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闊的空間與幼兒教師的素質
隨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正式頒布,幼教系統有了繼《幼兒園工作規程》的又一部國家性的法規文件,這對日益發展的幼教事業給予了政策上的指向和護航,對幼兒教師觀念的轉變指明了明確的方向。今年,令上海的幼教工作者更為可喜的是--《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出臺了。《指南》在指導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目標、基本要求等方面與《綱要》保持一致,但它更符合上海城市經濟發展、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對教師工作指導更為直接、更為具體。如果說,《綱要》是綱,那么,《指南》便是目,綱舉目張,使上海今后的幼教工作更為有章有法。
新學期前,我有幸參加了為期4天的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專題培訓。通過對《綱要》和《指南》的進一步學習,使我感受到這兩部法規文件內容折射出的新的教育理念,它充分體現了“以人的發展為本”、“以素質教育為核心”、“注重兒童的早期發展”,它關注兒童的興趣、需要、經驗、水平,突出自主性、能動性,它強調兒童的個別化學習,注重潛能的開發。可以說,《綱要》的頒布和《指南》的出臺是學前教育的一場變革,它給幼兒教師留有廣闊的空間,利于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研究、探索、開拓、創新。《綱要》和《指南》給予了教師充分的課程開掘權、自主權、共生權、評價權。我無限感嘆:幼兒教師的春天來了!在感嘆的同時,我又在思考:教師要把握這個空間何等容易!這就意味著《綱要》和《指南》對教師素質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戰。能否將《綱要》和《指南》體現的新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教育實踐中,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關鍵是教師。
一、 教師要學會尊重
通讀《綱要》和《指南》,所有的條文都體現出對幼兒權利的尊重、對每一個幼兒個性、能力結構與學習特點的尊重、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對教育規律和其教育過程的尊重,特別是對教育過程中人的因素的尊重。
作為
幼兒教師,要尊重幼兒,首先教師要走近幼兒、走進幼兒、了解幼兒,了解他們的內在需要、情感特征、個性表現,把幼兒看成是一個大寫的“人”,時時關心他,處處愛護他,和他建立一種平等友善的師生關系。其次,教師要理解幼兒,理解他們的童趣、童真,關注他們的關注、驚奇他們的驚奇、感受他們的感受,真正為幼兒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感到接納、關懷、支持的良好環境,以促進幼兒自信、自尊的成長。再次,教師要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機,既要捕捉幼兒發展的“尋常時刻”,又要把握幼兒發展的“機會之窗”,相信每一個幼兒都會獲得很好的發展。二、 教師要學會反思
在《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工作評價實行以教師自評為主……”,《指南》說,“教育活動評價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分析教育實踐、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教育評價的過程也是教師反思教育教學的過程。因此,學會反思是教師用來提高自己專業素養、改進教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是落實和貫徹《綱要》和《指南》精神的基本素質之一。
學會反思,教師要思考、反省、探究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要
認真分析問題,尋找問題的癥結所在,并努力去解決這些問題,同時,也要學會跨越專業知識,跨越崗位局限,跨越現狀思考,站在未來的角度來反思今天的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