 1認識10個字,會寫4個字。認識筆畫和“、”4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愛護它。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1)初讀課文時,可以讓學生畫出本課要認的生字,同桌合作學習生字。教師以抽讀的形式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本課的生字中“穿”(翹舌音)、“冷”(后鼻音)、“傘”(平舌音)需讀正確。“暖和”的“和”讀“huo”,不要讀成“hé”。 (2)學習新偏旁之前,可先復習“、日、纟、”四個偏旁,然后讓學生到生字條里找找八個偏旁分別在哪些字里。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已經認識了哪些字,是怎么認識的,怎么記住的,以引導交流課外識字途徑和識字方法。本課生字有的用熟字換部件、換偏旁可以記住字形,如,爸—爺、課—棵。有的用事物的樣子就可以記住字形,如,傘。還可以用看圖猜字的方法記“棵”字(左邊畫棵樹,右邊畫個果子)。 (3)識字的鞏固可采取以下方法。 ①做游戲。部分學生手持偏旁卡片,部分學生手持生字的部件卡片,做“找朋友”游戲,組成本課的生字。 ②口頭說出意思相反的詞:冷—熱、開—關。 2寫字。 指導書寫時,先讓學生讀讀要寫的四個字,再說說寫這幾個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不:要注意第三筆“豎”從“撇”上起筆,不要在橫與撇的交叉點起筆。 開:第三筆是“豎撇”。 四:筆順是“先外后內再封口”,第四筆“豎彎”是本課要認識的新筆畫,寫的時候豎要直,轉彎要圓,不要寫成“豎折”。 五:第二筆是“豎”,行筆略向左斜。 (二)朗讀感悟 1讓學生看看課文插圖,讀讀課文,理解文中“暖和的衣裳”是指包扎在樹干上的稻草或草簾,是用來防止小樹受凍的。“綠色的小傘”是指枝葉茂密的樹冠,可以遮擋夏日炎熱的陽光。 2讓學生再看插圖(把兩幅圖聯(lián)系起來觀察),再讀課文,說說想到了什么。如,如果冬天老爺爺不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樹就會凍死,夏天老爺爺也就不能在樹下乘涼了;小樹給爺爺擋太陽是在報答老爺爺……通過觀察插圖和朗讀課文,感受老爺爺美好的心靈,感悟人與樹之間的和諧關系。 3本課出現(xiàn)了自然段的形式,可先從另起一行,開頭空兩格這樣的行文格式上讓學生感知自然段。為便于閱讀,可建議學生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如,在“我家門口”前標上“1”,“冬天到了”前面標上“2”,“夏天到了”前面標上“3”。這樣,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就一目了然了。 4課文是用孩子的口吻寫的,學生朗讀起來不會感到困難,可通過教師的示范,使學生體會怎樣讀好“暖和”、“不冷”等詞語。朗讀課文時,要表達出人和樹互相關心的溫馨之情。 (三)課后練習 課后“讀讀說說”是引導學生學習和積累詞匯的練習。可讓學生先讀讀左邊的部分,感知四個短語的結構特點,再仿照左邊的例子把短語補充完整。既要積累詞語,又要恰當運用。可先同桌或四人小組練說,再全班交流。 參考答案如下: 暖和的棉衣暖和的手套暖和的被窩 綠色的森林綠色的田野綠色的草地 漂亮的娃娃漂亮的眼睛漂亮的房子 雪白的羽毛雪白的墻壁雪白的床單 (四)實踐活動 冬天快到了,為小樹穿上棉衣。在南方地區(qū),也可為小樹澆水、除蟲。 (五)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 (一)激疑導入 出示課題。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讀課文,學習字詞 (三)學習課文,朗讀感悟 1出示課件,畫面為:我家門口有一棵小樹,北風一陣陣刮過,地上有許多樹葉。 小樹在寒風里會說些什么呢? 2課件畫面:課文第一幅插圖。 說說爺爺在做什么。結合說話朗讀課文,理解“暖和的衣裳”。 3課件畫面:夏天到了,小樹長得很茂盛。 4課件畫面:課文第二幅插圖。 你想夸夸小樹嗎? 5討論:小樹為什么能長得那么好? (四)擴展活動,宣傳環(huán)保 1課件出示小樹遇到長蟲、干旱、缺乏養(yǎng)料、有人傷害等畫面。我們應該怎樣幫助小樹? 2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樹木為人類做貢獻”的資料。使學生明白:人類愛護樹木,樹木回報人類。 (五)指導寫字,完成課后練習“讀讀說說” (六)用游戲法鞏固本課生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