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生物教案 > 小學自然教案 > 2、5 時間的測量(精選14篇)

2、5 時間的測量

發(fā)布時間:2023-07-13

2、5 時間的測量(精選14篇)

2、5 時間的測量 篇1

  第二章  觀察和測量

  第五節(jié)  時間的測量

  教材分析

  時間的概念及應用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科學的教學內(nèi)容中都有涉及,在小學教學中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chǔ)。但本節(jié)內(nèi)容要求學生還要進一步建立正確的時間觀,明確事件發(fā)展的快慢程度及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學會動手操作使用鐘表、秒表及正確的讀數(shù)。

  教材分析

  一、授課思路與方法

 、蓖ㄟ^全班同學共同動手測量背一首詩歌、聽一段音樂,測量一本書的長度、用天平測量鐵塊的質(zhì)量所用的時間,練習使用鐘表、秒表。用實驗數(shù)據(jù)和具體事例來分析時刻和時間間隔的具體含義,并及時適時地復習長度的測量、質(zhì)量的測量的有關(guān)知識。

  ⒉可采用學生實驗及具體事例的分析、歸納、總結(jié)的啟發(fā)式教學。

  二、課時安排

  本節(jié)共安排1 課時。

  教案實例

  一、教學目標 

 、逭J知目標

 、绷私鈺r刻和時間間隔的含義。

 、擦私鈺r間的單位及換算。

 、辰榻B測量時間的工具。

 、婕寄苣繕

  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實驗態(tài)度。

 、缜楦心繕

  通過介紹“我國的測時和報時在世界上已居領(lǐng)先地位”等實例介紹,培養(yǎng)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及對科學知識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苯虒W重點:時間的含義、時間的單位與換算

  ⒉教學難點 :時刻和時間間隔的含義。

  三、教具準備

  錄音機、天平、鐵塊、作息時間表、鐘、表、自制時鐘示教板,學生每桌準備:刻度尺、鐘表、秒表。

  四、教學過程 

 、鍟r間

 、睂W生實驗:讓四位學生先后背同一首詩歌,進行競賽,全班同學用鐘表測量背一首詩歌所用的時間,比較哪個學生背得最快?并記錄最快同學所用的時間及起始時間和結(jié)束時間。

 、步處熡娩浺魴C放一段音樂,全班同學用鐘表測量所用的時間、起始時間和結(jié)束時間。

  ⒊每組學生合作用刻度尺測量一本書的寬度,并記錄起始時間和結(jié)束時間及測量所用的時間。

  ⒋復習使用天平稱量鐵塊,每組學生練習一次,并記錄起始時間和結(jié)束時間及測量所用的時間,將結(jié)果填在表內(nèi):

  實驗項目 開始時間 結(jié)果時間 操作時間 比較快慢 

  背詩歌     

  聽音樂     

  測量書的寬度     

  天平稱鐵塊質(zhì)量     

  分析:從表中大家已經(jīng)看到:開始時間、結(jié)束時間與操

  作時間指的都是時間,但它們所表述的含義不一樣。開始時間、結(jié)束時間指的都是某一時刻,而操作時間是指某一時間間隔。時刻與時間間隔,是我們生活中所常常碰到的。

  讓學生繼續(xù)指出表中數(shù)據(jù)哪些屬于時刻?哪些屬于時間間隔?

  出示學校作息時間表,分析本節(jié)課是8∶25分—9∶10分,其中8∶25、9∶10(出示時鐘示教板,邊講邊撥好時鐘指針)分別表示上課時間、下課時間,指的都是時刻,而 8∶25—9∶10相差45分鐘,即為時間間隔。

  小結(jié):時刻和時間間隔統(tǒng)稱為時間,故我們平時所說的時間有的是指時刻,有的是指時間間隔,要學會分辨。

  讓學生自己舉例說明哪些是時刻,哪些是時間間隔。

  討論:根據(jù)表中測量書的寬度的數(shù)據(jù),投影學生記錄表,問哪組實驗開始比較早?為什么?哪組實驗結(jié)束比較遲?

  學生討論后,得出結(jié)論:有了時刻概念,可對(同一時區(qū))事件發(fā)生的前后有了一個共同的比較標準,可以協(xié)調(diào)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交通等。

  例:一開往杭州的汽車從8∶00出發(fā),開往上海的汽車從8∶40出發(fā),可得出開往杭州的汽車比開往上海的汽車出發(fā)要早。

  討論:根據(jù)表中測量鐵塊質(zhì)量的數(shù)據(jù),投影學生記錄表,問哪組完成得快?能否將這些組操作快慢的先后次序排出?。

  學生討論后,得出結(jié)論:有了時間間隔這個概念,可比較事物變化發(fā)展的快慢程度。例:從百米賽跑,甲用13.6秒,乙用13.1秒,丙用12.8秒,我們可以知道哪個同學跑得最快。

  ㈡時間的單位

  任何具有周期性的運動都可以作為測量時間的標準。

  舉例:

 、乓獯罄茖W家伽利略發(fā)現(xiàn)了擺的等時性,就是以自己的脈搏跳動作為測時的標準。

  ⑵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fā)現(xiàn)日影的變化具有周期性,就利用日影制定了測量時刻的儀器    日晷儀來作為測量標準。

  很久以前人類就以地球?qū)μ栕赞D(zhuǎn)一周的平均時間作為時間單位,稱一天(日),再把天分為小時(簡稱時、分、秒)。

  小結(jié):時間的單位:天、小時、分、秒。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主單位是秒。1天=24小時,1小時=60分,1分=60秒。

  ⑶練習單位換算:

  1小時= 秒,150分鐘= 秒= 小時= 天

  ㈢測量時間的工具

  要知道時刻和時間間隔的具體數(shù)據(jù),需用工具進行測量。

 、啪_測量時刻的方法    天文的方法。

  介紹我們平時在廣播、電視中收到的準確的報時,就是我國西安、上海天文臺用天文方法精確測定時刻后報出的,我國的測時和報時在世界上已居領(lǐng)先地位。

  ⑵日常生活中測定時間的工具有鐘、表、秒表等。

  回憶表中數(shù)據(jù)的測定的過程,鐘、表測定實驗開始的時刻及結(jié)束的時刻,故鐘、表、指針或讀數(shù)顯示的是時刻,它的準確值達到秒,并由先后的兩次時刻差可求得時間間隔。而秒表只能測定時間間隔,其中機械秒表只能精確到0.1秒。

  ⑶更精確的計時儀器。

  原子鐘誤差在300年內(nèi)不超過1秒,田徑比賽用的電子計時器,準確值可達到0.01秒。

 、刃〗Y(jié)

  五、板書設計 

  第五節(jié)  時間的測量

  時刻:比較事物發(fā)展的先后順序。

  ⒈時間

  時間間隔:比較事物變化發(fā)展的快慢程度。

  ⒉時間主單位:秒。

 、崇姟⒈頊y時刻。

  ⒋秒表測時間間隔。⒈時間

  六、習題與解析

 、彪S堂練習

 、畔铝懈鞣N說法中指時間間隔的是(   )

  (A)教師早上7∶00到校

  (B)中央電視一臺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從19點開始

  (C)從杭州飛往北京的飛機于晚上20∶30到達目的地

  (D)小王100米跑的比賽成績是11.7秒

 、葡铝袑iT用來測定時間間隔的工具是(   )

  (A)鐘     (B)表    (C)秒表     (D)鬧鐘

  ⑶走時準確手表的秒針,一晝夜內(nèi)轉(zhuǎn)過的圈數(shù)是(  )

  (A)24圈 (B)86400圈  (C)1440圈 (D)4320圈

 、认铝姓f法不正確的是(    )

  (A)任何具有周期性的運動都可以作為測量時間的標準

  (B)鐘和表既能顯示時刻,又能通過計算得到時間間隔

  (C)有了時刻的概念,可以比較事物變化發(fā)展的快慢程度

  (D)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    東方紅發(fā)射成功,指時刻的事件

 、舱n后作業(yè) :

  ⑸為測量甲同學唱一首歌的時間,乙同學共測量了3次,分別為10秒36、10秒33、10秒35,請問最接近真實值的時間是(   )

  (A)10秒35  (B)10秒36 (C)10秒33  (D)10秒347

 、释瓿蓵r間單位的換算

  24分36秒= 小時

  14589秒= 時 分

  10時= 分= 秒   

  150分= 時= 秒

 、硡⒖即鸢福

 、(D)  ⑵(C)  ⑶(C)  ⑷(C)  ⑸(A)  ⑹0.41 4.05 243 600 36000 2.5 9000

 、春喴治

 、敲腌娹D(zhuǎn)過一圈就是1分,所以這道題的秒針一晝夜轉(zhuǎn)過的圈數(shù)等同于一晝夜等于幾分。一晝夜=24小時=24×60分=1440分,所以秒針轉(zhuǎn)過1440圈。

 、抛罱咏鎸嵵档臅r間就是取其平均值

  t1+t2+t3

  t = ≈10秒34.7≈10秒35,所以選(A)

  3

  七、參考資料

  宇宙時鐘

  科學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一種伴隨自身轉(zhuǎn)動按一定周期發(fā)射無線電波和X射線的中子星。通常,中子星產(chǎn)生的脈沖信號周期并不是絕對穩(wěn)定的,它會隨著中子星自轉(zhuǎn)速度的逐漸變慢而更加緩慢地延長下去,除了這種平滑的變化之外,偶爾也會產(chǎn)生叫做“假信號”的周期波動,但是,有一種叫做“P5R1937+21”的中子星,它以1.6毫秒的周期發(fā)出脈沖信號,自1982年發(fā)現(xiàn)以來,不僅脈沖的周期極其穩(wěn)定,而且連“假信號”也未曾觀測到。人們把這種中子星叫做“毫秒脈沖發(fā)生器”。由于它的脈沖周期穩(wěn)定度極高,比地球上任何時鐘都精確得多,因此人們已經(jīng)開始考慮將它用于計時方面,被稱為“宇宙時鐘”。

2、5 時間的測量 篇2

  1教學目標

  1.了解國際單位制中長度和時間的基本單位,會進行有關(guān)單位的換算。

  2.會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測量范圍和分度值,明確分度值的含義;

  3.會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知道記錄測量結(jié)果時,既要記錄準確值,

  又要記錄估計值,還要注明單位。會粗略估測常見物體的長度。

  4.會根據(jù)日常經(jīng)驗或自然現(xiàn)象粗略估測時間,會使用常見的工具測量時間。

  5.了解什么是誤差,知道采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誤差。

  2學情分析

  測量是物理學中必須具備的基本活動,本屆蘇應讓學生通過對長度呼和時間這兩個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國際單位值并學會基本的測量方法。讓學生認識到人的直覺有時不可靠,要對這些情況進行定量的描述,必須用儀器測量。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長度和時間的單位和測量。

  教學難點:從理性的角度來認識單位;測量的規(guī)范要求。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講授】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提出問題:生活中常見長度和時間的測量,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長度和

  時間的測量?請舉例說明。

  引導學生對生活現(xiàn)象的關(guān)注,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

  指出: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chǔ)的科學,在研究和學習物理的過程中,

  常常需要進行測量,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是物理學中最基本的測量。

  二、新課教學:

 。ㄒ唬y量長度

  1.測量的標準問題

  討論:要想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你認為最關(guān)鍵的條件是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刻度尺。

  展示沒有刻度的'直尺,引導學生體會,刻度尺測長度實質(zhì)上是靠上面

  的刻度,也就是說,刻度尺上的刻度就是測量的標準。

  2.單位:比較依據(jù)的標準量。

  3.長度單位

 。1)活動:

  讓學生“以手代尺”,量度講桌的長度有幾“?”。

  問題:由于每個人“一?”的長度不同,造成測量結(jié)果不一樣。

 。2)介紹長度單位的演變和統(tǒng)一

  讓學生理解單位其實是一種規(guī)定的標準,并不是一種天然存在的

  東西,是為了定量比較物體的長度而人為引入的。

  統(tǒng)一單位制是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種國際化的趨勢。

  簡單介紹什么是國際單位制。

  這里的教學最好,這也是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的一部分。

  (3)長度單位及換算方法:

  仔細觀察刻度尺上的1mm 、1cm 、1dm 、1m有多長,動手在紙上畫1mm 、1cm 、1dm在黑板上畫一畫1m的長度,形成長度的具體概念。練習單位換算。

  3.你會用刻度尺測長度嗎?

  交流怎樣觀察刻度尺、判斷刻度尺的放置方法、讀數(shù)、記錄測量結(jié)果。

 。1)觀察自己常用的刻度尺。

  三觀察:零刻度線、測量范圍、分度值。

  一思考:分度值的含義。

  (2)練習用刻度尺測長度

  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規(guī)范的測量過程和操作方法。

 。ǚ胖每潭瘸撸x數(shù)和記錄測量結(jié)果)

  練習估讀:

  采用不同分度值的刻度尺(如1cm和1mm)測量同一物體的長

  度,讓學生練習估讀方法,并使學生認識到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測

  量的結(jié)果就越精確。

  5.介紹誤差概念和減小誤差的方法。

  6.認識直方圖(條形統(tǒng)計圖)

  仔細觀察、分析直方圖,并相互交流。

  直方圖作為一種數(shù)據(jù)處理方式,具有形象直觀的優(yōu)點。

 。ǘy量時間

  1.展示實物,讓學生對照實物,認識一些測量時間的工具

  2.時間單位規(guī)定

  (1)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秒

  (2)單位換算:

  換算方法:

  通過換算關(guān)系,體會微秒、納秒(談微秒、納秒意義)

  3、學習秒表的使用及讀數(shù)規(guī)則。

 。ㄈ┱`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師:我們不能消滅誤差,但應盡量減少誤差。 ①減少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②誤差不是錯誤。測量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讀數(shù)時粗心造成的,是不該發(fā)生的,是能夠避免的。

  四、板書設計:

  1.長度的測量:

 、賳挝唬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換算關(guān)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 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跍y量工具:刻度尺

 、凼褂每潭瘸叩姆椒ǎ

  A:使用前:要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

  B:使用中:a.放正,緊貼。 b.視線垂直。 c估讀。 d.數(shù)字和單位。

  2.時間的測量:

 、賳挝唬好耄⊿)

  換算關(guān)系:1min=60s 1h=60min=3600s

  ②測量工具:鐘表。運動場和實驗室常用停表測量時間。

  3.誤差:

  ①減少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谡`差不是錯誤。

  第1節(jié)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第1節(jié)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講授】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提出問題:生活中常見長度和時間的測量,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長度和

  時間的測量?請舉例說明。

  引導學生對生活現(xiàn)象的關(guān)注,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

  指出: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chǔ)的科學,在研究和學習物理的過程中,

  常常需要進行測量,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是物理學中最基本的測量。

  二、新課教學:

 。ㄒ唬y量長度

  1.測量的標準問題

  討論:要想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你認為最關(guān)鍵的條件是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刻度尺。

  展示沒有刻度的直尺,引導學生體會,刻度尺測長度實質(zhì)上是靠上面

  的刻度,也就是說,刻度尺上的刻度就是測量的標準。

  2.單位:比較依據(jù)的標準量。

  3.長度單位

 。1)活動:

  讓學生“以手代尺”,量度講桌的長度有幾“?”。

  問題:由于每個人“一?”的長度不同,造成測量結(jié)果不一樣。

 。2)介紹長度單位的演變和統(tǒng)一

  讓學生理解單位其實是一種規(guī)定的標準,并不是一種天然存在的

  東西,是為了定量比較物體的長度而人為引入的。

  統(tǒng)一單位制是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種國際化的趨勢。

  簡單介紹什么是國際單位制。

  這里的教學最好,這也是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的一部分。

  (3)長度單位及換算方法:

  仔細觀察刻度尺上的1mm 、1cm 、1dm 、1m有多長,動手在紙上畫1mm 、1cm 、1dm在黑板上畫一畫1m的長度,形成長度的具體概念。練習單位換算。

  3.你會用刻度尺測長度嗎?

