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生物教案 > 小學自然教案 > 第一冊 5、1大氣(精選3篇)

第一冊 5、1大氣

發布時間:2023-07-15

第一冊 5、1大氣(精選3篇)

第一冊 5、1大氣 篇1

  第五章                  地  球

  第一節              大 氣

  教材分析

  本節是第五章《地球》的起始節,也是本章的重點章節。因為大氣不僅是地理環境組成的基本要素,而且是十分活躍、對環境影響最大的要素,也是地球與其他星球相區別的重要標志之一。它對巖石圈地表形態的變化、水圈的水分循環、生物圈的生物生存和分布、各種自然資源的形成等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它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光、熱、水資源。

  學習這一節,先讓學生認識無機環境中的大氣,包括大氣的成分和作用。大氣是地球的外衣,保護著地球,而且地球上的動物、植物和人類的生存都與大氣有著密切的關系。

  自然界的物質很多,根據其成分可以分為純凈物和混合物。大氣是一種混合物。

  教法指導

  一、        授課的思路與方法

  1.采用提問式與講授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如“大氣的成分 ”、“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教學可多采用提問式,“大氣的作用”則可采用以講授法為主的方式。

  2.采用以學生閱讀為主,教師提出一系列的問題通過

  生討論、回答問題、教師歸納總結的教法。

  二、        課時安排

  本節共安排1課時。

  教案實例

  [第一課時]

  一、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了解地球周圍的大氣層和大氣的成分。

  2.了解大氣層對地球的保護作用和大氣各種物質成分的作用,以便有效地利用。

  3.了解純凈物和混合物。

  (二)情感目標

  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保護環境、愛護地球。

  二、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大氣的成分和作用。

  2.教學難點 :大氣作用和混合物。

  三、          教學準備

  1.“流星”天文示意圖或投影片,隕石、霓虹燈的照片或投影片。

  2.一杯天然水、一段銅質電線。

  四、          教學過程 

  引言:地球的年齡已經有46億年,而人類的出現在地球上到現在不過幾百萬年時間,人類對地球的認識正在不斷深入。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地球周圍被一層厚厚的大氣包圍著,它的厚度可達3000千米以上,我們稱它為大氣層。生物的生命活動與大氣有密切相關,人類的生存更離不開大氣。今天我們學習大氣的知識,主要是了解大氣中的成分和作用。

  (一)大氣的成分

  教師提問:大氣的成分中主要有哪些物質?這些物質中哪兩種物質空氣體積比例最大?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大氣的成分”后,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歸納:

  1.大氣的成分是由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稀有氣體、臭氧、水蒸氣以及懸浮在其中的固體雜質等物質組成。

  2.大氣的各種成分中氮氣和氧氣所占的百分比為最大。

  (二)大氣的作用

  指導學生閱讀“大氣的作用”這部分內容,提問:大氣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讓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1.流星:2001年11月17日與12月14日的夜晚,地球上空分別下了一場“流星雨”我們看到無數的流星劃破夜空飛快地向地面墜落的壯觀景象。但是它們絕大部分都在半空中消失了。這些“天外來客”為什么不能到達地面呢?那是因為地球周圍厚厚的大氣,好像地球的外衣,保護著地球。使這些流星在襲擊地球的時候,絕大多數都在大氣中磨擦焚毀,化為氣體和塵埃。只有極少數殘骸落到地面,成為隕星(隕石和隕鐵)。(展示“流星”“隕石”投影片。)

  2.氮氣N2(占78%):氮是組成生物體的基本成分之一,大氣中的氮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土壤,被植物吸收。

  3.氧氣O2(占21%);是大氣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人類和其他生物進行呼吸作用所必需的。

  4.二氧化碳CO2(占0.03%):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5.稀有氣體:有氬(A)r、氖Ne等,(占0.94%)稀有氣體是制作霓虹燈發光材料的原料。(展示霓虹燈投影片。)

  6.臭氧C3:在離地面10-50千米的高空,有一個臭氧層。盡管臭氧在大氣中的含量很少,但臭氧層吸收了太陽光線中絕大部分對生物有害的紫外線,保護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陽紫外線的傷害。

  7.水蒸氣:水蒸氣在大氣中含量不多,但它能成云致雨,是天氣變化的主要角色。

  8.固體塵埃:水蒸氣在塵埃表面凝結,產生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云和霧。但大氣中塵埃太多會造成空氣污染。

