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科學教案 > 初中科學教案 >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精選4篇)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

發布時間:2022-11-15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精選4篇)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 篇1

  第1課時  長度的測量

  教學目標:

  1. 知識技能目標

  (1)知道測量的意義。知道長度和體積的單位及其常用單位。

  (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測量范圍。

  (3)學會正確使用刻度尺,學會記錄長度測量的結果,學會選擇不同的測量儀器或方法去測量各種物體的長度。

  2. 科學探究目標:初步了解科學探究過程

  3. 情感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使用刻度尺

  教學難點: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

  教學準備:直尺,三角板,皮尺,卷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細線等

  教學過程設計:                     

  一. 測量的意義

  1.通過關于測量的小故事引出測量是一個將待測量與同類標準量比較的過程,并舉實例讓學生直覺的判斷長短,大小和遠近,感受一下測量是一個比較的過程。

  2.引導學生說出各種長度測量方法,如用伸開的雙手去量,用腳步去量,讓學生知道測量長度也是一個比較的過程,使學生對長度的測量有一個初步的概念

  3.提出思考問題:我們的感官對長度的判斷可靠嗎?

  分析教材中的插圖,說明感官知覺判斷往往會產生偏差。要準確的測量長度,必須借助長度測量工具,還要規定長度“公認的標準量”,即長度單位。

  二. 長度的單位

  1.請同學們目測自己科學課本和課桌的長度,寬度,把目測的數據記錄在本子上,

  擇要板書。分析學生所測數據,指出其中的缺漏,選出有代表性的進行講評:如有的學生只寫出數而沒寫單位,單位使用混雜等等。強調指出,測量結果只寫出數字沒有單位是無意義的。

  2.介紹長度的常用單位,及其換算關系。微米,納米等單位可以適當介紹,以激發學生興趣。

  3. 舉出一些物體長度的實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長度的單位

  4. 介紹“北京-杭州”的空間距離,“不同物體的空間尺度”等內容,讓學生對各

  種物體的空間尺度有一個較為整體的理解,有一個可比性。

  三. 正確使用刻度尺

  1.熟悉刻度尺:介紹零刻度線,測量范圍,最小刻度值

  讓學生觀察鉛筆盒中的直尺,三角尺等,找出零刻度線,測量范圍,最小刻度值

  2.練習使用刻度尺:

  (1)介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放,看,讀

  (2)學生使用刻度尺測量科學課本的長度,分析學生所測數據,加以修正。

  3.思考問題

  (1)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已磨損,刻度不清,怎樣測量?

  (2)《科學》書寬度在16.8厘米和16.9厘米之間,該怎樣讀數?

  四. 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

  1.估測長度時,可利用身邊的尺子進行粗略的估測。介紹身體上的尺子。

  2.介紹皮尺,卷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等測量工具

  3.思考問題

  (1)選擇刻度尺是不是越準確越好呢?

  (2)為裝玻璃和窗簾都要測量窗戶的長度,應分別選用什么樣的刻度尺?

  五.特殊的測量方法

  問題:

  1. 根據地圖怎樣怎么樣計算北京到杭州的鐵路的實際長度?

  “化曲為直法”

  “滾輪法”

  2. 何用刻度尺測量乒乓球的直徑?

  “卡尺法”

  3. 如何測量《科學》書中一張紙的厚度?

  “累積法”

  第2課時 體積的測量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1)知道長度和體積的單位及其常用單位。

  (2)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

  (3)學會用量筒液體和形狀不規則的固體體積。

  2.科學探究目標:初步了解科學探究過程

  3.情感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使用量筒

  教學難點: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

  教學準備:量筒,量杯,飲料瓶,橡皮泥,木塊,冰糖,細沙,鐵塊,大頭針等

  教學過程設計:

  一.體積

  引入:課前讓學生收集帶有體積標識的商品,如飲料瓶,洗發水瓶等,引導學生認識不同的體積標識,引出體積的概念。

  二.體積的單位

  1.了解各種常見單位,及其換算關系

  2.感受體積的單位

  做一個1立方米的箱子,從其一個角處切割出1立

  方分米的小箱子,讓學生感受單位的大小。1立方厘米可以用手指頭來比較。

  3.總結日常生活中測量體積有兩種方法:用標準量去比較,用測量工具測量

  三.液體體積的測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1.量筒:實物投影量筒,師生共同觀察,請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1)刻度單位:毫升

  (2)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使用方法:把量筒平放在桌面上,視線讀數時視線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

  (4)思考:俯視或仰視對結果回造成怎樣的影響?

  2.學生動手實驗:練習使用量筒及讀數

  3.量杯與量筒的比較:實物投影量筒和量杯,請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1)你覺得二者最主要的區別是什么?

  (2)你覺得量杯的刻度均勻的,刻度值應該如何標?

  (重點解釋為什么量杯的刻度是不均勻的)

  4. 自制量杯的展示

  課前讓每一個學生都自制一個量杯,課上讓學生展示自己量杯,并講解自制過程和選用的標準量并分析每一個量杯的優缺點。或者個別學生的自制過程可排成錄象,在課堂上演示。

  思維擴展:形狀非常不規則(如可樂瓶)的容器能不能制成測量液體體積的工具?

  四.任意物體體積的測量

  1.課前讓學生每個人準備3樣東西,并設計方法測量其體積。課上讓學生針對一樣東西講一下自己設計的測量體積的方法并做演示。

  2.教師針對學生的設計方案給予一定的點評,最后總結歸納出測量體積幾種情況:

  (1) 液體體積測量:直接用量筒或量杯測量

  (2) 形狀規則固體體積測量:測出數據,代入公式計算

  (復習立方體,柱體體積計算公式)

  (3) 形狀不規則固體體積測量:排水法

  探究1:若被測物不能沉于水下怎樣測量體積,如木塊?

  探究2:溶于水的物質怎樣測量體積,如冰糖?

  (提供實驗儀器,讓學生設計實驗方案,較好的組到前面演示,分析每一種實驗方案的優缺點)

  第一章 第三節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

  前測:

  課前調查

  班         級  姓          名 

  關于長度和體積的測量,我知道……. 

