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具測量(精選4篇)
用工具測量 篇1
教學設計意圖說明
一、教材簡析:
本課是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觀察與測量》的第2部分,在同學們嘗試用各種感官對多種物體做了細致的觀察基礎上,發現我們的細致的觀察也會有不可靠的時候,感覺不可靠怎么辦?測量可以為我們提供精確的數據。本課將對同學們進行五種基本測量技能(測量長度,估算面積、測量容積、測量質量、測量溫度、測量時間)的訓練。
第一課時
二、設計說明:
1、首先通過幾個感官難以判斷的例子,說明有些時候認識物體只憑感官并不可靠,從而引出這個課題。 2、這節課主要讓學生測量樹葉,測量什么?用什么工具測量?怎樣測量?讓學生自己討論。
3、考慮到學生可能會說測量葉子的質量,因此老師在這節課安排了學習使用簡易天平,將教材順序進行調整。
4、對于較困難的項目,如:估算面積、簡易天平的使用,老師通過電腦課件給予介紹,供學生參考。
5、接著讓學生分組動手學習使葉子,然后匯報測量結果。
6、最后讓大家談收獲和存在的問題。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用尺子、繩子、厘米格、天平等工具對物體進行測量,采集數據并作記錄。
2、能夠用畫圖、文字等方法記錄測量結果并與同學交流結
果和想法。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到測量對科學研究的重要作用。
2、認識常見的測量工具及計量單位,。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只憑感覺是不可靠的,科學需要精確的數據。
二、 教學重點:
意識到只憑感覺是不可靠的,科學需要精確的數據。
三、教學難點 :
估算面積、簡易天平的使用。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葉子、小天平、回形針、兩個質量略有不同的盒子、繩子、方格紙若干張(厘米格)、實驗記錄單、電腦課件等。
學生準備:尺子。
五、教學過程 :
(一)提出疑問、導出課題
1、(播放課件)質疑:這是兩條直線嗎?這兩片葉子哪片比較大?這兩個盒子哪個比較重?
2、生:觀察、討論匯報。
3、師:只憑我們的感官可靠嗎?我們怎樣才能準確知道這是兩條直線嗎?這兩片葉子誰大?這兩個盒子哪個重?
4、生:討論回答,導出課題——
(二)學習使用尺子、天平等工具測量樹葉
1、師:這節課我們來測量樹葉,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測量樹葉?用什么工具測量?怎樣測量?把討論結果記在實驗記錄單。(后附)
2、生:討論、記錄。
3、生:匯報、交流。
4、師:引導學生確定測量項目,如:葉子的長、寬、周長、面積、質量等。
5、師:注意,測量長度時,要從葉尖量到基部,不包括葉柄;測量寬度要以最寬處取值。(出示課件)介紹估測面積和測量物體質量的方法。(詳見課件)
6、生:小組分工合作動手測量并做好記錄。師巡視指導。
7、生:匯報、交流。
(三)反饋質疑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想問?
(四)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發現細致的觀察也會有不可靠的時候,感覺不可靠怎么辦?測量可以為我們提供精確的數據。老師希望同學們把今天學到的測量技能運用到生活實踐中。
六、 反饋與體會:
1、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需要。如:在質疑可以從哪些方面測量樹葉時,學生可能提出測量樹葉的質量,因此安排了學習用簡易天平測量樹葉的質量。
2、教學目標 明確、結構嚴謹、層次清晰,選用工具、使用方法恰當,教態自然、學生聽的清楚,學生探究與教師指導相結合較好,教學效果不錯。
3、小組實驗時老師應指導做好分工合作的工作,有利提高課堂功能效率。
4、重視學生探究技能的教學,合理利用電腦課件幫助教學。(估測面積和簡易天平的使用)
5、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測量技能,通過測量樹葉的長、寬、周長、面積、質量等使學生掌握使用尺子、天平、繩子等工具測量物體的技能,并把這些技能應用于生活實踐中。
課件設計說明
內容:光盤一張
1、出示幾個感官難以判斷的例子,說明有些時候認識物體只憑感官并不可靠,從而引出這個課題
2、利用厘米格畫出葉子,估算葉子的面積。
3、利用電腦動畫介紹正確使用簡易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2004.4.10
實驗記錄單
用 工 具 測 量
班級: 組別:
一、 測量樹葉
測量項目
測量工具
測量結果
用工具測量 篇2
教學設計意圖說明
一、教材簡析:
本課是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觀察與測量》的第2部分,在同學們嘗試用各種感官對多種物體做了細致的觀察基礎上,發現我們的細致的觀察也會有不可靠的時候,感覺不可靠怎么辦?測量可以為我們提供精確的數據。本課將對同學們進行五種基本測量技能(測量長度,估算面積、測量容積、測量質量、測量溫度、測量時間)的訓練。
第一課時
二、設計說明:
1、首先通過幾個感官難以判斷的例子,說明有些時候認識物體只憑感官并不可靠,從而引出這個課題。 2、這節課主要讓學生測量樹葉,測量什么?用什么工具測量?怎樣測量?讓學生自己討論。
3、考慮到學生可能會說測量葉子的質量,因此老師在這節課安排了學習使用簡易天平,將教材順序進行調整。
4、對于較困難的項目,如:估算面積、簡易天平的使用,老師通過電腦課件給予介紹,供學生參考。
5、接著讓學生分組動手學習使葉子,然后匯報測量結果。
6、最后讓大家談收獲和存在的問題。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用尺子、繩子、厘米格、天平等工具對物體進行測量,采集數據并作記錄。
2、能夠用畫圖、文字等方法記錄測量結果并與同學交流結
果和想法。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到測量對科學研究的重要作用。
2、認識常見的測量工具及計量單位,。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只憑感覺是不可靠的,科學需要精確的數據。
二、 教學重點:
意識到只憑感覺是不可靠的,科學需要精確的數據。
三、教學難點 :
估算面積、簡易天平的使用。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葉子、小天平、回形針、兩個質量略有不同的盒子、繩子、方格紙若干張(厘米格)、實驗記錄單、電腦課件等。
學生準備:尺子。
五、教學過程 :
(一)提出疑問、導出課題
1、(播放課件)質疑:這是兩條直線嗎?這兩片葉子哪片比較大?這兩個盒子哪個比較重?