  總之,大氣對環境是十分重要的。沒有大氣就沒有人類,破壞大氣就是破壞人類的生態環境。我們要保護環境、愛護地球。(舉例講述氟里昂等有害物質對臭氧層的破壞、CO2增加產生溫室效應對地球的危害和沙塵暴對大氣的污染。)

  (三)純凈物與混合物

  教師展示一杯較混濁的天然水,讓學生回答水中有哪些物質,教師講解天然水是一種混合物,內含鹽類、礦物質和其它雜質。從而引入大氣也不只是一種物質組成,而是由多種物質混和而成,它是一種混合體。在自然界中的物質,根據它們的成分,可以分為純凈物和混合物兩大類。

  1.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大氣是一種混合物。(列舉是混合物的物質。)

  2.純凈物:只有一種物質組成。自然界中完全純凈的物質是沒有的。我們通常說的純凈物,實際上是指含雜質很少,純度很高的物質。如銅質電線,純度達99.9%,(出示銅質電線說明)。

  五、板書設計 

  (一)地球的年齡已經有46億年

  (二)地球周圍的大氣厚度可達3000千米以上,

  1.氮氣:是組成生物體的基本成分之一,大氣中的氮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土壤,被植物吸收。                             

  2.氧氣:是人類和其他生物進行呼吸作用所必需的。

  (三)  干潔空氣      3.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和進行光合作大                     用的重要原料。                                  

  氣                   4.稀有氣體:是制作霓虹燈發光材料的                      的                     原料。

  成                   5.臭氧:在離地面10-50千米的高空,分                   保護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陽紫外傷害。

  與      水蒸氣: 

  作                 能成云致雨但塵埃過多會造成大氣污染。

  用      固體塵埃:

  (四)1.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大氣是一         種混合物。

  2.純凈物:只有一種物質組成。

  六、習題與解析

  1.隨堂練習

  (1)地球形成的年齡大約在                   (  )

  (A)20億年以前      (B)40億年以前

  (C)46億年以前      (D)64億年以前

  (2)地球表面大氣層的厚度大約為:            (  )

  (A)1000千米         (B)2000千米

  (C)3000千米         (D)4000千米

  (3)在空氣中,按體積百分比計算含量最多的是`  (  )

  (A)氧氣  (B)氮氣   (C)臭氧   (D)稀有氣體

  (4)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是   (  )

  (A)水汽  (B)二氧化碳  (C)氮氣 (D)氧氣

  2.課后作業 

  (5)地球周圍被一層很厚的    包圍著,它是由   氣、氧氣、二氧化碳、     、稀有氣體、     和懸浮在大氣中的塵埃等物質組成。

  (6)臭氧主要分布在離地面       千米的高空,能保護地面上的人類和生物免受       的傷害。

  (7)大氣中的      是成云致雨的原料,造成大氣污染的物質有        等。

  (8)汽水、氫氣、黃金、混凝土這幾種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     ,屬于混合物的是    和    。

  (9)流星落到地面上叫做    ,它可以分為    和    兩大類。

  (10)大氣對人類的保護作用包括:(A)                 ;(B)                            。

  3.參考答案:

  (1)(C)   (2)(C)  (3)(B)   (4)(B)   (5)空氣 氮氣 臭氧 水蒸氣   (6)10-50  紫外線   (7)水蒸氣  塵埃   (8)氫氣黃金 汽水 混凝土   (9)隕星 隕石 隕鐵  (10)(A)免受流星的襲擊  (B)免受紫外線的傷害。

  4.簡要分析:

  (1)地球的絕對年齡為46億年,也稱同位素年齡。

  (4)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6)臭氧分布在10-50千米的平流層中,氧原子和氧分子結合成臭氧,它的作用是吸收紫外線,使大氣增溫,同時使地面上的人類和生物免受紫外線的傷害。

  (7)水蒸氣的作用:①形成復雜的天氣變化,在固體塵埃表面凝結,產生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云、霧和降水。②有吸熱、散熱作用。塵埃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固體雜質的總稱,對水蒸氣起凝結作用,大氣中塵埃過多,會造成空氣污染。

  (8)只有一種物質組成的是純凈物,如氧氣、氫氣、銅線黃金;而有二種以上物質組成的是混合物,如汽水,它是由水、二氧化碳、糖、礦物質等多種物質組成。凝泥土里的物質就更多。

