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節奏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節奏教學是音樂的靈魂,是構成音樂的第一要素,任何音樂都有鮮明的節奏,在教學中,教師把日常生活和語言中所體驗到的節奏引導到音樂中,通過拍擊實踐培養學生的節奏感知能力。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利用學生喜愛游戲的特性,選擇有趣味性、學生廣泛喜愛的游戲,把音樂知識技能貫穿其中,讓學生在充分自由表現自己的主角游戲中掌握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例如:在節奏訓練時,如果純節奏訓練學生會感到很枯燥。我是這樣設計的,利用以前學生學過的《大鹿》這課為鋪墊。課前讓每一位學生都準備了一個頭飾分別代表“大鹿”、“小兔”、“大象”、“小鳥”、“狐貍”等。請幾位同學架起一座房子,大鹿站在房子里,教師分別按先后彈奏小兔、大象等的旋律,彈到誰,誰就學做自己所代表的動物的動作走到大鹿門前、用木魚的敲擊聲作為敲門聲(不同的動物敲門聲的輕重、強弱都不同),在進門前還得過一關,大鹿在門內自打一個節奏,要求門外的小動物變換其中一個小節節奏,打一個新的節奏才能進門。對差一點的班級模仿大鹿的節奏就可以了。(大鹿可以有老師或者學生扮演,根據班級情況而定)每一個小動物打的節奏盡量不要重復,等所有的小動物都進了門,大家才能一起歡快地唱《大鹿》這首歌。全體學生在開放、自由的活動中學會聽辯旋律,又能自立創造出新的節奏,也能控制好強弱,還能玩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