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序曲》反思
一.總的來說這堂課,我以“聽、唱 ”為基礎,“講、想”為中心,以“奏、畫、律動、看”為輔助手段,來進行教學。主要讓學生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情緒高漲,教學效果良好。二.在教學設計中一環連一環,絲絲入扣,從聽音樂—唱(奏)旋律—想情景—抒感情—舞(畫)再現音樂。從感知—深化—升華。脈絡清析,條理清楚。
三.在教學安排上,形散而神不散。在教學中緊緊圍繞力度、速度、節奏基本要素而展開。每一段都又有自己的側重點,例:A段以景展開想象,展現喜洋洋的春節。B段以情展開想象,親情、愛情、友情。A段又以景展開想象,展現歡騰的春節。學生的思維就象一條條射線發散開去,但他們的源頭卻緊握老師手中。
四.這堂課是在99年進行教學,由于當時課件剛剛興起,所以有許多地方還不夠完善,如果在用各種線來表示情緒、速度、力度這里用課件(五彩繽紛、形狀各異)來表現,學生興致更高。
五.在這堂課中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想象完成的比較出色,但若能在感受音樂、想象音樂的基礎上,創造音樂,(例:讓學生自己譜寫節奏譜,并在樂曲表示歡慶的地方,用自己的譜子進行打擊樂的伴奏)學生的創造力將得到極大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