  交流怎樣觀察刻度尺、判斷刻度尺的放置方法、讀數(shù)、記錄測量結(jié)果。

 。1)觀察自己常用的刻度尺。

  三觀察:零刻度線、測量范圍、分度值。

  一思考:分度值的含義。

 。2)練習用刻度尺測長度

  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規(guī)范的測量過程和操作方法。

  (放置刻度尺,讀數(shù)和記錄測量結(jié)果)

  練習估讀:

  采用不同分度值的刻度尺(如1cm和1mm)測量同一物體的長

  度,讓學生練習估讀方法,并使學生認識到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測

  量的結(jié)果就越精確。

  5.介紹誤差概念和減小誤差的方法。

  6.認識直方圖(條形統(tǒng)計圖)

  仔細觀察、分析直方圖,并相互交流。

  直方圖作為一種數(shù)據(jù)處理方式,具有形象直觀的優(yōu)點。

 。ǘy量時間

  1.展示實物,讓學生對照實物,認識一些測量時間的工具

  2.時間單位規(guī)定

  (1)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秒

  (2)單位換算:

  換算方法:

  通過換算關(guān)系,體會微秒、納秒(談微秒、納秒意義)

  3、學習秒表的使用及讀數(shù)規(guī)則。

  (三)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師:我們不能消滅誤差,但應盡量減少誤差。 ①減少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②誤差不是錯誤。測量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讀數(shù)時粗心造成的,是不該發(fā)生的,是能夠避免的。

  四、板書設計:

  1.長度的測量:

  ①單位: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換算關(guān)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 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②測量工具:刻度尺

  ③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A:使用前:要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

  B:使用中:a.放正,緊貼。 b.視線垂直。 c估讀。 d.數(shù)字和單位。

  2.時間的測量:

 、賳挝唬好耄⊿)

  換算關(guān)系:1min=60s 1h=60min=3600s

 、跍y量工具:鐘表。運動場和實驗室常用停表測量時間。

  3.誤差:

 、贉p少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②誤差不是錯誤。

  Tags:1節(jié),長度,間的,測量,開課

2、5 時間的測量 篇3

  第二章 觀察和測量

  第五節(jié) 時間的測量

  教材分析

  時間的概念及應用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科學的教學內(nèi)容中都有涉及,在小學教學中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chǔ)。但本節(jié)內(nèi)容要求學生還要進一步建立正確的時間觀,明確事件發(fā)展的快慢程度及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學會動手操作使用鐘表、秒表及正確的讀數(shù)。

  教材分析

  一、授課思路與方法

  ⒈通過全班同學共同動手測量背一首詩歌、聽一段音樂,測量一本書的長度、用天平測量鐵塊的質(zhì)量所用的時間,練習使用鐘表、秒表。用實驗數(shù)據(jù)和具體事例來分析時刻和時間間隔的具體含義,并及時適時地復習長度的測量、質(zhì)量的測量的有關(guān)知識。

 、部刹捎脤W生實驗及具體事例的分析、歸納、總結(jié)的啟發(fā)式教學。

  二、課時安排

  本節(jié)共安排1 課時。

  教案實例

  一、教學目標

  ㈠認知目標

 、绷私鈺r刻和時間間隔的含義。

  ⒉了解時間的單位及換算。

 、辰榻B測量時間的工具。

  ㈡技能目標

  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實驗態(tài)度。

  ㈢情感目標

  通過介紹“我國的測時和報時在世界上已居地位”等實例介紹,培養(yǎng)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及對科學知識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苯虒W重點:時間的含義、時間的單位與換算

 、步虒W難點 :時刻和時間間隔的含義。

  三、教具準備

  錄音機、天平、鐵塊、作息時間表、鐘、表、自制時鐘示教板,學生每桌準備:刻度尺、鐘表、秒表。

  四、教學過程

 、鍟r間

  ⒈學生實驗:讓四位學生先后背同一首詩歌,進行競賽,全班同學用鐘表測量背一首詩歌所用的時間,比較哪個學生背得最快?并記錄最快同學所用的時間及起始時間和結(jié)束時間。

  ⒉教師用錄音機放一段音樂,全班同學用鐘表測量所用的時間、起始時間和結(jié)束時間。

 、趁拷M學生合作用刻度尺測量一本書的寬度,并記錄起始時間和結(jié)束時間及測量所用的時間。

  ⒋復習使用天平稱量鐵塊,每組學生練習一次,并記錄起始時間和結(jié)束時間及測量所用的時間,將結(jié)果填在表內(nèi):

  實驗項目 開始時間 結(jié)果時間 操作時間 比較快慢

  背詩歌

  聽音樂

  測量書的寬度

  天平稱鐵塊質(zhì)量

  分析:從表中大家已經(jīng)看到:開始時間、結(jié)束時間與操

  作時間指的都是時間,但它們所表述的含義不一樣。開始時間、結(jié)束時間指的都是某一時刻,而操作時間是指某一時間間隔。時刻與時間間隔,是我們生活中所常常碰到的。

  讓學生繼續(xù)指出表中數(shù)據(jù)哪些屬于時刻?哪些屬于時間間隔?

  出示學校作息時間表,分析本節(jié)課是8∶25分—9∶10分,其中8∶25、9∶10(出示時鐘示教板,邊講邊撥好時鐘指針)分別表示上課時間、下課時間,指的都是時刻,而 8∶25—9∶10相差45分鐘,即為時間間隔。

  小結(jié):時刻和時間間隔統(tǒng)稱為時間,故我們平時所說的時間有的是指時刻,有的是指時間間隔,要學會分辨。

  讓學生自己舉例說明哪些是時刻,哪些是時間間隔。

  討論:根據(jù)表中測量書的寬度的數(shù)據(jù),投影學生記錄表,問哪組實驗開始比較早?為什么?哪組實驗結(jié)束比較遲?

  學生討論后,得出結(jié)論:有了時刻概念,可對(同一時區(qū))事件發(fā)生的前后有了一個共同的比較標準,可以協(xié)調(diào)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交通等。

  例:一開往杭州的汽車從8∶00出發(fā),開往上海的汽車從8∶40出發(fā),可得出開往杭州的汽車比開往上海的汽車出發(fā)要早。

  討論:根據(jù)表中測量鐵塊質(zhì)量的數(shù)據(jù),投影學生記錄表,問哪組完成得快?能否將這些組操作快慢的先后次序排出?。

  學生討論后,得出結(jié)論:有了時間間隔這個概念,可比較事物變化發(fā)展的快慢程度。例:從百米賽跑,甲用13.6秒,乙用13.1秒,丙用12.8秒,我們可以知道哪個同學跑得最快。

 、鏁r間的單位

  任何具有周期性的運動都可以作為測量時間的標準。

  舉例:

  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fā)現(xiàn)了擺的等時性,就是以自己的脈搏跳動作為測時的標準。

 、莆覈糯鷦趧尤嗣癜l(fā)現(xiàn)日影的變化具有周期性,就利用日影制定了測量時刻的儀器 日晷儀來作為測量標準。

  很久以前人類就以地球?qū)μ栕赞D(zhuǎn)一周的平均時間作為時間單位,稱一天(日),再把天分為小時(簡稱時、分、秒)。

  小結(jié):時間的單位:天、小時、分、秒。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主單位是秒。1天=24小時,1小時=60分,1分=60秒。

 、蔷毩晢挝粨Q算:

  1小時= 秒,150分鐘= 秒= 小時= 天

  ㈢測量時間的工具

  要知道時刻和時間間隔的具體數(shù)據(jù),需用工具進行測量。

 、啪_測量時刻的方法 天文的方法。

  介紹我們平時在廣播、電視中收到的準確的報時,就是我國西安、上海天文臺用天文方法精確測定時刻后報出的,我國的測時和報時在世界上已居地位。

 、迫粘I钪袦y定時間的工具有鐘、表、秒表等。

  回憶表中數(shù)據(jù)的測定的過程,鐘、表測定實驗開始的時刻及結(jié)束的時刻,故鐘、表、指針或讀數(shù)顯示的是時刻,它的準確值達到秒,并由先后的兩次時刻差可求得時間間隔。而秒表只能測定時間間隔,其中機械秒表只能精確到0.1秒。

 、歉_的計時儀器。

  原子鐘誤差在300年內(nèi)不超過1秒,田徑比賽用的電子計時器,準確值可達到0.01秒。

 、刃〗Y(jié)

  五、板書設計

2、5 時間的測量 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會使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時間和長度。

  2。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qū)別。

  二、能力目標

  1。體驗通過日常經(jīng)驗或自然現(xiàn)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決簡單生活問

  題的能力。

  2。通過進行簡單的測量,具有使用簡單測量工具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培養(yǎng)對科學技術(shù)的熱愛。

  2。通過學習簡單的測量知識。體會測量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養(yǎng)成細致、嚴謹?shù)膶W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正確使用測量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教學難點

  正確記錄測量結(jié)果。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閉上眼睛,估計十秒鐘以后舉手睜開眼睛,我來計時,看誰估計的最準確。開始!

  [生]按照指令操作

  [師]誰能估計一下課桌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生]學生回答。

  [師]指出正確得數(shù),要想得出準確的數(shù)據(jù),我們要學會使用儀器來測量長度和時間,這節(jié)課我們在小學和日常生活中對時鐘、表、刻度尺使用和對一些時間、長度單位的初步認識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學習。

  二、新課教學

  1。長度的測量

  [師]大家都知道長度可以用尺子來測量。同學們能說說都有些什么樣的尺子嗎?

  [生]直尺、三角板、卷尺。

  [生]裁縫用的皮尺、木匠用的折尺……

  [師]還有在精確測量或特殊測量時常用的游標卡尺、千分尺(也叫螺旋測微器)。

  (教師可以在列舉尺子的過程中。將這些尺子一一展示給學生,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

  [師]同學們誰還知道人體的哪些部位可以作為尺,用來估測長度?人體哪些部位的長度具有特殊的關(guān)系?

  [生]人伸開兩臂的長度大約等于身高;伸開手掌,從大拇指到中指尖的距離叫“一大柞”,大拇指到食指尖的距離叫“一小柞”。如能知道自己“一柞”的長度、身高,就能利用雙臂及手掌估測物體的長度。

  [生]人的頭長和腳長相同;身高等于9。5倍頭長;人握住拳頭的`大小和心臟一樣大。

  [生]人身體上許多部位是按“黃金分割”分配的,比如眼睛是頭部的黃金分割點,肚臍是人體的黃金分割點等。

  [師]同學們知道這么多關(guān)于人體尺寸的知識,真讓老師吃驚。大家也一定還記得長度的單位都有哪些?

  (同學們列舉單位的過程中,教師投影長度的單位及換算,鞏固記憶)

  [投影]

  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單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換算關(guān)系:1 km=103m 1 dm=10-1 m

  1 cm=10-2m 1 mm=10-3 m

  1μm=10-6m 1 nm=10-9m

  [師]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meter),符號是m。

  [師]大家會用生活中常見的直尺、卷尺測長度嗎?請同學們利用你文具盒中的尺子測出物理課本的長、寬、厚,并和同學們交流測量方法及發(fā)現(xiàn)的問題。

  (同學們操作,教師巡視。注意發(fā)現(xiàn)測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討論解決)

  [生]測書的長度的時候,要選擇較長的刻度尺;刻度尺平行地放在被測的長度上,尺子上的零刻度線與被測長度的一端對齊,視線和被測長度另一端的刻度尺對齊(學生示范說明);讀出刻度尺上的數(shù)值,記下來。這樣就測完了。

  [生]我的尺子用的時間長了,前面零刻線的地方看不清楚,我將能看清楚的一條刻線和被測長度的一端對齊,讀出另一端刻度尺上的數(shù)值,將前面的值減去,也能測出物體的長度。

  [生]我發(fā)現(xiàn)將刻度尺上的刻線緊貼在被測物體上(學生示范),讀數(shù)時容易看清楚、讀準確。

2、5 時間的測量 篇5

  【教材分析】

  學習自然測量,不僅可以加深幼兒對各種物體量的認識,還可以讓幼兒感知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自然測量是幼兒較感興趣且操作性強的一項活動。引導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每個測量對象適合用什么樣的測量工具,自己探究測量工具的選擇與測量對象的關(guān)系活動中應培養(yǎng)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探索精神。

  【活動目標】

  1、掌握自然測量的方法,了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根據(jù)測量對象的不同特點選擇適宜工具進行測量。

  3、愿意與同伴合作交流,樂于用測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準備】

  積木木棒、鉛筆、大熊圖片

  【活動建議】

  1、出示大熊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興趣。

  提問:大熊制作一個和桌子差不多長的玩具櫥,可他不會,我們該怎么幫助他呢?

  2、引導幼兒討論測量工具和測量長度。

 。1)引導幼兒討論測量玩具櫥的長度方法,鼓勵幼兒嘗試不同方法。

 。2)請個別幼兒演示,提醒其他幼兒進行觀察。

 。3)示范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

 。4)請幼兒運用心經(jīng)驗擦亮并記錄。

  3、鼓勵幼兒運用不同工具測量。

 。1)引導幼兒閱讀《我長大了》P28,選擇兩種不同工具測量書本的長度,在表格中記錄測量的`次數(shù)。

  提問:剛剛測量的是同一張桌子,為什么測量的結(jié)果不一樣?

 。2)請全體幼兒選擇兩種同樣的工具測量書本。

 。3)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同一個物體,為什么測量次數(shù)和結(jié)果不一樣?

