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度和體積的測量
第1課時 長度的測量
教學目標:
1. 知識技能目標
(1)知道測量的意義。知道長度和體積的單位及其常用單位。
(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測量范圍。
(3)學會正確使用刻度尺,學會記錄長度測量的結(jié)果,學會選擇不同的測量儀器或方法去測量各種物體的長度。
2. 科學探究目標:初步了解科學探究過程
3. 情感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使用刻度尺
教學難點: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
教學準備:直尺,三角板,皮尺,卷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細線等
教學過程設(shè)計:
一. 測量的意義
1.通過關(guān)于測量的小故事引出測量是一個將待測量與同類標準量比較的過程,并舉實例讓學生直覺的判斷長短,大小和遠近,感受一下測量是一個比較的過程。
2.引導學生說出各種長度測量方法,如用伸開的雙手去量,用腳步去量,讓學生知道測量長度也是一個比較的過程,使學生對長度的測量有一個初步的概念
3.提出思考問題:我們的感官對長度的判斷可靠嗎?
分析教材中的插圖,說明感官知覺判斷往往會產(chǎn)生偏差。要準確的測量長度,必須借助長度測量工具,還要規(guī)定長度“公認的標準量”,即長度單位。
二. 長度的單位
1.請同學們目測自己科學課本和課桌的長度,寬度,把目測的數(shù)據(jù)記錄在本子上,
擇要板書。分析學生所測數(shù)據(jù),指出其中的缺漏,選出有代表性的進行講評:如有的學生只寫出數(shù)而沒寫單位,單位使用混雜等等。強調(diào)指出,測量結(jié)果只寫出數(shù)字沒有單位是無意義的。
2.介紹長度的常用單位,及其換算關(guān)系。微米,納米等單位可以適當介紹,以激發(fā)學生興趣。
3. 舉出一些物體長度的實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長度的單位
4. 介紹“北京-杭州”的空間距離,“不同物體的空間尺度”等內(nèi)容,讓學生對各
種物體的空間尺度有一個較為整體的理解,有一個可比性。
三. 正確使用刻度尺
1.熟悉刻度尺:介紹零刻度線,測量范圍,最小刻度值
讓學生觀察鉛筆盒中的直尺,三角尺等,找出零刻度線,測量范圍,最小刻度值
2.練習使用刻度尺:
(1)介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放,看,讀
(2)學生使用刻度尺測量科學課本的長度,分析學生所測數(shù)據(jù),加以修正。
3.思考問題
(1)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已磨損,刻度不清,怎樣測量?
(2)《科學》書寬度在16.8厘米和16.9厘米之間,該怎樣讀數(shù)?
四. 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
1.估測長度時,可利用身邊的尺子進行粗略的估測。介紹身體上的尺子。
2.介紹皮尺,卷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等測量工具
3.思考問題
(1)選擇刻度尺是不是越準確越好呢?
(2)為裝玻璃和窗簾都要測量窗戶的長度,應分別選用什么樣的刻度尺?
五.特殊的測量方法
問題:
1. 根據(jù)地圖怎樣怎么樣計算北京到杭州的鐵路的實際長度?
“化曲為直法”
“滾輪法”
2. 何用刻度尺測量乒乓球的直徑?
“卡尺法”
3. 如何測量《科學》書中一張紙的厚度?
“累積法”
第2課時 體積的測量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1)知道長度和體積的單位及其常用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