  關于長度和體積的測量,我還想知道…….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在生活中很有用,例如…….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教學反思

  一、建議: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是初一學生首次接觸到的測量的知識,這時學生從前幾節課中對“科學”剛有了一些了解和興趣,但一轉入學習測量,許多學生就感到沒有趣味,對學習物理采取漫不經心的態度,隨便擺弄刻度尺,以為沒有什么好學的。能否把學生的興趣引到正確的方向,對以后物理教學質量的提高有重要影響。

  (一)進一步激起學習興趣

  開始學習《科學》,初中學生往往想到那些有趣的現代科學技術,而對長度體積的測量等簡單的學習內容缺乏興趣。因此,幫助學生克服輕視測量的心理障礙,是搞好教學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應設法引起學生對測量的注意和興趣,從而激起學習興趣,并把這種興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二)充分運用實驗來培養學習興趣和實際技能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光靠教師的講解是不行的,必須讓學生有充分的動手機會。比如長度的測量這節課有“目測”、“尺測”、“估測”三部分,先讓學生目測,結果使他們出乎意料,這對于好奇、好問、好動的學生來說是有吸引力的,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操作的積極性。在實驗的過程中進行恰當的引導,可以使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斷高漲,并能在這個基礎上認識到測量的重要性,獲得一定的實際技能。

  (三)適當組織討論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好形式

  只有教師的講解和學生默默地實驗,是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學生好動、好思考,也愛辯論。因此,適當組織討論,正符合學生的心理要求,能激發廣大學生的積極性。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討論的題目,并正確地進行組織和引導,以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展開討論,學生的思維就會不斷地發展,得到許多收獲,從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一時激起的學習興趣也不會持久。因此,在組織討論時,必須注意使學生在討論中有所收獲,有所提高。當然,脫離學生的原有基礎提出過高的要求也是不行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很好地了解學生。

  (四)注意實驗,觀察和抽象思維相結合

  測量的重要性,刻度尺,量筒的使用方法,長度,體積單位及其換算,量具的正確選用等知識,都不要生硬地灌注,但也不能只讓學生實驗而不了解這些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善于在組織學生實驗、觀察的基礎上進行思維,逐步地領會到這些知識。這樣,不僅不會削弱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使他們的學習興趣達到新的高度。

  二.收獲

  《長度體積的測量》這節課在知識上面應該說沒有什么難度,難的是怎樣轉變教學思路,怎樣從傳統的啟發式教學轉變到適應新課標背景下的探究式教學。在備課過程中我深深感到這種轉變的艱難。教學過程中我在以下幾個方面收獲較大:

  1. 要讓學生評價學生

  2. 不要讓學生猜測老師在想什么,而是要猜測學生在想什么

  3. 不要把學生的思路硬是拉到老師的思路當中去,要給他們充分發揮的空間

  4. 對學生的想法不要急于作出評價

  5. 要學會從多方面評價學生的觀點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 篇2

  第二章   觀察和測量

  第二節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除了要求學生應用感覺器官去直接感知外,還需要使用工具有目的地進行實驗。在學生原有的動手基礎上,進一步掌握測量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及規范動手操作技能。通過實踐培養學生嚴謹、細致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材在介紹長度、面積、體積測量方法的基礎上,同時滲透特殊測量的科學方法,使本節教學成為啟蒙科學思維的實踐過程。

  教法指導

  一、授課思路與方法

  ⒈采用學生動手測量和教師演示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自已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⒉教師多設置障礙,讓學生在克服障礙的過中,采用探索、討論的方法來學習知識,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二、課時安排

  本節共安排3課時,其中學生實驗占1課時。

  教案實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㈠認知目標

  了解長度的概念及長度的單位;了解長度的測量工具及正確選擇刻度尺。

  ㈡技能目標

  初步學會正確使用刻度尺,培養學生估測能力和正確細致的實驗習慣,提高動手能力。

  ㈢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⒈教學重點:正確使用刻度尺。

  ⒉教學難點 :使用刻度尺時做到放、看、讀、記、四正確。

  三、教學準備

  米尺,木塊,最小刻度為厘米的甲刻度尺,最小刻度為毫米的乙刻度尺(以上學生、教師每人各一套),皮卷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投影片,錄像片。

  四、教學過程 

  ㈠新課教學

  ⒈測量的重要性。

  讓學生看一段有關測量的錄像(也可教師舉例),說明測量的重要性。

  探索性實驗1:學生每人拿出一把米尺(暫蓋刻度尺),去測量課桌的長度。討論后總結:沒刻度,不能測量。

  然后教師指出:長度測量的工具是刻度尺。

  探索性實驗2:揭去遮蓋在米尺上的紙條,去測量課桌的長度。

  學生動手實驗后總結:測量的實質是一個比較的過程。繼續討論:誰跟誰比較?討論后總結:桌子與刻度尺比較,即一個待測的量和一個公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拿出學生中幾個記錄錯誤的代表數據:如0.64或64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指出錯在沒有單位,從而引出長度單位。

  ⒉長度的單位。

  指出長度單位就是事先確定的一個標準的長度。世界上各國有不同的長度單位,中國就有丈、尺、寸、分等。為了便于國際交往(通商、科學技術交流等),國際上規定了一套統一的單位 國際單位制(SI),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主單位是米,單位符號:m。再出示米尺,來加深米的概念。并介紹其他常用單位。

  學生練習:138000米=    千米;0.000075米=    微米。說明單位換算應為數值×單位間的進率。

  ⒊正確選用刻度尺

  探索性實驗3:每位學生拿出甲尺(最小刻度為厘米)和乙尺(最小刻度為毫米),分別測同一塊木塊長度。

  學生在測量過程中發現測量同一塊木塊用甲、乙兩尺得到的準確程度不一樣。教師馬上投影甲尺和乙尺。并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

  ①甲、乙兩刻度尺上刻度每大格分別是多少?每一小格分別是多少?

  ②用甲尺能準確讀到哪一位?用乙尺能準確讀到哪一位?

  在學生明確甲刻度尺最小刻度是厘米和乙刻度尺最小刻度是毫米后。小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越小,測量的結果就越準確,也就是說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就是準確程度。因此,測量所能達到的準確程度決定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教師介紹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讓學生繼續討論:

  ①選擇刻度尺是不是越準確越好呢?

  ②為裝玻璃和窗簾都要測量窗戶的長度,應分別用準確程度是多少的刻度尺?

  ③測量人的身高該用準確程度為多少的刻度尺?而用來量體裁衣該用多少?