  小結(jié):測量工具長,測量次數(shù)少;測量工具短,測量次數(shù)多。

 。4)生活中引導幼兒運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測量感興趣的物品。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案教學反思第4 篇

  目標:

  1、學習用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區(qū)別物體的遠近,并會用表格的形式進行記錄。

  2、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數(shù)量也不同,訓練思維的相對性。

  3、會進行8以為的看圖列式計算。

  準備:

  1、確定場地,繩子、圈、尺子等測量工具若干。

  2、筆、紙人手一份。

  3、算式操作單。

  過程:

  1、目測物體的遠近:游戲"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幼兒按教師指定方向走,如走向滑滑梯、蹺蹺板等,聽到停止信號,幼兒立定。

  2、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測量不同物體的遠近。

  3、幼兒在次測量并進行記錄。啟發(fā)幼兒相互驗證遠近。

  4、引導幼兒用不同材料測量同一物體,發(fā)現(xiàn)測量工具與測得數(shù)據(jù)之間的關(guān)系。

  5、看圖列8以內(nèi)的算式。

 。1)看圖列加法算式。

  (2)看圖列減法算式。

 。3)教師提供其他操作單,供幼兒練習。

2、5 時間的測量 篇6

  教學目標

  1.1知識與技能:

  能根據(jù)日常經(jīng)驗估測長度,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能根據(jù)常見的周期現(xiàn)象估測時間,能使用秒表、手表測量時間。

  知道測量有誤差。了解誤差和錯誤的區(qū)別。

  了解計量長度和時間的工具及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

  1.2過程與方法:

  通過具體的測量活動對常見物體的尺度和時間段有大致的了解,對長度和時間單位大小形成具體概念。

  通過實際測量活動使學生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使用計時工具測量時間。

  1.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結(jié)合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的興趣和習慣,養(yǎng)成認真細心、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通過根據(jù)日常經(jīng)驗估測長度和時間,體會物理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激發(fā)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2.1教學重點

  長度的單位、長度的測量。

  2.2教學難點

  測量長度單位概念的具體化和測量中的讀數(shù)。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6.1引入新課

  【師】看下圖,同學們覺得中心的兩個圓面積一樣大嗎?

  【生】不一樣大。

  【師】憑感覺看,是不一樣大,那么大家拿出手頭的尺子或者選擇一根繩子作為參照物,來測量測量兩個圓的大小。

  【生】兩個圓原來是一樣大的。

  6.2新知介紹

  一、長度的單位

  【師】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學習了長度的單位——米,也學習了米的相關(guān)進率。

  下面我們來總結(jié):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符號為m,常用長度單位還有千米(符號為km)、分米(符號為dm)、厘米(符號為cm)、毫米(符號為mm)、微米(符號為μm)、納米(符號為nm)。它們同米的換算關(guān)系為: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25px=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師】下面是小亮同學做的長度單位換算的幾個算式,請指出他在換算過程中的錯誤,并寫出正確的算式。

  5.2m=5.2m×100=13000px

  【生】5.2m=5.2×2500px=13000px

  【師】對,進行單位換算時,正確的格式是數(shù)字不變,把相應的單位作等量代換。

  二、長度的測量

  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

  【師】從這幅圖里可以看到,我們熟悉的常用的直尺,其零刻度線在左端(離最左端邊緣有一小段距離),沒有磨損,它的量程為0~200px,也就是說它最多能測200px的長度,它的分度值(最小刻度)是0.25px。

  【師】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師:首先請同學們測量一下物理課本的長度和寬度,在測量過程中總結(jié)一下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A:使用前:

  要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在哪里,是否磨損),量程(測量范圍)和分度值(兩條相鄰的最小刻度線間的距離,它決定著刻度尺的準確程度)。

  B:使用中: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

  讀數(shù)時,視線與尺面垂直。

  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記錄時,結(jié)果應包括讀數(shù)和單位兩部分。

  對于較厚的刻度尺,應使刻度線貼近被測物體(如圖丙所示)。零刻度線磨損時,要從其他清晰整數(shù)刻度線作為起始刻度測起,測量結(jié)果應該等于讀出的刻度值減去作為起始的刻度值(如下圖所示)。

  讀數(shù):視線要正對刻度線(如下圖所示);除讀出分度值以上的準確值外,還要估讀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數(shù)值(估讀值)。圖中鉛筆長度為69.5mm,其中69mm是準確值,0.5mm是估讀值。

  4.記,指記錄。記錄測量結(jié)果應包括數(shù)值和單位。

  【師】下圖中木塊長度是多少?

  【生】答:2.1925px。

  測量誤差

  【師】在剛才的測量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家的測量結(jié)果有稍微的差別,但是我們的測量方法卻都是正確的。之所以有差別的存在,是因為我們最后需要進行估讀,估讀就難免有大有小。這就形成了誤差。

  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師】我們不能消滅誤差,但應盡量減少誤差。

  減少誤差的方法: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誤差不是錯誤。測量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讀數(shù)時粗心造成的,是不該發(fā)生的,是能夠避免的。

  【例題】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一木塊的長度,測量的結(jié)果是( )

  A.46.25px

  B.96.25px

  C.19mm

  D.47.5px

  【分析】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之前,要明確其分度值;測量物體長度時,要觀察是否從0刻度線量起,起始端沒從0開始,要以某一刻度當作“0”刻度,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前面的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圖知:刻度尺上25px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2.5px=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木塊左側(cè)與50px對齊,右側(cè)與96.25px對齊,所以木塊的長度為L=96.25px-50px=46.25px。

  故選A

  【例題】某同學用同一把刻度尺對同一物體的長度進行了4次測量,結(jié)果如下:308.5px、309px、308.75px、323.75px,則該物體的長度應記為( )

  A.308.75p

  B.308.5px

  C.312.5px

  D.309px

  【分析】偏差較大的讀數(shù)是錯誤的,去錯誤讀數(shù),取其余3個正確測量值的平均值值即為測量結(jié)果;

  在測量長度時,通常采用取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故只要計算出四次測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結(jié)果的確定時,還要注意小數(shù)位數(shù)的保留規(guī)則與測量值相同;

  從題中提供數(shù)據(jù)可知,323.75px與其它數(shù)據(jù)相差較大,所以323.75px是錯誤的,應該去掉;

  為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故物體的長度最終應記錄為:L=12.34cm+12.36cm+12.35cm

  =308.75px

  故選A

  三、時間的測量

  【師】許多同學手上都有帶一只手表,大家都知道,手表是用來看時間的,所以是時間的測量工具。那么除了手表以外,大家知道,還有哪些是用來測量時間呢?沒有手表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怎樣的方法判斷時間呢?(不要告訴我說可以看手機時間。)

  【師】

  下面我們概括介紹計時工具的發(fā)展變化過程。在古代,人們用日晷、沙漏等器具來計時。

  16世紀后,歐洲出現(xiàn)了有重錘的擺鐘,近代機械式鐘表就是在它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現(xiàn)代利用石英晶體制成了穩(wěn)定、輕巧、方便的電子鐘表,它們一天的偏差不超過0.5秒。目前最準確的計時裝置是天文臺使用的原子鐘,30萬年的偏差只有1秒。

  【師】古代人和現(xiàn)代人測量時間的工具、測量方法?

  【生】可以用日晷、沙漏計時。

  日晷:在太陽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圓盤上的桿在圓盤上形成影,隨太陽升降運

  動,不同時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對應位置標上對應的時刻,就可以用來計時了;

  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時間間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數(shù)量的沙子,根據(jù)漏下的沙量計時。)

  【師】對,大家概括得很好,有時候在野外我們也可以根據(jù)太陽的位置確定大概的時間,接下來我們具體來學習時間。

  時間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符號為s。除了“秒”之外,常用單位還有小時(符號h)、分鐘(符號min)。它們之間的換算關(guān)系是:

  1h=60min,1min=60s,1h=3600s

  計時工具:生活中使用的各種石英鐘、電子手表;運動場和實驗室常用的機械停表、電子停表。

  【實驗】機械停表的使用

  (1)練習停表的使用:如何開啟、停止、歸零;如何讀數(shù)。

  (2)用停表測量脈搏跳動10次所用時間以及1min內(nèi)脈搏跳動的次數(shù)。

  【歸納總結(jié)】秒表的外形如上圖所示,A為歸零按鈕,B為計時秒針控制按鈕。使用時,你應該先進行調(diào)節(jié),就是按下歸零按鈕,使秒針指在“0”處。再按動秒針控制按鈕開始計時。計時結(jié)束時,要按動秒針控制按鈕,這時秒針會停在最后計時處,就可以讀出時間值。

  【師】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木棒都能成為杠桿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師】一根硬棒成為杠桿的要有如下兩個條件:

 、僖辛Φ淖饔;

 、谝芾@著某固定點轉(zhuǎn)動

  誤差處理:

  【師】時間的測量也會有誤差,如果減小誤差,如長度測量類似: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會使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時間和長度.

  2.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qū)別.

  二、能力目標

  1.體驗通過日常經(jīng)驗或自然現(xiàn)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決簡單生活問

  題的能力.

  2.通過進行簡單的測量,具有使用簡單測量工具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培養(yǎng)對科學技術(shù)的熱愛.

  2.通過學習簡單的測量知識.體會測量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養(yǎng)成細致、嚴謹?shù)膶W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正確使用測量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教學難點

  正確記錄測量結(jié)果.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閉上眼睛,估計十秒鐘以后舉手睜開眼睛,我來計時,看誰估計的最準確。開始!

  [生]按照指令操作

  [師]誰能估計一下課桌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生]學生回答.

  [師]指出正確得數(shù),要想得出準確的數(shù)據(jù),我們要學會使用儀器來測量長度和時間,這節(jié)課我們在小學和日常生活中對時鐘、表、刻度尺使用和對一些時間、長度單位的初步認識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學習。

  二、新課教學

  1.長度的測量

  [師]大家都知道長度可以用尺子來測量.同學們能說說都有些什么樣的尺子嗎?

  [生]直尺、三角板、卷尺.

  [生]裁縫用的皮尺、木匠用的折尺……

  [師]還有在精確測量或特殊測量時常用的游標卡尺、千分尺(也叫螺旋測微器).

  (教師可以在列舉尺子的過程中.將這些尺子一一展示給學生,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

  [師]同學們誰還知道人體的哪些部位可以作為尺,用來估測長度?人體哪些部位的長度具有特殊的關(guān)系?

  [生]人伸開兩臂的長度大約等于身高;伸開手掌,從大拇指到中指尖的距離叫“一大柞”,大拇指到食指尖的距離叫“一小柞”.如能知道自己“一柞”的長度、身高,就能利用雙臂及手掌估測物體的長度.

  [生]人的頭長和腳長相同;身高等于9.5倍頭長;人握住拳頭的大小和心臟一樣大.

  [生]人身體上許多部位是按“黃金分割”分配的,比如眼睛是頭部的黃金分割點,肚臍是人體的黃金分割點等.

  [師]同學們知道這么多關(guān)于人體尺寸的知識,真讓老師吃驚.大家也一定還記得長度的單位都有哪些?

  (同學們列舉單位的過程中,教師投影長度的單位及換算,鞏固記憶)

  [投影]

  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單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換算關(guān)系:1km=103m1dm=10-1m

  1cm=10-2m1mm=10-3m

  1μm=10-6m1nm=10-9m

  [師]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meter),符號是m.

  [師]大家會用生活中常見的直尺、卷尺測長度嗎?請同學們利用你文具盒中的尺子測出物理課本的長、寬、厚,并和同學們交流測量方法及發(fā)現(xiàn)的問題.

  (同學們操作,教師巡視.注意發(fā)現(xiàn)測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討論解決)

  [生]測書的長度的時候,要選擇較長的刻度尺;刻度尺平行地放在被測的長度上,尺子上的零刻度線與被測長度的一端對齊,視線和被測長度另一端的刻度尺對齊(學生示范說明);讀出刻度尺上的數(shù)值,記下來.這樣就測完了.

  [生]我的尺子用的時間長了,前面零刻線的地方看不清楚,我將能看清楚的一條刻線和被測長度的一端對齊,讀出另一端刻度尺上的數(shù)值,將前面的值減去,也能測出物體的長度.

  [生]我發(fā)現(xiàn)將刻度尺上的刻線緊貼在被測物體上(學生示范),讀數(shù)時容易看清楚、讀準確.

  [生]我用刻度尺測量書的寬度的時候,零刻線和一端對齊了,可是另一端和刻度尺上的刻線對不齊,該怎樣算長度呢?

  [師]是不是其他同學也有同樣的問題?實際上類似的問題我們在測量中經(jīng)常遇到.

  [師]同學們一起來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生]刻度尺上的一小格是1mm,可以根據(jù)被測物的邊緣所對的位置估計一下是零點幾毫米就行了.

  [師]請大家看看被測物邊緣對應的是刻度尺上多大的值.

  [生]我覺得是6.35cm.

  [生]我看是6.38cm.

  [生]被測物的邊緣對應的位置超過了小格的中間,靠右,我認為是6.36cm.

  [師]三位同學讀出了三個數(shù)字,數(shù)字中前兩位完全相同,只有第三位不同,為什么呢?

  [生]前兩位數(shù)是從尺子上讀出來的,當然都相同,而最后一位是根據(jù)個人的感覺估計出來的,就可能不相同.

  [師]回答得非常好.直接從尺子上讀出來的數(shù)值,我們稱它為準確值;估計出來的值我們稱它為估計值.因此,一個測量出來的數(shù)值就包括兩部分.

  [生]一部分是準確值,另一部分是估計值.

  [生]測量結(jié)果上還必須說明單位.所以測量結(jié)果應包括三部分:準確值、估計值和單位.

  [師]如果被測物的邊緣和刻度尺的某一條刻線對齊了,還用估計嗎?

  [生]被測物邊緣和刻線對齊時,就不用估計,也可以說估計值是零.

  [師]說得非常好.在書寫測量結(jié)果的時候,為了說明你的估計值是“零”.在準確值的后面應該寫上“0”.

  [生]用最小刻度是mm的尺測量時,能估計到零點幾毫米;如果是用最小刻度是cm的尺濺量,就只能估計出零點幾厘米,用mm尺測出來的結(jié)果肯定就比用cm尺測出來的準確.

  [師]這就是說我們在讀數(shù)的時候只能估計到最小刻度值(也叫分度值)的下一位.在測量時應根據(jù)測量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尺子.

  [生]測足球場的長度時用最小刻度是1m的尺子就行,測玻璃時就需要用最小刻度是1mm的尺子測.

  2.時間的測量

  [想想議議]

  [師]同學們了解的表都有哪些?你認為古代人和現(xiàn)代人測量時間的方法一樣嗎?

  [生]現(xiàn)在的表的種類很多,如鐘表、手表、懷表、小鬧鐘等.

