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彈性(精選3篇)
大班科學:彈性 篇1
設計意圖:
“三八”節那天,昊昊從家里帶來了兩個氣球,說是送給老師的禮物。我隨手放在了鋼琴的琴凳上。下了課,許多孩子都圍了過來,你拍拍,我捏捏,他打打,玩得不亦樂乎。“老師,氣球一拍為什么會跳起來呢?”“氣球一捏為什么會癟下去呢?”“氣球一吹為什么會鼓起來了?”面對孩子們對物體的“彈性”產生出的疑問,心想:與其一一解說,還不如設計一個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在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中自主探索,獲得體驗,得到答案,這樣既滿足了幼兒愛玩和好奇的天性,又培養了幼兒探究科學奧秘的興趣。于是就生成了本次科學探索活動─彈性。
1.通過嘗試與操作獲取有關彈性的經驗。
2.了解彈性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海綿、氣球、松緊帶、皮筋、橡皮、積木、鉛筆、襪子、手套、皮球、橡皮泥、彈簧秤、游泳眼鏡等。
活動過程:
1.幼兒操作,初步感知彈性。
(1)幼兒玩氣球、海綿、松緊帶,拉一拉,捏一捏,壓一壓,看看它們會有什么變化?
(2)幼兒玩耍,教師巡視,觀察幼兒操作中的發現。
(3)組織幼兒交流自己的發現。
2.幼兒再次嘗試,獲取彈性的經驗。
(1)引導幼兒觀察,這些物體不對它們用力時,一松開又會有什么變化?
(2)組織幼兒交流自己的新發現。
3.引導幼兒歸納彈性物體的特點。
(1)小朋友,剛才我們玩了這些東西,你們知道它們有一個什么共同的秘密?
(2)幼兒思考,自主發表各自的觀點。
教師總結:這些東西真有趣,對它們用力時,就會發生變化,就會變形,一松開,又會變成原來的樣子,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彈性。
4.幼兒用身體的各種動作表示彈性。
5.聯想實際,引導幼兒說說有彈性物體的用處。
(1)剛才我們發現皮筋、海綿、氣球它們都具有彈性,除了這些東西還有哪些東西是有
彈性的呢?
(2)這些有彈性的東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好處呢?
(3)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補充或豐富,如:沙發、席夢絲床墊里有彈簧和海綿,坐著躺著覺得很舒服;彈簧秤小小的,攜帶很方便……。
6.物體分類。
幼兒玩桌上的一些材料,找一找哪些東西是有彈性的,哪些東西是沒有彈性的,然后幫它們分分家,分別放在桌子的左邊和右邊。
7.游戲:奇妙的口袋。
幼兒到口袋里摸出一樣東西,放在老師手里不讓大家看到,然后用動作告訴大家這個東西
是有彈性的還是沒有彈性的。
8.小結活動:
小朋友,請你們回去再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有彈性的,找到了玩一玩,再來告訴大家。
延伸活動:
下了課,請小朋友到你的好朋友身上,到教室里找一找,能不能找到有彈性的東西。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充分為幼兒創造了條件,引發他們仔細觀察,認真體驗,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們平時見過的,玩過的,捏捏海綿,拉拉皮筋,壓壓氣球,通過讓幼兒對這些有彈性物、體的操作,充分的感知材料,探究材料,從而獲得了有關彈性的經驗。并結合幼兒已有的探索經驗,提出問題:這些東西它們有一個什么共同的秘密?在教師的啟發下幼兒歸納出了彈性的概念。在分類活動中,幼兒再次操作,玩中觀察,玩中發現,自然而然的將有彈性的物體和沒有彈性的物體進行了分類。活動時,幼兒玩中學,學中玩,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顯的增強。 存在問題:關于彈性的概念很大,本次活動的目標只是讓幼兒通過操作,初步感知彈性,有些物體所具有的彈性將有待與幼兒長大后再去研究,游戲時教師對乒乓球彈性的講解只會帶給幼兒一種誤解。
大班科學:彈性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彈性的基本特性,體驗彈性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2、大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心理準備、知識經驗準備)
1、第一次操作材料:彈簧、橡皮筋、定型棉一組一份
2、第二次操作材料:彈簧秤、拉力器、靠墊、圓珠筆、鞋套、褲子、化妝瓶、毛絨玩具、發帶、袖套、彈力球、夾子、發夾
活動過程:
一、出示材料
(價值分析:—激發探索彈性的興趣)
1、重點提問:請你們一起來看看黑板上有什么?(出示定型棉、彈簧、橡皮筋)
2、任務1——玩玩看看:
重點提問:每樣材料都去玩一玩,看看它們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二、第一次操作
(價值分析:初步感知彈性的基本特征)
1、分別玩玩三種不同的材料,觀察它們外形的變化。
2、集體交流,重點提問:你玩的是什么?怎么玩的?發現了什么?