2、生:觀察、討論匯報。
3、師:只憑我們的感官可靠嗎?我們怎樣才能準確知道這是兩條直線嗎?這兩片葉子誰大?這兩個盒子哪個重?
4、生:討論回答,導出課題——
(二)學習使用尺子、天平等工具測量樹葉
1、師:這節課我們來測量樹葉,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測量樹葉?用什么工具測量?怎樣測量?把討論結果記在實驗記錄單。(后附)
2、生:討論、記錄。
3、生:匯報、交流。
4、師:引導學生確定測量項目,如:葉子的長、寬、周長、面積、質量等。
5、師:注意,測量長度時,要從葉尖量到基部,不包括葉柄;測量寬度要以最寬處取值。(出示課件)介紹估測面積和測量物體質量的方法。(詳見課件)
6、生:小組分工合作動手測量并做好記錄。師巡視指導。
7、生:匯報、交流。
(三)反饋質疑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想問?
(四)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發現細致的觀察也會有不可靠的時候,感覺不可靠怎么辦?測量可以為我們提供精確的數據。老師希望同學們把今天學到的測量技能運用到生活實踐中。
六、 反饋與體會:
1、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需要。如:在質疑可以從哪些方面測量樹葉時,學生可能提出測量樹葉的質量,因此安排了學習用簡易天平測量樹葉的質量。
2、教學目標 明確、結構嚴謹、層次清晰,選用工具、使用方法恰當,教態自然、學生聽的清楚,學生探究與教師指導相結合較好,教學效果不錯。
3、小組實驗時老師應指導做好分工合作的工作,有利提高課堂功能效率。
4、重視學生探究技能的教學,合理利用電腦課件幫助教學。(估測面積和簡易天平的使用)
5、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測量技能,通過測量樹葉的長、寬、周長、面積、質量等使學生掌握使用尺子、天平、繩子等工具測量物體的技能,并把這些技能應用于生活實踐中。
課件設計說明
內容:光盤一張
1、出示幾個感官難以判斷的例子,說明有些時候認識物體只憑感官并不可靠,從而引出這個課題
2、利用厘米格畫出葉子,估算葉子的面積。
3、利用電腦動畫介紹正確使用簡易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2004.4.10
實驗記錄單
用 工 具 測 量
班級: 組別:
一、 測量樹葉
測量項目
測量工具
測量結果
用工具測量 篇3
用工具測量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用尺、量筒、天平、溫度計、秒表等對物體進行測量,采集數據并作記錄。
2.知識與技能:
(1)認識到測量對科學研究的重要作用。
(2)認識常見的測量工具及計算單位,學會使用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只憑感覺是不可靠的,科學需要精確的數據。
二、教學準備:
兩個外觀一樣,內放一些小物體,使質量略有不同的紙盒;方格紙若干張、量杯、量筒、天平、溫度計、秒表、冷水、熱水、直尺、樹葉、水杯等。
三、教學過程:
1.探究“只憑我們的感覺是否可靠”。
(1)學生仔細觀察p66左上的一幅圖,說說圖上的兩條線直嗎?
(2)學生用尺子測量。
(3)學生談感受。使用測量工具認識物體比只憑感官準確可靠。
2.測量樹葉的長和寬。
(1)出示兩片形狀不同,大小接近的葉子,提出問題:怎么知道誰大誰小?
