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它能穿過彎管嗎?
活動目標:
1、大膽提出假設,并樂意在探索活動中驗證。
2、知道線、筆、光、氣等物體能否穿過彎管。
3、培養幼兒善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習慣,初步學習記錄的方法。 活動準備:
1.記錄表、彎管、線、筆、手電筒。
2.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了解彎管的主要特征。
1.小朋友,這是我們經常玩的積木,看,這個積木是怎么樣的?這個洞洞有什么特點呢?
2.師:“很多東西都想到彎管里面做游戲,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東西?”老師一一出示教具,讓幼兒熟悉并了解。
二、鼓勵幼兒大膽提出設想。
1.你認為哪些物體能穿過彎管?
2.引導幼兒預測所準備的物體能否穿過彎管,并做記錄。
3.老師介紹表格的用法,請在“猜一猜”這一欄里,用 “√” 表示能穿過彎管,用“×”表示不能穿過彎管。幼兒在自己的實驗表格中進行猜想記錄。
4.老師與幼兒一同猜想,在黑板上的表格進行記錄。
三、幼兒動手操作,在實驗中驗證猜想。
1.老師發放材料,強調用同樣的方法在表格的第三欄“實驗后”做上記錄。
2.老師巡視,并做個別指導,提醒幼兒有順序地進行實驗操作并做好記錄。
四、統計分析實驗結果,了解哪些物體能穿過彎管。
1.統計實驗結果。
2.分析哪些物體能穿過彎管,哪些物體不能穿過彎管?為什么?
3.小結:氣是會流動的,會從彎管中流出來;鉛筆是直直的、硬硬的,不能拐彎,不能從彎管中出來;線是細細的、軟軟的,能根據彎管的形狀穿出來;手電筒里射出來的光是直線的光,不能從彎彎曲曲的管里跑出來。
五、遷移彎管的作用。
1.你還在哪見過彎管,它有什么作用?
2.直管用起來很方便,為什么人們還要用彎管呢?
3.小結:彎管能改變物體前進的方向,讓他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六、延伸
1.在科學區中,教師準備一些物品,如水、沙子、米粒、綠豆、紙片等等,供幼兒繼續探索,并粘貼表格,幫助幼兒整理歸類。
2.教師另外準備大大小小的彎管。提問:鉛筆不能穿過小彎管,能否穿過大彎管呢?請幼兒繼續探索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