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葉子的秘密
設計意圖:
陳鶴琴老先生曾說過:大自然大社會是活的教科書。夏天到了,很多都植物呈現出郁郁蔥蔥的景象,路邊的大樹也變得枝繁葉茂,引起了孩子探究的興趣。“小樹葉身上怎么會有花紋呢?”“為什么樹葉是綠色的呢”等等,小朋友們都有他們問不完的話題。《綱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 “教育內容的選擇要體現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于是,我借助了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自然資源——樹葉,帶幼兒進行觀察、探索,并有意識地加以啟發與引導,讓幼兒了解樹葉是由葉肉、葉柄、葉脈組成的,并通過操作實踐探索得知樹葉中藏有葉綠素。從而讓幼兒感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我們身邊”,擴展幼兒的學習空間和操作探索能力。
活動目標:
1.在觀察中知道樹葉由葉柄、葉脈、葉片三部分構成。
2.在操作實驗中發現樹葉的血液(葉綠素)。
3.在相互交流探索過程中,體驗探索秘密的快樂。
重點、難點:在操作實驗中發現樹葉的血液(葉綠素)。
活動準備:
若干綠色樹葉、多媒體課件、小石頭、白色紗布、剪刀、針管。
活動過程:
一、在生活常識中,引起觀察興趣。
1、提供白水和茶葉水比較兩者的區別。(2分鐘)
(幼兒從實際生活中引發探究樹葉的秘密的興趣。)
2、幼兒互相介紹生活中見過的樹葉。(3分鐘)
(從樹葉的形狀、顏色和大小來了解樹葉)
二、在多次觀察中,認識樹葉結構。
1、在看看、摸摸中認識葉片、葉柄和葉脈(ppt展示)(4分鐘)
(1)葉片——扁扁的、軟軟的就是它的肉,有人叫它葉肉。
(2)葉柄——細細長長的柄,能連接葉片和大樹。
(3)葉脈——樹葉一條條細細的線,助大樹輸送營養和水分。
2、總結:葉子是由葉片、葉柄和葉脈組成的。(1分鐘)
(幼兒通過感受真實的樹葉,認識葉片、葉柄和葉脈。教師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總結樹葉的結構。)
三、在操作實驗中,發現樹葉里秘密。(15分鐘)
1、樹葉寶寶和我們小朋友一樣有肉、有骨骼、有血管,它們的身體里會不會還藏著血液呢?(血液——葉綠素)(2分鐘)
(教師用擬人化的手法把樹葉比作小朋友,讓幼兒更加形象生動的認識葉片、葉柄和葉脈,引起探究樹葉的秘密——葉綠素的興趣。)
2、幼兒交流討論尋找樹葉寶寶的血液(葉綠素)的方法。(5分鐘)
(幼兒自由的交流討論,表達自己的大膽猜測,探索尋找樹葉寶寶的血液的方法。)
3、幼兒操作探索發現樹葉寶寶的血液——葉綠素。(10分鐘)
(1)、第一次探索。你發現樹葉寶寶的血液了嗎?你用了什么好方法?
(2)、第二次探索。將白紗布放在許多樹葉上再用石頭舂樹葉,就會發現紗布變綠了——葉綠素。
(幼兒運用老師提供的材料自由的操作驗證自己猜測的對錯,從而發現樹葉的秘密——葉綠素。)
4、幼兒交流討論葉綠素對樹葉的作用以及在生活中的運用。(2分鐘)
教師小結:葉子舂爛后會出現了一些綠綠的汁,就是樹葉寶寶的血液—葉綠素,葉子如果沒有了葉綠素就不能吸收養份就會慢慢變黃、枯萎離開樹媽媽了。葉綠素不僅對樹葉寶寶很重要他還可以泡茶、可以做顏料畫畫、可以做藥品治病,還可以做成美味的食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