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它是誰
活動背景: 晨間活動時,我發現幾個小朋友蹲在角落里,低著頭,嘴里不停地說:“讓我試試,讓我試試。”好像在擺弄著什么。我走近一看,原來苗苗的手里拿著一只電筒饒有興趣地照著自己的另一只手,看著地面上呈現的手的影子,他們都開心地笑了起來。我想,孩子們對光源照影子很感興趣,何不利用這樣的機會讓幼兒大膽地嘗試用不同的光源來找物體的影子呢?便生成了這次活動。活動目標: 1、排除無關干擾,選擇有用的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 2、嘗試用光源照出影子,找出所需要的影子。 3、經歷偵破案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樂趣。活動準備: 1、課前豐富有關影子的知識。 2、三頂帽子、統計表1份、幼兒記錄表、記號筆人手各一、幻燈機、一個帽影、手電筒若干。活動過程:一、講故事,激發幼兒探索欲望。 (評析: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創設富有探索性的偵破環境,這一環節設置了懸念,從而進一步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二、幼兒討論、猜想,第一次記錄。 1、小偷是誰?為什么?幼兒第一次記錄判斷結果。 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記錄卡,記錄卡的第一欄是小偷的帽影。下面是黑貓警長排查出的三只動物,你覺得誰是小偷,就在它的下面打“√”。(附表一) 2、教師用數字統計幼兒記錄結果。(附統計表) (評析:讓幼兒自由討論,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能根據已有經驗大膽猜想,調動幼兒想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討論: 1、究竟誰是真正的小偷呢?黑貓警長說,破案是要講證據的,想想看,要破這個案子,找到真正的小偷,有條重要的線索是什么呢?(帽子的影子) 怎樣才能找到三個動物帽子的影子呢?想想我們以前玩過的踩影子游戲,影子是怎樣形成的?(因為有光),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光源能讓我們找到影子呢?(月光、燈光、燭光、手電筒光……) 2、找找老師手的影子,(師示范找手影的方法),將物體放在光源的前面。 (從關注幼兒的興趣入手,同時也幫孩子積累科學經驗,回憶踩影子游戲,將幼兒的思維推向了高潮。)三、幼兒操作實驗,并記錄結果三個動物帽子的影子是什么樣的?怎么找呢?黑貓警長給我們準備了三個動物帽子的圖片,它說誰能幫它找到真正的小偷,就能成為大偵探了。 1、幼兒操作,嘗試自己用光源找出影子,并做記錄。 2、教師第二次統計幼兒記錄結果。(表二) 3、師對比兩次統計結果,小結幼兒操作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小偷終于找到了,我們也明白了做什么事情不能光看表面現象,一定要通過思考、探索才能找出真正的原因。快打個電話告訴黑貓警長吧! (評析:讓幼兒通過自身與材料的相互作用,大膽探索,一方面幫孩子積累經驗,另一方面提高孩子的操作能力,通過照一照、找一找,激發他們對周圍科學現象的興趣。)四、游戲:偵探抓小偷。幫黑貓警長找到了小偷,你們高興嗎?那我們來玩“偵探抓小偷”的游戲。 誰來做小偷呢?哦!黑貓警長說,你們都成偵探了,還是我來做小偷吧!(師戴上頭飾扮小偷,幼兒做偵探,抓小偷,通過游戲進行思想教育。) (評析:教師靈活地用“偵探抓小偷”這一游戲作為前一活動的巧妙延續,掀起了又一個活動高潮,讓幼兒體驗到了偵破成功的樂趣。) 反思: 這是一次典型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充分體現了讓幼兒主動學習的教育理念。首先我根據幼兒感興趣的故事,創設了一個富有探索性的偵破環境,第一次讓幼兒猜想小偷是誰,并做記錄;第二次通過實驗操作并記錄,驗證誰是真正的小偷,通過前后兩次不同的記錄結果,最后做出正確的判斷。其次在整個活動中,我緊緊把握材料、探索、問題這三者的雙向流動,引導幼兒圍繞“小偷的帽影”,不斷地探索、操作、觀察,并鼓勵幼兒多角度地交流自己的發現,提出自己的想法。活動中,孩子們能利用提供的光源,初步嘗試用手電筒、日光燈等光找出小偷的帽影,讓他們經歷偵破案件的過程,滿足了幼兒不斷探索的欲望,同時讓孩子們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