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小烏龜》說課稿
聽,小烏龜在和我們說話呢?(聲音)小朋友,那你猜對了嗎?(運用聲音來激發孩子的熱情。)
師:那么,蛋寶寶是怎么變出小烏龜的呢?(這是孩子們不容易積累到的生活經驗,這樣的提問更讓孩子期待接下來老師要讓他們看什么,利用視頻很容易就解決了活動的難點問題。)
師:你看清楚了嗎?蛋寶寶是怎么變出小烏龜的呢?(這個問題是對視頻效果的提煉與小結。孩子們就清楚的知道了小烏龜是殼破鉆出來的。)
師:想不想看看小烏龜是怎么游泳的呀?那我們一起來仔細看吧!(播放小烏龜游泳的視頻,從“爬”很自然地就能過渡到“游泳”這一個本領,因為在天冷的時候小烏龜不怎么動,孩子根本看不到它游泳,同時呢讓孩子感受到小烏龜的可愛之處,慢慢消除恐懼心理,為下一環節親近小烏龜做準備。)
2、感知觀察、啟發提問。
首先,我創設了一個情境——小烏龜的哥哥姐姐和媽媽來我們幼兒園做客了!老師給它們準備了一個很溫暖的水盆哦,看看它們會不會動呢?
然后,讓幼兒和它們做好朋友,以小組形式自由觀察,運用多種感官的參與,全面深入的了解烏龜的外形特征與生活習性。通過啟發提問:摸烏龜的殼有什么感受?碰它的腳和頭會怎樣?
在師幼互動、交流中,教師總結幼兒觀察的結果,特別指出小烏龜的背殼很堅硬,能很好地保護自己的身體,深化幼兒的認識。這是活動的重點。
3、討論:小烏龜吃東西嗎?吃什么呢?
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猜測,再由老師展示圖片,讓幼兒有一個整體的理解。
4、延伸:曬太陽,繼續發現烏龜的有趣事情。(背景音樂)
在舒展的音樂聲中,延續著對烏龜的友情。引導幼兒在飼養角中繼續觀察烏龜的生活,等到天氣變暖時,我們就可以看見烏龜怎么樣吃東西了,為幼兒創設一個繼續探索的機會,滿足幼兒的探索需要。
活動預設效果:
1、物質材料的準備。
考慮到天氣問題,烏龜天冷了就不怎么動,用溫水能調節它的溫度,讓它活動起來,有利于幼兒觀察時能看見烏龜收縮的特性,為活動過程的第二個環節做準備,這是一個細節。
2、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在猜測“是什么蛋”的時候,圖片中運用手作為參照物,讓孩子理解了烏龜蛋大小;烏龜出殼的視頻對于達到第一個活動目標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這是孩子們很難獲得的生活經驗,利用視頻很容易就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難點;烏龜游泳的視頻很生動很有趣,這個視頻的主要作用就是讓孩子愿意親近烏龜,為接下來的感知觀察做了鋪墊。