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活動:小雞小雞在哪里
四、在游戲中拓展思路,感受歌曲的對答情趣與親情。
玩游戲《捉迷藏》,借助頭飾創編歌曲。
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來玩捉迷藏的游戲好嗎?請你們戴上小動物的胸卡,來做動物寶寶,躲在籬笆的后面,老師來做動物媽媽,媽媽唱到誰,就請誰邊唱邊出來,好嗎?”
師:“小狗小狗在哪里?”
幼:“汪汪汪汪在這里!”
師:“小貓小貓在哪里?”
幼:“喵喵喵喵在這里!”
師:“小羊小羊在哪里?”
幼:“咩咩咩咩在這里!”
(游戲可多進行幾次,要給予鼓勵)
五、教師小結、評價:
——今天小朋友幫助小動物們編歌,小動物們太高興了,想請你們一起到草地上去玩,小朋友愿意為哪只動物編歌,就模仿哪只小動物走出教室。我們出發吧!
教學實施中的評析與反思:
一、欣賞音樂,進一步感知樂曲旋律。
本次活動是第二課時,在活動前已經熟悉過歌詞,所以孩子們的積極性都很高。教師以雞媽媽的口吻和小雞對唱“小雞小雞在哪里,嘰嘰嘰嘰在這里。”富有情感,使幼兒感覺親切。幼兒在“籬笆”、“草地”、“花園”的模擬情境氣氛中,通過游戲活動,能更好地進入角色,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充分展開想象創編歌詞,并做出相應動作。
教師為幼兒創設了自主探索的環境,通過開放式提問 “小鴨是怎樣叫的?
小鴨的動作是什么樣子的?”來引導幼兒自由創編。以“誰來告訴我應該怎么編?”的提問,給幼兒足夠的空間讓幼兒想一想,編一編,唱一唱,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并大膽的唱出來。在創編過程中,教師根據他們的已有知識生活經驗,引導他們積極的創編。幼兒在創編過程中,教師又及時引導幼兒將創編的過程用自己喜歡的動作表現出來。這樣做既給了幼兒自由發揮的空間,又尊重了孩子的意愿,使他們在創編過程中,一次次的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他們的積極參與活動的主動性。
三、通過自主創編活動,讓幼兒體驗到創編樂趣。
通過開放式提問“小朋友們還想為哪些小動物編歌呢?”、“它們都是怎樣叫的?”來鼓勵幼兒大膽的進行創編。通過教師問、幼兒答的對唱形式,讓幼兒在創編歌曲的同時,用自身的肢體語言來模仿小動物的特性,如教師提問:“誰來表演一下小狗叫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動作?” 幼兒都爭先恐后的站起來,雙手搭在耳朵上,模仿起小狗來,這用到了以趣激學。幼兒既手舞足蹈的學會了創編,又培養了幼兒的模仿能力。在師幼互動的交流中,變被動為主動,調動了他們參與游戲的主動性,進一步發展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同時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四、在游戲中拓展思路,感受歌曲的對答情趣與親情。
在整個活動中,場景布置科學,富有童趣,教師為幼兒創設了自由創編的環境,通過開放式的提問,使幼兒在自由、開放的環境中思維、創編,獲得知識經驗。培養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充分體現了開放式教學的特征。在“籬笆”、“草地”、“花園”的模擬情境中,教師邀請幼兒來做游戲,教師來做動物媽媽,小朋友來做動物寶寶。在游戲的環節中,教師以媽媽的口吻和小雞對唱,富有情感,使幼兒感覺親切。在與幼兒對唱時,教師變換著聲調,有時聲高,有時聲低,有時甜美,讓幼兒通過教師的聲調,來感受媽媽對寶寶的喜愛、關心、渴望之情,讓幼兒能更好地進入到角色中去,和幼兒的情感產生共鳴。同時我還注重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對于他們的表現進行及時的鼓勵。如“你真棒!你真能干!……”教師以角色的口吻和富有情感的語言,很好地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而教師始終以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時刻引導、關注幼兒的活動,根據幼兒的需要因勢利導給予啟發幫助,使幼兒在自由的環境中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本次活動充分發揮了師生互動作用,激發了幼兒的主動參與精神,培養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