  (9)流星在襲擊地球的時候,絕大多數都在大氣中磨擦焚毀,化為氣體和塵埃。只有極少數殘骸落到地面成為隕星。隕星可分為隕石和隕鐵二大類。

  (10)大氣對人類的作用很多,教材中只提及保護作用,主要是保護地球免受來自宇宙和太陽中的有害于生命的物質的襲擊。主要是“流星”和“紫外線”,本題要求學生通過本節教材的學習,進行概括答題。

  七、參考資料

  倫敦煙霧  燒煤過程中排出大量的煤塵和二氧化硫等毒氣所形成的硫酸煙霧。以倫敦的煙霧最為著名,故名。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52年12月5日,由于英國南英格蘭一帶上空有大型移動性高壓脊,地處泰晤士河谷的倫敦,近地層完全處于無風、逆溫狀態,煙塵與二氧化硫在逆溫條件下形成煙霧,持續四天不散,幾千市民感受到胸悶、咳嗽、喉痛、嘔吐,老人與病患者死亡達4000多人。    

  —摘自《地理學詞典》

  光化學煙霧  汽車或工廠煙排放出廢氣中的氧化氮及碳氫化合物等,在空氣中經太陽紫外線的照射,發生一系列復雜的光化學反應所形成的煙霧。其產物的有害成分非常復雜,主要有醛類、臭氧及其他有毒氧化物的混合物。其危害:(1)氣味特殊,刺激人眼、咽喉、氣管、肺部粘膜,引起視力減弱、呼吸緊張、頭痛、全身麻痹、肺水腫,甚至死亡;(2)降低大氣能見度,易造成交通事故;(3)損害植物和橡膠制品。1952年12月在美國的洛杉磯首先發生嚴重的光化學污染事件,故稱“洛杉磯煙霧”。    

  —摘自《地理學詞典》

  (曹省之)

第一冊 5、1大氣 篇2

  一、地位和作用:

  “大氣的壓強”是壓強概念的鞏固和延伸,也為下一章學習“氣體浮    力”作必要的準備。本節內容是在學生比較熟練掌握了壓強,液體的壓強的基礎上進行的,為某些知識的轉移和類比作了鋪墊。本章內容的編排是在認識大氣壓強存在的基礎上,步步深入,循序漸進的,因此符合初二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

  二、教學目標:

  結合學生特點和大綱要求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大氣壓強,能說出幾個大氣壓強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

  3.會用大氣壓強解釋簡單的現象。

  4.知道大氣壓強的值是托里拆利實驗測定,記住大氣壓強的值約

  為105帕。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實驗、觀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

  維,培養學生從實驗研究思考獲得知識的能力。                  

  思想目標

  讓學生掌握由實驗探討物理知識的認識過程,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 

  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三、教材重點和難點處理:

  1.大氣壓強的存在是重難點。

  依據:教學目的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學生基礎和思維水平。

  處理:做好演示實驗,使學生通過直觀現象感知大氣壓的存在。

  2.托里拆利實驗及原理是難點。

  依據:教材只要求像課本中那樣簡單說明大氣壓強支持著玻璃

  管內的水銀柱就行,而學生難于理解和接受。         

  處理:利用演示實驗與水柱類比突破此難點。

  四、教材的看法:

  課本以馬德堡半球實驗引入新課,盡管故事很吸引人,但是由于文

  117

  中已解釋原因,對部分預習過的學生來說,已經失去神秘感,沒有

  了懸念。如果教師以此實驗引入,這部分學生滿足于已有的答案,

  不能最大限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我采用

  取硬幣的思考題,由于學生沒見過,因此每個同學都積極思考,卻

  又得不出正確答案,因此好奇心更大,觀察實驗更仔細、認真。

  五、教學方法:

  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多媒體、啟發式引導等多種教學法。

  教學過程中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雙邊活動,每一個結論都 

  讓學生參與探索,教師因勢利導。

  六、教學過程安排:

  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激發學生 

  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一些主要環節采取了以下安排:

  1.實驗引入新課(約5分鐘)

  ①.  出示思考題

  把一塊硬幣放在平底大盤里,倒上紅墨水,剛好淹沒硬幣,請同

  學們把硬幣拿出來而不沾濕手。

  然后讓學生討論,此時氣氛活躍,學生得出各種結論,教師不作

  解釋,讓學生觀察。

  演示:

  把點燃的紙放入杯子,倒扣在硬幣附近的盤子里,實驗效果明顯, 

  水全被吸入杯子,學生一片驚訝、好奇,這就迅速抓住了學生的

  注意力。

  ②.紙片托水實驗:先空杯,再裝水,兩次實驗結果不一樣,原

  因是什么?