  [生]也可將表分為石英表、機械表、電子表等.

  [師]大家都同意他們的說法嗎?

  [生]他們的分類標準不一樣,但是都可以.

  [生]手表、鐘表、鬧鐘都是平時生活中計時用的.還有一種表是在運動會上跑步計時時才用的.叫秒表或停表.

  [師]按照使用人群的不同,我們還可以將表分成兒童用的卡通表、盲人用的盲人表和成人用的各種表:按照安裝位置的不同,還能將表分成吊鐘、座鐘、落地鐘等等.同學們說可以嗎?

  [師]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表實在是太多了,不論將它們分成多少種、劃為多少類,它們都是現(xiàn)代人的計時工具.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在古代還沒有表的時候,人們是如何計時的呢?

  [生]我認為是用太陽或影子計時的.因為我見過老家農(nóng)村的老奶奶決定干活或做飯都不看表,而是看“日頭”或看院子里墻的影子.古代人沒有表,可能和她們一樣.

  [生]古代人用“燃香”來計時,我聽老人們說過“一炷香的功夫”,指的就是燒完一根香的時間.在古裝電視劇里也看見過用“火”計時間.

  [生]我認為古代人是用時辰來計時的.

  [生]我在書上看到過古代有水鐘.可以用流水來計時.

  [生]網(wǎng)上說最早的計時工具是日晷,是埃及人最先使用的.

  [師]同學們從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猜到的,說出了這么多種古代人可能的計時方法.不論對不對,你們都是最棒的.請同學們看下面的資料片.

  [投影]

  人類計時儀器的.發(fā)展史

  [師]看了上面的內(nèi)容,同學們有什么感想嗎?

  [生]計時器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很長的時間,經(jīng)過了許多人的努力.

  [生]我們今天用的表也是從古至今許多人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是他們智慧的結(jié)晶.

  [師]同學們說得太好了.今天的計時器——“表”.大家都會用嗎?想不想試一試呢?

  (教師將課前準備的鬧鐘、停表等發(fā)給同學,也可以讓同學們使用自己的手表)

  [師]請同學們用你們手上的表測量自己寫10個字用多少時間,然后介紹你的測量方法.

  [生]我是用自己的手表測量的.在寫字前看看是幾點了,寫完后再看是幾點幾分,前后兩次時間的差,就是我寫10個字所用的時間.

  [生]我用小鬧鐘測量時間,方法和前一位同學相同.

  [師]哪些同學是用停表測量的,會用嗎?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呢?

  [生]我知道怎么用.停表有兩種,和書上圖11.3-2中的一樣,一種是機械停表,一種是電子停表.機械停表上有兩個按鈕,按下中間較大的按鈕,表開始走,再按一下表停,表針停在某一位置上,再按下旁邊的小按鈕,指針就會回到零;大表盤上還有一個小表盤,大表盤上指針轉(zhuǎn)一圈,小表盤上的指針就轉(zhuǎn)過一小格,表示1分.使用前應讓兩個表針都指零.開始寫字的同時按一下中間按鈕,寫完字的同時再按一下,從表中指引的位置就可以直接讀出寫10個字所用的時間了.

  [生]電子停表的使用和機械停表的使用基本相同,但我認為電子停表讀數(shù)更簡單.使用機械停表時,如果測量的時間超過1min,則需要從小表盤上讀出多少分鐘,再從大表盤上讀出多少秒.而使用電子停表時,直接讀出顯示的時間即可.

  [師]大家認為他們講得清楚嗎?老師認為他們非常棒.現(xiàn)在請拿著停表的同學和拿著手表及鬧鐘的同學互相交換,將剛才寫過的10個字按相同的速度再重寫一次,測量經(jīng)過的時間,和第一次測量的時間比較.

  [生]我發(fā)現(xiàn)按相同的速度寫同樣的字用停表測出的時間比用手表測出的時間短.

  [生]我覺得用停表測出的時間較準.用停表測量時可以用左手操作停表,和寫字同時開始,同時結(jié)束.而用手表測時要先看了表再寫字,寫完后再看表,所以測出的時間長,并且手表不停走動,也不容易記準時間.

  [師]同學們通過自己比較,一定已經(jīng)明白了為什么徑賽場上和實驗中測時間一般用停表的道理.

  [生]使用停表測一段時間間隔操作方便也更準確.

  [師]請同學們利用你們手中拿著的表再測量自己一分鐘內(nèi)脈搏跳動的次數(shù).課后放學或上學的路上用脈搏估算需要的時間并和用表測量出來的時間進行比較,看看相差多少,差得多不多.

  (同學們認真測自己的脈搏,教室內(nèi)非常安靜)

  [師]同學們剛才在測脈搏的時候,拿著鐘表或機械停表的同學,一定聽到了表的“滴答”聲,是什么東西使鐘表滴答響呢?請看下面內(nèi)容.

  [投影]

  滴答響的時鐘

  [師]看了上面的內(nèi)容,老師相信同學們自己也一定會做一個擺,怎么做呢?

  [生]用一根細線,下端拴一個小重物就能做成一個擺.

  (教師利用長約1米的塑料捆扎繩,下端系一把小鎖頭向同學們展示.教師將細線和另一端系在鐵架上,拉開一個小角度,鐵鎖便擺動起來)

  [師]類似這樣的裝置叫單擺.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表測量這個擺擺動一個來回所用的時間,看怎樣才能測得更準確.

  (學生進行測量,教師可以參與學生的討論)

  [生]如果單測一個來回,有時很大,有時很小,肯定不準確.可以多測幾個來回然后求出擺動一個來回所用時間就能更準確.

  [生]我覺得可以幾個人同時測一個來回,將幾個人測出的結(jié)果平均,也能使測量結(jié)果更準確些.

  [師]同學們能認真思考是非常好的習慣.課后大家還可以繼續(xù)測量、討論,找出最好的方案.

  同學們一定還記得小學學過的時間的單位,是什么呢?

  [生]小時(h)、分(min)、秒(s).

  [師]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符號是s.

  3.誤差和錯誤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測量一下物理課本的寬度是多少?

  [生]操作,讀數(shù),教師提問

  [師]被測物體真正的長度即真實值只有一個,而三個同學測同一個物體就得到了三個測量值.說明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是有差別的,這就是誤差.大家說誤差能完全消滅嗎?

  [生]測量總是人利用工具進行的,并且測量時還得要估計,總會有一些誤差.所以我認為誤差不能消滅,只能盡量減小.

  [生]可以多測量幾次,多幾個人測量,然后求平均值,來減小誤差.

  [師]這就是我們在物理實驗中經(jīng)常用到的“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師]如果在測量的過程中,不小心將尺子放歪了.或沒有一條刻度線和被測物對齊,或讀數(shù)時斜視,你們覺得會產(chǎn)生什么結(jié)果?

  [生]如果這樣測量,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誤差肯定會很大.

  [師]同學們必須明確,不按正確的方法測量得到的結(jié)果并不是存在誤差,而是錯誤.誤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錯誤是不應該也不允許發(fā)生的.

  [師]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時間的單位是秒,什么是國際單位制呢,請同學們閱讀.

  [科學世界]

  [師]同學們已經(jīng)學會了正確使用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能不能用刻度尺測硬幣的直徑、一張頁的厚度、細鐵絲的直徑等,課后大家可以繼續(xù)思考、討論.現(xiàn)在同學們一起小結(jié)本節(jié)內(nèi)容.

  課后小結(jié)

  1.長度的測量:長度的單位及換算關(guān)系,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

  2.時間的測量:時間的單位、測量時間的工具、停表及手表的正確使用。

  3.誤差和錯誤,如何減小誤差.

2、5 時間的測量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會使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時間和長度。

  2.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qū)別。

  二、能力目標

  1.體驗通過日常經(jīng)驗或自然現(xiàn)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決簡單生活問

  題的能力。

  2.通過進行簡單的測量,具有使用簡單測量工具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培養(yǎng)對科學技術(shù)的熱愛。

  2.通過學習簡單的測量知識。體會測量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養(yǎng)成細致、嚴謹?shù)膶W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正確使用測量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教學難點

  正確記錄測量結(jié)果。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閉上眼睛,估計十秒鐘以后舉手睜開眼睛,我來計時,看誰估計的最準確。開始!

  [生]按照指令操作

  [師]誰能估計一下課桌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生]學生回答。

  [師]指出正確得數(shù),要想得出準確的數(shù)據(jù),我們要學會使用儀器來測量長度和時間,這節(jié)課我們在小學和日常生活中對時鐘、表、刻度尺使用和對一些時間、長度單位的初步認識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學習。

  二、新課教學

  1.長度的測量

  [師]大家都知道長度可以用尺子來測量。同學們能說說都有些什么樣的尺子嗎?

  [生]直尺、三角板、卷尺。

  [生]裁縫用的皮尺、木匠用的折尺……

  [師]還有在精確測量或特殊測量時常用的游標卡尺、千分尺(也叫螺旋測微器)。

  (教師可以在列舉尺子的過程中。將這些尺子一一展示給學生,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

  [師]同學們誰還知道人體的哪些部位可以作為尺,用來估測長度?人體哪些部位的長度具有特殊的關(guān)系?

  [生]人伸開兩臂的長度大約等于身高;伸開手掌,從大拇指到中指尖的距離叫“一大柞”,大拇指到食指尖的距離叫“一小柞”。如能知道自己“一柞”的長度、身高,就能利用雙臂及手掌估測物體的長度。

  [生]人的頭長和腳長相同;身高等于9.5倍頭長;人握住拳頭的大小和心臟一樣大。

  [生]人身體上許多部位是按“黃金分割”分配的,比如眼睛是頭部的黃金分割點,肚臍是人體的黃金分割點等。

  [師]同學們知道這么多關(guān)于人體尺寸的知識,真讓老師吃驚。大家也一定還記得長度的單位都有哪些?

  (同學們列舉單位的過程中,教師投影長度的單位及換算,鞏固記憶)

  [投影]

  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單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換算關(guān)系:1 km=103m 1 dm=10-1 m

  1 cm=10-2m 1 mm=10-3 m

  1μm=10-6m 1 nm=10-9m

  [師]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meter),符號是m.

  [師]大家會用生活中常見的直尺、卷尺測長度嗎?請同學們利用你文具盒中的尺子測出物理課本的長、寬、厚,并和同學們交流測量方法及發(fā)現(xiàn)的問題。

  (同學們操作,教師巡視。注意發(fā)現(xiàn)測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討論解決)

  [生]測書的長度的時候,要選擇較長的刻度尺;刻度尺平行地放在被測的長度上,尺子上的零刻度線與被測長度的一端對齊,視線和被測長度另一端的刻度尺對齊(學生示范說明);讀出刻度尺上的數(shù)值,記下來。這樣就測完了。

  [生]我的尺子用的時間長了,前面零刻線的地方看不清楚,我將能看清楚的一條刻線和被測長度的一端對齊,讀出另一端刻度尺上的數(shù)值,將前面的值減去,也能測出物體的長度。

  [生]我發(fā)現(xiàn)將刻度尺上的刻線緊貼在被測物體上(學生示范),讀數(shù)時容易看清楚、讀準確。

  [生]我用刻度尺測量書的寬度的時候,零刻線和一端對齊了,可是另一端和刻度尺上的刻線對不齊,該怎樣算長度呢?

  [師]是不是其他同學也有同樣的問題?實際上類似的問題我們在測量中經(jīng)常遇到。

  [師]同學們一起來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生]刻度尺上的一小格是1 mm,可以根據(jù)被測物的邊緣所對的位置估計一下是零點幾毫米就行了。

  [師]請大家看看被測物邊緣對應的是刻度尺上多大的值。

  [生]我覺得是6.35 cm.

  [生]我看是6.38 cm.

  [生]被測物的邊緣對應的位置超過了小格的中間,靠右,我認為是6.36 cm.

  [師]三位同學讀出了三個數(shù)字,數(shù)字中前兩位完全相同,只有第三位不同,為什么呢?

  [生]前兩位數(shù)是從尺子上讀出來的,當然都相同,而最后一位是根據(jù)個人的感覺估計出來的,就可能不相同。

  [師]回答得非常好。直接從尺子上讀出來的數(shù)值,我們稱它為準確值;估計出來的值我們稱它為估計值。因此,一個測量出來的數(shù)值就包括兩部分。

  [生]一部分是準確值,另一部分是估計值。

  [生]測量結(jié)果上還必須說明單位。所以測量結(jié)果應包括三部分:準確值、估計值和單位。

  [師]如果被測物的邊緣和刻度尺的某一條刻線對齊了,還用估計嗎?

  [生]被測物邊緣和刻線對齊時,就不用估計,也可以說估計值是零。

  [師]說得非常好。在書寫測量結(jié)果的時候,為了說明你的估計值是“零”。在準確值的后面應該寫上“0”。

  [生]用最小刻度是mm的尺測量時,能估計到零點幾毫米;如果是用最小刻度是cm的尺濺量,就只能估計出零點幾厘米,用mm尺測出來的結(jié)果肯定就比用cm尺測出來的準確。

  [師]這就是說我們在讀數(shù)的時候只能估計到最小刻度值(也叫分度值)的下一位。在測量時應根據(jù)測量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尺子。

  [生]測足球場的長度時用最小刻度是1 m的尺子就行,測玻璃時就需要用最小刻度是1 mm的尺子測。

  2.時間的測量

  [想想議議]

  [師]同學們了解的表都有哪些?你認為古代人和現(xiàn)代人測量時間的方法一樣嗎?

  [生]現(xiàn)在的表的種類很多,如鐘表、手表、懷表、小鬧鐘等。

  [生]也可將表分為石英表、機械表、電子表等。

  [師]大家都同意他們的說法嗎?

  [生]他們的分類標準不一樣,但是都可以。

  [生]手表、鐘表、鬧鐘都是平時生活中計時用的。還有一種表是在運動會上跑步計時時才用的。叫秒表或停表。

  [師]按照使用人群的不同,我們還可以將表分成兒童用的卡通表、盲人用的盲人表和成人用的各種表:按照安裝位置的不同,還能將表分成吊鐘、座鐘、落地鐘等等。同學們說可以嗎?

  [師]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表實在是太多了,不論將它們分成多少種、劃為多少類,它們都是現(xiàn)代人的計時工具。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在古代還沒有表的時候,人們是如何計時的呢?

