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題活動——中國食物
操作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有的餡放得太少、
有的皮破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餛飩包
好了。
朱穎:我已經(jīng)真的學會了。
王嘉晨:我還不會,但我會做饅頭。
鄧越:我想快一點吃這些餛飩。
反思:結合上次的活動,我把中國點心和中國菜肴分開來進行認識,先從制作點心開始。這次的活動,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可能是平時較少接觸這些東西,有的幼兒從未做過,有了實際操作經(jīng)驗,他們對中國點心有了新的認識。
活動三:
目標:1 、嘗試用刀切發(fā)好的面團,初步學習搓、捏和做包子的方法。
2、在操作活動中激起探究的興趣。
條件提供:面團、餡、刀
活動設計:1、談話:
關于中國點心。
2、制作包子:
請廚房的阿姨發(fā)好面團,進行示范。
3、幼兒操作。
4、吃包子。
觀察記錄:
孩子們對動手操作很有興趣,有了上次
包餛飩的經(jīng)驗,這次做包子似乎順利多了:
鄧越:我只會吃包子,不會做。 男孩子似乎更“懶”一些,
張鑫昕:我也是。 上次包餛飩也是如此。我請來了廚房的阿姨來示范,他們看得可認真了。
鄧燕飛:大媽媽的本領真大,這些小饅頭多
漂亮!
李佳斐:我會用面粉做小白兔。
朱穎:上次我在公園門口看見有人用面粉做
成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我還買了一個。 其實,這也算是中國民間工藝品的一種。
瞿峰:我媽媽說這些東西還要出口到國外去。 老師:為什么要出口?
瞿峰:因為國外沒有的。
王嘉晨:我知道了,這也是中國特有的。 孩子們邊討論,便開始做包子了,雖然做得不算漂亮,但很認真。
反思:在孩子們的一問一答中,我發(fā)現(xiàn)他們對用面團制作各種造型產(chǎn)生了興趣,而且有些家長對我們的主題活動有所了解,開始豐富孩子有關的知識,所以他們才會產(chǎn)生問題,并學著解答問題。本來,打算帶領孩子們?nèi)ァ熬G波浪”看一看中國特色點心,但由于經(jīng)費問題,只能放棄。
活動四:
目標:1、初步了解中國菜肴的主要特色:色、香、味、形,觀察拼盆的特點。
2、對中國菜感興趣。
條件提供:書、圖片
活動設計:1、幼兒自由翻看書或圖片。
2、討論:
你看到什么?
你喜歡那個菜?為什么?
你認為那些菜漂亮?為什么?
你在那里看見過這些菜?
3、幼兒介紹自己喜歡的菜。
觀察記錄;
今天的活動是從由我在“綠波浪”帶回
的菜單引起的:
鄧越:是上海點心的廣告。 老師:你們看看我們的墻
吳雯娟:是圖畫,吃的。 壁上多了什么?
牛嘯天:有各種點心。 老師:什么點心?
鄧燕飛:由糕、春卷。 老師:你們知道是從哪兒來的?
李佳斐:是發(fā)來的。
吳雯娟:是畫出來的。
鄧越:不對,如果是蠟筆畫的,上面會有一 鄧越是個觀察力很強的孩
粒粒的東西,這肯定是從廣告紙上剪 子,非常細心。
下來的。 老師:為什么要做廣告?
潘華璽:飯店里的人要介紹他們的東西。
羅逸菲:專門買點心的地方做廣告。
曹寧:我在飯店里看到過的。 老師:飯店里除了點心還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