  此時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啟發學生思考,過渡到本節的學習。

  2.大氣壓強(約15分鐘)

  ①.      講述大氣壓強的定義。

  ②.氣體與液體類比找出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以及大氣壓的方向。

  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因為液體受到重力的作用,氣體也受到 

  重力,因此氣體也能產生壓強;液體具有流動性,因此液體壓

  118

  強的方向是向各個方向,氣體同樣具有流動性,所以氣體壓強

  的方向也向各個方向。

  ③  .演示紙片托水實驗,旋轉不同的方向,證明大氣壓的方向也是向各個方向的。

  ④.馬德堡半球實驗。

  大氣壓強的存在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因此要做好演示實驗。

  首先讓學生閱讀課文問號,然后師生共同演示馬德堡半球實驗

  (因為實驗室的馬德堡半球容易漏氣,師生共同參與,有利于

  教師控制場面)。

  接著,師生共同分析此實驗的作用:首次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

  在。

  最后,引導學生分析馬德堡半球很難打開的原因。

  ⑤.學生實驗:用皮碗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

  提問學生實驗時的感覺,以及此實驗證明了什么問題。

  通過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

  此學生積極思考,樂于接受知識。為了加深學生對大氣壓強

  存在的認識,此時再看一段錄象。

  ⑥.錄象演示瓶子吃雞蛋的實驗(即課本圖11-4)。

  啟發學生此實驗證明了什么?

  教學進行到這里,學生已經完全接受了大氣壓強存在的事實,  

  這時教師趁機引導,轉入大氣壓大小的教學。

  3.大氣壓的大小(約15分鐘)

  由紙片托水實驗,知道大氣壓可支持水柱,換用量筒,發現大氣

  壓可支持一量筒水,那么到底大氣壓可支持多少水柱,歷史上有

  人用10米長的玻璃管做實驗,發現玻璃管仍充滿水,還是沒測出

  大氣壓的值,說明用水測大氣壓不方便。此時,引導學生由p=ρgh

  分析得出用密度大的水銀來實驗,引出托里拆利實驗。

  ①.         介紹實驗裝置。

  ②.         模擬操作過程。

  ③.         錄象演示操作過程。

  119

  ④.分析:為什么大氣壓支持的是76cm高的水銀柱?

  如果玻璃管上端有進氣口,將會出現什么結果?

  ⑤.演示(用水類比):用兩端開口的玻璃管,在水槽中裝滿水,    

  用一手堵住一端的開口,從水中把玻璃管提起,讓學生觀察水  

  柱。然后把手慢慢松開,讓學生觀察哪段水柱由大氣壓強支持。

  通過此實驗,學生很容易接受哪段水銀柱是由大氣壓支持的,

  因此可得出:

  p大氣=ρ水銀gh=13.6×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76米=1.01×105帕≈105帕。

  ⑥.講述大氣壓1.01×105帕的物理意義。同時提問學生大氣壓很

  大,為什么我們感覺不到,為什么房子不會被壓垮。

  4.大氣壓強的應用(約8分鐘)

  ①.解釋取硬幣的實驗。

  ②.演示噴泉實驗,讓學生解釋。

  本節第一個實驗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此時學生已經知道為什么。

  但是物理語言的駕馭能力還比較差,此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問題的

  關鍵,規范這類簡答題的答法。

  噴泉實驗,讓學生自己解答。

  5.小結和作業(約2分鐘)

  回顧講解的知識點、研究問題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實驗是學習物   

  理的重要手段。

  作業:練習1、2、3。

  120

第一冊 5、1大氣 篇3

  一、地位和作用:

  “大氣的壓強”是壓強概念的鞏固和延伸,也為下一章學習“氣體浮    力”作必要的準備。本節內容是在學生比較熟練掌握了壓強,液體的壓強的基礎上進行的,為某些知識的轉移和類比作了鋪墊。本章內容的編排是在認識大氣壓強存在的基礎上,步步深入,循序漸進的,因此符合初二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

  二、教學目標 :

  結合學生特點和大綱要求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大氣壓強,能說出幾個大氣壓強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