  [生]我認為是用太陽或影子計時的。因為我見過老家農(nóng)村的老奶奶決定干活或做飯都不看表,而是看“日頭”或看院子里墻的影子。古代人沒有表,可能和她們一樣。

  [生]古代人用“燃香”來計時,我聽老人們說過“一炷香的功夫”,指的就是燒完一根香的時間。在古裝電視劇里也看見過用“火”計時間。

  [生]我認為古代人是用時辰來計時的。

  [生]我在書上看到過古代有水鐘。可以用流水來計時。

  [生]網(wǎng)上說最早的計時工具是日晷,是埃及人最先使用的。

  [師]同學們從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猜到的,說出了這么多種古代人可能的計時方法。不論對不對,你們都是最棒的。請同學們看下面的資料片。

  [投影]

  人類計時儀器的發(fā)展史

  [師]看了上面的內(nèi)容,同學們有什么感想嗎?

  [生]計時器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很長的時間,經(jīng)過了許多人的努力。

  [生]我們今天用的表也是從古至今許多人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是他們智慧的結(jié)晶。

  [師]同學們說得太好了。今天的計時器——“表”。大家都會用嗎?想不想試一試呢?

  (教師將課前準備的鬧鐘、停表等發(fā)給同學,也可以讓同學們使用自己的手表)

  [師]請同學們用你們手上的表測量自己寫10個字用多少時間,然后介紹你的測量方法。

  [生]我是用自己的手表測量的。在寫字前看看是幾點了,寫完后再看是幾點幾分,前后兩次時間的差,就是我寫10個字所用的時間。

  [生]我用小鬧鐘測量時間,方法和前一位同學相同。

  [師]哪些同學是用停表測量的,會用嗎?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呢?

  [生]我知道怎么用。停表有兩種,和書上圖11.3-2中的一樣,一種是機械停表,一種是電子停表。機械停表上有兩個按鈕,按下中間較大的按鈕,表開始走,再按一下表停,表針停在某一位置上,再按下旁邊的小按鈕,指針就會回到零;大表盤上還有一個小表盤,大表盤上指針轉(zhuǎn)一圈,小表盤上的指針就轉(zhuǎn)過一小格,表示1分。使用前應讓兩個表針都指零。開始寫字的同時按一下中間按鈕,寫完字的同時再按一下,從表中指引的位置就可以直接讀出寫10個字所用的時間了。

  [生]電子停表的使用和機械停表的使用基本相同,但我認為電子停表讀數(shù)更簡單。使用機械停表時,如果測量的時間超過1 min,則需要從小表盤上讀出多少分鐘,再從大表盤上讀出多少秒。而使用電子停表時,直接讀出顯示的時間即可。

  [師]大家認為他們講得清楚嗎?老師認為他們非常棒,F(xiàn)在請拿著停表的同學和拿著手表及鬧鐘的同學互相交換,將剛才寫過的10個字按相同的速度再重寫一次,測量經(jīng)過的時間,和第一次測量的時間比較。

  [生]我發(fā)現(xiàn)按相同的速度寫同樣的字用停表測出的時間比用手表測出的時間短。

  [生]我覺得用停表測出的時間較準。用停表測量時可以用左手操作停表,和寫字同時開始,同時結(jié)束。而用手表測時要先看了表再寫字,寫完后再看表,所以測出的時間長,并且手表不停走動,也不容易記準時間。

  [師]同學們通過自己比較,一定已經(jīng)明白了為什么徑賽場上和實驗中測時間一般用停表的道理。

  [生]使用停表測一段時間間隔操作方便也更準確。

  [師]請同學們利用你們手中拿著的表再測量自己一分鐘內(nèi)脈搏跳動的次數(shù)。課后放學或上學的路上用脈搏估算需要的時間并和用表測量出來的時間進行比較,看看相差多少,差得多不多。

  (同學們認真測自己的脈搏,教室內(nèi)非常安靜)

  [師]同學們剛才在測脈搏的時候,拿著鐘表或機械停表的同學,一定聽到了表的“滴答”聲,是什么東西使鐘表滴答響呢?請看下面內(nèi)容。

  [投影]

  滴答響的時鐘

  [師]看了上面的內(nèi)容,老師相信同學們自己也一定會做一個擺,怎么做呢?

  [生]用一根細線,下端拴一個小重物就能做成一個擺。

  (教師利用長約1米的塑料捆扎繩,下端系一把小鎖頭向同學們展示。教師將細線和另一端系在鐵架上,拉開一個小角度,鐵鎖便擺動起來)

  [師]類似這樣的裝置叫單擺。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表測量這個擺擺動一個來回所用的時間,看怎樣才能測得更準確。

  (學生進行測量,教師可以參與學生的討論)

  [生]如果單測一個來回,有時很大,有時很小,肯定不準確。可以多測幾個來回然后求出擺動一個來回所用時間就能更準確。

  [生]我覺得可以幾個人同時測一個來回,將幾個人測出的結(jié)果平均,也能使測量結(jié)果更準確些。

  [師]同學們能認真思考是非常好的習慣。課后大家還可以繼續(xù)測量、討論,找出最好的方案。

  同學們一定還記得小學學過的時間的單位,是什么呢?

  [生]小時(h)、分(min)、秒(s)。

  [師]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符號是s.

  3.誤差和錯誤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測量一下物理課本的寬度是多少?

  [生]操作,讀數(shù),教師提問

  [師]被測物體真正的長度即真實值只有一個,而三個同學測同一個物體就得到了三個測量值。說明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是有差別的,這就是誤差。大家說誤差能完全消滅嗎?

  [生]測量總是人利用工具進行的,并且測量時還得要估計,總會有一些誤差。所以我認為誤差不能消滅,只能盡量減小。

  [生]可以多測量幾次,多幾個人測量,然后求平均值,來減小誤差。

  [師]這就是我們在物理實驗中經(jīng)常用到的“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師]如果在測量的過程中,不小心將尺子放歪了;驔]有一條刻度線和被測物對齊,或讀數(shù)時斜視,你們覺得會產(chǎn)生什么結(jié)果?

  [生]如果這樣測量,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誤差肯定會很大。

  [師]同學們必須明確,不按正確的方法測量得到的結(jié)果并不是存在誤差,而是錯誤。誤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錯誤是不應該也不允許發(fā)生的。

  [師]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時間的單位是秒,什么是國際單位制呢,請同學們閱讀。

  [科學世界]

  [師]同學們已經(jīng)學會了正確使用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能不能用刻度尺測硬幣的直徑、一張頁的厚度、細鐵絲的直徑等,課后大家可以繼續(xù)思考、討論。現(xiàn)在同學們一起小結(jié)本節(jié)內(nèi)容。

  課后小結(jié)

  1.長度的測量:長度的單位及換算關(guān)系,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

  2.時間的測量:時間的單位、測量時間的工具、停表及手表的正確使用。

  3. 誤差和錯誤,如何減小誤差。

2、5 時間的測量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使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時間和長度

  ●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qū)別

  2、過程與方法

  ●體驗通過日常經(jīng)驗或自然現(xiàn)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培養(yǎng)對科學技術(shù)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使用適當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2、難點:誤差的產(chǎn)生。誤差與錯誤的區(qū)別

  教學方法設計

  從以下5個方面進行教學方法設計:(1)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落實.(2)設計營造民主、互動的教學氛圍,通過師生討論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的實驗方案、分析論證誤差的產(chǎn)生和誤差與錯誤的區(qū)別、完成知識應用的案例和課堂檢測的問題等.(3)創(chuàng)設學習物理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例如,通過回顧學生已有的對長度和時間的認識,讓學生來說應選擇怎樣的測量工具,應怎樣測量,通過解決在“知識應用”和“課堂檢測”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所提出的實際問題,感受誤差與錯誤的區(qū)別.(4)優(yōu)化整合現(xiàn)代教學技術(shù),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例如,適時運用投影、說明怎樣進行讀數(shù).(5)注重教學的反饋和評價,促進教學相長.做好學生的自我和相互評價、學生與教師的相互評價.

  教學資源準備

  24架停表、24把米尺。多媒體展示。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請一個同學說一說:“你的身高?” ,“你從家到學校有多遠、要多長時間?”通過學生的討論得出 ,在生活、生產(chǎn)和科研中,經(jīng)常要進行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探究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也要進行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二)講授新課

  要測量就要有一個公認的測量單位。在古代,人們就學會了利用身邊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有規(guī)律的變化作為測量單位。比如利用身高、足長作為長度單位,利用晝夜的交替、季節(jié)的變化作為時間單位。

  1960年,國際上通過了一套統(tǒng)一的測量標準,叫國際單位制,簡稱SI.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

  單位換算:

  有了統(tǒng)一的單位就好進行測量了。

  一、長度的測量

  1、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

  (1)讓學生說出所知道的長度測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師出示一些常用的測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讓學生觀察。

  (2)讓學生找出身體的哪些部位可以做為“尺”。

 、偕扉_手掌,從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離,稱為“一柞”。

 、谏扉_兩臂的長度,大約等于身高;人步行時,平均一步的'長度;某一個手指的寬度等。

  2、長度的單位

  (1)復習小學學過的長度單位及單位間進率。了解長度單位還有微米、納米等。

  (2)閱讀課文第20頁倒數(shù)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

  (3)認識長度單位的符號及單位間進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說說教室中一些物體的長度或物體間的距離。

  4、刻度尺的使用

  應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緊靠被測物體;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數(shù);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5、學生分組實驗。測量物理課本寬度。

  (1)測量物理課本的寬度

  (2)測量硬幣的直徑、硬幣的周長。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幣下進行測量,直徑的位置難以判斷,會使測量不準確。只能用間接的方法進行測量。

  方法一(卡尺法):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幣緊壓在桌面邊緣;借助兩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來進行測量;蛴靡恢蝗前搴鸵话芽潭瘸,用兩把三角板緊夾住硬幣,均可從刻度尺上讀出硬幣的直徑d。根據(jù)公式L=лd 求出硬幣的周長。

  方法二(滾輪法):在紙面上畫一條直線,讓硬幣從某個記號開始,在紙面上沿直線滾動n周記下終點。測出線段長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長L=s/n,再利用L=лd求出硬幣的直徑d=s/nл.

  方法三(替換法):把硬幣放在紙上,貼著邊緣用筆畫上一圈,再剪下對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測量圓的d,即為硬幣的直徑。根據(jù)公式L=лd求出硬幣的周長。

  方法四(化曲為直法):拿一紙條緊貼著硬幣邊包幾圈,用一大頭針在紙條上扎穿一個孔,然后將紙條展開平放,用刻度尺測出相鄰孔間的距離L,就是硬幣的周長。根據(jù)公式d=L/л求出硬幣的直徑。

  (3)測量一頁紙的厚度

  探究:紙的厚度為10-4m,用毫米刻度尺測不出一頁紙的厚度,也測不出二頁紙厚度,但是能測出上百頁紙的厚度,而一頁紙的厚度只要把測出的厚度除以總張數(shù)就可以求出了。

  (以多測少法)測量時取若干頁紙(紙的頁數(shù)要足夠多),壓緊后,用最小刻度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總厚度L,然后將總厚度除以紙的頁數(shù)n,求出每頁紙的厚度l=L/n.

  (4)測量細銅絲的直徑

  測量道理與測量一頁紙的厚度相同(以多測少法)

  測量方法:找一支圓鉛筆,把細銅絲捋直,將金屬絲在鉛筆上依次密繞適當?shù)娜?shù)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這個線圈的長度l,再將線圈長除以圈數(shù)所得的商就是金屬絲的直徑d=l/n .

  二、時間的測量

  1、計時工具

  (1)教師概括介紹計時工具的發(fā)展變化過程。在古代,人們用日晷、沙漏等器具來計時。16世紀后,歐洲出現(xiàn)了有重錘的擺鐘,近代機械式鐘表就是在它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現(xiàn)代利用石英晶體制成了穩(wěn)定、輕巧、方便的電子鐘表,它們一天的偏差不超過0.5秒。目前最準確的計時裝置是天文臺使用的原子鐘,30萬年的偏差只有1秒。

  讓學生看課文圖2-11了解古代和現(xiàn)代的幾種計時工具。

  (2)學生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guān)古代人和現(xiàn)代人測量時間的工具、測量方法?

  簡要介紹日晷、沙漏計時原理:

 、偃贞校涸谔栒丈湎麓怪庇谌贞袌A盤上的桿在圓盤上形成影,隨太陽升降運動,不同時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對應位置標上對應的時刻,就可以用來計時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時間間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數(shù)量的沙子,根據(jù)漏下的沙量計時。)

  2、時間單位

  (1)復習小學學過的時間單位及單位間進制率。

  (2)閱讀課文第20頁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

  讓學生閱讀課文第20頁信息窗。

  (3)認識時間單位的符號:小時(h)、分(min)、秒(s)

  3 、時間的測量:

  (1)采用數(shù)脈搏跳動次數(shù)的方法估測一段時間;結(jié)論是:_______.

  (2)用停表或手表測量一段時間(從教室的一端到另一端),結(jié)論是_______。

  三、誤差

  任何實驗測量結(jié)果不可能是絕對準確的,由于受所用的儀器和測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測量長度實驗中,有的同學讀刻度尺示數(shù)可能估計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學估計的可能小一些,而一個物體它的真實長度總是一定的,這個真實的長度叫做真實值,所以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必然存在差異,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

  由于儀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確,實驗者對實驗的觀察總會有偏差,因此誤差總是存在的,不能消滅,但盡量減小誤差。

  錯誤與誤差不同:錯誤是指不按實驗、操作的有關(guān)規(guī)定的做法。是不正確的測量方法產(chǎn)生的,所以只要嚴格按要求去做,錯誤是可以避免的,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會更接近真實值,誤差較小。

  達標自查

  1、給下列各物體的長度填上合適的單位:

  (1)中學生的身高1700 ;(2)一個墨水瓶的高為0.65 ;

  (3)一課桌的高為0.52 ;(4)物理課本的寬為1.85。

  2、使用刻度尺測長度時,下面做法不正確的是

  A、放置刻度尺時,刻度尺應沿所測長度放置,并必須從0刻度線量起

  A、 看刻度尺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并要正對刻度線

  B、讀數(shù)時,根據(jù)所測長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線來讀取數(shù)據(jù)

  C、記錄時,要記下測量的數(shù)字和單位

  3、下列關(guān)于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認真細致的測量可以避免誤差B、測量時未遵守操作規(guī)則會引起誤差

  C、測量時的錯誤就是誤差太大 D、測量中錯誤是可以避免的,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4、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

  A、分度值為1cm的刻度尺 B、0刻度線已經(jīng)磨損的刻度尺

  C、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 D、刻度不均勻的刻度尺

  5、怎樣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出一枚硬幣的直徑?畫圖表示出你的測量方法,并將測量結(jié)果填在橫線上。

  硬幣面值 ;硬幣直徑 。

  6、怎么測量一個乒乓球的直徑?寫出你需要的輔助器材,畫出你的測量方法。

  7、要比較準確地測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較科學而簡單的辦法是( )

  A、做一根分度值為1m,長為100m的長度的刻度尺進行測量

  B、打開地圖,根據(jù)圖上給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離

  C、利用汽車行駛中里程表計數(shù)的變化

  D、將公路等分成n段,測出每段的長度s,再由ns算出

  能力提高

  8、在你身上找到長度等于1m、1dm、1cm、1mm的不同部位,今后在沒有刻度尺的時候,你就可以有這些身體上的刻度進行粗略的測量了。

  9、利用學校田徑場的跑道和秒表,怎樣測量自己正常步行時的速度?測出了這個速度你還能進一步測出你家到學校的距離嗎?試一試。

  10小明在學校的田徑運動會的跳遠比賽中,奮力一躍,裁判用卷尺進行測量發(fā)現(xiàn)小明的成績剛好打破了校紀錄,但裁判長卻沒有認可這個成績,而是拿來了一把鋼卷尺進行了重新測量,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11、馬拉松比賽的距離是42.195km,比賽的地點一般都安排在城市里的街道,如果你是主辦方,你將怎樣將馬拉松比賽路線的距離測量出來呢?說出你的方法,并查閱有關(guān)資料或請教有經(jīng)驗的人,實際的測量方式與你的測量方式相同嗎?

