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兒歌《小燕子》說課
4、說活動準備:
包括知識準備和物質準備。知識準備主要是請孩子在家長幫助下收集燕子的圖片和資料,加深對燕子的了解。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根據兒歌內容制作。多媒體課件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助于幼兒對兒歌的理解。
二、說教法、學法:
我在此次的教學中主要采取了觀察法、視聽結合法、提問法及相互交流的方法進行教學。運用形象的多媒體教具幫助孩子直觀感受并理解作品內容。在相互的談體會中獲得交流,使得一個人的經驗融集成為大家共同的經驗。同時通過教師及孩子的問題,啟發幼兒觀察事物及積極思維,培養幼兒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和態度,使孩子發展成獨立學習能力的人。
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孩子學習的規律和年齡特點,以激發興趣為基點,讓孩子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的活動氣氛中理解兒歌的內容,幼兒在相互的討論、談話中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同時在相互的交流中并理解活動中的重難點。
三、說過程
整個活動分為導入、理解、創編兒歌三部分,下面作簡單的說明:
第一部分的導入主要是通過燕子的謎面來感知、復習燕子的外形特點,并以此為導入,請孩子談談我所知道的燕子。主要是通過此環節為下面的兒歌學習做準備,這也是課前給孩子布置的一個任務——收集所需資料。學習自我的資料收集及養成這種習慣,對孩子可持續性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二部分理解兒歌是通過直接播放課件,通過孩子的觀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對畫面內容的理解。教師在孩子講述的基礎上幫助孩子用兒歌的語言進行概述、根據孩子的情況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嘗試著用兒歌的語言說。教師的完整朗誦幫助孩子欣賞,感受詩歌中燕子的形象和兒歌的韻律美。在此學習過程中,教師鼓勵孩子說出自己心中的疑問,在商榷中共同解決。
第三部分主要是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或收集的資料,按照兒歌的形式仿編兒歌。這個活動有點難,正是有點難才對孩子有吸引力,才能讓孩子體驗突破的快樂。
四、說效果
兒歌《小燕子》的教學活動其是教育的一個載體,我們的幼兒教育主要是讓孩子學會思考、學會自主學習,培養他們勤于思考、敢于發問、樂于與同伴交流的學習態度,所以我在兒歌的設計中就很注重孩子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在目標的制定中就考慮了能力因素,在之前的知識準備中我就鼓勵孩子自己找資料,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在整個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始終將孩子的需求放到首位,讓孩學會思考、學會學習,敢于發問,以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理念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當然,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存有一定的不足,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反思、探索,為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獲得更好的方法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