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教學實錄:《曼谷的小象》第二課時
【江蘇無錫公開課】:
【第二課時】:第一部分
師:剛才這位同學發現了阿玲很美,他讀了阿玲的穿著打扮和她的笑容。大家打開書,再看看這一段。這一段他讀了,讀得還不夠太美。你們再把這段練習一下,看能不能比他讀得還美。(學生各自練習)
師:大家一起來讀。(學生齊讀至“整齊的牙齒”)
師:嗯,挺美,你們是不是覺得讀一個婦女,就應該溫柔一點?
生:是。
師:所以就太溫柔了,再響亮一點,開始。(學生一起重讀,教師時而指導)
師:阿玲就這么美嗎?就外表美嗎?還有別的地方沒有?
生:她的心靈美。
師:讀一讀我聽聽怎么美。
生:(讀)“阿玲繞著汽車……泥坑的輪子。”(其間,教師糾正了一個讀錯的字,并解釋了讀錯的原因)
師:他讀得比較吃力,誰能讀好?(指一位學生起立)誰想當阿玲?(眾笑)好,你來,阿玲來,到臺前來。我當小象,(眾大笑)啊!和這位阿玲站在一塊兒,我不像小象,倒像只大象。(笑聲)不管像不像,我還是小象。這是我的長鼻子,(指右臂)這是我的大耳朵,(順手拿了一本課本,放在臉旁)你(指站起來的學生)來讀課文,你(阿玲)做動作。她讀一個動作,你做一個動作。讀得慢一點,留給阿玲做動作的時間。啊,還缺一輛汽車,就用它代替吧!(搬了一個坐凳放在臺邊)好,開始。(學生慢讀,阿玲表演,笑聲不斷)
師:阿玲一共做了五個動作:走一圈、沉思片刻、拍小象的鼻子、貼耳朵、用手指輪子。你覺得哪個動作最能表現她心靈美呢?
生:我覺得“沉思片刻”最美。
師:沉思片刻最能表現阿玲心靈美。為什么?
生:她在想,想辦法,怎么往出拉車。
師:說得對,還有嗎?
生:我認為阿玲繞著汽車走一圈最說明她內心很美。她走一圈是想看一看汽車出了什么問題,(師插話:要調查研究一番,對嗎?)對,調查清楚了,才好想辦法解決。所以“走一圈”最重要。
師:啊,又變成“最重要”了,說得過去。
生:阿玲拍小象的鼻子說明她辦法想出來了,她讓小象用鼻子去拉車。
師:我想知道這個動作能不能表現阿玲的內心美。
生:能。她想辦法幫助別人拉車,肯幫助別人,很善良,就是心靈美。
師:這回說清楚了,還有嗎?
生:阿玲用手指了指汽車輪子,讓小象去拉車,這也說明阿玲心靈美。
師:對,還有一個動作,貼小象的大耳朵,美嗎?
生:美。
師:怎么?這么一貼,心靈就美了?(眾笑)
生:貼小象的耳朵說明她喜愛小象。
師:很好,阿玲很愛小象,人和動物這么親密地相處,奇跡就創造出來了,(叫起一個學生)你剛上課時問了一個問題,小象怎么能聽懂人話?現在你自己能答了嗎?
生:能。因為阿玲愛它,它就聽阿玲的話。
師:是的,阿玲雖然沒有說話,但一拍它鼻子,一指汽車,它就懂了,課文還有什么美嗎?
生:霧美。
師:什么霧美?讀出來。
生:(讀)“從橘紅色的晨霧中飄來一陣悅耳的銅鈴聲。”
師:他讀的這個霧美嗎?
生:不美。
師:那么誰能讀得讓人真的看到眼前一片橘紅色的霧?(一生重讀這句)
師:還是不太美。這個霧所以美是因為什么?請大家讀課文,用你的聲調和語氣告訴我。
(生讀課文該句,突出了“橘紅色”三字)
師:對了,那你就把顏色美體現出來了,再讀一次。(學生重讀)
師:這回更好了,讓人知道霧為什么美了。
師:還有寫霧的地方,再讀下一句。
生:(讀)“小象轉身走進金色的霧中。”
師:好,大家一起來讀讀。(學生一齊讀這句)
師:對啦,我也明白啦,你們通過聲調的變化告訴我了,霧美還是由于顏色,而且由橘紅色變成什么?
生:金色。
師:你們仔細體會一下,好好想一想,原來好像桔子皮的顏色,太陽越來越高,發亮了,霧就變成金色了,再讀一讀,開始。(學生齊讀,之后分別讓幾位同學讀,并給他們指導)
師:看看下一次霧,你讀。
生:(讀)“緩緩地走進已變得紫微微的晨霧里。”
師:好嗎?
生:好。
師:一起跟他學一學,開始。(學生齊讀這句)
師:太好了。(教師又分別讓幾個同學來讀,并給予指導)
師:非常好,大家一起讀,開始。(學生再齊讀這句)
師:三次霧,你們覺得美不美呀?
生:美。
師:這是什么時候的霧?
生:早晨。
師:誰想上臺來露一手?(一學生上臺)
師:寫什么?
生:晨霧美。(學生板書:“晨霧美”)
師:看看還有什么美,你們沒發現的。
生:阿玲的臉蛋美。
師:讀吧,我聽聽臉蛋是什么樣的。
生:(讀)“阿玲擺擺手,笑瞇瞇地用紅潤的臉蛋緊貼著小象的大耳朵。”
師:這是說臉蛋美?阿玲的什么美呀?她的動作美,動作體現了什么?體現了內心,這個內心想干什么呀?
生:她想感謝小象。
師:感謝小象,她愛小象,小象干了活了,她感謝小象,那你再把阿玲對小象的這個感謝讀出來。(此生重讀這句)
師:嗯,真愛這小象。還有什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