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十度”管理之“廣度”
第四, 堅持開放的方向。幼兒園的文化,是一種吸納性文化、包容性文化,更是開放性文化。文化內涵的輸出與科學引進,都對幼兒園文化建設的實質是一種欣慰的舉措。
二、建構新型的幼兒園文化
(一)創建新型的幼兒園文化是發展的需求。
第一是社會發展的需求。中華民族政治的穩定、經濟的騰飛、文化的繁榮,具備了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條件。維護世界和平,保持莊嚴的國際形象,更是一個泱泱大國的發展戰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第二是家庭發展的需求。父母最大的成功,莫過于教育子女的成功。子女的成才,無形的給家庭的和睦與幸福增加了調和劑、降低了離婚率、減少了夫妻間的吵鬧,給家庭穩步的發展帶來福音。
第三是園所發展的需求。一個幼兒園從蕭條到興旺,無外乎從形象到內涵的發展過程。再好的硬件環境也只有三個月的新鮮期,而更能持續長久的是園所深刻的軟件文化內涵;再有魅力的園長,能留給幼兒園的,也只有制度、觀念、行為文化了,而這些文化的不斷提煉與升華,才標志著幼兒園的不斷發展。
第四是個性發展的需求。無論幼兒或教師,自信的、有尊嚴的生活、學習與工作是每一個活生生的人的愿望。新型的幼兒園文化,就是建立在尊重人格、尊重個性需求基礎上的文化。
(二)新型幼兒園文化的核心。
文化是一種境界,文化是一種態度,文化是一種氛圍,文化更是一種感受,文化是人類長期積累下類的美德。文明包含著文化,有文化未必真文明。因而,新型的幼兒園文化,要以“園風、教風、學風”、人文環境、審美情趣、治德師德,來建設具有時代特色的幼兒園文明——園所共同價值觀及其團體美德。
(三)新型幼兒園文化的分類與目標。
籠統的說,新型幼兒園文化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觀念文化、環境文化、制度文化、課程文化、行為文化和歷史文化。其中觀念文化是要以引導團體目標與價值觀為最終目的;環境文化是通過給予人的一種感知覺的沖擊力,而引發創造激情為目的;制度文化是以維護園所良好的發展秩序、保持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提高辦園效益與工作效率為目標;課程文化是建立在以兒童自主發展為本,尊重兒童需求、滿足兒童愿望、適宜兒童情趣的課程目標和內容,以及建構適合本園教師專業水平的課程組織與評價體系為目標;行為文化是以引導團隊共同的行為規范為目標,做到步調一致,鮮明的個性中有規范的共性;歷史文化是以通過保留、展示園所歷史發展中優秀的沉淀與積累,來襯托與回顧現實幼兒園發展的真實意義,用過去總結現在,用精華取代羅列。
(四)構建新型幼兒園文化的幾項措施。
1、創設一種適宜的環境,構建環境文化。我們知道,不管幼兒園條件是豪華的,還是簡陋的,也不管是寬敞的,還是狹窄的,不管是新建的還是古老的,都有它獨特的存在魅力。否則,家長就不會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幼兒園就不會有生存之本。那么,共性的是,無論什么樣的幼兒園,我們都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創設一種適宜幼兒園發展的環境。
第一, 把確定的辦園理念掛在墻上,好讓職工、家長天天看到、時時記在心里,以便能轉化為他們的教育行為;
第二,布置一個花錢不多、像家一樣的活動室,讓幼兒與教師都有情感上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