  小結:不同的測量對象選用準確程度不同的刻度尺。

  探索性實驗4:讓兩位學生分別用米尺和卷尺測量教室的長與寬,比較快慢。

  顯然,用米尺測量顯得比較麻煩。應該用卷尺比較方便。

  教師介紹量程概念,然后讓學生拿出甲、乙兩尺和米尺確定量程各是多少。

  教師指出選用刻度尺特別要注意準確程度和量程外,還要注意刻度尺的“0”刻度(投影三種不同“0”刻度起點的刻度尺)。

  ⒋正確使用刻度尺

  投影兩種測量木塊長度的方法。

  讓學生討論測量方法是否正確。               2—2(1)

  然后得出測量中要做到四正確:

  ①放正確

  討論并指出圖1測量物體長度

  時的錯誤:刻度尺斜放;零刻度線           2—2(2)

  沒有對準物體一端。提問有些刻度尺比較厚,讀起來很不方便時,應該怎么做?讓學生指出按圖2位置放,使刻度線緊靠被測的物體。

  ②看正確

  分析圖1看刻度時眼睛的視線是否正確。讓學生糾正,要做到視線與尺面垂直。

  ③讀正確

  讓學生用甲、乙兩尺再一次正確測量同一木塊。拿出學生中有代表性的一組數據進行分析。如用甲尺測量結果為13.4cm,乙尺測量結果13.42cm。分析甲尺最小刻度是厘米,13cm能準確讀得,而0.4cm是靠眼睛估計出來得。乙尺最小刻度是毫米,13.4cm能準確讀得,而0.02cm是靠眼睛估計出來得。即

  1 3 ┊ 4   cm 13.4 ┊ 2   cm

  準確值 估計值 單位 準確值 估計值 單位

  小結:長度測量的讀數包括三部分:準確值、估計值和單位。也就是如果給你一長度數據,其中倒數第二位就是能準確讀到的一位(可以判斷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如果刻度尺測得某物體的長度為19.342米,即19.34米是準確值,0.002是米估計值,準確值最后一位是厘米數,即準確到厘米這一位,那么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厘米。

  讓學生檢查剛測量的課本的長、寬加以修正。

  問:如果某一物體的長度剛好是18厘米,則應該怎樣讀數?

  應該是18.0厘米。強調這里的“0”不能少(有時間可展開說明)

  ④記正確

  被測物體的長度=準確值+估計值+單位。

  ㈡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了解了長度的單位,測量長度的工具;學習了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法。同學們課外要多加以練習,真正學會正確使用刻度尺。

  五、板書設計 

  第二節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

  ⒈長度的國際單位:米

  ⒉長度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

  ⒊正確選用刻度尺

  ①量程

  ②準確程度:

  A測量所能達到的準確程度決定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B不同的對象選用準確程度不同的刻度尺。

  ③零刻度

  ⒋正確使用刻度尺:

  ①放正確    ②看正確   ③讀正確  ④記正確

  六、習題與解析

  ⒈隨堂練習                             2—2(3)

  ⑴如圖所示,用甲、乙兩刻度尺測量   

  木塊的長度,讀數分別是

  和 。                           2—2(4)

  ⑵用刻度尺測得某物長度為7.864米,其中準確程度為 ,估計值為 ,準確值為 ,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⑶下面是用最小刻度為毫米的刻度尺測得《自然科學》課本得寬度,符合讀數要求的是(  )。

  (A)14cm  (B)14.0cm    (C)14.00cm   (D)0.140cm

  ⑷測量某物體的長度為201.8毫米,等于 分米,等于 米。

  ⑸填入單位

  a、某同學身高17.0     b、21英寸彩電對角線長度 54     c、5分硬幣的厚度約為3

  ⒉課后作業 

  ⑹長度測量所能達到的準確程度,是由(  )

  (A)實驗者的熟練程度決定 

  (B)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決定

  (C)數據記錄時所用的單位決定 

  (D)實驗時測量次數多少決定

  ⑺金屬表面噴漆,每噴1平方米金屬表面用去油漆150立方厘米,求漆層平均厚度?

  3.參考答案

  ⑴(甲)2.4厘米  (乙)2.99厘米  ⑵厘米 0.004米 7.86米 厘米  ⑶(C)  ⑷2.018 0.2018  ⑸分米 厘米 毫米

  ⑹(B)  ⑺1.5×10-4 米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了解面積和長度測量的一些特殊方法,掌握量筒的正確使用方法。

  (二)技能目標

  學會使用量筒,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的探討,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⒈教學重點:正確使用量筒。

  ⒉教學難點 :使用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凹形液面最低處相平。

  三、教學準備

  刻度尺、棉線、量筒、水、燒杯、帶線的小石塊(每桌準備一套)。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⒈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什么?長度的測量工具是什么?

  ⒉某刻度尺測得某物體長度為6.784米,準確值為多少?估計值是多少?使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什么?

  ⒊單位換算:0.285米= 分米= 厘米

  二、新課教學

  ⒈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

  學生討論:

  ⑴根據地圖怎樣計算北京到杭州的鐵路的實際長度。

  ⑵如何用刻度尺測量乒乓球的直徑。

  ⑶如何測量一張紙的厚度。

  教師啟發,學生自己動手測量。然后小結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

  ①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質軟、易彎曲、彈性差的棉線在地圖上按鐵路線的彎曲和走向將細線覆蓋在鐵路線上,然后將細線拉直,量出長度,根據比例尺算出鐵路實際長度。

  ②卡尺法。用兩塊直角三角板,其中一塊三角板作為尋找圓柱體直徑的輔助工具,另一塊讀出圓柱體直徑的數據。

  ③以少積多法。數n張紙,用刻度尺測出總厚度h, 然后

  就是每張紙的厚度。

  ⒉面積的測量

  ⑴規則形狀物體的面積計算

  復習提問:a長方形面積公式?b圓面積計算公式?

  練習面積單位換算:3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⑵測形狀不規則物體的面積。

  方法:方格法也稱割補法。

  教師出示一片樹葉,問樹葉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教師引導學生按下列步驟進行:

  ①先在投影片(或小黑板)上畫好等大的小方格,量出長度,算出每個小方格的面積。

  ②把樹葉平整地放在小方格上。

  ③數出樹葉所占的方格總數。因為每一小格的面積相對樹葉的面積來說是較小的,因此,采用“取半”數法對測量影響較小。

  ④樹葉的面積=樹葉所占總的方格數×每小格的面積。

  學生在全班練習基礎上,每個人自己訓練數課本圖2-7中的方格數,計算樹葉面積,學生匯報結果。

  ⒊體積的測量

  ⑴形狀規則的固體體積測量

  復習提問: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圓柱體體積計算公式?

  練習體積單位的換算。30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立方米

  ⑵液體體積的測量(教師出示實物講解)

  測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a、刻度單位:毫升(ml) 1毫升=1立方厘米 

  計算:1升=1立方

  b、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c、刻度特點:量筒上的刻度均勻,量杯上的刻度上密下疏。

  d、使用方法:①放平穩,倒入液體不能用手拿起來讀數。②讀數時,視線要與凹形液面最低處相平。

  讓學生討論如果視線是仰視,讀數會有什么影響?

