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我的觀察研究》教學設計(通用2篇)
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我的觀察研究》教學設計 篇1
教學準備:
1.在整個動物單元教學的3~4星期內,有意識、有計劃地發現、安排、指導學生進行一些小動物的觀察研究活動,并在學生的實際基礎上,作好形式多樣、層次豐富的觀察記錄。這節課的準備是在整個動物單元的教學過程 中完成的。
2.老師自己也應親自參與活動,必要時也向學生展示自己的觀察研究成果和觀察研究記錄。
3.收集一些三年級學生水平的觀察小動物的活動設計、觀察記錄、研究小論文以及一些研究性、活動性的問題。
4.在了解情況的基礎上,課前安排幾個小組或學生準備重點展示和發言。
5.作些環境氣氛方面的布置。
教學過程 :
一、引入。
觀察研究小動物的學習活動已經進行了3~4個星期,一定有許多有趣的發現和成果要向大家報告,要和大家分享。我們今天就來開個觀察小動物的成果報告會,向大家報告“我的觀察研究”。
二、報告會的內容順序安排。
1.報告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2.報告觀察過程中碰到并已經解決的問題,和碰到了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3.展示已經完成的觀察記錄和觀察研究小論文。
三、報告會。
從“送螞蟻回家”過程中的觀察發現開始。
1.跟蹤螞蟻中的發現。
2.螞蟻路線的觀察描述。
3.螞蟻窩的觀察描述。
4.關于螞蟻的其他發現。
四、對其他小動物的觀察和發現。
五、報告觀察過程中碰到并已經解決的問題,和碰到了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六、展示已經完成的觀察記錄和觀察研究小論文。
七、動物單元的小結。
關于課外的交流和展示;關于許多有趣的、有意義的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動物單元的學習告一段落;動物的觀察研究活動還將繼續下去。
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我的觀察研究》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
1.經歷一次報告會上的發言活動。
2.經歷解決觀察活動中的問題,嘗試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
3.體驗成功感和榮譽感。
教學準備:
1.在整個動物單元教學的3~4星期內,有意識,有計劃地發現、安排、指導學生進行一些小動物的觀察研究活動,并在學生的實際基礎上,作好形式多樣、層次豐富的觀察記錄。這節課的準備是在整個動物單元的教學過程 中完成的。
2.老師自己也應親自參與活動,必要時也向學生展示自己的觀察研究成果和觀察研究記錄。
3.收集一些三年級學生水平的觀察小動物的活動設計、觀察記錄、研究小論文以及一些研究性、活動性的問題。
4.環境布置成新聞發布會,課前在了解情況的基礎上適量安排發言學生。
教學過程 :
一、引入。
觀察研究小動物的學習活動已經進行了好幾個星期,同學們一定有許多有趣的發現和成果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們今天就來開個新聞發布會,向大家發布“我的觀察研究”。老師特地請來了我們學校紅領巾電視臺的攝像師,把我們的發布會拍下來,挑選一些播放給全校的同學們看,希望大家好好表現。在這堂課中,老師還要評出哪些發言最積極的小組。現在發布會開始,有請主持人上場。
二、新聞發布會內容。
1.“送螞蟻回家”過程中的觀察發現。
☆第一位:隨機挑選。
☆第二位:事先安排☆找兩位同學發言的優缺點。
2.發布對其它小動物的觀察和發現☆發布成員中插入事先安排人員。
☆請同學們評哪位同學發布的好,為什么?
3.提出觀察過程中碰到并已經解決的問題,和碰到了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4.小組討論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
5.展示完成的觀察記錄和觀察研究小論文。
6.評選出優秀觀察記錄和觀察研究小論文。
三、動物單元小結。
同學們!剛才的新聞發布會很成功,老師祝賀大家。請大家想一想,我們周圍的小動物就只有這一些嗎?雖然動物單元的學習結束了,但還有許許多多的小動物等我們去研究、去觀察。如果同學們在課外有什么新的發現,希望你帶來與老師和同學們分享。
教學建議:
1.在整個動物單元的教學過程 中,教師要有意識,有計劃地發現、安排、指導學生進行一些小動物的觀察研究活動,并在學生的實際基礎上,作好形式多樣、層次豐富的觀察記錄。
2.老師自己也應親自參與活動,積累第一手資料,必要時也向學生展示自己的觀察研究成果和觀察研究記錄。
3.課前了解學生學習研究情況,收集一些較好的觀察記錄、研究小論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