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題活動設計:我和春天1
3. 體驗春天的到來給大家帶來的愉快情緒。
活動準備:故事磁帶、圖片
活動過程:
(一)運用圖片,了解春天里的小動物的活動
提問:春天到了,小黑熊(小松鼠、小白兔、小花蛇、小狐貍)喜歡做些什么?
(二)學習理解童話“春天的故事”
1. 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幼兒了解小動物打電話的順序。
2. 教師擺放放圖片,幼兒再次聽故事磁帶,了解小動物的對話。
3. 師生共同講述童話故事
(一) 討論活動:春天,其它動物可以做些什么?小朋友可以做些什么?
效果分析及生成內容:
該故事所包含的認知點較多:一、是春天動物的活動;二是與同伴間相互關心的情感,三是數字的排列與變化。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注意把握遞增的“序”,從而在引入活動目標的同時,挖掘幼兒的興趣點。通過觀察,大多數幼兒的關注點在撥號打電話,及與同伴的對話等,產生了一定的表演愿望,所以從幼兒的需要出發表演游戲又可增添新的內容。
活動內容:創造性韻律活動“春雨和小花”
活動目標:
1. 豐富有關春天的樂曲,熟悉樂曲的旋律和結構,用下雨和小花喝水并成長的動作分辨a、b兩段的結構。
2. 通過回憶日常對春雨、小花成長的觀察,創編不同的春雨落下和小花喝水、成長的動作。
3.樂意以身體動作表現春天的雨和花。
活動準備:有關身體動作表現春天的雨和花。
活動過程:
(一)復習春天的歌
指導語:你們會唱哪些有關春天的歌?
(二)學習韻律活動“春雨和小花”
1.欣賞樂曲,感知旋律、結構
2.通過圖片提示,了解除樂曲旋律和結構
3.創編a段、b段動作
(三)進行韻律活動“春雨和小花”
效果分析及生成內容:
幼兒通過師生互動性的活動,能愉快地參與活動,大膽地創編動作,在活動中有一位幼兒提出:小花要喝水,蠶寶寶要吃桑葉,教師根據幼兒喂養蠶的已有經驗進行了靈活的調整,運用原有音樂,充分讓幼兒嘗試仿編“蠶吃桑葉”的情境。 活動內容:春游“我眼中的春天”
活動目標:
1. 感受春天的溫暖氣候,進一步觀察、了解在春天里,動植物的生長變化。
2. 通過郊游、放風箏,為植物澆水等活動,了解春天“我”和人們的活動。
3. 喜愛春天,樂意觀察周圍事物的變化。
活動準備:
1. 春游必備物品。
2. 每位幼兒帶二張報紙,一只小塑料袋,穿著適量衣服,合腳的鞋子。
3. 暈車幼兒上車前半小時,給暈車藥
4. 聯系參加春游的家長志愿者人選,讓家長明確春游的任務和要求。
活動過程:
1.談話
(1)提出春游觀察的要求
(2)討論春游中的規則和自我保護方法。
2.前往中山植物園
(1)參觀歐洲花卉展
(2)參觀溫室花卉
(3)師生共同野外進餐。
(4)餐后散步參觀薔薇園。
(5)親子、師生分組游戲活動——放風箏;為小花、小草澆水。
3.返園休息整理
效果分析及生成內容:
外出的活動總能提起幼兒的興趣和熱情,在興趣熱情、好奇中,孩子們走進了中山植物園。游玩時孩子對成片的郁金香發出歡呼聲,這與孩子周圍的環境中較少見到這樣的景象有關,孩子對著成片郁金香花,說出贊美的話,孩子對美的環境有一定的感悟。參觀“溫室花卉”時,孩子的問題提得很多,“這是什么”,“為什么長刺”“和我們幼兒園的有點像”……,孩子們提問興趣高,思維比較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