  小結:仰視使讀數比實際值偏小,俯視使讀數比實際值偏大。

  學生練習測量幾次。

  ⑶形狀不規則固體體積測量。

  利用量筒或量杯也可測量形狀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動手練習。

  a、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正確讀出水的體積V1.

  b、用細線系住物體。輕輕沉入量筒內液體下,正確讀出上升后水的總體積V2。

  c、算出被測量物體體積數為V=V1-V2.

  學生練習讀出課本圖2—10所示的形狀不規則的固體體積。

  教師繼續提問:剛才討論的不規則物體是會沉到水中的物體,如果是浮在水面上的應怎樣處理?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指出,可采用⑴用體積不記的細針把物體浸下去。⑵可以用鐵塊或重物把物體綁著沉下去。⑶可以用細沙代替水。

  ㈢小結

  五、板書設計 

  第二節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

  ⒈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 ①以曲化直法

  ②卡尺法

  ③以少積多法。

  ⒉形狀不規則物體的面積計算—方格法。

  ⒊量筒的正確使用:視線要與凹形液面最低處相平。

  六、習題與解析

  ⒈隨堂練習

  ⑴一個油漆匠給某人家漆面積為12平方米的地板,用去油漆6升,其油漆的平均厚度是(  )

  (A) 0.05毫米  (B) 0.5毫米  (C) 5毫米  (D)50毫米

  ⑵某同學用毫米刻度尺量出一本書的厚度為1.30cm,這本書共有26頁。每張紙的厚度為(  )

  (A) 0.992毫米        (B) 0.0992毫米

  (C) 0.0496毫米       (D) 0.496毫米

  ⑶為測定某漆包線直徑,把它緊密地繞在鉛筆上,用刻度尺測得總長度為5cm,圈數有50圈,該漆包線的直徑為(  )

  (A) 0.2毫米  (B) 1毫米  (C) 1厘米   (D) 2厘米

  ⑷在盛有30cm3水的量筒中放入一塊金屬塊,液面上升到45cm3,則該金屬塊的體積為(  )

  (A) 15立方厘米  (B) 10立方厘米 

  (C) 20立方厘米  (D) 15立方分米

  ⑸下列有關用“小方格法”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面積的各種說法正確的是(  )

  (A)若不占有整個小方格,就不能算入該物體面積中

  (B)只要占有一個小方格中的一小部分,就應算入該體積的面積

  (C)用這種方法可以測出葉片的真實面積

  (D)方格越小,測出的面積越接近真實值

  ⒉課后作業 

  ⑹用一根橡皮筋在地圖上沿著北京到杭州的鐵路線確定長度后,然后再把橡皮筋拉緊,量出該它的長度,則測量結果比地圖上的鐵路線長度值(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無法確定

  ⑺單位換算:

  25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200立方厘米= 立方米

  12升= 立方厘米   1500毫升= 立方分米

  ⒊參考答案

  ⑴(B)  ⑵(A)  ⑶(B)  ⑷(A)  ⑸(D)  ⑹(A)  ⑺2500   2×10-4  1.2×104  1.5

  ⒋簡要分析

  v   6升  610-3米3

  ⑴h=—= =       =0.0005米=0.5毫米;

  s 12米2 12米2

  26 1.30cm

  ⑵總張數= =13張,故紙的厚度= =0.1cm

  2                         13

  其中測量有一定的誤差,0.992毫米最接近1毫米。

  長度 5厘米

  ⑶直徑= = =0.1cm=1毫米;

  圈數 50

  ⑷金屬塊的體積=45cm3-30cm3=15立方厘米;

  ⑸方格越小,測出的面積越接近真實值,誤差越小。

  ⑹橡皮筋沿著地圖確定長度后再拉緊用刻度尺量出的長度比沒有拉緊要大,測量結果偏大。

  ⑺25平方分米=25×100平方厘米=2.5×103平方厘米;

  200立方厘米=200×10-6 立方米=2×10-4 立方米

  12升=12立方分米=12×1000立方厘米=1.2×104立方厘米

  1500毫升=1500立方厘米=1.5立方分米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 篇3

  第二章   觀察和測量

  第二節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除了要求學生應用感覺器官去直接感知外,還需要使用工具有目的地進行實驗。在學生原有的動手基礎上,進一步掌握測量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及規范動手操作技能。通過實踐培養學生嚴謹、細致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材在介紹長度、面積、體積測量方法的基礎上,同時滲透特殊測量的科學方法,使本節教學成為啟蒙科學思維的實踐過程。

  教法指導

  一、授課思路與方法

  ⒈采用學生動手測量和教師演示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自已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⒉教師多設置障礙,讓學生在克服障礙的過中,采用探索、討論的方法來學習知識,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二、課時安排

  本節共安排3課時,其中學生實驗占1課時。

  教案實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㈠認知目標

  了解長度的概念及長度的單位;了解長度的測量工具及正確選擇刻度尺。

  ㈡技能目標

  初步學會正確使用刻度尺,培養學生估測能力和正確細致的實驗習慣,提高動手能力。

  ㈢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⒈教學重點:正確使用刻度尺。

  ⒉教學難點 :使用刻度尺時做到放、看、讀、記、四正確。

  三、教學準備

  米尺,木塊,最小刻度為厘米的甲刻度尺,最小刻度為毫米的乙刻度尺(以上學生、教師每人各一套),皮卷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投影片,錄像片。

  四、教學過程 

  ㈠新課教學

  ⒈測量的重要性。

  讓學生看一段有關測量的錄像(也可教師舉例),說明測量的重要性。

  探索性實驗1:學生每人拿出一把米尺(暫蓋刻度尺),去測量課桌的長度。討論后總結:沒刻度,不能測量。

  然后教師指出:長度測量的工具是刻度尺。

  探索性實驗2:揭去遮蓋在米尺上的紙條,去測量課桌的長度。

  學生動手實驗后總結:測量的實質是一個比較的過程。繼續討論:誰跟誰比較?討論后總結:桌子與刻度尺比較,即一個待測的量和一個公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拿出學生中幾個記錄錯誤的代表數據:如0.64或64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指出錯在沒有單位,從而引出長度單位。

  ⒉長度的單位。

  指出長度單位就是事先確定的一個標準的長度。世界上各國有不同的長度單位,中國就有丈、尺、寸、分等。為了便于國際交往(通商、科學技術交流等),國際上規定了一套統一的單位 國際單位制(SI),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主單位是米,單位符號:m。再出示米尺,來加深米的概念。并介紹其他常用單位。

  學生練習:138000米=    千米;0.000075米=    微米。說明單位換算應為數值×單位間的進率。

  ⒊正確選用刻度尺

  探索性實驗3:每位學生拿出甲尺(最小刻度為厘米)和乙尺(最小刻度為毫米),分別測同一塊木塊長度。

  學生在測量過程中發現測量同一塊木塊用甲、乙兩尺得到的準確程度不一樣。教師馬上投影甲尺和乙尺。并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

  ①甲、乙兩刻度尺上刻度每大格分別是多少?每一小格分別是多少?