(2)指導學生測量葉子的長和寬。
(3)指導學生測量葉子的面積。將葉子放在有方格的紙上,數一數這片葉子占了幾格,不滿一格算半格。
3.測量容積。
(1)教師出示兩個杯子,一粗一細,粗杯中水位底,細杯中水位高,請學生猜一猜哪杯水多。
(2)認識量杯和量筒。
(3)指導學生使用量杯。
(4)測量自己的杯子能裝多少水。
4.測量質量。
(1)認識各種測質量的工具,了解質量單位及換數率。
(2)學習使用小天平。
a.調整小天平,使它平衡。
b.測量物價的質量。
(3)測量一粒綠豆的質量。
5.測量溫度。
(1)認識各種溫度計。
(2)測量冷水、熱水、溫水的溫度。
6.測量時間。
(1)認識秒表的使用方法。
(2)利用秒表測量100米的短跑時間。
(3)用秒表測量一樓到四樓的時間。
7.認識各種測量儀器。
指導學生認識書中介紹的幾
用工具測量 篇4
《用工具測量》
教學設計意圖說明
一、教材簡析:
本課是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觀察與測量》的第2部分,在同學們嘗試用各種感官對多種物體做了細致的觀察基礎上,發現我們的細致的觀察也會有不可靠的時候,感覺不可靠怎么辦?測量可以為我們提供精確的數據。本課將對同學們進行五種基本測量技能(測量長度,估算面積、測量容積、測量質量、測量溫度、測量時間)的訓練。
第一課時
二、設計說明:
1、首先通過幾個感官難以判斷的例子,說明有些時候認識物體只憑感官并不可靠,從而引出“用工具測量”這個課題。 2、這節課主要讓學生測量樹葉,測量什么?用什么工具測量?怎樣測量?讓學生自己討論。
3、考慮到學生可能會說測量葉子的質量,因此老師在這節課安排了學習使用簡易天平,將教材順序進行調整。
4、對于較困難的項目,如:估算面積、簡易天平的使用,老師通過電腦課件給予介紹,供學生參考。
5、接著讓學生分組動手學習使用工具測量葉子,然后匯報測量結果。
6、最后讓大家談收獲和存在的問題。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用尺子、繩子、厘米格、天平等工具對物體進行測量,采集數據并作記錄。
2、能夠用畫圖、文字等方法記錄測量結果并與同學交流結
果和想法。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到測量對科學研究的重要作用。
2、認識常見的測量工具及計量單位,。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只憑感覺是不可靠的,科學需要精確的數據。
二、 教學重點:
意識到只憑感覺是不可靠的,科學需要精確的數據。
三、教學難點 :
估算面積、簡易天平的使用。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葉子、小天平、回形針、兩個質量略有不同的盒子、繩子、方格紙若干張(厘米格)、實驗記錄單、電腦課件等。
學生準備:尺子。
五、教學過程 :
(一)提出疑問、導出課題
1、(播放課件)質疑:這是兩條直線嗎?這兩片葉子哪片比較大?這兩個盒子哪個比較重?
2、生:觀察、討論匯報。
3、師:只憑我們的感官可靠嗎?我們怎樣才能準確知道這是兩條直線嗎?這兩片葉子誰大?這兩個盒子哪個重?
4、生:討論回答,導出課題——用工具測量
(二)學習使用尺子、天平等工具測量樹葉
1、師:這節課我們來測量樹葉,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測量樹葉?用什么工具測量?怎樣測量?把討論結果記在實驗記錄單。(后附)
2、生:討論、記錄。
3、生:匯報、交流。
4、師:引導學生確定測量項目,如:葉子的長、寬、周長、面積、質量等。
5、師:注意,測量長度時,要從葉尖量到基部,不包括葉柄;測量寬度要以最寬處取值。(出示課件)介紹估測面積和測量物體質量的方法。(詳見課件)
6、生:小組分工合作動手測量并做好記錄。師巡視指導。
7、生:匯報、交流。
(三)反饋質疑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想問?
(四)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發現細致的觀察也會有不可靠的時候,感覺不可靠怎么辦?測量可以為我們提供精確的數據。老師希望同學們把今天學到的測量技能運用到生活實踐中。
六、 反饋與體會:
1、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需要。如:在質疑可以從哪些方面測量樹葉時,學生可能提出測量樹葉的質量,因此安排了學習用簡易天平測量樹葉的質量。
2、教學目標 明確、結構嚴謹、層次清晰,選用工具、使用方法恰當,教態自然、學生聽的清楚,學生探究與教師指導相結合較好,教學效果不錯。
3、小組實驗時老師應指導做好分工合作的工作,有利提高課堂功能效率。
4、重視學生探究技能的教學,合理利用電腦課件幫助教學。(估測面積和簡易天平的使用)
5、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測量技能,通過測量樹葉的長、寬、周長、面積、質量等使學生掌握使用尺子、天平、繩子等工具測量物體的技能,并把這些技能應用于生活實踐中。
課件設計說明
內容:光盤一張
1、出示幾個感官難以判斷的例子,說明有些時候認識物體只憑感官并不可靠,從而引出“用工具測量”這個課題
2、利用厘米格畫出葉子,估算葉子的面積。
3、利用電腦動畫介紹正確使用簡易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2004.4.10
實驗記錄單
用 工 具 測 量
班級: 組別:
一、 測量樹葉
測量項目
測量工具
測量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