2、5 時間的測量 篇9

  一、課標與教材分析

  課標:能根據(jù)日常經(jīng)驗或自然現(xiàn)象粗略估測時間。會使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時間。能通過日常經(jīng)驗或物品粗略估測長度。會選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長度。

  長度與時間的測量,包括測量單位、測量方法和測量活動三個小節(jié)。主要內(nèi)容為長度的估測、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時間的估測,用停表或手表測時間等;并通過“信息窗”、“交流與討論”等欄目介紹測量的方法及測量的誤差。

  重點:

  1.長度和時間的單位及單位的換算。

  2.會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3.會正確記錄測量結(jié)果。

  難點:

  1.正確讀取和記錄測量結(jié)果。

  2.長度和時間的估測和間接測量。

  3.誤差的產(chǎn)生。誤差與錯誤的區(qū)別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小學和初一已經(jīng)學習過刻度尺的使用、長度與時間的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換算,這些知識對于學習本節(jié)知識非常有幫助。但是,學生并不一定會使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長度、時間;不能通過日常經(jīng)驗或物品粗略估測長度,因此,本節(jié)重點是學習刻度尺使用,如何記錄測量結(jié)果。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踐,學習測量長度、時間的基本技能。

  2.能根據(jù)日常經(jīng)驗或自然現(xiàn)象粗略估測時間,會使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時間;能通過日常經(jīng)驗或物品粗略估測長度,會選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長度。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學會使用刻度尺的正確方法;

  2、通過對物體長度的估測掌握估計長度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學會根據(jù)日常經(jīng)驗或自然現(xiàn)象粗略估測時間,會使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時間;能通過日常經(jīng)驗或物品粗略估測長度,會選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長度;并通過“信息窗”、“交流與討論”等欄目介紹測量的方法及測量的誤差;認識進行實驗與收集數(shù)據(jù)對科學探究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與媒體】講授法、實驗探究法、閱讀法、討論與交流。

  【工具】游標卡尺、刻度尺、細銅絲(直徑0.6毫米、長30厘米左右)、鉛筆、硬幣、書本、長方體木塊、透明三角板、停表、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復備

  【導入新課】

  學生觀察下面的圖,判斷圖中兩條線段的長度是否相等。再找學生用尺子進行測量,并與觀察結(jié)果進行比較,從而得出測量的重要性。這節(jié)課我們就先來學習長度的測量。

  (一)長度和時間的單位

  請同學們目測一下課桌的長、寬、高,比較它們的長短。

  由于學生目測經(jīng)驗各異,目測的結(jié)果會呈現(xiàn)多樣化,應鼓勵學生自主地表達想法:用一張紙條、一砟或三角板的一邊長作為標準,測出課桌的長、寬、高各是選定標準的幾倍,來比較課桌的長、寬、高的長短。

  學生討論交流后,會注意到大家選取的標準五花八門,比較起來很不方便,使他們體會到制定公認標準的必要性——引出單位。

  要進行測量,就要有一個人們公認的測量標準,也就是測量單位。

  學生閱讀教材,知道長度和時間的國際單位及它們的一些常用單位,并了解它們之間的換算關(guān)系。

  小活動:讓學生了解身上的尺,認識幾個單位

  1m、1dm、1cm、1mm有多長

  估測身體某些部位的'長度:如:一個指甲蓋的長度,手掌的長度,一拃的長度,自己的身高,一步的距離等

 。ǘ╅L度的測量

  有時人們對測量結(jié)果的精確度要求很高,有時人們對測量結(jié)果的精確度要求不高。當精確度要求不高時,可以借助自然現(xiàn)象或身邊的物品進行估測;當精確度要求高時,則要選用適當?shù)臏y量工具進行測量。

  實驗室中長度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

  請同學們觀察自己準備的刻度尺,思考下面的問題:

  A、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測量范圍是多少?

  B、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C、它的.零刻線在哪里?是否磨損了?

  學生仔細觀察手中的刻度尺,并在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觀察結(jié)果,然后各小組間互相交流。教師提示學生在測量之前一般都要對測量儀器仔細觀察。

  師:現(xiàn)在請各組同學分別用自己準備的刻度尺測量一下物理課本的長度和寬度。

  各小組的同學測量完以后,組內(nèi)相互討論、交流測量的過程、結(jié)果,然后每個小組將結(jié)果寫在黑板的表格上。

  長度a/cm、寬度b/c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為了使測量的結(jié)果準確,每個小組是怎樣做的?請各個小組發(fā)表意見:

  各個小組在交流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出正確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刻度尺要放正,要緊靠被測物體。

 。2)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3)為了測量更準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數(shù),并記下單位。

  依據(jù)同學們的測量和記錄,每個小組的讀數(shù)都一樣嗎?你自己每次的讀數(shù)都一樣嗎?與同學交流、討論一下,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教師引導后,讓學生交流討論體會到:在測量時,由于客觀或主觀因素的影響,如測量工具、測量方法、測量者等的影響,測量的結(jié)果和真實值之間總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就稱為誤差。

  對于測量來說,誤差是越小越好,那么如何減小誤差?請同學們討論、交流,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學生討論交流后得出減小誤差的方法:我們可以通過校準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選用精確度高的測量工具、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等方法減小測量誤差。

  在生活中,除了需要用刻度尺測量長度以外,人們還經(jīng)常需要估測長度。你有哪些估測長度的方法?怎樣可以使估測結(jié)果更準確,更接近物體的真實長度呢?請同學們發(fā)表意見:

  學生交流:可以用目測,還可以用身體的某部分制作自身攜帶的“人體尺”,或?qū)⑸磉叺哪澄矬w作為“尺”去測量,如了解自己一砟的長度,走一步的長度等。為了提高估測的準確性,要經(jīng)常用標準刻度尺測一測自己制作的“人體尺”等,看它的長度改變了沒有。

  利用你的“人體尺”能否估測出教室的長和寬?試一試,并交流估測結(jié)果。然后請兩位同學用皮卷尺精確測量,每位同學將自己的估測值與實測值進行比較,評價自己估測水平,找出差距大的原因。

  學生交流測量結(jié)果,評價自己的估測水平。僅憑自身能測出真實物體的長度,體現(xiàn)了學以致用,極大的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2、5 時間的測量 篇10

  五年級科學第三單元 時間的測量教案

  第三單元 時間的測量

  1、時間在流逝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時間有時指某一時刻,有時指時間間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規(guī)律運動的事物和現(xiàn)象可以估計時間。

  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各種活動,感知、體驗1分鐘時間的長短,進而合理估計10 分鐘、1小時持續(xù)的時間。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關(guān)注流逝的時間,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意識到只憑主觀感受有時是不正確的。

  【教學重點】感受時間流逝;合理估計時間。

  【教學難點】客觀合理的估計時間。

  【教學準備】大時鐘一個,學生自帶鐘表(小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帶領(lǐng)閱讀單元導語。

  2、揭題:時間在流逝。(板書課題)

  二、現(xiàn)在幾點了:

  1、如果不看鐘表,你能知道現(xiàn)在大約幾點鐘嗎?(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2、可以根據(jù)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現(xiàn)象來估計現(xiàn)在幾點了?(分組討論估計的方法。)

  3、匯報、交流估計方法。

  4、要準確地知道現(xiàn)在的時間,該怎么辦?(看鐘表)

  5、請看看鐘表,現(xiàn)在幾點了?你們小組誰估計的最接近?

  三、1分鐘有多長?

  1、師出示大時鐘,結(jié)合敘述:教材p50黑底部分文字。

  2、體驗一分鐘有多長?

  a、集體閉上眼睛,體驗一分鐘,師看時間。

  b、你們還可以找哪些活動,來體驗一分鐘?小組里面先討論下,然后拿出時鐘或手表,開始體驗活動。

  3、匯報交流體驗方法和結(jié)果。

  4、我們體驗了 1 分鐘有多長,那如果讓我們估計 10 分鐘持續(xù)的時間,或者是1小時持續(xù)的時間,你打算用那些方法?

  四、過去多少時間了?

  1、從上課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多長時間了?離這節(jié)課下課還有多長時間?

  2、在學生估計后,師出示正確時間進行對照,讓學生發(fā)現(xiàn)有時自己的估計居然這么不準確。

  3、引導交流: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時候你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什么時候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

  4、討論:時間是否真的如我們的感受一樣,有時候快有時候慢呢?

  5、小結(jié):時間是以不變的速度在流逝的,我們之所以會對時間有快慢的感覺,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們會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們沒興趣。

  五、延伸:

  1、完全依靠自身的感覺來計量時間,準確嗎?怎樣能比較準確地計量時間呢?

  2、完成作業(yè)本作業(yè)。

  板書設計:

  時間在流逝……

  體驗:

  一分鐘有多長?

  時間有快慢嗎?

  2、太陽鐘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在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和長度會慢慢的變化,日晷就是根據(jù)這個原理制成的計時器。

  過程與方法:觀察太陽光影在一定時間內(nèi)長短和方向的變化;討論太陽光影是怎么用來記錄一天的時間的;學習使用簡易日晷計時。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古人探索時間的過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太陽鐘計時的原理。

  【教學難點】制作使用太陽鐘計時。

  【教學準備】關(guān)于日晷計時的資料、立竿、制作太陽鐘的套材(小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如今,我們只需要看一看鐘表就能知道現(xiàn)在幾點了?蛇^去的人們并沒有我們今天使用的鐘表,在時鐘發(fā)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來計量時間的呢?(學生充分交流)

  2、揭題:太陽鐘。(板書課題)

  二、用太陽來計時:

  1、關(guān)于古人利用太陽計時的資料交流。

  如:一天是怎么確定的?(古人用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就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

  如:古時候一天分為幾小時?是怎樣劃分的?閱讀課本p52資料等等。

  三、用光影來計時:

  1、師:古代的人還常常用光影來計時。他們是怎樣做的呢?

  2、引導思考:在太陽下,將一根木棒豎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會有一個木棒的影子。隨著時間的變化,影子的方向、長短會花生變化嗎?

  3、組織觀察活動。(課前老師畫一次影子,課中和學生再去畫一次,使用太陽鐘時還可以畫一次。)

  4、如有錄象片段,可適當代替上面的觀察光影的活動。

  5、討論:古人是怎么利用太陽的光影來計時的?

  6、出示日晷及日晷面圖,解釋怎樣計時。

  7、師結(jié)合日晷面介紹“時辰”資料。

  8、師提供太陽鐘套材,小組合作組裝。

  9、師介紹使用方法,學生嘗試計時。

  四、延伸:

  1、為什么古人選用太陽來記錄一天時間的流逝呢?

  2、太陽鐘在實際使用中會有哪些弊端?

  板書設計:

  太陽鐘

  資料:                                 日晷

  “天”

  “時辰”

  3、用水測量時間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在一定的裝置里,水能保持以穩(wěn)定的速度往下流,人類根據(jù)這一特點制作水鐘用來計時。

  過程與方法:記錄100毫升水緩慢流完需要多少時間;根據(jù)記錄推測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實驗觀察的重要性;激發(fā)研究用水計時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滴漏實驗

  【教學難點】滴漏實驗

  【教學準備】有關(guān)水鐘的資料、每個小組一個鐵架臺、一個漏杯、一個量筒、裝300毫升水的燒杯、電子表,實驗記錄單,毛巾一塊。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們還曾經(jīng)利用流水來計時,他們是怎樣設計這種計時工具的呢?

  2、揭題:用水測量時間。(板書課題)

  二、古代的水鐘:

  1、播放用水計時的錄象資料。

  2、學生獨立閱讀課本p54有關(guān)古代水鐘的內(nèi)容。

  3、嘗試解釋這些水鐘是怎樣計時的?

  4、討論:古人是怎樣想到用流水來制作計時工具的?水鐘的字捉必須解決什么問題?

  三、滴漏實驗:

  1、師出示滴漏實驗裝置,介紹課本p55上的滴漏實驗。

  2、實驗一:記錄100毫升水緩慢流完需要多少時間。

  3、匯報交流實驗結(jié)果。討論:結(jié)果為什么會存在差異。

  4、根據(jù)自己小組的記錄結(jié)果,推測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5、實驗二:測量記錄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6、反饋:我們的推測與實驗結(jié)果接近嗎?想一想:為什么?

  7、引導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嗎?

  能讓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嗎?

  古人是怎樣保持水鐘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四、延伸:

  在同樣的瓶子里裝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時間將怎樣變化?

  板書設計:

  用水測量時間

  古代的水鐘:受水型、泄水型

  滴漏實驗:流100毫升水需要(     ),

  推測:流10毫升水需要(     ),流50毫升水需要(     ),流300毫升水需要(     )。

  4、我的水鐘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通過一定的裝置里,流水能夠用來計時;通過控制滴漏的速度可以使水鐘更加準確的計時。

  過程與方法:設計制作一個自己的水鐘;并用自己制作的水鐘嘗試計時。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科學制作帶來的樂趣;意識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體會到科學制作是一個不斷改進完善的過程。

  【教學重點】設計制作水鐘

  【教學難點】控制漏水速度

  【教學準備】一些以前學生制作的水鐘實物、學生自帶制作水鐘工具材料、鐘表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回憶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古代水鐘和滴漏實驗。

  2、師介紹以前學生制作的水鐘。

  3、揭題:我的水鐘。(板書課題)我們能用兩個塑料瓶制成一個能夠計時10分鐘的水鐘嗎?

  二、設計“水鐘”:

  1、我準備做一個什么類型的水鐘?

  2、怎樣控制漏水的速度?

  3、如何來劃分10分鐘的時間刻度呢?