  3.會用大氣壓強解釋簡單的現象。

  4.知道大氣壓強的值是托里拆利實驗測定,記住大氣壓強的值約

  為105帕。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實驗、觀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

  維,培養學生從實驗研究思考獲得知識的能力。                  

  思想目標

  讓學生掌握由實驗探討物理知識的認識過程,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 

  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三、教材重點和難點處理:

  1.大氣壓強的存在是重難點。

  依據:教學目的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學生基礎和思維水平。

  處理:做好演示實驗,使學生通過直觀現象感知大氣壓的存在。

  2.托里拆利實驗及原理是難點。

  依據:教材只要求像課本中那樣簡單說明大氣壓強支持著玻璃

  管內的水銀柱就行,而學生難于理解和接受。         

  處理:利用演示實驗與水柱類比突破此難點。

  四、教材的看法:

  課本以馬德堡半球實驗引入新課,盡管故事很吸引人,但是由于文

  117

  中已解釋原因,對部分預習過的學生來說,已經失去神秘感,沒有

  了懸念。如果教師以此實驗引入,這部分學生滿足于已有的答案,

  不能最大限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我采用

  取硬幣的思考題,由于學生沒見過,因此每個同學都積極思考,卻

  又得不出正確答案,因此好奇心更大,觀察實驗更仔細、認真。

  五、教學方法:

  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多媒體、啟發式引導等多種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中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雙邊活動,每一個結論都 

  讓學生參與探索,教師因勢利導。

  六、教學過程 安排:

  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激發學生 

  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一些主要環節采取了以下安排:

  1.實驗引入新課(約5分鐘)

  ①.  出示思考題

  把一塊硬幣放在平底大盤里,倒上紅墨水,剛好淹沒硬幣,請同

  學們把硬幣拿出來而不沾濕手。

  然后讓學生討論,此時氣氛活躍,學生得出各種結論,教師不作

  解釋,讓學生觀察。

  演示:

  把點燃的紙放入杯子,倒扣在硬幣附近的盤子里,實驗效果明顯, 

  水全被吸入杯子,學生一片驚訝、好奇,這就迅速抓住了學生的

  注意力。

  ②.紙片托水實驗:先空杯,再裝水,兩次實驗結果不一樣,原

  因是什么?

  此時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啟發學生思考,過渡到本節的學習。

  2.大氣壓強(約15分鐘)

  ①.      講述大氣壓強的定義。

  ②.氣體與液體類比找出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以及大氣壓的方向。

  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因為液體受到重力的作用,氣體也受到 

  重力,因此氣體也能產生壓強;液體具有流動性,因此液體壓

  118

  強的方向是向各個方向,氣體同樣具有流動性,所以氣體壓強

  的方向也向各個方向。

  ③  .演示紙片托水實驗,旋轉不同的方向,證明大氣壓的方向也是向各個方向的。

  ④.馬德堡半球實驗。

  大氣壓強的存在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因此要做好演示實驗。

  首先讓學生閱讀課文問號,然后師生共同演示馬德堡半球實驗

  (因為實驗室的馬德堡半球容易漏氣,師生共同參與,有利于

  教師控制場面)。

  接著,師生共同分析此實驗的作用:首次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

  在。

  最后,引導學生分析馬德堡半球很難打開的原因。

  ⑤.學生實驗:用皮碗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

  提問學生實驗時的感覺,以及此實驗證明了什么問題。

  通過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

  此學生積極思考,樂于接受知識。為了加深學生對大氣壓強

  存在的認識,此時再看一段錄象。

  ⑥.錄象演示瓶子吃雞蛋的實驗(即課本圖11-4)。

  啟發學生此實驗證明了什么?

  教學進行到這里,學生已經完全接受了大氣壓強存在的事實,  

  這時教師趁機引導,轉入大氣壓大小的教學。

  3.大氣壓的大小(約15分鐘)

  由紙片托水實驗,知道大氣壓可支持水柱,換用量筒,發現大氣

  壓可支持一量筒水,那么到底大氣壓可支持多少水柱,歷史上有

  人用10米長的玻璃管做實驗,發現玻璃管仍充滿水,還是沒測出

  大氣壓的值,說明用水測大氣壓不方便。此時,引導學生由P=ρgh

  分析得出用密度大的水銀來實驗,引出托里拆利實驗。

  ①.         介紹實驗裝置。

  ②.         模擬操作過程。

  ③.         錄象演示操作過程。

  119

  ④.分析:為什么大氣壓支持的是76cm高的水銀柱?

