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綜合《變魔術》
活動背景:
幼兒園數學教學是一門系統性、邏緝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有規律排序是幼兒在中班已接觸到,但其中的內涵涉及得較多。游戲中發現幼兒對排序活動很感興趣。于是運用“變魔術”為活動主線,讓幼兒利用已有的線索、判斷出數量,圖形等排列的變化規律,接著填完整空格,培養了幼兒的判斷能力和邏緝思維能力。
活動目標:
1、能按照已有線索推斷出數量、圖形變化的規律,并作延伸。
2、能用語言清楚地講述操作過程和結果。
3、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4、錄音機、音樂磁帶
5、人手兩份作業紙、記號筆若干
6、各種顏色、各種形狀的圖形若干
活動過程:
(一)1、故事導入:魔術師邀請小朋友去參加化妝舞會,圖形娃娃聽見了也想去,請你們在這張黃顏色的魔術紙上從五角星開始,將盒子里的圖形在魔術紙上按照規律變魔術。
2、幼兒操作,(選擇圖形,排列、粘貼),教師巡回指導。
3、集中講述:師:①你是怎么變魔術的?按照什么規律變的?
②還有誰變得不一樣?
幼1:我是按照一個正方形、一個三角形的規律排的。
幼2:我是按照兩個正方形、一個三角形的規律排的。
幼3:我是按照一座房子、一個三角形的規律排的……
(評析:教師用簡潔的語言把幼兒 引入“變魔術”的角色,并且請幼兒創造性地排列圖形,這一過程給幼兒自主的空間,教師作為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出現,打破了傳統教學,既培養了幼兒的多向思維,又為下一層次的活動作了鋪墊。)
(二)師:1、看,魔術師要變魔術了,我要考考小朋友,看誰能揭開我魔術的秘密,
出示魔術紙:猜一猜,我是按照什么規律變魔術的?
幼:后面格子的圖形的數量比前面格子多1。
誰來幫魔術師變變第4格的圖形?(請幼兒操作)
第5格呢?
圖形娃娃要找數字娃娃做朋友,請幼兒匹配數字。
幼:兩個正方形用數字2來表示,三個正方形用數字3來表示…….
2、小結:原來魔術師是按照后面一格的數量比前面一格多1的規律來變魔術的 。
(評析:讓幼兒自己在討論中尋找規律,給予幼兒自主學習的空間,并請一至二位幼兒做集體操作,起到隱性示范的作用,打破了教師示范的常規。)
3、師:小朋友一定也想變一變,請你們把綠顏色的魔術紙拿出來,左邊第1格、第2格、第3格的數字是魔術師變的魔術,請你們找出這三個數字之間的變化規律,按照規律變出后面空格中的數字。
4、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作業紙上數字之間的規律,接著往下填空格。
5、集中講述:師:讀出魔術紙上的數字,請小朋友猜猜是按照什么規律變魔術的?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提供給幼兒的材料紙上的數字各不相同,有順數、有倒數、也有中間空格,幼兒在尋找中發現、在尋找中判斷,變出后面空格中的數字,避免了作業中的雷同,養成了幼兒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三)師;魔術師準備變第二個魔術了,仔細看,出示作業紙,請小朋友猜猜這個魔術的秘密。
幼兒討論:幼1:后面格子比前面格多1個圖形。
幼2:后面格子圖形的數量比前面格子多1。
師:還有秘密嗎?
幼:一個菱形,一個正方形一隔一地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