  ②用甲尺能準確讀到哪一位?用乙尺能準確讀到哪一位?

  在學生明確甲刻度尺最小刻度是厘米和乙刻度尺最小刻度是毫米后。小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越小,測量的結果就越準確,也就是說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就是準確程度。因此,測量所能達到的準確程度決定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教師介紹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讓學生繼續討論:

  ①選擇刻度尺是不是越準確越好呢?

  ②為裝玻璃和窗簾都要測量窗戶的長度,應分別用準確程度是多少的刻度尺?

  ③測量人的身高該用準確程度為多少的刻度尺?而用來量體裁衣該用多少?

  小結:不同的測量對象選用準確程度不同的刻度尺。

  探索性實驗4:讓兩位學生分別用米尺和卷尺測量教室的長與寬,比較快慢。

  顯然,用米尺測量顯得比較麻煩。應該用卷尺比較方便。

  教師介紹量程概念,然后讓學生拿出甲、乙兩尺和米尺確定量程各是多少。

  教師指出選用刻度尺特別要注意準確程度和量程外,還要注意刻度尺的“0”刻度(投影三種不同“0”刻度起點的刻度尺)。

  ⒋正確使用刻度尺

  投影兩種測量木塊長度的方法。

  讓學生討論測量方法是否正確。               2—2(1)

  然后得出測量中要做到四正確:

  ①放正確

  討論并指出圖1測量物體長度

  時的錯誤:刻度尺斜放;零刻度線           2—2(2)

  沒有對準物體一端。提問有些刻度尺比較厚,讀起來很不方便時,應該怎么做?讓學生指出按圖2位置放,使刻度線緊靠被測的物體。

  ②看正確

  分析圖1看刻度時眼睛的視線是否正確。讓學生糾正,要做到視線與尺面垂直。

  ③讀正確

  讓學生用甲、乙兩尺再一次正確測量同一木塊。拿出學生中有代表性的一組數據進行分析。如用甲尺測量結果為13.4cm,乙尺測量結果13.42cm。分析甲尺最小刻度是厘米,13cm能準確讀得,而0.4cm是靠眼睛估計出來得。乙尺最小刻度是毫米,13.4cm能準確讀得,而0.02cm是靠眼睛估計出來得。即

  1 3 ┊ 4   cm 13.4 ┊ 2   cm

  準確值 估計值 單位 準確值 估計值 單位

  小結:長度測量的讀數包括三部分:準確值、估計值和單位。也就是如果給你一長度數據,其中倒數第二位就是能準確讀到的一位(可以判斷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如果刻度尺測得某物體的長度為19.342米,即19.34米是準確值,0.002是米估計值,準確值最后一位是厘米數,即準確到厘米這一位,那么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厘米。

  讓學生檢查剛測量的課本的長、寬加以修正。

  問:如果某一物體的長度剛好是18厘米,則應該怎樣讀數?

  應該是18.0厘米。強調這里的“0”不能少(有時間可展開說明)

  ④記正確

  被測物體的長度=準確值+估計值+單位。

  ㈡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了解了長度的單位,測量長度的工具;學習了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法。同學們課外要多加以練習,真正學會正確使用刻度尺。

  五、板書設計 

  第二節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

  ⒈長度的國際單位:米

  ⒉長度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

  ⒊正確選用刻度尺

  ①量程

  ②準確程度:

  A測量所能達到的準確程度決定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B不同的對象選用準確程度不同的刻度尺。

  ③零刻度

  ⒋正確使用刻度尺:

  ①放正確    ②看正確   ③讀正確  ④記正確

  六、習題與解析

  ⒈隨堂練習                             2—2(3)

  ⑴如圖所示,用甲、乙兩刻度尺測量   

  木塊的長度,讀數分別是

  和 。                           2—2(4)

  ⑵用刻度尺測得某物長度為7.864米,其中準確程度為 ,估計值為 ,準確值為 ,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⑶下面是用最小刻度為毫米的刻度尺測得《自然科學》課本得寬度,符合讀數要求的是(  )。

  (A)14cm  (B)14.0cm    (C)14.00cm   (D)0.140cm

  ⑷測量某物體的長度為201.8毫米,等于 分米,等于 米。

  ⑸填入單位

  a、某同學身高17.0     b、21英寸彩電對角線長度 54     c、5分硬幣的厚度約為3

  ⒉課后作業 

  ⑹長度測量所能達到的準確程度,是由(  )

  (A)實驗者的熟練程度決定 

  (B)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決定

  (C)數據記錄時所用的單位決定 

  (D)實驗時測量次數多少決定

  ⑺金屬表面噴漆,每噴1平方米金屬表面用去油漆150立方厘米,求漆層平均厚度?

  3.參考答案

  ⑴(甲)2.4厘米  (乙)2.99厘米  ⑵厘米 0.004米 7.86米 厘米  ⑶(C)  ⑷2.018 0.2018  ⑸分米 厘米 毫米

  ⑹(B)  ⑺1.5×10-4 米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了解面積和長度測量的一些特殊方法,掌握量筒的正確使用方法。

  (二)技能目標

  學會使用量筒,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的探討,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⒈教學重點:正確使用量筒。

  ⒉教學難點 :使用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凹形液面最低處相平。

  三、教學準備

  刻度尺、棉線、量筒、水、燒杯、帶線的小石塊(每桌準備一套)。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⒈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什么?長度的測量工具是什么?

  ⒉某刻度尺測得某物體長度為6.784米,準確值為多少?估計值是多少?使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什么?

  ⒊單位換算:0.285米= 分米= 厘米

  二、新課教學

  ⒈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

  學生討論:

  ⑴根據地圖怎樣計算北京到杭州的鐵路的實際長度。

  ⑵如何用刻度尺測量乒乓球的直徑。

  ⑶如何測量一張紙的厚度。

  教師啟發,學生自己動手測量。然后小結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

  ①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質軟、易彎曲、彈性差的棉線在地圖上按鐵路線的彎曲和走向將細線覆蓋在鐵路線上,然后將細線拉直,量出長度,根據比例尺算出鐵路實際長度。

  ②卡尺法。用兩塊直角三角板,其中一塊三角板作為尋找圓柱體直徑的輔助工具,另一塊讀出圓柱體直徑的數據。

  ③以少積多法。數n張紙,用刻度尺測出總厚度h, 然后

  就是每張紙的厚度。

  ⒉面積的測量

  ⑴規則形狀物體的面積計算

  復習提問:a長方形面積公式?b圓面積計算公式?