  如果玻璃管上端有進氣口,將會出現什么結果?

  ⑤.演示(用水類比):用兩端開口的玻璃管,在水槽中裝滿水,    

  用一手堵住一端的開口,從水中把玻璃管提起,讓學生觀察水  

  柱。然后把手慢慢松開,讓學生觀察哪段水柱由大氣壓強支持。

  通過此實驗,學生很容易接受哪段水銀柱是由大氣壓支持的,

  因此可得出:

  P大氣=ρ水銀gh=13.6×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76米=1.01×105帕≈105帕。

  ⑥.講述大氣壓1.01×105帕的物理意義。同時提問學生大氣壓很

  大,為什么我們感覺不到,為什么房子不會被壓垮。

  4.大氣壓強的應用(約8分鐘)

  ①.解釋取硬幣的實驗。

  ②.演示噴泉實驗,讓學生解釋。

  本節第一個實驗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此時學生已經知道為什么。

  但是物理語言的駕馭能力還比較差,此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問題的

  關鍵,規范這類簡答題的答法。

  噴泉實驗,讓學生自己解答。

  5.小結和作業 (約2分鐘)

  回顧講解的知識點、研究問題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實驗是學習物   

  理的重要手段。

  作業 :練習1、2、3。

  120

第一冊 5、1大氣(精選3篇) 相關內容:
  • 《社會》教案(通用19篇)

    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民間傳說中十二生肖的來歷,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肖屬相。 2、通過閱讀和游戲活動,知道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初步了解十二生肖每十二年轉一次。 3、樂意參加閱讀兒歌和排序等活動。...

  • 《鳥的天堂》教學設計(通用23篇)

    教學目的: 1、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大榕樹上眾多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教育。 2、學習本課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陸續”“應接不暇”造句。...

  • 《鳥的天堂》教案(精選19篇)

    一、教學目標:1、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教育。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陸續”、“應接不暇”造句。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 《我們在生長》教案(精選3篇)

    《我們在生長》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一課。 生長發育是生命的象征,也是每一個學生都在親身經歷的事。...

  • 《做手電筒》教案(通用3篇)

    教學實錄執教整理:江蘇省金壇市河頭實驗小學 呂國慶指導評析:江蘇省金壇市河頭實驗小學 李俊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能夠通過教師提供的材料探究手電筒亮起來的秘密;●通過具體操作認痘鏡緶返淖槌桑⒒嶧黽虻サ緶吠?B。...

  • 《一杯水的觀察》教案(通用3篇)

    教學目標·會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來觀察水是一種什么樣的東西。·通過比較方法認識水是什么樣的。·體會人體感官在認識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觀察水要有順序,培養學生安全意識。...

  • 月相的成因(通用2篇)

    目的要求 l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知道月球圍繞地球的公轉運動及。 2 、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會做月相成因的模擬實驗)、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根據月球方位變化和月相變化推想月球的運動和)。...

  • 太 陽 系(精選15篇)

    目的要求 1 、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知道太陽系的構成及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順序,明確恒星、行星、衛星的概念及其相互關系。 2 、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運用分析綜合的方法認識太陽系的構成 ; 通過對九大行星的有關數據的分析,了解...

  • 水的用途(通用3篇)

    一、課文說明水在我們地球上是極為豐富的,分布很廣。水與人的生活關系非常密切。因此,讓學生認識我們周圍水的存在、,是學生認識自然界的一個重要方面。...

  • 小學自然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第一页 | jjzz4日本 | 日韩a级在线 | 91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制服首页 | 国产寡妇树林野战在线播放 | 天天干天天射综合网 | 欧美青青草 | 在线播放的av | 综合久久2019 |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 | 天天色综合色 | 一本大道区一区二区三乱码八 |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成人 | 绯色av一区 | a篇片在线观看网址 | 91热在线|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 | 午夜成人1000部免费视频 | 亚洲综合无码无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一二三 | 亚洲精品白浆高清久久久久久 | 麻豆播放器 | 岛国免费av| 中国久久久 | 5060网免费午夜8050 | 国产精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视色 |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顶级毛片 | 成年女人看片免费视频播放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爽爽爽床戏 | 国产午夜91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 日韩福利一区二区 | 爆乳女仆高潮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黄网在线播放 | JIZZJIZZJIZZ中国丰满熟妇 | 久久久精品福利 | 国产乱淫av片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