3、教師小結:無論是定型棉、彈簧還是橡皮筋,用手去壓壓它摁摁它拉拉它,它都會變形,當我們的手松掉后又變回原來的樣子,它們都具有彈性。
三、第二次操作
(價值分析:大膽參與交流,感知彈性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1、任務2——玩玩找找:
重點提問:玩一玩、用一用,找一找這些有彈性的東在哪里?彈性有什么用?
2、幼兒交流,重點提問:你玩的是什么,彈性在哪里?它有什么用?
3、教師小結:這些東西里都藏有彈性的東西,有了彈性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更快樂!
4、找身上的彈性:在身上你找到了什么有彈性的東西?
四、延伸
(價值分析:變一變——對彈性有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1、重點提問:有什么辦法讓原來沒有彈性的東西變得有彈性,讓它更有用呢?
2、交流方法。
3、小結:這些方法都能成功嗎?我們回去都去試試,試過就知道。
大班科學:彈性 篇3
教學目標:1. 探索感知物體的彈性現象,并了解彈性在生活中的應用。2、清楚完整地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教學難點: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感受和發現教學準備:1、像皮筋、松緊帶、海棉、曲棍球、泡沫板、墊板、圓珠筆、夾子、頭箍等能明顯感覺到彈性的物品若干、絲帶;字卡:彈性、方便舒適、快樂美好。2、ppt:生活中的搖晃木馬、蹦蹦床沙發、床墊、靠墊、枕頭、自行車腳撐、座墊輪胎、撐桿跳高運動員等。3、撐桿跳高運動員比賽視頻。教學課時: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大班幼兒探究欲望增強,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成人進行溝通與交流,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日常生活中,幼兒已接觸很多彈性玩具(皮球、拉力器、蹦蹦床),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幼兒對“彈性”的認識僅是一些感性經驗,對彈性玩具和用品的一些特性,還不是很了解。于是,就設計了本次的科學活動,運用了三大環節,感知體驗彈簧,引出彈性——玩一玩,找一找彈性——找身上和生活中的彈性過中,引導幼兒積極探索、發現秘密。第一個環節:第一環節的設計給了孩子一個清楚的彈性的概念。第二個環節:增加了孩子對彈性物品的認識,第三個環節:遷移了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使他們更多的了解了有彈性的物品。第四個環節: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興趣一、感知體驗彈簧,引出彈性。 師:(出示大彈簧)這是什么?彈簧是怎么樣的?請兩個小朋友上來試一試、壓壓看感覺怎么樣?(追問:用力(壓、拉),它會怎么樣?手放開來,又會怎么樣?)