  4、用畫圖的方法把我們的設計方案表示出來。

  三、做一個“水鐘”:

  1、制作一個滴漏。思考:怎樣制作一個能以固定的速度滴水的滴漏?

  2、標出時間刻度。

  確定合適的滴水速度,用手表計時,在容器壁上標出水流出或接水1分鐘和5分鐘時的水位刻度。

  然后,依水位老推算時間,分別標出1分鐘~10分鐘的時間刻度。

  3、小組討論后,進行制作。

  四、用水鐘計時:

  1、用做好的水鐘與鐘表對照,我們的水鐘計時準確嗎?

  2、討論:影響水鐘計時準確的因素有哪些?

  如:盛水容器的形狀、滴漏速度的控制、刻度劃分的準確度等。

  3、思考:怎樣改進我們的水鐘?

  4、實踐嘗試、改進。

  板書設計:

  我的水鐘

  設計水鐘:受水型?泄水型?

  制作水鐘:滴漏?刻度?

  使用水鐘:準確嗎?

  改進水鐘:哪些因素?

  5、機械擺鐘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同一個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相同的;根據(jù)單擺的等時性,人么制成了擺鐘,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

  過程與方法:重復觀察和測量擺鐘每分鐘的擺動次數(shù);動手制作一個單擺并觀察和測量單擺在相同時間內(nèi)擺動的次數(shù)。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進一步理解重復進行實驗的價值;感受探究計時工具的快樂。

  【教學重點】動手制作一個單擺并觀察和測量單擺在相同時間內(nèi)擺動的次數(shù)。

  【教學難點】通過觀測理解擺的等時性。

  【教學準備】擺鐘一個或擺鐘的錄象、學生自帶計時表(小組)、鐵架臺、棉線、鏍帽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復習前幾節(jié)課學習的幾種古老的計時方法,如:太陽鐘、水鐘等。同時指出還有很多類似的計時方法,如:一柱香、一個沙漏等等。

  2、師:雖然計時方法很多,但人們總希望有更精確的時鐘,擺鐘的出現(xiàn)大大提高了時鐘的精確度。揭題:機械擺鐘。(板書課題)

  二、觀察鐘擺:

  1、師出示擺鐘,設疑:擺鐘計時為什么可以這么精確呢?

  2、觀察討論:擺鐘是怎樣來計量時間的?

  3、測量:用秒表測一測:擺鐘的擺每分鐘擺動幾次?

  4、集體測量一次后反饋,問:鐘擺每分鐘擺動的次數(shù)相同嗎?

  5、討論:課本中的記錄表為什么要讓我們測三次或更多次呢?

  三、觀察我們的鐘擺:

  1、師:我也做了一個單擺(出示單擺),它每分鐘擺動的次數(shù)是不是也是一樣的呢?

  2、學生猜測后,師帶領(lǐng)學生集體測量三次。

  3、設疑:是不是所有的單擺每分鐘擺動的次數(shù)都是一樣的呢?

  4、老師給你提供鐵架臺、棉線、鏍帽,你能做一個擺嗎?

  5、小組合作制作一個單擺,并開始測量固定時間內(nèi),單擺擺動的次數(shù)。(課本記錄表上的時間間隔可以讓各小組決定,只要相同間隔就可以了)

  6、反饋交流結(jié)果。

  7、討論: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8、結(jié)合學生發(fā)現(xiàn)的(相同間隔時間段里,單擺擺動的次數(shù)是固定的),指出:單擺的這個特性就是等時性。利用這個特性,人類發(fā)明了擺鐘,大大提高了計時的精確度。

  四、延伸思考:

  師可結(jié)合學生匯報:雖然每個小組的單擺都具有等時性,但不同的單擺之間,擺動的速度確是不一樣的。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

  板書設計:

  機械擺鐘

  單擺:等時性

  6、擺的研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guān),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推測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并依次展開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jié)果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感覺是會出錯的,深刻理解重復精確實驗的價值 ;感受探究單擺的快樂。

  【教學重點】經(jīng)歷推測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并依次展開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jié)果的過程。

  【教學難點】經(jīng)歷推測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并依次展開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jié)果的過程。

  【教學準備】學生自帶計時表(小組)、鐵架臺、長中短棉線各一、重中輕鏍帽各一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我們知道擺具有等時性,那不同的擺自由擺動的快慢都一樣嗎?

  2、師出示自制單擺問:擺的快慢你覺得與什么有關(guān)呢?

  3、揭題:擺的研究。(板書課題)

  二、用擺做實驗:

  1、推測:擺的快慢你覺得與什么有關(guān)呢? (擺繩長度、擺錘大小等,如出現(xiàn)擺的幅度這個因素,可引導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的實驗。)

  2、對擺繩長度、擺錘大小兩個因素,分別展開討論:

  改變擺錘重量的實驗:要改變什么條件?哪些條件需要保持不變?

  改變擺繩長度的實驗:要改變什么條件?哪些條件需要保持不變?

  3、學生小組實驗研究搜集數(shù)據(jù)。

  4、集體匯報。問:擺的快慢與擺錘輕重有關(guān)嗎?擺的快慢與繩長有關(guān)嗎?

  5、小結(jié)。

  三、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guān):

  1、師: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guān)?什么樣的擺擺動的慢,什么樣的擺擺動的快,我們是怎樣知道的?

  2、閱讀課本p61下面的插圖和文字。讓學生進行推測。

  3、師出示如圖的兩個擺,擺繩長度一樣,擺錘長度不一樣,演示實驗。

  4、討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5、師引導:擺的長度并不等同于擺繩的長度,真正的擺長是指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

  6、小結(jié):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guān)。

  板書設計:

  擺的研究

  預測: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guān)?   擺繩長度  擺錘重量? 擺動幅度大。

  實驗驗證

  結(jié)論:擺的快慢與擺繩長度有關(guān)。長則慢,短則快。

  ↓

  擺長

  7、做一個鐘擺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guān),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

  過程與方法:在真實情境中研究擺長如何影響擺的快慢;在不斷嘗試中,調(diào)制出每分鐘擺動30次的鐘擺。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細心觀察和準確測量的重要性;體會制作鐘擺的樂趣。

  【教學重點】在真實情境中研究擺長如何影響擺的快慢。

  【教學難點】調(diào)制出每分鐘擺動30次的鐘擺。

  【教學準備】學生自帶計時表(小組)、鐵架臺、棉線、一根寬1厘米長30厘米的木條、稍大金屬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擺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

  2、閱讀課本p62上圖和文字,并作出預測。師出示上節(jié)課的實驗單擺再次演示。

  3、小結(jié):擺長不等同與繩長。

  二、擺長怎樣影響擺動次數(shù):

  1、師出示金屬圓片,問:假如把它固定到木條上,這個擺的擺動快慢會變化嗎?為什么?

  2、學生小組實驗,把金屬片固定在底部,三次實驗記錄15秒內(nèi)擺動的次數(shù)。 記錄表見課本p62。

  3、反饋數(shù)據(jù)。

  4、思考:我們觀察到了什么變化?怎樣解釋這種變化呢?

  5、師問:金屬圓片在木條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對擺的快慢有影響嗎?

  6、小組三次實驗并記錄金屬片掛在上、中、下處時,15秒內(nèi)擺動的次數(shù)。

  7、反饋數(shù)據(jù)。

  8、解釋變化原因并小結(jié)。

  三、做個鐘擺:

  1、提出要求:利用剛才的材料,我們能做一個每分鐘正好擺動30次的鐘擺嗎?

  2、板書課題:做一個鐘擺。

  3、小組嘗試調(diào)整制作。

  4、請成功的小組展示鐘擺。

  板書設計:

  做一個鐘擺

  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guān),長則慢,短則快。

  每分鐘擺動30次

  8、制作一個一分鐘計時器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機械擺鐘是擺錘與齒輪操縱器聯(lián)合工作的。

  過程與方法:觀察擺鐘內(nèi)部構(gòu)造;制作一個計時一分鐘的簡易擺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進一步體會到探究擺鐘計時的樂趣;感受到科學與技術(shù)結(jié)合帶給人類的進步。

  【教學重點】認識擺鐘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理解其工作原理。

  【教學難點】制作一個計時一分鐘的簡易擺鐘。

  【教學準備】擺鐘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示意圖或錄象片段、學生自帶制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通過近幾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擺具有等時性,我們還知道了通過控制擺長,可以控制擺的快慢。那么擺鐘又是怎樣把擺的這個特性應用進去,制造出擺鐘的呢?

  2、設計時鐘的要訣在于讓指針以一定的快慢移動,幾世紀以來的時鐘都是利用擺錘控制與齒輪相連的指針運轉(zhuǎn)的。擺鐘的擺錘是怎樣帶動指針一直以相同的快慢移動的?

  二、觀察擺鐘齒輪操縱器:

  1、帶著上面的問題,自學課本p64——65內(nèi)容。

  2、交流自學成果。

  3、師指出擺鐘的幾個重要部件:擺錘、垂體、齒輪操縱器、齒輪。并結(jié)合插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部件在擺鐘工作時是怎樣運動的?

  4、要求學生進行描述。小組內(nèi)描述到獨立描述。

  5、播放收集到的相關(guān)錄象資料,加深學生理解。

  三、制作一個一分鐘計時器:

  1、看了擺鐘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知道了擺鐘的工作原理后,我們也來做一個簡易擺鐘吧。

  揭題:制作一個一分鐘計時器

  2、引導思考:擺錘只需要擺動30次,擺鐘就是一分鐘,也就是60秒。這是為什么呢?

  3、用自帶卡紙等其他材料進行仿制。

  4、請成功的小組進行展示。不能完成的可后繼續(xù)完成。

  板書設計:

  做一個一分鐘計時器

  擺鐘的主要部件:擺錘、垂體、齒輪操縱器、齒輪等

  每分鐘擺動30次  →  時鐘走60秒

2、5 時間的測量 篇11

  教學設計

  通過自主學習,課外調(diào)查,估測,實際測量等手段,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知道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及其換算。

  2 過程與方法:能根據(jù)日常經(jīng)驗估測長度,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知道長度的測量結(jié)果由數(shù)值和單位組成。知道測量有誤差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根據(jù)常見的周期現(xiàn)象估測時間,能使用秒表、手表測量時間。

  課前導學

  1 提供學生自學提綱,讓學生了解長度、時間的單位及其換算關(guān)系。

  2 通過調(diào)查市場上出售的服裝和鞋子尺碼的'國家標準,搞清如何根據(jù)人體尺寸應購買哪種規(guī)格的衣服和鞋子,把知識和實踐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

  3 通過上網(wǎng)查閱有關(guān)長度單位的資料,了解“米”的定義的歷史變遷。

  4 上網(wǎng)查閱鐘的發(fā)展史。

  教學重點

  1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 2 學會使用機械秒表測時間。

  教學難點

  長度和時間的單位換算

  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室,厘米刻度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卷尺,米尺(30)

  機械秒表{30}、電子秒表

  教學方法

  觀察 討論 實驗 多媒體教學

2、5 時間的測量 篇12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使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時間和長度

  ●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qū)別

  2.過程與方法

  ●體驗通過日常經(jīng)驗或自然現(xiàn)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培養(yǎng)對科學技術(shù)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使用適當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2.難點:誤差的產(chǎn)生。誤差與錯誤的區(qū)別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復習:速度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的?要計算速度必須知道什么量?怎樣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測出汽車的速度?

  通過學生的討論得出要測出相應的時間。

 。ǘ┲v授新課

  1.時間的測量

  讓學生討論各種測量時間的工具和方法。學生說出多種方法和用具。鼓勵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認識周圍的事物。

 、贂r間的單位:秒(s)、分(min)、時(h)

 、趯W生活動:練習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測量自己一分鐘內(nèi)脈搏跳動的次數(shù),然后用脈搏估算一段時間;用繩子綁住一支筆做成一個擺,測量擺擺動一個來回所用的時間。

  2.長度的測量

  ①長度的單位:km→m→dm→cm→mm→μm→nm (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各進制)

 、跍y量長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測微器、游標卡尺

 、蹖W生活動:測出物理課本的長寬厚;

 、軐W生討論并活動:如何較準確測出硬幣的直徑、一頁紙的厚度、細銅線的直徑?

  總結(jié)得出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貼近被測物體;刻度尺要跟所測物體的長度平行;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讀數(shù)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測量結(jié)果=數(shù)字+單位

  3.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這種差別就是誤差。

  錯誤: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jié)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兩者區(qū)別:誤差不能消除,但可以減小,例如多測量幾次錯誤可以消除。

 。ㄈ┱n堂小結(jié)

  懂得測量時間和長度的方法和用具

 。ㄋ模┎贾米鳂I(yè)

  完成相應的同步練習

  (五)教學后記

2、5 時間的測量 篇13

  第二章  觀察和測量

  第五節(jié)  時間的測量

  教材分析

  時間的概念及應用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科學的教學內(nèi)容中都有涉及,在小學教學中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chǔ)。但本節(jié)內(nèi)容要求學生還要進一步建立正確的時間觀,明確事件發(fā)展的快慢程度及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學會動手操作使用鐘表、秒表及正確的讀數(shù)。

  教材分析

  一、授課思路與方法

  ⒈通過全班同學共同動手測量背一首詩歌、聽一段音樂,測量一本書的長度、用天平測量鐵塊的質(zhì)量所用的時間,練習使用鐘表、秒表。用實驗數(shù)據(jù)和具體事例來分析時刻和時間間隔的具體含義,并及時適時地復習長度的測量、質(zhì)量的測量的有關(guān)知識。

  ⒉可采用學生實驗及具體事例的分析、歸納、總結(jié)的啟發(fā)式教學。

  二、課時安排

  本節(jié)共安排1 課時。

  教案實例

  一、教學目標 

 、逭J知目標

  ⒈了解時刻和時間間隔的含義。

 、擦私鈺r間的單位及換算。

 、辰榻B測量時間的工具。

  ㈡技能目標

  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實驗態(tài)度。

 、缜楦心繕

  通過介紹“我國的測時和報時在世界上已居領(lǐng)先地位”等實例介紹,培養(yǎng)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及對科學知識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苯虒W重點:時間的含義、時間的單位與換算

  ⒉教學難點 :時刻和時間間隔的含義。

  三、教具準備

  錄音機、天平、鐵塊、作息時間表、鐘、表、自制時鐘示教板,學生每桌準備:刻度尺、鐘表、秒表。

  四、教學過程 

 、鍟r間

 、睂W生實驗:讓四位學生先后背同一首詩歌,進行競賽,全班同學用鐘表測量背一首詩歌所用的時間,比較哪個學生背得最快?并記錄最快同學所用的時間及起始時間和結(jié)束時間。

 、步處熡娩浺魴C放一段音樂,全班同學用鐘表測量所用的時間、起始時間和結(jié)束時間。

  ⒊每組學生合作用刻度尺測量一本書的寬度,并記錄起始時間和結(jié)束時間及測量所用的時間。

 、磸土暿褂锰炱椒Q量鐵塊,每組學生練習一次,并記錄起始時間和結(jié)束時間及測量所用的時間,將結(jié)果填在表內(nèi):

  實驗項目 開始時間 結(jié)果時間 操作時間 比較快慢 

  背詩歌     

  聽音樂     

  測量書的寬度     

  天平稱鐵塊質(zhì)量     

  分析:從表中大家已經(jīng)看到:開始時間、結(jié)束時間與操

  作時間指的都是時間,但它們所表述的含義不一樣。開始時間、結(jié)束時間指的都是某一時刻,而操作時間是指某一時間間隔。時刻與時間間隔,是我們生活中所常常碰到的。

  讓學生繼續(xù)指出表中數(shù)據(jù)哪些屬于時刻?哪些屬于時間間隔?

