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彈性
教學目標:1. 探索感知物體的彈性現(xiàn)象,并了解彈性在生活中的應用。2、清楚完整地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教學難點: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教學準備:1、像皮筋、松緊帶、海棉、曲棍球、泡沫板、墊板、圓珠筆、夾子、頭箍等能明顯感覺到彈性的物品若干、絲帶;字卡:彈性、方便舒適、快樂美好。2、ppt:生活中的搖晃木馬、蹦蹦床沙發(fā)、床墊、靠墊、枕頭、自行車腳撐、座墊輪胎、撐桿跳高運動員等。3、撐桿跳高運動員比賽視頻。教學課時: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大班幼兒探究欲望增強,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成人進行溝通與交流,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日常生活中,幼兒已接觸很多彈性玩具(皮球、拉力器、蹦蹦床),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幼兒對“彈性”的認識僅是一些感性經驗,對彈性玩具和用品的一些特性,還不是很了解。于是,就設計了本次的科學活動,運用了三大環(huán)節(jié),感知體驗彈簧,引出彈性——玩一玩,找一找彈性——找身上和生活中的彈性過中,引導幼兒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秘密。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給了孩子一個清楚的彈性的概念。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增加了孩子對彈性物品的認識,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遷移了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使他們更多的了解了有彈性的物品。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的興趣一、感知體驗彈簧,引出彈性。 師:(出示大彈簧)這是什么?彈簧是怎么樣的?請兩個小朋友上來試一試、壓壓看感覺怎么樣?(追問:用力(壓、拉),它會怎么樣?手放開來,又會怎么樣?)
操作前要求:真有趣呀,生活中有很多有彈簧的物品,老師在每張桌子上準備一些,我們小朋友可以到每張桌子上玩一玩,看看彈簧有什么變化?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三分鐘)*你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哪里有彈簧?(你玩的時候看看彈簧有什么變化?)*它有什么好處?(筆、頭飾、夾子、釘書機、彈簧秤)3、分享交流:*你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你玩的時候彈簧有什么變化?)*它有什么好處?小結:彈簧真有趣,當用力拉它、壓它、搖它,彈簧會改變形狀,但當手一松,彈簧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這種現(xiàn)象就叫做彈性。(字卡)“這種現(xiàn)象叫什么?”(設計意圖:提出清晰的要求讓幼兒帶著好奇去觀察、操作,感知彈簧的特點,初步理解彈性。。)二、玩一玩,找一找彈性。(三分鐘) 1、今天老師還準備了很多好玩的材料,你可以捏一捏,拉一拉,壓一壓,找找里面藏著什么小秘密。四個小朋友一組,玩好了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交換。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你玩了什么?感覺怎么樣?(追問:用力(壓、拉),它會怎么樣?手一松開,又會怎么樣)*為什么松緊帶能拉長,絲帶卻不能拉長?為什么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分享交流:1)剛才我們去玩了好多好玩的材料,請你來告訴大家,你玩的是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發(fā)現(xiàn)邊操作邊回答:★皮筋(松緊帶):用力拉,它變長了,手一松,它又彈回去了。★海綿:輕輕地捏、壓,它會扁下去,手一松,又變成原來的樣子。追問:為什么會這樣呀?★皮球:用力壓,它扁下去了,當一松手,皮球又鼓起來了。★墊板:可以彎一彎,手一松,它又彈回去了。★泡沫墊:可以卷起來,手一松,它又彈回去了。輕輕地捏、壓,它會扁下去,手一松,又變成原來的樣子。2)這些物品都有彈簧嗎?小結:有的東西雖然沒有彈簧,當用力拉它、捏它、壓它、擠它,他們都會改變形狀,但當手一松,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所以沒有彈簧的東西也有彈性。(設計意圖:通過玩一玩沒有彈性的材料,幫助孩子們進一步理解彈性的特點,感知生活中的東西都有彈性。)三、找身上和生活中的彈性。1、在身上尋找彈性1)除了這些是有彈性的,我們身上哪些地方也有彈性呢?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相互找一找,看誰找的有彈性的地方最多。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他身上哪個地方有彈性?為什么? *請你再找一找身上穿得哪些地方也有彈性,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交流分享:*哪一組先來介紹你們的發(fā)現(xiàn)?*你們身上哪些地方有彈性?你好朋友身上哪些地方也有彈性。*你們是怎么發(fā)現(xiàn)和感覺到的?為什么?*我們一起試試看,是不是這樣的?*誰還有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小結:我們的身體很多地方都有彈性;服裝和飾品也有彈性,讓我們更舒適和方便。(出示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