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有趣的尾巴》科學活動設計
設計思路 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其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結合《指南》中這兩個重要方面,我嘗試對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尾巴》利用“354游戲教學模式”進行活動預設設計。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指南》科學領域對5-6歲幼兒的目標要求:我從活動的導入---活動的準備---活動的開展---活動的延伸這四個部分中融入學習內容,抓住大班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總是刨根問底的特點實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從而達到“354”的各項指標。
【活動目標】
1、通過《有趣的尾巴》培養幼兒親近自然,喜歡探究的興趣。
2、通過探究幾種小動物的尾巴,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
3、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提高認知水平。
【活動重點】
重點:通過探究幾種小動物的尾巴,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
【活動難點】
難點: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提高認知水平。
【活動準備】
1、主題課件。
2、各種動物頭飾、各種布藝尾巴。
3、“找朋友”音樂伴奏。
【活動過程】
一、活動的導入(啟發談話式)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幼兒:(喜歡)。師:你們都喜歡那些小動物呢?幼兒:(燕子、小羊、小魚、小鴨子、小松鼠、孔雀等)幼兒模仿小動物的樣子。你們觀察過它們的尾巴嗎?今天我們玩一個關于小動物找尾巴的游戲,好嗎?
二、準備活動(猜猜我是誰)
1、出示課件。
2、根據尾巴猜動物的名字。
3、選擇合適的尾巴,根據動物生活習性,判斷各自尾巴的功能。
三、游戲活動:“小動物找尾巴”。
游戲規則: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兩組,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頭飾,在“找朋友”的音樂伴奏下,根據所戴頭飾的小動物在布藝尾巴投放圈中找到合適的尾巴,進行接力游戲,那組完成用時最短,尾巴找的最準確,那組獲勝。
1、幼兒自主選擇自己喜歡扮演的小動物。
2、開展找尾巴接力游戲。
3、宣布比賽結果。
4、在游戲中穿插講解不同小動物尾巴的功能。
四、活動延伸(參觀園內科學發現室)
帶領幼兒參觀園內科學發現室,觀察和了解關于動物的各種信息。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課我注重抓住幼兒年齡特點和大班幼兒對于科學總愛刨根問底的探究欲望,結合《指南》中5-6歲幼兒的培養目標及“354”游戲教學倡導的各項評價指標,對活動進行預設,利用科學與游戲的有機融合使一節從傳統意義上較為安靜的活動變得豐富、充滿快樂和趣味性,并利用探究幾個典型小動物尾巴功能的方法探究自然界的奧秘,既培養了幼兒科學認知的能力又激發了幼兒探究科學的興趣,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 jrm?o??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資源及教材的整合體現不夠(貓為什么要抓老鼠?偷占別人的勞動成果對嗎?……)
5、老師的合作不夠,又怎能教會幼兒相互合作?(自導自演,沒有配班老師)。
四、勇敢向前沖
總之,本節活動中,執教者具有較高的教育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駕馭課堂能力強,對幼兒有親和力。面對當前幼兒教育所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如何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讓傳統的諸如貓抓老鼠的游戲富有時代氣息及教育意義,讓幼兒在游戲中健康快樂地成長,這是值得我們深思和實踐的重大教育課題之一。我們必須不斷加壓緊逼,邊學習邊教研,邊實踐邊探究,促使自身迅速向科研型、研究型轉變,以角色轉變推進科學保教的工作進程。其實,教師及幼兒園的專業成長如同花兒一樣需要營養,游戲活動的全面改革就是我們的陽光雨露。我們要不斷汲取著游戲教學改革的豐富營養,和花兒一同綻放,與幼兒園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