  出示學校作息時間表,分析本節(jié)課是8∶25分—9∶10分,其中8∶25、9∶10(出示時鐘示教板,邊講邊撥好時鐘指針)分別表示上課時間、下課時間,指的都是時刻,而 8∶25—9∶10相差45分鐘,即為時間間隔。

  小結(jié):時刻和時間間隔統(tǒng)稱為時間,故我們平時所說的時間有的是指時刻,有的是指時間間隔,要學會分辨。

  讓學生自己舉例說明哪些是時刻,哪些是時間間隔。

  討論:根據(jù)表中測量書的寬度的數(shù)據(jù),投影學生記錄表,問哪組實驗開始比較早?為什么?哪組實驗結(jié)束比較遲?

  學生討論后,得出結(jié)論:有了時刻概念,可對(同一時區(qū))事件發(fā)生的前后有了一個共同的比較標準,可以協(xié)調(diào)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交通等。

  例:一開往杭州的汽車從8∶00出發(fā),開往上海的汽車從8∶40出發(fā),可得出開往杭州的汽車比開往上海的汽車出發(fā)要早。

  討論:根據(jù)表中測量鐵塊質(zhì)量的數(shù)據(jù),投影學生記錄表,問哪組完成得快?能否將這些組操作快慢的先后次序排出?。

  學生討論后,得出結(jié)論:有了時間間隔這個概念,可比較事物變化發(fā)展的快慢程度。例:從百米賽跑,甲用13.6秒,乙用13.1秒,丙用12.8秒,我們可以知道哪個同學跑得最快。

 、鏁r間的單位

  任何具有周期性的運動都可以作為測量時間的標準。

  舉例:

  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fā)現(xiàn)了擺的等時性,就是以自己的脈搏跳動作為測時的標準。

 、莆覈糯鷦趧尤嗣癜l(fā)現(xiàn)日影的變化具有周期性,就利用日影制定了測量時刻的儀器    日晷儀來作為測量標準。

  很久以前人類就以地球?qū)μ栕赞D(zhuǎn)一周的平均時間作為時間單位,稱一天(日),再把天分為小時(簡稱時、分、秒)。

  小結(jié):時間的單位:天、小時、分、秒。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主單位是秒。1天=24小時,1小時=60分,1分=60秒。

  ⑶練習單位換算:

  1小時= 秒,150分鐘= 秒= 小時= 天

 、鐪y量時間的工具

  要知道時刻和時間間隔的具體數(shù)據(jù),需用工具進行測量。

  ⑴精確測量時刻的方法    天文的方法。

  介紹我們平時在廣播、電視中收到的準確的報時,就是我國西安、上海天文臺用天文方法精確測定時刻后報出的,我國的測時和報時在世界上已居領(lǐng)先地位。

  ⑵日常生活中測定時間的工具有鐘、表、秒表等。

  回憶表中數(shù)據(jù)的測定的過程,鐘、表測定實驗開始的時刻及結(jié)束的時刻,故鐘、表、指針或讀數(shù)顯示的是時刻,它的準確值達到秒,并由先后的兩次時刻差可求得時間間隔。而秒表只能測定時間間隔,其中機械秒表只能精確到0.1秒。

 、歉_的計時儀器。

  原子鐘誤差在300年內(nèi)不超過1秒,田徑比賽用的電子計時器,準確值可達到0.01秒。

 、刃〗Y(jié)

  五、板書設計 

  第五節(jié)  時間的測量

  時刻:比較事物發(fā)展的先后順序。

 、睍r間

  時間間隔:比較事物變化發(fā)展的快慢程度。

  ⒉時間主單位:秒。

  ⒊鐘、表測時刻。

 、疵氡頊y時間間隔。⒈時間

  六、習題與解析

 、彪S堂練習

 、畔铝懈鞣N說法中指時間間隔的是(   )

  (A)教師早上7∶00到校

  (B)中央電視一臺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從19點開始

  (C)從杭州飛往北京的飛機于晚上20∶30到達目的地

  (D)小王100米跑的比賽成績是11.7秒

  ⑵下列專門用來測定時間間隔的工具是(   )

  (A)鐘     (B)表    (C)秒表     (D)鬧鐘

 、亲邥r準確手表的秒針,一晝夜內(nèi)轉(zhuǎn)過的圈數(shù)是(  )

  (A)24圈 (B)86400圈  (C)1440圈 (D)4320圈

 、认铝姓f法不正確的是(    )

  (A)任何具有周期性的運動都可以作為測量時間的標準

  (B)鐘和表既能顯示時刻,又能通過計算得到時間間隔

  (C)有了時刻的概念,可以比較事物變化發(fā)展的快慢程度

  (D)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    東方紅發(fā)射成功,指時刻的事件

 、舱n后作業(yè) :

 、蔀闇y量甲同學唱一首歌的時間,乙同學共測量了3次,分別為10秒36、10秒33、10秒35,請問最接近真實值的時間是(   )

  (A)10秒35  (B)10秒36 (C)10秒33  (D)10秒347

 、释瓿蓵r間單位的換算

  24分36秒= 小時

  14589秒= 時 分

  10時= 分= 秒   

  150分= 時= 秒

 、硡⒖即鸢福

  ⑴(D)  ⑵(C)  ⑶(C)  ⑷(C)  ⑸(A)  ⑹0.41 4.05 243 600 36000 2.5 9000

 、春喴治

 、敲腌娹D(zhuǎn)過一圈就是1分,所以這道題的秒針一晝夜轉(zhuǎn)過的圈數(shù)等同于一晝夜等于幾分。一晝夜=24小時=24×60分=1440分,所以秒針轉(zhuǎn)過1440圈。

  ⑴最接近真實值的時間就是取其平均值

  t1+t2+t3

  t = ≈10秒34.7≈10秒35,所以選(A)

  3

  七、參考資料

  宇宙時鐘

  科學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一種伴隨自身轉(zhuǎn)動按一定周期發(fā)射無線電波和X射線的中子星。通常,中子星產(chǎn)生的脈沖信號周期并不是絕對穩(wěn)定的,它會隨著中子星自轉(zhuǎn)速度的逐漸變慢而更加緩慢地延長下去,除了這種平滑的變化之外,偶爾也會產(chǎn)生叫做“假信號”的周期波動,但是,有一種叫做“P5R1937+21”的中子星,它以1.6毫秒的周期發(fā)出脈沖信號,自1982年發(fā)現(xiàn)以來,不僅脈沖的周期極其穩(wěn)定,而且連“假信號”也未曾觀測到。人們把這種中子星叫做“毫秒脈沖發(fā)生器”。由于它的脈沖周期穩(wěn)定度極高,比地球上任何時鐘都精確得多,因此人們已經(jīng)開始考慮將它用于計時方面,被稱為“宇宙時鐘”。

2、5 時間的測量 篇14

  第一章機械運動

  第1節(jié)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國際單位制中長度和時間的單位;

  2、會選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長度和時間;

  3、知道測量有誤差及減小誤差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體驗通過日常經(jīng)驗或自然現(xiàn)象粗略估計長度和時間的方法;

  2、通過實驗,學習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確使用方法。

  3、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了解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簡單的測量知識,體會測量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養(yǎng)成細致、嚴謹?shù)膶W習習慣;

  2、認識測量長度和時間的工具及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養(yǎng)成對科學技術(shù)的熱愛。

  【教學重點】

  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使用停表測量時間。

  【教學難點】

  測量長度時讀取估計值。

  【教學準備】

  教師用:習題及圖形(事先寫或畫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鋼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石英鐘、電子手表、J1202機械停表(精確度0。1s)、J1202電子停表(精確度0。01s)等。

  學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鉛筆、金屬塊、J1202機械停表(精確度0。1s)、J1202電子停表(精確度0。01s)等。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及內(nèi)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課件導入

  【展示課件】

  展示幾個有趣的“視覺錯視”實例。

  【提出問題】

  1、圖甲中兩根紫色的線是直的嗎?

  2、圖乙中紅色的線哪根長?

  【過渡語】

  靠我們的感覺器官去判斷,很難精確,而且有時會出錯。所以,要作出準確的判斷,得到精確的數(shù)據(jù),必須用測量儀器來測量。

  【設疑引題】

  尺、秤、鐘表、溫度計等是我們熟悉的測量工具或儀器。它們都有刻度,測量時需要正確使用它們,正確記錄測量結(jié)果。那么如何進行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呢?

 。ㄔO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感覺不可靠,測量有必要,從而引出課題。)

  1、學生相互談談自己的感覺,并請2~3名同學回答感覺的結(jié)果。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觀察,發(fā)現(xiàn):甲圖中兩根紫色線都是直的;乙圖中紅色線一樣長。

  3、認識到感覺不可靠,要想獲得準確結(jié)果,應該進行測量。

  二、新課講授

  1、長度的單位

 。1)長度單位的符號

  (2)長度單位間的換算關(guān)系

 。3)了解一些物體的長度

  2、長度的測量

2、5 時間的測量(精選14篇) 相關(guān)內(nèi)容:
  • 第一冊測量(精選2篇)

    教學過程一、新課引入:我們有兩只耳朵,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聽老師講課,可以獲得各種知識,聽電臺廣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聲音是我們了解周圍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聲音是怎樣發(fā)生的?它是怎么傳到我們耳朵?二、進行新課:1、聲音的...

  • 力的測量(通用16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2.會使用彈簧測力計.(1)會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最小刻度.(2)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知道使用前要先調(diào)零.(3)會正確讀數(shù)并記錄測量結(jié)果.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 實際測量(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標桿、卷尺、測繩等測量工具.2.會用卷尺、測繩等工具,在地面上直接量出較近的距離.3.能用標桿測定直線并沿著直線量出較遠的距離.教學重點使用工具測量方法.教學難點測定直線的方法.教具學具準備1.標桿三根,卷尺(或...

  • 測 量(通用15篇)

    教學過程一、新課引入:我們有兩只耳朵,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聽老師講課,可以獲得各種知識,聽電臺廣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聲音是我們了解周圍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聲音是怎樣發(fā)生的?它是怎么傳到我們耳朵?二、進行新課:1、聲音的...

  • 測量的初步知識(精選9篇)

    【考點聚焦】測量的初步知識涉及到的考點有:1.長度的單位及其換算,長度的測量。2.體積的單位及其換算,體積的測量。3.誤差和錯誤。4.長度的測量方法!境尸F(xiàn)形式】上述考點常以填空題和選擇題型出現(xiàn)。...

  • 力的測量(精選15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2.會使用彈簧測力計.(1)會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最小刻度.(2)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知道使用前要先調(diào)零.(3)會正確讀數(shù)并記錄測量結(jié)果.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 第一單元 測量(通用4篇)

    第一課時毫米的認識教學內(nèi)容:人教課標版三年級上冊2~3頁教學目標:1、了解1厘米=1毫米,初步形成對毫米的感知;2、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3、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觀察、樂于動手的習慣。學生分析:會用米和厘米進行測量。...

  •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精選4篇)

    第1課時 長度的測量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1)知道測量的意義。知道長度和體積的單位及其常用單位。(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測量范圍。...

  • 用工具測量(精選4篇)

    教學設計意圖說明一、教材簡析:本課是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觀察與測量》的第2部分,在同學們嘗試用各種感官對多種物體做了細致的觀察基礎(chǔ)上,發(fā)現(xiàn)我們的細致的觀察也會有不可靠的時候,感覺不可靠怎么辦?測量可以為我們提...

  • 10、測量物體的體積

    教學目標:1、讓學生運用等積變換的方法,以及聯(lián)系某種物質(zhì)的比重,通過測量相應物體的質(zhì)量,計算其體積的方法,來測量和計算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

  • 第一單元 測量(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的:1、在實踐活動中感知用毫米作長度單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認識毫米,建立毫米的長度觀念;2、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理解1厘米=10毫米的關(guān)系。...

  •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

    第1課時 長度的測量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1)知道測量的意義。知道長度和體積的單位及其常用單位。(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測量范圍。...

  • 測量的初步知識

    【考點聚焦】測量的初步知識涉及到的考點有:1.長度的單位及其換算,長度的測量。2.體積的單位及其換算,體積的測量。3.誤差和錯誤。4.長度的測量方法!境尸F(xiàn)形式】上述考點常以填空題和選擇題型出現(xiàn)。...

  • 如何正確地測量血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增強,許多家庭都備有水銀血壓計或是彈簧血壓計,但因為實際生活中測量血壓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所以父母朋友們懂得一些醫(yī)學常識并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將是十分必要的。...

  • 測量物體密度實驗教學反思

    篇一在本節(jié)課的備課中我對于分組實驗的設計很詳細,認為引導學生設計出實驗步驟就一定能成功的完成小組實驗,但是,在本節(jié)課結(jié)束之后在反思過程中才發(fā)現(xiàn)了問題的所在。...

  • 小學自然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在线精品 | 国产精品成品人品 | 成人美女在线 | 欧洲亚洲精品在线 | 国色A片V一区二区三区下 | 7788成人网站免费观看 | 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黑色丝袜 | av日韩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领先的自拍视频网站 | 97最新国自产拍视频在线完整在线看 |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大地资源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官网 |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潘金莲 | 国产第一福利 | 日本久久香蕉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国产 | 亚洲最大成人综合网720P | 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视频 | 最近2018中文字幕视频免费看 | 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毛片资源 | 中国少妇xxxⅹ性xxxx | 久久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xxxx96 | 蜜桃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黄片视频在线看 | 欧美精美视频 | 天天干夜夜透 | 国产人妻无码区免费九色 | 99爱中文字幕高清视频 | 潜行者40集在线播放免费观看国语 | 人人澡人人透人人爽 | 亚洲一级影片在线观看 | 欧美88888| 少妇又黄又爽又紧又刺激 | 一二三四视频在线观看中文版免费 |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页 | 午夜131美女爱做视频 |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影院 |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