  練習面積單位換算:3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⑵測形狀不規則物體的面積。

  方法:方格法也稱割補法。

  教師出示一片樹葉,問樹葉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教師引導學生按下列步驟進行:

  ①先在投影片(或小黑板)上畫好等大的小方格,量出長度,算出每個小方格的面積。

  ②把樹葉平整地放在小方格上。

  ③數出樹葉所占的方格總數。因為每一小格的面積相對樹葉的面積來說是較小的,因此,采用“取半”數法對測量影響較小。

  ④樹葉的面積=樹葉所占總的方格數×每小格的面積。

  學生在全班練習基礎上,每個人自己訓練數課本圖2-7中的方格數,計算樹葉面積,學生匯報結果。

  ⒊體積的測量

  ⑴形狀規則的固體體積測量

  復習提問: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圓柱體體積計算公式?

  練習體積單位的換算。30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立方米

  ⑵液體體積的測量(教師出示實物講解)

  測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a、刻度單位:毫升(ml) 1毫升=1立方厘米 

  計算:1升=1立方

  b、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c、刻度特點:量筒上的刻度均勻,量杯上的刻度上密下疏。

  d、使用方法:①放平穩,倒入液體不能用手拿起來讀數。②讀數時,視線要與凹形液面最低處相平。

  讓學生討論如果視線是仰視,讀數會有什么影響?

  小結:仰視使讀數比實際值偏小,俯視使讀數比實際值偏大。

  學生練習測量幾次。

  ⑶形狀不規則固體體積測量。

  利用量筒或量杯也可測量形狀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動手練習。

  a、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正確讀出水的體積V1.

  b、用細線系住物體。輕輕沉入量筒內液體下,正確讀出上升后水的總體積V2。

  c、算出被測量物體體積數為V=V1-V2.

  學生練習讀出課本圖2—10所示的形狀不規則的固體體積。

  教師繼續提問:剛才討論的不規則物體是會沉到水中的物體,如果是浮在水面上的應怎樣處理?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指出,可采用⑴用體積不記的細針把物體浸下去。⑵可以用鐵塊或重物把物體綁著沉下去。⑶可以用細沙代替水。

  ㈢小結

  五、板書設計 

  第二節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

  ⒈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 ①以曲化直法

  ②卡尺法

  ③以少積多法。

  ⒉形狀不規則物體的面積計算—方格法。

  ⒊量筒的正確使用:視線要與凹形液面最低處相平。

  六、習題與解析

  ⒈隨堂練習

  ⑴一個油漆匠給某人家漆面積為12平方米的地板,用去油漆6升,其油漆的平均厚度是(  )

  (A) 0.05毫米  (B) 0.5毫米  (C) 5毫米  (D)50毫米

  ⑵某同學用毫米刻度尺量出一本書的厚度為1.30cm,這本書共有26頁。每張紙的厚度為(  )

  (A) 0.992毫米        (B) 0.0992毫米

  (C) 0.0496毫米       (D) 0.496毫米

  ⑶為測定某漆包線直徑,把它緊密地繞在鉛筆上,用刻度尺測得總長度為5cm,圈數有50圈,該漆包線的直徑為(  )

  (A) 0.2毫米  (B) 1毫米  (C) 1厘米   (D) 2厘米

  ⑷在盛有30cm3水的量筒中放入一塊金屬塊,液面上升到45cm3,則該金屬塊的體積為(  )

  (A) 15立方厘米  (B) 10立方厘米 

  (C) 20立方厘米  (D) 15立方分米

  ⑸下列有關用“小方格法”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面積的各種說法正確的是(  )

  (A)若不占有整個小方格,就不能算入該物體面積中

  (B)只要占有一個小方格中的一小部分,就應算入該體積的面積

  (C)用這種方法可以測出葉片的真實面積

  (D)方格越小,測出的面積越接近真實值

  ⒉課后作業 

  ⑹用一根橡皮筋在地圖上沿著北京到杭州的鐵路線確定長度后,然后再把橡皮筋拉緊,量出該它的長度,則測量結果比地圖上的鐵路線長度值(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無法確定

  ⑺單位換算:

  25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200立方厘米= 立方米

  12升= 立方厘米   1500毫升= 立方分米

  ⒊參考答案

  ⑴(B)  ⑵(A)  ⑶(B)  ⑷(A)  ⑸(D)  ⑹(A)  ⑺2500   2×10-4  1.2×104  1.5

  ⒋簡要分析

  v   6升  610-3米3

  ⑴h=—= =       =0.0005米=0.5毫米;

  s 12米2 12米2

  26 1.30cm

  ⑵總張數= =13張,故紙的厚度= =0.1cm

  2                         13

  其中測量有一定的誤差,0.992毫米最接近1毫米。

  長度 5厘米

  ⑶直徑= = =0.1cm=1毫米;

  圈數 50

  ⑷金屬塊的體積=45cm3-30cm3=15立方厘米;

  ⑸方格越小,測出的面積越接近真實值,誤差越小。

  ⑹橡皮筋沿著地圖確定長度后再拉緊用刻度尺量出的長度比沒有拉緊要大,測量結果偏大。

  ⑺25平方分米=25×100平方厘米=2.5×103平方厘米;

  200立方厘米=200×10-6 立方米=2×10-4 立方米

  12升=12立方分米=12×1000立方厘米=1.2×104立方厘米

  1500毫升=1500立方厘米=1.5立方分米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 篇4

  實驗:用刻度尺測長度

  1. 學會使用刻度尺測長度。

  2. 培養學生在實驗中認真操作,細心觀察,勤于思考,實事求是的良好習慣。

  重點和難點

  1. 學會使用刻度尺。

  2. 正確讀數和記錄測量結果。

  課前的準備

  編好實驗小組,指定實驗小組長,講明實驗規則,指出做好物理實驗的要求等。

  教學過程

  學生按實驗小組就坐,然后提醒學生注意遵守實驗室的秩序,愛護實驗器材,不要亂動儀器設備。

  1. 新課教學

  [板書1]二、實驗:用刻度尺測長度

  (1) 將實驗目的、器材、實驗步驟制成投影片打在屏幕上。

  [目的]練習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和記錄測量結果;練估測

  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器材]刻度尺,三角聲(2塊),鉛筆,物理課本,5分硬幣,細銅絲。