操作前要求:真有趣呀,生活中有很多有彈簧的物品,老師在每張桌子上準備一些,我們小朋友可以到每張桌子上玩一玩,看看彈簧有什么變化?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三分鐘)*你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哪里有彈簧?(你玩的時候看看彈簧有什么變化?)*它有什么好處?(筆、頭飾、夾子、釘書機、彈簧秤)3、分享交流:*你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你玩的時候彈簧有什么變化?)*它有什么好處?小結:彈簧真有趣,當用力拉它、壓它、搖它,彈簧會改變形狀,但當手一松,彈簧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這種現象就叫做彈性。(字卡)“這種現象叫什么?”(設計意圖:提出清晰的要求讓幼兒帶著好奇去觀察、操作,感知彈簧的特點,初步理解彈性。。)二、玩一玩,找一找彈性。(三分鐘) 1、今天老師還準備了很多好玩的材料,你可以捏一捏,拉一拉,壓一壓,找找里面藏著什么小秘密。四個小朋友一組,玩好了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交換。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你玩了什么?感覺怎么樣?(追問:用力(壓、拉),它會怎么樣?手一松開,又會怎么樣)*為什么松緊帶能拉長,絲帶卻不能拉長?為什么呢?*你發現了什么秘密?
、分享交流:1)剛才我們去玩了好多好玩的材料,請你來告訴大家,你玩的是什么?發現了什么秘密?*幼兒根據自己的發現邊操作邊回答:★皮筋(松緊帶):用力拉,它變長了,手一松,它又彈回去了。★海綿:輕輕地捏、壓,它會扁下去,手一松,又變成原來的樣子。追問:為什么會這樣呀?★皮球:用力壓,它扁下去了,當一松手,皮球又鼓起來了。★墊板:可以彎一彎,手一松,它又彈回去了。★泡沫墊:可以卷起來,手一松,它又彈回去了。輕輕地捏、壓,它會扁下去,手一松,又變成原來的樣子。2)這些物品都有彈簧嗎?小結:有的東西雖然沒有彈簧,當用力拉它、捏它、壓它、擠它,他們都會改變形狀,但當手一松,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所以沒有彈簧的東西也有彈性。(設計意圖:通過玩一玩沒有彈性的材料,幫助孩子們進一步理解彈性的特點,感知生活中的東西都有彈性。)三、找身上和生活中的彈性。1、在身上尋找彈性1)除了這些是有彈性的,我們身上哪些地方也有彈性呢?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相互找一找,看誰找的有彈性的地方最多。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他身上哪個地方有彈性?為什么? *請你再找一找身上穿得哪些地方也有彈性,你是怎么發現的?交流分享:*哪一組先來介紹你們的發現?*你們身上哪些地方有彈性?你好朋友身上哪些地方也有彈性。*你們是怎么發現和感覺到的?為什么?*我們一起試試看,是不是這樣的?*誰還有不一樣的發現?小結:我們的身體很多地方都有彈性;服裝和飾品也有彈性,讓我們更舒適和方便。(出示字卡)
2、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有彈性1)那在平常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有彈性的物品呢?它有什么好處?結合ppt:*沙發、枕頭有彈性,是為了坐躺時更舒服。*(播放自行車ppt)看看這是什么?自行車哪里有彈性呀?還有哪里有彈性,有什么好處?聽聽小博士是如何介紹的:自行車坐墊的下面有彈簧,讓我們乘坐時更舒適。而腳撐上有彈簧是為了停放時更方便。自行車的輪胎打足氣,是為了減少振動,乘坐時更舒適。*(播放撐桿跳高ppt)這是誰呀?他在干嘛?哦!原來是運動員在撐桿跳高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播放撐桿跳的視頻)是什么幫助他跳的更高呢?為什么?小結:撐桿跳高的竹竿也是有彈性的,這是為了讓運動員跳的更高,取得好成績。小結:彈性的用處真大呀,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幫助,讓我們生活的更加快樂、美好。(出示字卡)(設計意圖:在相互的討論、合作中幼兒聯系實際,回憶生活中彈性的作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舒適、美好。)四、延伸活動。(出示小青蛙圖片、細鐵絲)這里有不同粗細的鐵絲和誰呢?(小青蛙)我們用這些材料還可以做有趣的小玩具,看怎樣才能讓小青蛙跳得高,我們到教室里去玩一玩吧!(設計思路: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