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探索活動《好玩的聲音》
設計意圖:在幼兒的生活中,孩子們每天都能接觸到好多不同的聲音,這些源于生活,源于大自然的聲音,怎樣來挖掘它實質潛在的教育資源呢?根據中班幼兒愛玩、好動的特點和已有的初步的科學探索經驗,我通過聽聲音、說聲音、探索聲音、模仿聲音,避免一味的老師說,幼兒聽的守舊模式,引導幼兒發現大自然、生活中聲音的奇妙,初步了解聲音內藏的奧秘,感受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大自然和生活中的聲音,知道聲音有快慢、強弱的特性,提高幼兒對聲音的興趣。
2、初步探索聲音的奧秘,引導幼兒發現通過搖、拍、搓、甩……使靜止的物品動起來才能發出聲音,并通過探索發現速度的快慢、力量的大小能改變聲音的特性。
3、感受科學探索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錄音磁帶:越來越響的雷聲、由遠及進的流水聲,火車發動時的聲音、一只小鳥叫和許多小鳥叫、越來越大的風聲、越來越響越來越快的馬蹄聲。
2、撥浪鼓、報紙、筷子、碗、勺子等幼兒經常接觸到的物品。
活動過程:
一、感受聲音,激趣導入。
1、傾聽大自然的聲音
教師:“小朋友們,請大家豎起小耳朵仔細聽聽,錄音機里發出了哪些聲音呢?”教師分別播放越來越響的雷聲,由遠及近的溪水聲和火車發動時,一只小鳥叫和許多小鳥叫的聲音,分別引導幼兒用“越來越……”描述聲音的變化,并分別嘗試用嘴巴簡單模仿這些聲音,初步了解聲音強弱、快慢的特性。
2、訴說大自然的聲音。
教師:“大自然除了這些聲音,還有哪些聲音呢?”引導幼兒說說大自然的其它聲音。
二、探索聲音,玩中學習。
1、初探聲音
(1)、觀察靜止的撥浪鼓,引導幼兒了解靜止的撥浪鼓不會發出聲音,初步探索通過搖、搓能使撥浪鼓發出聲音來。
——教師出示波浪鼓,請幼兒示范玩撥浪鼓。
教師:大家看,我為大家帶什么來了?(撥浪鼓)
大家聽聽看它現在有聲音嗎?(沒有)
那它能發出聲音來嗎?怎樣使它發出聲音來呢?
哪個小朋友來玩玩看,你怎樣讓它發出聲音來?
(幼兒示范玩,教師適當引導)
——教師總結通過搖、搓等能使撥浪鼓發出聲音來。
(2)幼兒集體探索讓物品動起來,引導幼兒發現把靜止的東西動起來就能發出聲音。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看桌子上面有什么呢?
看看這些東西在動嗎?
小朋友怎樣使這些東西發出聲音來呢?請大家試一試,來玩一玩。(幼兒初步探索,教師適時指導。)
幼兒示范,引導幼兒說說通過拉、推、搓、搖、碰……能使靜止的物品發出聲音。
教師:“你玩的什么?你是怎樣使它發出聲音來的?”請個別幼兒示范,并說說通過什么動作使東西發出聲音的。(如:搖、搓、撕、揉、甩、捏……)
2、再探聲音
引導幼兒再次玩,探索用更多的辦法使東西發出聲音。
教師:“大家想不想再來玩一玩,用更多的方法使東西發出聲音來呢?”(幼兒再次探索,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用更多的動作使東西動起來)
3、三探聲音
(1)、 引導幼兒通過動作的速度、力度等改變聲音的特性。
教師再次出示撥浪鼓,提問:“大自然的聲音有快有慢,有輕有響,我們怎樣使撥浪鼓發出不同的聲音呢?”請幼兒示范,教師引導幼兒改變動作的速度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