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情境感受美——《小小的船》案例分析
開元區園南小學 林瑞琛
一、有關背景
《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和幻想的寫景詩,作者通過詩歌的形式描寫了秋天夜空的美麗景色。這首詩韻律協調,音樂性很強。作者選用了生動形象的比喻,描寫了色彩鮮明的自然景物。課文前兩行寫月兒的美,引起兒童豐富的想象,把彎彎的月兒比作小費品后兩行寫我坐在小船里盡情地欣賞美麗的碧空和滿天的繁星。詩中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起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教學中如何從一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入手,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體現形式和內容的直觀性、形象性,創設情境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現摘以下幾個教學片斷。
二、實施(課堂教學節錄)
(一)激趣引題,感受美
師:你們知道有哪些船?
生:輪船。
生:貨船。
生:軍艦。
生:潛水艇。
生:帆船。
師:這些船在哪里行駛的?
生:所有的船都在大海中行駛。
師:今天我們要認識的是一種有趣的船,它是在什么地方?
生:老師,我知道,這種有趣的船,它叫“月亮船”,它在天上。出示圖〈一〉
師:圖上畫的是哪里?誰坐在那里,她干什么?
生:圖上有一個小女孩,她坐在月亮船里看星星。
生:這個小女孩,坐在月亮船里看見了很多很多的星星和藍藍的天。
生:小女孩坐在月亮船里看見了無數閃閃的星星和藍藍的天。
師:我們先來放松一下,請大家閉上眼睛,聽一聽,歌里唱的是什么?
生:一閃一閃亮晶晶,漫天都是小星星。
生:掛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許多小眼睛師充滿感情對學生說:是呀,在晴朗夜晚,滿天都是小星星多美啊,你們想不想也上天去看看?好,老師帶你們和小女孩一起上天去旅行。
(二)整體感知,再現美
配樂朗讀課文。
師:請小朋友邊聽邊看邊想:小女孩乘著小小的船看見了什么?
生:在小小的船上小女孩看見了閃閃的星星和藍藍的天。
生:我看見許多星星向我眨眼睛。
通過這段繪聲繪色的講述,就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初步體會到月空的美。
通過這一環節教學,培養了他們認真聽的習慣,并能一邊聽一邊想,使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的內容,為下一步理解課文做了鋪墊。
師:請小朋友在組內輕輕地把兒歌讀一讀,要求做到
1、將生字的讀音讀正確。〈讀一讀〉
2、數一數有幾句話,編上號碼。
3、議一議:小小的船兒指什么?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兒歌中的小小的的船兒是月兒。小女孩乘著月兒看見了星星與藍天,現在請每組組長帶領小朋友再讀兒歌,然后完成桌上的填空,把正確答案填好,看哪組又快又好。(用拼音填寫)
各小組自學,填空。(教師巡視,指導)
____的月兒,____的船,
____的船兒_______
我在_________船里坐,
_____看見____星星_____天。
師:現在,我們來做“你問我答”的游戲:
師:怎樣的月兒怎樣的船?生: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師:小小的船兒怎么樣?生: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師: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怎么樣的星星,怎么樣的天?
生: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師:誰也來像老師那樣問,請小朋友回答?〈生問——生答〉
學生的情緒高昂,爭當小老師,爭當小評委,在這里也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三)品詞析句,體會美
師:老師有個疑問想請小朋友幫忙來解決,好嗎?這里為什么要加個只,
比較: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運用比較法讓學生體味其中原由,這是一種潤物無聲的教學,學生自己體會領悟,最后真正明白了。
(男生讀第一句,女生讀第二句)有了“只”以后,說明了什么?(四人小組討論)
生:多了一個“只”讀起來比較好聽、讀起來比較順口。
生:有了“只”以后,說明了小女孩只有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生:小女孩除了星星藍天外什么也看不見了。師:為什么會這樣呢?
生:因為天空太美了,小女孩被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吸引住了。
生:小女孩坐在月亮船上被一閃一閃的星星包圍著,她感到天空太美了,她陶醉了。
師:是啊,夜空多美啊!深藍的天空上閃閃的星星對著我們眨眼睛,小女孩在這么美的夜空中陶醉了,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現在,我想請小朋友為圖配音,把天空的美讀出來,并加上動作。
播放《小星星》的音樂
分組嘗試讀——其他小組評價——指名范讀,模仿——全班一起讀一讀〉
師:小朋友們都讀得很好,讓老師感受到了夜空的美,不過老師還有個問題想請教小朋友,藍天上的月兒除了像小船以外,還像什么?生:這月兒彎彎的,像一條香蕉。生:這月兒小小的,兩頭尖尖的。
生:這月兒像小船,也像鐮刀。
生:這月兒有時候還像細細的眉毛。
師:那小女孩為什么覺得月兒像小船而不像香蕉和鐮刀呢?
生:老師,我知道了,香蕉只能吃,不能坐。生:小船就可以坐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