  [步驟]

  a. 觀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量程和零刻度線的位置。

  b. 測物理課本的長度。測量三次,將測量結果填入下表。

  并算出其平均值。

  物理課本的長度

  第1次測量結果 第2次測量結果 第3次測量結果 平均值

  c. 把細銅絲在圓鉛筆上緊密排繞若干圈,測出這個線圈的總長度,算出絲銅絲的直徑,把這些數據填入下表。

  細銅絲的直徑

  線圈長度 線圈圈數 銅絲直徑

  讓學生將投影片上的實驗目的、器材、步驟抄在作業本上,準備寫實驗報告用。

  (2) 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

  師:請同學們檢查一下桌上的器材是否齊全。

  生:齊全

  師:對你使用的刻度尺進行一下檢查。

  a. 觀察刻度尺零刻度線的位置。若零刻度線在刻度尺的端

  點,應檢查端頭是否已磨損。

  b. 觀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和量程。

  師:現在我們用刻度尺測量物理課本的長邊,測量三次,然

  后求其平均值填入表內。

  學生動手實驗,教師在黑板上畫表一、請三個實驗小組將他們測得的數據填在表一中。

  [板書2]表一

  實驗小組 第1次測量結果 第2次測量結果 第3次測量結果 平均值

  第×小組

  第×小組

  第×小組

  教師巡視,看學生操作是否規范,指導學生進行實驗。

  師:現在我們看一下第×小組,第×小組,第×小組的測量結果。看來三個小組的測量結果都比較好,并且注意了估讀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和正確記錄所測數據。如果哪個小組測得數據與黑板上的數據差異較大,請課后再重新測量,重新記錄測量結果,不要隨意涂改實驗數據。

  師:現在我們來測量細銅絲的直徑。

  教師拿起一段細銅絲讓學生觀察。

  師:我們看到銅絲很細,我們用刻度尺直接去測量它的直徑很難測得準確。在測量長度或寬度很小的物體時,常常采用積累的辦法。我們要測量這段粗細均勻的銅絲的直徑,可以把它一圈挨一圈地密繞在圓柱形鉛筆桿上,就能用刻度尺測量出它的直徑了,同學們想想為什么要將銅絲密繞在圓柱形鉛筆桿上?怎樣才能做到密繞。

  生:如果不密繞中間有空隙,我們測出的銅絲的直徑就不準確了。要想密繞就要把銅絲捋直,中間不能打折。

  師:你如何測算出銅絲的直徑?

  生:用刻度尺量出密繞銅絲的長度,除以圈數就可以求出銅絲的直徑。

  教師演示將細銅絲密繞在圓柱形鉛筆上,告訴學生不要將銅線繞在削過的鉛筆之處。

  學生動手實驗,老師在黑板上畫表二。

  [板書3]表二

  實驗小組 線圈長度 線圈數 銅絲直徑

  第×小組

  第×小組

  第×小組

  教師巡視學生實驗,指導學生實驗,,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錯誤讀數和不認真測量的作風,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實驗態度,并請第×小組,第×小組,第×小組的同將測得結果填在黑板表二中。實驗數據若有錯誤,可以讓這組同學講一下如何測量的,教師幫助他們查出測量錯誤的原因。

  師:剛才我們學習測量物理課本的邊長和細銅絲的直徑,同學都做得很認真,完成得也較好。現在我們學習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出五分硬幣的直徑,同學們有什么測量方法?

  學生討論并提出測量方法

  教師將學生提出的方法加以歸納,對錯誤的測量方法講明為什么是錯誤的

  教師提出一種測量方法如圖3-1,將測量方法圖畫在幻燈片上用投影儀打在屏幕上,或某同學提出圖3-1的測量方法,教師可以說我們把某同學的測量方法打在投影屏幕上。

  教師講解測量方法。

  如圖3-1所示,將硬幣靠在直尺的刻度線上,用兩個三角板的直角夾住硬幣,并保持兩個三角板都有一個直角邊靠在直尺的刻度線上,記下兩個三角板的直角頂點處直尺的刻度。這兩點之間的距離就等于硬幣的直徑。我們可以在直尺上直接讀出硬幣的直徑。

  學生動手實驗,教師將表三畫在黑板上

  [板書4]表三:五分硬幣的直徑

  第×小組 第×小組 第×小組

  2.39厘米 2.40厘米 2.41厘米

  師在:三個小組記錄的數據雖不完全相同,但都正確的。

  因為我們使用的毫米刻度尺到毫米刻度都是準確的。這三組數據中的最后一位9、0、1都是估讀值。尤其應該提出表揚的是第×小組的同學,盡管刻度尺上指示正好與2.4厘米對齊,但他們仍在估讀數上寫上0,這種記錄方法是正確的,說明2和4兩位數是準確的,0是估讀的。2、4、0三個數字都是有效的。只記2.4厘米,就會被認為2是準確數,4是估讀值。所以正確記錄測量結果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三組同學記錄的結果不同,為什么都是正確的。那是因為我們使用的刻度尺不夠準確,使我們的測量結果出現了誤差。同學們不妨將你們自己的刻度尺對齊比較一下,就會發現有些刻度尺的刻度不完全一樣。

  學生動手比較,發現些刻度尺的刻線不夠精確。

  師:同學們想想,還有什么辦法可以測量五分硬幣的直徑?

  學生議論,提出方法。

  師:還可以在白紙上畫一條直線,在硬幣的邊緣做一個記號,讓硬幣的邊緣沿直線滾動,記住滾動了幾圈,用刻度尺測出這段線段的長度,算出一圈的長度l,然后利用數學公式:l=2πr,可以求出硬幣的直徑,這是測量長度的一種特殊的方法。

  我們有時需要測量一張紙的厚度,一段曲線的長度,往往需要且一些特殊的方法去測量。我們相信同學們是會利用我們學過的知識,開動腦筋,想出好辦法的、

  3.本課小結

  師:我們今天的實驗課讓同學們學會了正確使用刻度尺,并能正確的讀數和記錄測量結果。同學們都認真實驗,認真記錄數據,實驗完成得很好,我們希望以后的實驗課也能像這節課一樣完成得好。

  師:現在我們請同學們請點一下實驗桌上的儀器,看是否齊全,有無損壞,檢查完以后將儀器整理好放在實驗桌上。

  學生整理實驗儀器,教師再將實驗目的、器材、實驗步驟的投影片打在屏幕上。

  師:整理好儀器后請同學們看投影,我們剛上課時讓同學們將實驗的目的、器材、實驗步驟寫在作業本上,現在我們在實驗目的前面填上幾項,然后再將實驗數據填入表格內,完成我們的實驗報告。

  [板書5] 實驗報告

  實驗題目:用刻度尺測長度

  實驗人: 同組人:

  實驗日期:

  學生練習寫實驗報告。

  4.布置作業

  (1) 完成本節的實驗報告。

  (2) 完成課本上第11頁的小實驗,用自制的卷尺測身高。

  (3) 將課本上要求測的作業本的長、寬和物理課本的寬,課下自己測出后填在課本的表格中。

  (4) 閱讀課本上第9頁的閱讀材料。

  (5) 完成課本上第11頁習題中的1、2、3、4題。

  教學說明

  1.本節課是初中物理的第一個學生實驗課,學生初進物理實驗室做實驗,往往抱有極大的興趣,實驗室中的各種儀器對他們來說都是新鮮的,他們懷著強烈的好奇心,什么東西都想摸摸看看,這種積極性是好的,要加以愛護,但是也要注意引導學生不要在實驗室內打打鬧鬧不要亂拆亂動儀器設備,使學生養成遵守實驗室紀律,愛護儀器與工具的好習慣。在實驗態度上,應該要求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嚴格按實驗要求進行操作,實驗中遇到疑難問題要勤于思考,手腦并用,自己設法去解決問題,在記錄數據時,要實事求是,不得隨意涂改實驗數據。這些要求若能認真去做。在培養科學態度和嚴謹的作風方面就會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2.教材中要注分別測出作業本的長、寬和物理課本的長、寬,而沒有提出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只安排了學生測物理課本的長,測三次求平均值,其他三項測量留在課下讓學生完成。

  3. 學生實驗時,教師應加強巡視指導。及時糾正學生實驗的錯誤以及實驗不認真的現象。并注意鼓勵那些認真實驗,勤于動腦提出問題的同學,有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4. 對細銅絲和硬幣直徑的測量,作為趣味實驗,要求學生先提出測量方法,教師分析、歸納、講解,然后測量,只測一次

長度和體積的測量(精選4篇) 相關內容:
  • 第一冊測量(精選2篇)

    教學過程一、新課引入:我們有兩只耳朵,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聽老師講課,可以獲得各種知識,聽電臺廣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聲音是我們了解周圍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聲音是怎樣發生的?它是怎么傳到我們耳朵?二、進行新課:1、聲音的...

  • 力的測量(通用16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2.會使用彈簧測力計.(1)會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最小刻度.(2)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知道使用前要先調零.(3)會正確讀數并記錄測量結果.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 2、5 時間的測量(精選14篇)

    第二章 觀察和測量第五節 時間的測量教材分析時間的概念及應用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科學的教學內容中都有涉及,在小學教學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

  • 實際測量(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標桿、卷尺、測繩等測量工具.2.會用卷尺、測繩等工具,在地面上直接量出較近的距離.3.能用標桿測定直線并沿著直線量出較遠的距離.教學重點使用工具測量方法.教學難點測定直線的方法.教具學具準備1.標桿三根,卷尺(或...

  • 測 量(通用15篇)

    教學過程一、新課引入:我們有兩只耳朵,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聽老師講課,可以獲得各種知識,聽電臺廣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聲音是我們了解周圍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聲音是怎樣發生的?它是怎么傳到我們耳朵?二、進行新課:1、聲音的...

  • 測量的初步知識(精選9篇)

    【考點聚焦】測量的初步知識涉及到的考點有:1.長度的單位及其換算,長度的測量。2.體積的單位及其換算,體積的測量。3.誤差和錯誤。4.長度的測量方法。【呈現形式】上述考點常以填空題和選擇題型出現。...

  • 力的測量(精選15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2.會使用彈簧測力計.(1)會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最小刻度.(2)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知道使用前要先調零.(3)會正確讀數并記錄測量結果.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 第一單元 測量(通用4篇)

    第一課時毫米的認識教學內容:人教課標版三年級上冊2~3頁教學目標:1、了解1厘米=1毫米,初步形成對毫米的感知;2、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善于思考、觀察、樂于動手的習慣。學生分析:會用米和厘米進行測量。...

  • 用工具測量(精選4篇)

    教學設計意圖說明一、教材簡析:本課是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觀察與測量》的第2部分,在同學們嘗試用各種感官對多種物體做了細致的觀察基礎上,發現我們的細致的觀察也會有不可靠的時候,感覺不可靠怎么辦?測量可以為我們提...

  • 2、5 時間的測量(通用5篇)

    第二章 觀察和測量第五節 時間的測量教材分析時間的概念及應用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科學的教學內容中都有涉及,在小學教學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

  • 10、測量物體的體積

    教學目標:1、讓學生運用等積變換的方法,以及聯系某種物質的比重,通過測量相應物體的質量,計算其體積的方法,來測量和計算不規則物體的體積。2、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

  • 第一單元 測量(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的:1、在實踐活動中感知用毫米作長度單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認識毫米,建立毫米的長度觀念;2、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理解1厘米=10毫米的關系。...

  • 測量的初步知識

    【考點聚焦】測量的初步知識涉及到的考點有:1.長度的單位及其換算,長度的測量。2.體積的單位及其換算,體積的測量。3.誤差和錯誤。4.長度的測量方法。【呈現形式】上述考點常以填空題和選擇題型出現。...

  • 如何正確地測量血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增強,許多家庭都備有水銀血壓計或是彈簧血壓計,但因為實際生活中測量血壓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所以父母朋友們懂得一些醫學常識并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將是十分必要的。...

  • 測量物體密度實驗教學反思

    篇一在本節課的備課中我對于分組實驗的設計很詳細,認為引導學生設計出實驗步驟就一定能成功的完成小組實驗,但是,在本節課結束之后在反思過程中才發現了問題的所在。...

  • 初中科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专区 | 午夜色综合 |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 | 免费黄色影片 | 国产乱对白精彩 | 国产露脸国语对白在线 | 9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 | 色中文网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三区 | 精品国产18久久久久久洗澡 | 黄色一级毛片免费看 | 欧美成人www免费全部网站 | 精品少妇3p | 天堂网www天堂网最新版 | 亚洲暴爽av人人爽日日碰麻豆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内不卡的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91婷婷综合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 麻豆影院在线观看 | 日本亚欧乱色视频免费观看 | 男人日女人视频网站 | 中文在线亚洲 | 午夜精品99 | 亚洲黄色三级 | 日韩成人高清视频 | www片香蕉内射在线88av8 | 日本簧片在线观看 |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一级毛片aa一 | 亚洲第一免费播放区 | 男人日女人的网站 | 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 | 精品无人区卡卡卡卡卡二卡三乱码 | 又爽又色又高潮的免费软件 | 亚洲宅男天堂 |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免费a级毛片视频 | 日本特级黄色片 | 波多野结衣无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