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香香的野菜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農村最常見的一些野菜,萌發幼兒觀察農村最常見事物的興趣。
2、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分工、分享,培養幼兒愛惜自己和他人勞動成果的好品質。
3、知道一些野菜的烹調方法、樂意品嘗野菜。體驗自己動手烹調的愉快心情。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己挖的野菜及買的野菜(幼兒挖野菜時的錄像或照片)
2、各種調味品與餐具、洗菜筐、幼兒圍裙、菜板、面粉等。
3、創設廚房環境,擺放各種調味品,讓孩子隨意取放.
4、親子調查有關野菜的相應資料(名稱、生長特點、營養價值、烹飪方法)
活動流程:回憶展現——交流互動——商量合作——幼兒烹制——品嘗分享
一、交流回憶
1、小朋友,我們上次才參觀秋天的小樹林時挖了一些野菜,挖到了什么菜,你能不能說一說在挖野菜過程中發生了一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出示圖片或錄像。
2、 為什么這些菜叫野菜?(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小結:野菜生長在田野里、小路邊,不需要人們去種、去澆水,施肥料,它可以制成野菜食品。野菜沒有受到污染,所以營養很豐富。
二、互動交流
1、啊!我們一會兒就要開野菜品嘗會了,這次我們小朋友挖了這么多的野菜,也認識了野菜,那你吃過什么野菜,怎樣做的呀?你能不能給大家介紹一下野菜可以怎樣吃,一會兒我們就要做野菜了,快說說你們的做法吧!
2、 個別幼兒介紹(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
三、商量合作
1、剛才小朋友說了很多野菜的吃法,那請你找幾位小朋友一個組,商量一下,想做什么菜,需要什么東西,然后你們自己分工,洗菜,切菜,做菜。(請配班老師主動介入活動,如:小朋友,老師也想參加你們的烹飪小組可以嗎?教師和孩子一起商量廚具的擺放位置,給予必要的幫助并注意傾聽幼兒商量意見,了解商量結果:分工情況、烹調方法等)
四、幼兒烹制
1、準備: 每組一份野菜.一套洗菜筐.菜板.爐具.餐具
2、幼兒進行烹制(1)分類、洗菜、分工 (2)切菜 (3)在老師幫助下烹調(這一環節可以請保育員或廚房伯伯適當幫忙,關注幼兒安全)
五、品嘗分享
1、小朋友請你們先品嘗自己小組作的野菜,嘗嘗味道怎么樣,請把另一份放在大餐桌上,一會我們要開野菜品嘗會。(老師巡回了解、詢問孩子制作過程及味道怎么樣。)
2、這些野菜味道很好,有股清香味,營養有很豐富,您們吃的這么開心,我們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嘗嘗,讓他們也來分享我們的勞動成果好嗎?
設計思路:
1、關注幼兒園實際情況,選擇幼兒需要的主題。
在二期課改新理念的引領和指導下,我們幼兒園在XX年申報了《農村幼兒園系列探索型主題活動的實踐與研究》,得到了專家和領導的肯定,并列入為市級規劃課題。自從我們幼兒園的課題立項以來,我們立足于本土、閃亮于系列、致力于探索為出發點,充分挖掘身邊的各項資源,開展與孩子生活息息相關的“衣、食、主、行”系列探索型主題活動的實踐與研究。同時引導我們教師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新教材,對新教材中的有關主題進行梳理,再將農村得天獨厚的各項資源得以充分的開發與運用,積極嘗試了“園本課程”的開發,我們以《桃花盛開的地方》為我們的一級主題,再形成衣食住行四大系列的二級主題,它們分別是《布衣秀》、《美食林》、《農家樂》、《鏡繡路》。有用的植物這一主題是在中班《好吃的食物》主題上的拓展和延伸,結合我們家鄉特有資源——立足于本土:主要立足于農村地理位置優勢,利用農村本土資源,將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進一步開發和利用。在我園,大多數孩子看到最多的是農田,接觸最多的是農村的特有資源,對此有目的的進行開發和利用,以拓寬我們的教材,順應周圍事物的發展與變化。因此,選擇了家鄉的小樹林和綠色菜籃子這兩個三級主題,從在本土性的基礎上突現發展性的原則,同時引發幼兒對科技種植的興趣,了解什么是綠色植物,激發幼兒探索事物的興趣,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活動只是課題進程中一次孩子生成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