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神奇的空氣
設計意圖:
我一直認為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應該再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應該注重將知識和兒童的生活有機牽掛起來,變靜態的傳遞為動態的索取。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在科學活動內容的選擇上“源于生活,緣于興趣。”空氣是人和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物質,無處不在,無色、無味、無固定形狀。但是在與中班幼兒平時的交流中,我發現幼兒對空氣的了解知之甚少,于是我設計了本次科學活動。活動主要通過五個階段的實驗讓幼兒多種感官積極參與進行探索,從而了解空氣的存在與神奇,感知空氣流動形成風,幫助幼兒初步了解空氣與人以及其它物質的關系。在實驗過程中,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注意讓每個幼兒都參與進來。通過觀察,發現真知;通過嘗試驗證真知,培養幼兒探究科學的能力以及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活動目標:
1.了解空氣是無色、無味、無固定形狀的物質。
2.初步了解空氣流動產生了風,以及空氣與人的關系。
3.培養幼兒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條形的氣球11個、圓形氣球1個、充氣動物玩具2個、一個打火機、一根香條、5支小蠟燭、5個燒杯、一把扇子。
2.風車圖片ppt。
3.關閉活動室的窗戶。
活動過程:
一、師幼通過深呼吸初步感知空氣的存在及特點
教師做深呼吸,幼兒也模仿著做深呼吸。
提問:我們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氣)
師引導幼兒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聞,感知空氣無色、無形、無味的基本特征。
設計意圖:
通過深呼吸讓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直奔主題,同時又很巧妙地滲透了空氣的基本特點,激發幼兒對空氣的關注興趣。
二、師幼通過“改造”氣球感知空氣的變形
1.老師出示不同形狀的氣球,以及不同形狀的充氣玩具。
2.引導幼兒說出它們的形狀。
3.引導幼兒思考這些玩具為什么能鼓起來?
(幼兒討論)
4.師小結過渡:這些玩具能鼓起來是因為里面填充了空氣。空氣沒有固定的形狀,把它裝在圓形的容器里,它是圓的;把它裝在長方形的容器里,它是長方形的;裝在兔子的氣球里,它就成兔子形狀了。空氣是會變的魔術師,老師請你們來看看空氣是怎么變形的。
5.老師取出一個條形狀的氣球,通過擠壓把它設計成一小狗模樣。
6.把10個條形狀的氣球分發給幼兒進行造型設計。其余幼兒注意觀察這些條形狀氣球的變化。
幼兒進行操作老師表揚心靈手巧的幼兒。
7.拓展過渡:空氣是個魔術師可以任意改變形狀,在我們身邊還有一些東西和他一樣沒有固定的形狀,你能想出來嗎?
幼兒思考,交流。
師小結:像空氣一樣的氣體,像水一樣的液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比方說天上的云、霧、風,我們吃的油等等。
設計意圖:
此環節重點讓幼兒通過觀察、操作去主動發現空氣是沒有固定形狀的。結尾的拓展是對幼兒好奇心的培養,讓幼兒學會聯系生活中的所見進行比對從而擁有更多的發現。
三、通過造風實驗感知空氣流動產生風
1.師打開活動室的窗戶,引導幼兒感受有什么東西吹進來了。
2.師用打火機點燃一根香條,讓幼兒觀察煙的方向,然后用扇子輕輕扇動,讓幼兒觀察煙的方向,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煙的方向發生了改變?(扇子的扇動使空氣流動了)
3.師讓全班幼兒用手對著臉扇一扇,看看會產生什么?(有一股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