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設計教案--親子類
親子教案:
作者姓名:劉陽 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幼兒園(北京市海淀區)
活動名稱:《小手真能干》
適用年齡: 2—3歲
活動目標:
1、感受團體活動中與人游戲的樂趣。
2、愿意動手操作,提高幼兒生活常識的認知水平。
3、練習雙足同時跳離地面,提高身體協調性,增進親子間的感情。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隨著季節的到來,各種豆類越來越多,我發現,該年齡段幼兒對于用勺舀豆豆這種動手操作活動很喜歡,于是,我抓住這個教育契機,創設游戲操作環境,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指導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孩子的各種感官能力。活動設計遵循以往的幾大模塊。在“撿豆豆”環節,讓幼兒從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中過渡到參與集體活動,在“剝豆豆”環節中,指導家長如何引導幼兒嘗試“剝”這個動作,在集體游戲——“碰碰車”游戲中,鼓勵孩子敢于與他人相互碰撞,發展幼兒的社會自我認知。活動始終以“花生”為主線貫穿整個活動,因為,該年齡段孩子喜歡重復性的事物,這種重復有利于發展幼兒動手能力,便于指導家長“一物多玩”。結尾部分,教師和幼兒、家長一起玩“碰碰車“的游戲,使幼兒在高興的情緒體驗中結束,這樣幼兒會在下節活動時主動再來。整個活動雖然只有幾大模塊,但我考慮到2—3歲幼兒注意力時間短,所以在設計活動時,注意動靜交替,保證幼兒參與活動時間的有效性。
活動準備:(包含經驗與物質兩方面)
已有經驗:
1、孩子喜歡這種小肌肉動手操作活動,曾經嘗試過用勺舀豆豆,用鑷子夾豆豆。但對于小肌肉動手剝花生的經驗很少,所以鼓勵孩子嘗試知識遷移。
2、家長在孩子操作過程中,對于孩子的指導容易包辦代替,不知如何指導才是有效的。
3、在集體游戲中,孩子有了初步的社會交往能力,愿意與同伴游戲,但還不完善,很自我。
物質:帶殼的花生,大托盤,塑料碗,床單,鑷子,游泳圈。
重點、難點:
1、 在活動中,家長要嘗試教師介紹的指導方法。
2、 活動中,引導家長注意觀察幼兒動手操作的表現,指導孩子對材料有序的放置。
3、 鼓勵孩子自己學會剝豆豆的方法。花生殼有些硬,不利于孩子操作,所以家長要注意引導。
4、 引導家長鼓勵孩子大膽與同伴相互碰撞,發展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活動過程:
一、親子律動:能干的小手
1、點名游戲:與每一位寶寶問好。
2、手部模仿游戲:《跟著我做》活動手部的各個關節,為下一環節做準備。
3、模擬游戲:《洗洗小手》
二、動手游戲:撿豆豆:
1、孩子與老師一起打開床單。
2、小律動:《袋鼠媽媽》
3、孩子們坐在床單中間,家長邊說兒歌《炒豆豆》邊合力轉動床單。當說到兒歌“嘭”的時候教師將花生撒進床單里家長同時將床單打開,幼兒到指定地點取容器將花生撿起來放進容器里。
三、我的小巧手:
1、教師示范剝花生的方法并提出活動的要求。
2、孩子剝花生豆,并將花生和花生皮分類擺放并按要求儲存起來。
3、教師指導家長引導孩子講用具和材料分類放回指定地點。
四、親子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